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后世其北面事齐”非周公之言钟秀有几篇论文谈到《史记·鲁周公世家》中评论伯禽报政的话,"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认为是周公所言。其实应是齐太公之言。先看《史记》原文: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  相似文献   

2.
姜太公吕尚助周武王灭商之后,又与周公旦东征东夷族熊盈17国,灭掉了少昊氏之后的齐国。周朝为了镇定东方,防止商朝的同族东夷族的再次叛乱,便封周公旦长子伯禽于奄国故地,建立鲁国,以控制东夷族的中心;又封姜太公于齐的故墟,建国称齐,以镇抚东方前沿,和鲁国犄角而监视着整个山东半岛众多的东夷族的动向,无疑为巩固西周统治起着  相似文献   

3.
<正> 古城曲阜位于泰沂山脉西南麓,西面和北面有洙水绕城流过,南临小沂河,因城中有曲阜山而得其名。古时曾有少皥氏居此。商时为奄地。周灭商后,周公旦受封于鲁,其子伯禽就封并建都于此。至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6年)楚考烈王灭鲁,历三十四世,凡八百余年。此后,秦为薛郡治,汉置鲁县,又为鲁国治,晋至后魏为鲁郡治,后齐改为任城郡,  相似文献   

4.
墨子居鲁     
一、鲁是周朝在东方的一个重要文化学术中心从西周初年始,鲁便开始成为我国的一座历史名城。因为它不仅是西周一个重要的诸侯国的都邑,而且与西周王朝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周武王克殷后,封周公旦于鲁,武王死,成王幼冲嗣位,周公以武王母弟、开国元勋摄政,命其长子伯禽代其受封。在诸侯国心目  相似文献   

5.
由于齐国和鲁国的治国策略不同,反映到他们的教育思想上也存在着差异。齐国开展教育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富民强国,称霸诸侯,而鲁国则是为了维护和推行西周宗法社会的礼制。本文借助现有齐、鲁文化典籍就齐、鲁教育思想的相同点与差异处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6.
周公是中国文化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谈中国传统的礼乐文化,谈人文化成,都离不开周公。更为重要的是,周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独特的贡献。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成王的叔父。他一生辅助武王和成王父子,在政治上大有作为,在文化上大有开拓。据《史记》记载,“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去世后,周公“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摄政之初,周公不惧流言,坦荡行事,并奉成王之命平定了管叔、蔡叔、霍叔发动的“三监之乱”,以及武庚之乱,最终使得“诸侯咸服宗周”。“及七年后,还政成王”,恭…  相似文献   

7.
都城意象是古代王朝以皇权为中心的统治秩序的象征。西汉长安城由南、北城垣曲折走向提供的可意象性,兼以紫微宫的喻指,牛女像的标树,营构出以"斗城"为特色的"象天"意象,旨在营造与天同构的崇高感,彰显皇权的神圣和权威。东汉洛阳城通过都城轴线的强化和礼制建筑的营建,使皇权和礼制相衔接,营构出昭示东汉王朝德治教化的"崇礼"意象。从长安到洛阳,都城意象的变化,体现出两汉政治文化由"霸王道杂之"向"柔道行之"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杨朝明 《孔子研究》2012,(5):110-113
<正>在中国文化研究中,我们都不难深深感到作为区域文化的齐鲁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精神上的高度一致性,之所以这样说,并不仅仅是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角度,而是从内在的、本质的特性而言。今天的山东当然不仅仅是先秦时期的鲁国,但是,正如齐、鲁两国文化上虽有具体差  相似文献   

9.
姜太公封齐是在周武王建政之初还是周公东征之后,是否先封于吕、后封于齐,是否就国,学界对此一直聚讼不已。周武王大封诸侯,首封齐鲁,旨在监视东夷,屏护周室,此乃周王朝建政之初巩固统治之亟需,不可能晚至成王之时始封齐鲁。武王先封太公于齐之营丘,周公东征后又将薄姑加封于太公,太公“遂有全齐”。《史记》多次记载太公封齐就国之事,与《晏子春秋》《汉书》的相关记载并不矛盾。后人仅凭个别史书的片言只语,以及新发现之断编残简,或曲解,或猜测,试图推翻《史记》等权威史籍的记载,难以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城市文明起源较早且积淀厚重的国家。继西周初年由大分封所带动的城邑建设集中呈现期,到战国,我国历史上又出现一次都邑建设、发展的高峰,其外延包括诸侯列国的都城(含迁徙都城),以及洛邑王城。而都城与其所在时代具有密切关系。战国之际,列国相互攻城略地,不断走向统一。该特征反映到都城上,就是军事斗争直接刺激、推动了战国都城的发展与变化。为了提高都城的生存能力,城墙升高加厚,或者构建纵深的防御体系、建立庞大的仓储系统等。由于军事威胁以及出于增强攻击力的需要,既影响到战国都城的安危、变化乃至迁徙,还促使人员、财富等向都城聚集,有助于城郭兼备的都城型制的正式确立。总之,在军事斗争中,战国都城占据着突出地位,发挥了应有作用。欲灭人之国者就直接打击敌方的都城;自卫者又能依托它实施顽强抵抗。战国都城曾受到军事斗争的重大影响,也在军事斗争中表现不菲,二者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鲁城因附近有"委曲长七八里"之"阜"而又名曲阜。"曲阜"具体位置所在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一说在"鲁城中"(今周公庙高地);一说在"鲁城西"(今城西坊岭);一说在"鲁城东北"(今旧县少昊陵一带高地);一说在"鲁城东"(今城东防山)。"鲁城中"说最早。"鲁城东"说流传最广。  相似文献   

