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蒲姑、商奄古史撮要桓台荀召遗址的发现,导引出我们对商奄、蒲姑族名徽号的再认识;确定了荀召遗址即“迁奄”之后的奄城所在。但对问题的深层揭示,则必须解释蒲姑及商奄的地望、封域等重要问题,以致对二国古史有一个较为完全的认识。蒲姑族的历史记载,仅限于商周之际。但蒲姑族远在早商晚期就具备了一定的势力,还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云水翻腾、风雷激荡的大变革时代。社会动乱、群雄逐鹿,为形形色色的“士”创造了发挥才干、施展抱负的大好良机,为他们提供了脱颖而出、崭露头角的广阔舞台。这些人或者折冲于樽俎之上,或者运筹于帷幄之中,或坐策国事,或纵横游说。等而下之,鸡鸣狗盗、游侠、剌客……总之,雅俗皆备,品流繁杂。因而在思想领域里  相似文献   

3.
杨逸 《宗教学研究》2023,(4):191-196
经社始于唐,兴于北宋,衰于南宋。佛教经社出现较早,按宗旨、成员、活动等方面差异,可分为普及式经社、研究式经社。前者规模较大、成员较多、遍及城乡,以传播为目的;后者规模较小、成员较少、造诣较深,以研究为宗旨。北宋时经社名义泛化。《春秋》经社等儒家经社成为“旧党”人士传习学术、对抗新学、进退人才的阵地,向政治团体转化。“吃菜事魔”等民间宗教经社组织为法令禁止,造成经社的“污名化”。南宋法网愈密,各教普遍转向其他组织形式,经社渐被遗忘。  相似文献   

4.
道斋即北宋县、州、太学中的道教专科,因于学中“别置道斋授道徒”,故称。道斋的始废均在徽宗朝后期,存时虽短,影响较大,系道史中之特殊事件,是今日道教院校之滥觞。为此,笔者拟作如下钩考,供同仁参阅。一、设置目的和规模道斋始设于重和元年(1118)八月。对此,宋徽宗的目的有二:一是为道教神霄派培养骨干。徽宗为端王时始信道教,即位后,为平息社会矛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东正教历史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东正教历史钩沉高崖东正教(东方正教)是基督教三大主要教派(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之一。东正教于1054年与罗马基督教公开分裂,而单独建立教会,自选教会最高首脑(牧首)及教会机构各级神职人员,在世界上有8个牧首区,9个独立教会,教徒约一亿,在世界...  相似文献   

6.
真大道教史料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垣先生之《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与金元北方道教之研究有筚路蓝缕之功。陈智超先生于80年代有两文论真大道教史实,光绍乃祖,创获甚多。笔者最近在阅读方志时又偶拾若干零碎材料,奈何于金元史料绝少涉猎,不能望二位先生之项背,借《中国道教》公诸同人,望有益于道门内外之研究。真大道五祖郦希诚为宗门中兴人物。其事迹可见《道家金石略》收录的1278年《洛京缑山改建先天宫记》和1291年房山《重修隆阳宫碑》。袁国藩先生由清末《畿辅通志》发现延庆州《重修天居观碑》,仅有少许文字。我从天一阁藏嘉靖《隆庆州志》中发现碑文,题为《天成观碑…  相似文献   

7.
道教在广州流传较早,相传远在神仙方术初传的秦代,著名的方士郑安期(安期生)即隐居于今广州白云山修炼,并在此得道成仙。安期生是广州迄今可考的最早方仙道代表人物。广州一地,与郑安期有关的道教遗存有飞升台、九龙泉、碧虚观、郑仙翁词等。据《粤中见闻》载:安期生在白云山蒲涧隐居,有九童子现身引泉,他采涧中菖蒲一寸十二节者服之,于某年七月二十五日,在蒲涧跨鹤飞升。后人称泉为九龙泉,其飞升处称为飞升台,并在其修炼处建菖蒲观。菖蒲观历经兴废,曾被改作佛寺,苏东坡诗云:昔日菖蒲方士宅,后来檐葡祖师禅。后改称碧虚观…  相似文献   

8.
齐地炎黄虞夏史迹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之齐地,《禹贡》称青州,居莱夷、山禺夷;甲骨文称人方,即夷方,亦九夷也。故郭璞注《尔雅》云:九夷在东。因此,人们总认为春秋以前,齐地纯为夷族所居。但细查传说史料,便可发现不少炎黄虞夏的历史传说,可能为夷夏杂居。程德琪先生即认为:夏出于夷1,《禹贡》、甲骨文仅反?..  相似文献   

9.
《管子》一书,内容博大精深,涉及诸多学科,其中养生思想也是很丰富的。修身养性,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历来为诸子百家所重视。本文拟就《管子》养生思想作以粗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发扬光大之。 《管子》书中明确地谈到养生,如“欲爱吾身,先知吾情,周视六合,以考内身。  相似文献   

10.
重和元年,宋徽宗在狂热的宗教热情与“神道设教”政治目的的驱使下,诏令集古今道教事为《道史》。此后徽宗先后下诏规定了《道史》起止年代、纂修机构以及体例与内容范畴。这部由政府组织编修的道教史著作是道教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实现了内容与体例上的创新。同时,基于特殊的政治背景,《道史》在编纂中透露出了浓厚的官方意识。  相似文献   

