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道教》2012,(5):15-16
9月5日至7日,由浙江省道教协会主办,天台县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天台山道教协会、天台山桐柏宫、天台山紫阳宫、天台山玉京洞承办的首届天台山中国道教南宗文化周在浙江天台山隆重举行。此次活动以"天台论道、祖庭悟真"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名嘉宾受邀出席了这一盛会,并与当  相似文献   

2.
在唐代,天台道教空前发展,宫观鳞次栉比,高道风从云集。在晚唐,天台山玉霄宫出了一位名叫叶藏质的高道,人称叶尊师。他对上清天台派的传承、《玉霄藏》的编纂、《太平经》的保存和浙南叶氏道教世家的中兴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日僧成寻撰写的入宋旅行日记《参天台五台山记》中有关佛教的记述随处可见自不待言,但有关道教的记述也为数甚多。本文从他参拜道教、访问道场以及与道士的交往等方面,考察天台宗发祥的根本道场天台山的道教信仰状况,并探讨成寻与道教的关系。抵达天台山翌日,成寻便去礼拜地主山王元弼真君,随后为祈祷旅途安全,他还曾去参拜寺家镇守神天齐仁圣帝等诸神。在郑州灵显王庙他供奉烧香,杭州葛仙公炼丹泉有他的身影,他与道士的交流也时可寓目。作为虔诚的佛教信徒,在宋地虽与道教略有接触,但他始终毫不犹豫地坚信"以佛教最为胜"。  相似文献   

4.
道教旅游文化与道教文化旅游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旅游文化"与"道教文化旅游"是道教文化与旅游经济研究领域里两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5.
正现在,《紫凝易筋经》不仅是道教修行的经典功法,而且已经走出丛林,得到了繁忙都市人的青睐。《紫凝易筋经》渊源《易筋经》为明代天台紫凝道人宗衡于天启四年(1642)编著。天台位于浙江东部的台州,台州为武术之乡。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台州抗倭的4年间(1559—1562)曾写下兵书《纪校新书》,总结了明代流行的各种拳法。台州境内的天台山为道教洞天福地,历代高道辈出,葛玄、司马承祯、李  相似文献   

6.
《中国道教大辞典》名人录部分第373页载:“叶宗滨,近代道士,生卒不详。民国十一年至三十年(1922—1941年)在浙江天台桐柏宫主持道务。精通医术,常救助病人,乐善施诊、施药,为周围乡民所敬重。他还引领道众广募资金,用于修缮殿宇,协办学校,兴建石桥,同时三修‘金箓大斋两宣’宗坛规律,使桐柏宫的香火日益兴盛。”  相似文献   

7.
宋代以降,融会佛教诸宗已成佛教界主流,继而又与"三教合一"思潮相互激荡.明代的智旭,他既"究心于台部",又倡导融会诸宗、儒佛会通,他的<周易禅解>一书即是这种思想的产物.书中智旭把天台的无情有性与周易之铺天匝地、天台的止观并重与周易之乾坤刚柔、天台的四悉檀与周易的训蒙之道加以会通,并以周易的<井>卦解天台六即果位,以周易之<大有>卦解天台之"十界互俱"说.  相似文献   

8.
应澳门道教协会邀请,中国道教协会黄至安副会长率团于2009年11月26日至30日,参加了"澳门道教文化周"活动,随同参加活动的还有我会副秘书长张立光,北京白云观经乐团等二十多人."文化周"期间,举行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及澳门回归十周年"金箓大醮"科仪,澳门道教协会新址落成仪式及新址神像开光科仪,以及道乐演示,道教养生、武术表演,澳门道教科仪音乐展览等.  相似文献   

9.
第六届中国.苍溪梨花节暨西武当道教文化旅游周,于2008年3月19日在四川省苍溪县隆重开幕。苍溪素有"中国道教之乡"和"中国雪梨之乡"的美誉。苍溪,是道教创始人祖天师张道陵悟道、传道、炼丹及升真之圣地,巴山蜀  相似文献   

