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钢 《法音》2009,(12):19-23
印光大师作为中国佛教净土宗的一代宗师,其所主张的教育内容体系主要是由道德伦常、因果报应与净土法门这三大部分所组成。这些教育内容不仅涉及到中国传统社会中佛教信众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又体现出浓厚的净土宗教育的特色,从而将佛教信众的世俗生活与对净土法门的如理修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契理契机.简便易行,这也使得印光大师的教育主张得到了广大佛教信众的接受和认同,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释秋爽 《法音》2021,(1):43-45
一、"十念记数法"的形成印光大师(1862-1940),法名圣量,字印光,别署常惭愧僧。大师被尊为净土宗第十三祖,与虚云、太虚、弘一,并称为"民国四大高僧",是近代中国佛教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物之一。印光大师通过考察前贤的念佛方法,再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创发了更为方便易行的"十念记数法",即从早期的"随息法""数息法",演变为"随念随听"的"十念记数法"。  相似文献   

3.
正印光大师(1862-1940)[1]是上世纪中国佛教界最著名的高僧之一,其一生专弘净土,倡导念佛法门,道风远播,度生无数,被尊为净土宗第十三祖。而印顺导师(1906-2005)则是近现代杰出的佛教思想家,以学识渊博、著述宏富而享誉海内外,被视为人间佛教思想的导师。两位法师同为近一百多年来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上海佛教界各宗派中,以净土宗最为兴盛。其原因,固因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因之,上海寺庙特别是居士团体在修持法门上都以净土念佛为主,而更重要的是由于印光法师在上海全力提倡净土宗,因之被誉为沪上佛教界传播净土宗中“三百年来,一人而已”。印光大师法名常量,别号常惭愧僧,笔名常渐,陕西省郃阳(今合阳县)人。大师俗姓赵,名绍依,生于清咸丰十一年  相似文献   

5.
袁俊伟 《法音》2020,(2):41-45
印光大师(1862-1940),终生弘扬净土法门,自行化他,晚年指导兴建了苏州灵岩山寺,使之成为十方专修净土道场,且大力主持创办弘化社,刻印流通广大善书,使之成为佛教公益事业典范。从中国佛教史而论,他被尊为中国佛教净土宗第十三祖,为净土宗集大成者。同处民国佛教界,他又同虚云和尚、弘一大师、太虚大师并称民国四大高僧。净土因弥陀净土信仰及称名念佛的修行法门,普利三根,修行简捷,在民间赢得了广大信众,成为了中国佛教最有影响力的一支宗派。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中国佛教教育中,印光大师注重对佛教与孝道关系的阐释,发展了由孝入佛的佛教教育方法。印光大师的佛教教育方法既是对历代祖师大德融合儒家孝道与佛教教育思想的继承,也是对当时佛教复兴运动的积极响应。印光大师由孝入佛的佛教教育方法论对于近代中国佛教界探索佛教教育和自身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佛教净土宗的思想发展历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净土宗从开始萌芽到最后发扬光大,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净土念佛法门被其它佛教宗派融摄,净土念佛只是佛教万行中的一行。第二阶段,禅净双修,禅宗开始吸纳净土宗的修行方法和思想理念。第三阶段,摄禅归净,净土宗开始吸收禅宗的修行方法和思想理念。经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基本上完成了中国佛教的世俗化历程。  相似文献   

8.
蕅益智旭继承并发展天台宗的“一念心”思想以开演净土教理,完善了净土宗的心性观,并以其融摄佛教诸宗而归于净土念佛法门。智旭发挥天台智顗的“一念三千”论,充实了净土宗的理论内涵;进而以天台的“一心三观”为基础,在“信仰式”念佛与“心性式”念佛之间开展出自他俱念、理事圆融的“中道圆修式”念佛之法。智旭的“一念心”净土思想,实现了唯心净土与佛国净土、自力与他力、智慧与信仰、精英化与大众化的深度融合,并具有统摄佛教各宗派、辐射生命各领域的理论深度与广度,此种理性与包容的精神对净土宗和中国佛教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净土宗是中国汉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以"持名念佛,往生极乐"为目标的净土法门,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汉传佛教修行实践的一大特色。《高僧传》《续高僧传》中记录了大量晋唐时期净土行者的念佛事迹,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这些叙事情节中包含的主人翁的生死态度和念佛的自我疗治之用。通过这些具有共性特征的叙事情节,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中国佛教传入早期净土僧人的生命状态及修行面貌,更可以发现弥陀信仰及念佛实践在早期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疗治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宏法 《法音》2000,(6):37-38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以来,经无数高僧大德的弘扬,形成了以大乘八宗为特色的中国佛教。其中,收机最广、三根普被者,为净土宗。在近代,弘传净土法门最著名的,当属莲宗第十三祖的印光法师。他佛儒结合,“觑破时节因缘,因机调伏众生”,其代表作即为《印光大师文钞》。蒋维乔先生在《中国佛教史》中称颂印光法师:“居普陀时,虽与世鲜通,然缁白闻名而求开示者日众。法师口宗笔答,凡所为文,字字从性海中流出,而仍无一语无来历。”印光法师留下的百余万字的三大部《文钞》,不仅是净宗瑰宝,也是近代学术思想的珍贵财富。梁启超在读了…  相似文献   