11.
《管子》的慈善思想源于原始社会的朴素福利观,继承并发扬了尧舜禹和夏商西周时期的德治、养民、安民、民本思想和荒政、养老、扶弱济贫的制度。其主张"以人为本","重用其民",爱民无私,"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形成了以民本、重民、爱民、利民、惠民、富民为内涵的慈善思想体系。这为齐国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也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回族先民来到中国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从唐宋至明清,回族在中国经历了定居、形成、发展的过程。回族从形成至今,基本上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大杂居是指回族居住的地域十分分散,散处在全国各地;小聚居是指全国各地散居的回族在一定范围内以清真寺为中心聚居的居住  相似文献   

13.
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庄春波同志的论文集《古史钩沉》近期即将付梓。《古史钩沉》一书,是作者历来从事古史研究撰写的论文中精选的二十余篇论文的集结。其中,部分论文已在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另外部分论文则是尚未发表的新作。该书的特点很突出,即选题大多与先齐史、齐国史、东部古国史、《管子》学、稷下学等方面的选题有关。例如,以《华族溯源》为代表的一组论文,考论阐论了先于夏,又与夏并存的一个非  相似文献   

14.
苏轼《论语说》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不只是文学大家,而且对儒家的经典有深刻研究。苏洵参与编撰了《太常因革礼》一百卷,苏轼撰《易传》九卷、《书传》二十卷、《论语说》五卷,苏辙撰《诗集传》十九卷、《春秋集解》十二卷、《论语拾遗》一卷、《孟子解》一卷。明代焦竑很重视苏氏解经的成就,竭力搜求,编成《两苏经解》。有万历二十五年毕三才刻本和万历三十九年顾慥刻本,其间独缺苏轼《论语说》一种,甚感遗憾。清代朱彝尊撰《经义考》,也未见此书。《四库全书总目》说:“今未见传本”,“其说亦不可复考”(《论语拾遗》条)。可见明清以来,书已失传。我发现宋、金以来的某些书里,尚保存有此书的佚文和有关论述,可见一斑。朱熹说:“东坡天资高明,其议论文词自有人不到处。如《论语说》亦煞有好处。”(《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苏轼也“自谓颇正古今之误,粗有益于世”(《东坡续集·与滕达道书》)。不舍杯土,泰山得以成其高;不辞细流,黄河得以成其大。值此深入研究孔子和儒家学说之际,谨将苏轼有关《论语》的论述,钩稽排比,按《论语》篇次辑为一编,冀使苏轼《论语说》得以重见天日。虽不为完璧,而于百家争鸣中亦可窥见苏氏对孔子学说的研究心得。不当之处,识者指正。  相似文献   

15.
《管子》养生思想钩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管子》一书,内容博大精深,涉及诸多学科,其中养生思想也是很丰富的。修身养性,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历来为诸子百家所重视。本文拟就《管子》养生思想作以粗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发扬光大之。《管子》书中明确地谈到养生,如“欲爱吾身,先知吾情,周视六合,以考内身,以此知象,乃知行情。既知行情,乃知养生。”(《白心》)“养生何也?曰:滋味也,声色也,然  相似文献   

16.
在民国时期,佛山万真观面对宗教政策及地方政府管理的巨大冲击,一方面积极适应形势,通过法定程序确立权属,争取自身权益,一方面努力寻找时机,甚至冒着违反禁令的危险,继续旧有的宗教活动,以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但无奈生存空间日渐狭小,走向衰落不可阻挡。  相似文献   

17.
在儒家经典《诗经》中,“奄”字共出现十次,除了两次用在人名中(《秦风·黄乌》中的“子车奄息”、“维此奄息”)外,其余八次,均出现于动词之前。一、《大雅·皇矣》“奄有四方”二、《大雅·韩奕》“奄受北国”三、《周颂·执竞》“奄有四方”四、《周颂·臣工》“奄观艾”五、《各项·门窗》“奄有下国”六、《鲁颂·门窗》“奄有下土”七、《鲁颂·阁官》“奄有龟蒙”八、《南领·玄鸟》“奄有九有”《大雅·皇矣》“奄有四方”,毛传:“奄,大也。”高亨日:“奄,包括。”(见《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版,下文所…  相似文献   

18.
19.
伤·商     
正~~  相似文献   

20.
中华回商     
一个从盛唐初叶传来的声音,翻过了崇山峻岭,穿过了戈壁沙漠,在玉门关下与悠扬的柳笛融为一体,继而投入黄河的怀抱,在滚滚波涛的挟裹下咆哮着豪唱着夺路东去。宛如一曲气势恢宏的交响乐中不可或缺的三角琴,以其独有的特色融进了世界东方最伟大民族的合唱,响彻在人们心头。 “叮咚,叮咚,叮咚……” “叮咚,叮咚,叮咚……” 唐朝人说:那是胡商驼队的铃声; 宋朝人说:那是“五世蕃客”驼队的铃声; 元朝人说:那是跟随忽必烈征剿有功的西域回回们战后重操旧业的驼队的铃声; 明朝、清朝的人则说:那是“中华回商”沿丝绸之路辛勤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