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丽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出版。全书28万字,322 页。八字术源于《周易》,是传统术数中的一种,在中国城乡具有广泛影响。该书主要从八字易象本身的组成和八字术的来源、术数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八字易象哲学思想本身发展的历史等方面进行研究,指出:八字是一个结合了阴阳五行的象,阴阳为体,五行为用,以阴阳五行之气推算个人的命运,是从京房易中衍生出来的一种结合阴阳与五行思  相似文献   

2.
术数 ,指的是中国古代以阴阳五行思想去解释和推算社会与人生命运、人事变化的各种方术。这个概念最早出于《汉书·艺文志》 ,后世沿用。清代《四库全书》的编纂者纪晓岚对术数有一个概括性的说法 :“术数之兴 ,多在秦汉以后。要其旨 ,不出乎阴阳五行 ,生克制化。实皆《易》之支派 ,傅以杂说耳。” (《四库全书·易类小序》)因此 ,术数就是通过特定的数字和象来分析天地万物 (包括人 )的阴阳五行之组成 ,以此了解自然和社会规律。术数多以《周易》为名 ,对社会和人事变动进行解释与预言。术数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有何影响与作用 ?对这个问…  相似文献   

3.
在易学象数发展史的研究中,八字易象是相当重要却又被人们长期忽视的.八字易象主要用于术数,它是由文字组成的阴阳五行之象,既是自然界之象,也是人体和社会家庭之象.八字易象来源于<易>之卦象,但又在一些方面发展了易象的哲学思想.在把阴阳与五行结合上,在阴阳各自不同的性质上,八字易象又有不同于<易>之卦象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对勘中西,如果说西方文化以科学式的意识符号系统而见长的话,那么中国文化则以审美式的身体符号系统而取胜.而中国文化的这种身体符号系统,最初发端并集中体现在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元符"的<周易>的"易象"之中.对<周易>的"易象"分析表明,该身体符号系统具有有别于意识符号系统的三个相互关联的基本特征,也即其具有符号的亲身性而非祛身性,符号的感情性而非思知性,符号的家族性而非个体或整体性.无疑,对<周易>的"易象"这一身体符号系统特征的重新揭示.不仅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真正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符号其特有的本来面目,而且也为我们克服今天人类符号学日益深重的"唯心主义"的危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和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周易》对中国古代乐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宇宙观,为中国古代乐论家探讨音乐本源问题提供了哲学基础;二是易象蕴含了艺术思维的精髓要义,古代乐论中乐象说的基本思想和理路多与易象相关联,即以“观物取象”为方法,以“立象尽意”为目的;三是《周易》易简原则植根于天地自然之性,着眼于王道教化功能,这又使得它与乐简理论发生了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哲学史之中,以现代哲学鼻祖闻名于世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一直被认为是心物(精神与物体)二元论经典形式即实体二元论的始作俑者,然而,通过当代法国笛卡尔思想研究大家古耶和马礼荣等人的文本解读,我们发现,所谓的"笛卡尔式的二元论",乃笛卡尔的反对者和继承者为了反对笛卡尔合一理论所使用的概念,其实是一个历史性的误解,而思想结构相当复杂的笛卡尔本人也绝不会是一个二元论者。  相似文献   

7.
阴阳五行与中国传统历史观念范立舟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历史学。它不仅是传统中国人看待宇宙、看待自然的工具,也是解释人生、解释历史的理论。本文所探讨的乃是阴阳五行学说支配下的历史哲学体系。一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  相似文献   

8.
郭璞易学渊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易学史上,郭璞素被目为方士术者流,而摒弃于易学家队伍之外。殊不知,郭璞正是通过其易占活动,为发展中国易学尤其是易象数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为了给郭璞正名,本文做了两项工作:一是结合郭璞寒微的身世和坎的际遇,指出易占是郭璞参政议政、实现济世志的中介,占卜活动成了其政治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远非一般方士木者所能比。一是结合《晋书》本传及郭玲著作,对郭璞的易学渊源作一番深入的考证。笔者认为,从大的范围来说,郭璞承袭了古易《归藏》、《连山》以及《简易》,《归藏》亦赖郭璞《尔雅注》、《山海经注》得以保存若干材料;从小的范围来说,郭璞祖尚汉孟喜、焦延寿、京房易象数学,兼习费直易义理学,直承魏管辂种种术数法,俨然成为晋代一名擅长术数的易象数学大师。  相似文献   