10.
远古中国"巫风"盛行,道教根植于中国古代社会,直接延续、承袭了远古时代的神道巫风。山东是中国道教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考古资料和传世文献均反映出东周之前山东巫文化的"繁荣昌盛"。至春秋战国,随着理性思潮的高涨,巫逐渐丧失了其政治地位,渐次下移到民间,有的则演变为方士,这便促进了山东道教的前身——方仙道在燕、齐沿海地区的兴起。可以说,先秦时期山东巫文化的发展流变过程,乃为山东道教产生前的酝酿、准备阶段。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唐代的文人道诗颇多。唐代文人道诗描绘了道教神仙世界、道教信徒生活以及道教胜地景象,反映了当时的道教文化形态和儒释道融合的趋势,其中不乏文学佳作,为后人了解唐代的道教文化拓宽了研究领域。历代文士、诗人创作的反映道教文化的诗作,通常被称为"文人道诗"。  相似文献   

12.
道教神仙不死信仰,反映了中国古人解决死亡问题的终极理想,可把它看作是我们祖先的"科幻"意识。道教神仙不死具有"魔幻""奇幻"的色彩,但其主要成分还是一种古代"科幻",具有所谓"‘原始’科学的一面",故与中国古代科技结为并蒂莲,命运休戚与共。道教那种把信仰与科技结合起来孜孜不倦追求的探险精神,在当今世界高科技领域中也是不难寻觅踪影的。  相似文献   

13.
紫荆花是香港的市花。香港人把它作为"繁荣、壮观、奋进"的象征,对之深深酷爱、广为栽种。香港会展中心新翼的海边,坐落着一座大型雕塑,名为"永远盛开的紫荆花",这是1997年7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赠贺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的礼物。历时15个春秋,  相似文献   

14.
"道法自然,贵生乐生,齐同慈爱,抱朴守真"这16个字是2011年10月在南岳衡山举办的国际道教论坛留给人们最为凝炼的精神养分。如何充分吸收这些养分,巩固国际道教论坛成果,推动道教文化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文  相似文献   

15.
11月15日至16日,第四次"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暨"天籁仙韵颂和谐"第八届道教音乐汇演在江西南昌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江西省道教协会协办,南昌万寿宫和西山万寿宫承办.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0-13 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台州市委宣传部、天台县委县政府联合主办的"寒山子暨和合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天台召开.  相似文献   

17.
应台湾高雄镇南宫仙公庙的邀请,5月7日至16日,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秘书长王哲一一行五人,参加了台湾高雄市凤山镇南宫仙公庙"辛卯年吕祖文化季"相关活动,并访问了台湾部分道教宫观。5月8日上午,镇南宫仙公庙"辛卯年吕祖文化季开幕典礼"在镇南宫前广场隆重举行。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秘书长王哲一,台  相似文献   

18.
道教与旅游──道教旅游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道教神仙思想的产生与旅游的关系,“游”在道教中独具的宗教精神象征意义及旅游在道教宗教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做了分析,指出道教与旅游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道教旅游文化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在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9.
魏晋时,中国道教随着移民的脚步开始向日本传播,在唐宋时达到了高潮。但与儒学、佛教在日本的传播相比,道教在日本历史上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态,一方面道教因曾被日本朝廷明确禁止,故在史籍文献中很难找到有组织的教团道教进入古代日本的记录,也找不到可确证的道士和道观;但另一方面,日本历史和社会文化中却留存有许多道教因素,成为日本在道教存在的鲜活证据。本文通过回顾近百年来日本学者有关道教在日本的研究成果,反思他们有关"日本的道教"的争议,并提出用"道教在日本"来概括道教在日本的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20.
杨君 《中国宗教》2012,(1):67-70,84
2011岁末的广州,"幸福"是一个绕不开的字眼,从公交广告到大厦霓虹,随处可见"建设幸福广东"的宣示。就连12月10日至12日在这里举行的2011广东道教文化节,在弘扬道教优秀文化、打造道教文化品牌的同时,仍有着"建设和谐幸福广东"的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