11.
唐初的善导大师是净土宗的实际创立者,他继承了慧远—昙鸾—道绰一系的佛学主张,更将净土宗发展成为佛教中信众最多、简单易行的宗教。他的事迹,主要经历玄中寺问道,悟真寺修行,光明寺、实际寺度人,香积寺厝埋几个阶段。大师一生在佛经翻译、净土变相、雕塑艺术上都有突出成就,其行事学说对中国的宗教文化有着深远地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印光法师是中国近代佛教史上颇有作为的一位高僧。他以爱国爱教的精神,对儒教与佛教的关系、宗与教的关系,特别是对净土宗的思想理论和修行实践都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故被后世尊为净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师。  相似文献   

13.
昙鸾(476-542),是南北朝时代北魏的一位佛教高僧,号为神鸾。他根据中国的国情,把印度佛教的净土思想,进行解释、发挥,创造出中国的净土思想,为以后净土宗的形成奠定基本的理论框架。中国净土宗传到日本后,昙鸾被日本佛教的净土宗及净土真宗视为中国净土宗的初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通过对净土宗实际创始人善导佛学思想的特点与称名念佛法门流行情况的考察,以理清中国净土宗思想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重要特色,进而确定善导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印光大师与近代净土宗的振兴崇恩净土法门,自庐山远公开宗,近迄于红螺资福,历代弘扬净土教者,代不乏人。然时久弊生,大化渐衰,净土一宗,亦趋式微。至清末民初,有印光大师出,莲风溥被,如丽日中天,膺大师教而皈心净土者,不计其数。圆瑛法师赞之曰:“彻悟大师之...  相似文献   

16.
寺志、山志等从属于志书序列,但今人将志作为展现一方佛教的重要文献。现以《清凉山志》为切入点,从缘起、特点、意义等层面探析印光大师修订《清凉山志》的若干环节,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五台山佛教的个案和印光大师之修行法要,并为当下反观佛教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7.
念佛法门     
《法音》1990,(5)
佛教净土宗以念佛为正行,依据佛教经典有四种念佛:一、持名念佛,二、观像念佛,三、观想念佛,四、实相念佛.一、持名念佛.即《佛说阿弥陀经》、《无量寿经》所说,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具体念法又分多种,从出声与否而言,有出声念、金刚念(微动口齿,其声在口耳之间)、默念.从摄心方法而言,有计数念,  相似文献   

18.
印光大师与五台山的因缘张育英陆永庭近代净土宗师印光,陕西合阳人,生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二十一岁时在终南山南五台莲华洞出家,二十六岁前往北京红螺山资福寺专修净土,历任上客堂香灯、寮元等职,于念佛正行而外,研读大乘经典,由是深入经藏,妙契佛心。三...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5,(7)
<正>一、持名念佛的来源及影响在净土宗十三位祖师中,初祖东晋慧远(334-416)依据的是《般舟三昧经》,侧重于禅观念佛,无论是依据的经典还是念佛的方式,实际上都与后世的净土宗不同;从北魏昙鸾(476-542)开始提倡口称念佛,经隋朝道绰(562-645),至二祖唐朝善导(613-681),以"三经一论"为教材,以"持名念佛"为方式的净土宗宗义和行仪得以完备地组成,所以善导为公认的净土宗实际创立者。现在有一种说法,说善导大师是纯正的净  相似文献   

20.
净土宗始于东晋慧远创兴念佛莲社,是中国佛教主要宗派之一,后传入日本、朝鲜,进而成为一个国际性的佛教宗派。该书汇集了历代汉文大藏经所见有关净土宗的文献,内容包括所宗经纶、经论诠释、诸师著述、传记系谱等四部分,按译述年代顺序编排,始自公元179年支娄迦谶、竺佛朔所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