12.
郑玄对<尚书·金滕>的注解在有关史实上与<史记·鲁周公世家>及汉代其它相关文献的记载有重大差异,导致经过郑玄解读和阐释的周公形象与其它文献中记录的周公形象大相径庭.郑玄<金滕>注刻意突出了周公谦恭礼让的品格,淡化了周公当仁不让、摄政平乱的刚毅果敢.郑玄的这种解读与东汉末年的政治局势有关,寄寓了郑玄对当时政治问题所发表的...  相似文献   

13.
<正>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名人。孔子的思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起过重大作用,而且在国际上也发生过广泛深刻的影响。总结和继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去粗取精,古为今用,不仅将对中国的四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会对世界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孔子的故乡曲阜,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一座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个拥有大量珍贵文物的宝库。孔林、孔庙、孔府、鲁国故城遗址和少吴陵、周公庙、颜庙、梁公林、孔子出生地尼山建筑群以及夫子洞(坤灵洞)等,均系稀世文化古迹;数十万计的孔府档案以及历代碑碣和汉画像石刻、出土文物,也是世间瑰宝。因此,曲阜是研究孔子,考察东方文明的天然博物馆。有鉴于此,本会本着扎根  相似文献   

14.
先秦齐、鲁两国作为周王室分封在东方的重要诸侯国,虽然同处东方,但所处地域的地理环境还是存在差异,而且各自所奉行的治国策略也不相同。文化作为人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为了生存与发展而有意识地进行的物质创造与精神创建,决定了齐、鲁文化之间必会存在着相同点和不同点,本文借助现有文献对齐、鲁文化的渊源、政治、经济、习俗、文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异同比较阐述。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早期儒学研究因大批地下出土资料的问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此相联系,再进一步探讨早期儒学的思想文化渊源,正在情理之中。杨朝明教授的两部力作《周公事迹研究》、《鲁文化史》近期分别由中州古籍出版社、齐鲁书社出版,可谓适当其时。两书所论不一,内容却有关联,并且出自一人之手,又几乎同时出版,恰好可以合而观之。一、两书均有重要创获 周公是周初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孔子敬仰的历史人物。近百年来,研究周公史迹者不乏其人,许多大家如王国维、顾颉刚、钱穆、金景芳、杨向奎、徐中舒、赵光贤、王玉哲等,都曾就周公…  相似文献   

16.
齐鲁两国实行不同的建国方针,齐国实行“因其俗,简其礼”即因袭沿用原土著东夷族的礼俗。而鲁国实行“变其俗,革其礼”即用周礼变革原土著东夷族的礼俗。两种迥然不同的建国方针,在葬俗中充分反映出来。主要表现在齐国沿袭原土著莒国等东夷国,大量使用以人殉葬的葬俗。而曲阜鲁故城内,129座两周墓葬中,仅有一座墓中殉葬一人,证明鲁国基本上废除了殉葬陋俗。  相似文献   

17.
翻开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而作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冠的齐国,在这段历史中始终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齐国的都城临淄则是我国古代东方历史名都,从西周初年姜太公封齐建国,经春秋桓公称霸,战国威王、宣王称雄,开创稷下学宫,倡导百家争鸣,至公元前...  相似文献   

18.
关于鲁、齐两国的始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鲁、齐两国的始封问题杨朝明鲁、齐两国分处于泰山南、北,这里是我国上古文化的发达地区之一,文化积淀十分丰厚。同时,在周初,这里又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之地。齐国深入夷人腹地,鲁国则位处商奄旧地,又紧临徐戎、淮夷。据说,当初武庚叛乱前,“奄君、薄姑谓禄父曰...  相似文献   

19.
王健 《学海》2003,(4):49-55
《尚书》名称的真实意义是 :上古流传下来的、受到儒家特别是孔子尊崇的、记载古代贤王明君事迹的典籍。从《尚书》人物与儒家宣扬人物的一致性可知 ,周初以来就存在一个从尧、舜、禹、汤到周文王、周公的政治统治合法性的天命的传承系统 ,道统说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孔子、子思、孟子到司马迁继承并总结这一政治传承系统 ,其思想源自于《尚书》等政治典籍中。大统一时代的汉代儒学结束了战国以来各自纷争的局面 ,以顺应为统治者提供政治统治合法性理论的需要 ,这与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思想的提出是相呼应的  相似文献   

20.
贪心的后果     
齐国和鲁国是邻居,表面上友好来往,其实内心恨不得一下子将对方吞掉。有一天,齐桓公忧心忡忡地对大臣管仲说:"现在鲁国发展势头很好啊,照这样下去,它的综合国力总有一天要超过我们齐国,到那时候就麻烦了。爱卿,你可有什么办法钳制一下鲁国呀?"管仲胸有成竹地说:"这好办,从明天开始,大王和众大臣只穿鲁缟(鲁国生产的一种绢布)做的衣服就行了。"齐桓公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