9.
阴阳五行说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是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结晶,对于秦汉及其以后的封建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成为封建统治者建立政权的历史哲学。与西方文明的发展路径相比有所不同的是,阴阳五行说所体现出的关联思维方式,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古人对于天人之际这一问题加以思考所得出的结论。这一学说在《内经》医学哲学的思想框架中被采纳,并在现实的医学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从而将精神与身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易经》的宇宙观与阴阳五行家思想之渊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若从思想自身的发展来看,阴阳五行家与《易经》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易经》的阴阳变化观念和带有浓厚的原始思维特性的宇宙观,是阴阳五行家思想的理论基石,阴阳五行家的宇宙发生图式和序列便滥觞于此。《易经》的以“因果联想”为重要特征的认知方式对阴阳五行家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易经》的时空观念也与阴阳五行家以阴阳五行配四时、四方,以阴阳五行说明宇宙之大化、社会之变迁、人事之行止的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饮食养生不是永生,是蓄养生机、自足其性、颐养天年的过程。道法自然的思想对我国饮食养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就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中和之道、厚德之道诸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结合四库提要所勾勒的"变卦解易"这一易学史上的重要线索,本文考述了<易小传>与<易变体义>、<易纂言>与<易象义>、<易象正>与<易原就正>的关系及其思想特色,澄清了其间的一些误传与误会.同时指出变卦解易这一思想流派早在四库之前的丁易东那里就已有所总结;指出以动爻变卦解<易>的思想发轫于<左传>中的古老筮例,明确于南宋沈该的<易小传>和都絮的<易变体义>,经宋元之际吴澄的<易纂言>和丁易东的<易象义>,到明代黄道周的<易象正>达到其高峰,清代包仪的<易原就正>受到黄道周<易象正>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3.
经考证,《世说新语·文学》刘峻注引关于易象问题的未署名文章,是孙盛的《易象妙于见形论》。东晋咸康六年,孙盛与殷浩就"易象妙于见形"发生了论战。孙盛认为易象揭示了"卦气"的运行奥秘,直接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道);殷浩则认为易象不可能完全表达圣人的思想,应当运用形名方法,通过分析形器的外在现象,揭示其内在的本质规律(道)。这是魏晋玄学义理派与传统象数派在东晋新形势下的思想交锋,为韩康伯以义理为本融合象数的新易学,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并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4.
<正> 一、谶纬思想的流行和纬书的形成所谓“谶纬思想”,有广、狭二义。从狭义来说,是指自前汉到后汉所流行、形成的纬书思想,而作为这种思想的根干的是阴阳五行思想、灾异祥瑞思想、星宿预征思想、神仙思想等等。这些思想不仅对汉代社会的变迁以极大的影响,而且曾风靡于思想界,构成汉代思想的特色。这些思想中所共同的东西是带有神秘、呪术色彩的成分,因而常受到站在富有理性主义的儒家思想立场的批判,往往被人们忽视;然而要研究汉代的思想,对它是不应当忽视的,因为构成汉代思想特色的正是纬书思想。  相似文献   

15.
蔡清对河洛之学用功颇深,就河洛问题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独到见解。首先,将河图与太极图结合在一起来看,认为河图所展现的就是太极生阴阳五行的动态过程,赋予河图生生不息的宇宙大化流行之内涵。其次,针对河图配八卦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蔡清以"阴之老少主静而守其常,阳之老少主动而通其变"来解释。认为河图中蕴含着阳动阴静之妙,与天地契合,体现造化之妙用。朱熹、蔡清等人将河图、洛书视为作《易》之源,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体现这两图本质内容的十数图和九数图在先秦即与阴阳、五行、四时以及术数皆有紧密联系。蔡清关于河图、洛书的一系列思想,既是对易学本身的发展,对探讨易学起源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同时也为宋明理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此外,蔡清关于作《易》之源非止一端的思想,也值得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评海德格尔对康德的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一方面,海德格尔在他的《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中所发挥的对康德的解释,没有停留在单纯字句,而是带有大胆的探索性质,带有真正哲学探索的标记,它始终让我们置身于问题本身,并使这些问题保持着真正的力量和自身的原初性。然而,另一方面,由于海德格尔的解释在最重要的方面采取了“武力索取”的方法,它没有公正对待康德明确坚持的感性与知性的二元论原则,就此而言,海德格尔的解释无异于是在用武力侵犯康德思想,强行让其屈从于自己的形而上学问题。本文坚持认为,领会康德思想的最确定的出发点就是要坚持康德的认识能力二元论原则,以及由此派生的“现象”与“自在之物”、“感性世界”与“理智世界”和“经验”与“理念”的二元区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巫术对思想方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教文化,亦可简称为巫文化,并列于佛教文化及道教文化等宗教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中国巫术在中国文化形态的构成中,占有不容忽视的位置,同时亦对中国文化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巫术,对思想方面予以巨大的影响,尤其对于后起的阴阳五行思想、道教思想及佛教思想上,打上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18.
易学中的阴阳五行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学中的阴阳五行观郑万耕战国前期和中期,道家倡导阴阳学说。到了战国中后期,齐国稷下学者邹衍以阴阳观念为核心,创立了阴阳五行学派。阴阳五行学说的流行,对《周易》的理解和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观念为易学家们所吸收,用来解释《周易》筮法中的变化法则。《...  相似文献   

19.
论《道德经》建立哲学体系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儒家和道家是两大主要学派,它们对中国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近年来,学术界对儒家思想的研究较为重视,这是必要的。而道家作为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一翼,也不可忽视。若从哲学史的角度来说,其重要性则更为明显。诸如道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心理结构、文化思想、理论思维的影响等等,都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科学地分析和研究道家学派的思想,有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宏观的把握;有助于总结历史遗产,提高我们的理论思维水平。以下发表汤一介、崔大华两位同志的文章,作为“道家哲学思想研究”这个栏目的开端。我们希望大家给予关心和支持。  相似文献   

20.
张俊 《宗教学研究》2005,(3):159-163
古代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形成,根本在于灵魂与肉体和精神与物质的二元论的思想.促成古代基督教禁欲主义兴起的二元论思想,主要有三个来源:首先是宗教自身的先天性二元论因素,即神圣与世俗的二元区隔;再则是东方宗教,尤其是中亚宗教的二元论思想;最后是犹太教传递给基督教的弥赛亚主义中包含的二元论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