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编后语     
《法音》1992,(3)
本期是佛教教育专辑。今年一月七日至十二日,中国佛教协会在上海召开了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赵朴初会长在开幕式上指出:思想、宗教、文化素养和工作能力方面称职、合格的佛教人才奇缺同佛教事业的建设与开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在具足良好外缘的情况下所要解决的诸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逐步得到贯彻落实,佛教教育工作也开始有了起色,中国佛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闽南佛学院等一批佛教院校相继恢复和建立,为佛教界培养了一批人才,多数人在佛教岗位上发挥了积极骨干作用。国家在政策上对宗教院校工作也给予了支持,国务院(1991)6号文件进一步明确:“要支持和帮助爱国宗教团体办好宗教院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一支热爱祖国、接受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宗教学识、并能联系信教群众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佛教教育工作具足了殊  相似文献   

2.
编后语     
《法音》1993,(8)
今年六月二十日至七月二日,泰国僧王智护尊者对我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中泰佛教交流吏上没有前例的盛事。中国和泰国都有着悠久的佛教传统,两国人民和两国佛教徒的友谊源远流长,共同信仰的佛教,是增进彼此之间友好关系的重要因素。本期我们重点报道僧王座下的访华活动,并向广大读者介绍泰国佛教的概况。我们祝愿僧王的来访能成为中泰两国佛教友好交流史上的新起点。去年是隐元禅师诞辰400周年纪念,中日两国佛教界都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本期刊登的《隐元禅师与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一文,对这位给日本近世  相似文献   

3.
编后语     
《法音》1991,(9)
在我国汉地佛教界流传最广,读诵最多的大乘经典当首推《金刚经》。可以说,这部经代表了大乘佛法的思想核心。这部经为我们学佛人提示了一个至为切要的问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法是心地法门,吾人成佛作祖、流转生死,无不因此心地之造作,那么作为一个佛弟子应如何改造自心,圆成菩提呢?这正是《金刚经》的宗趣所在。正因为如此,此经历代备受推崇,代代讲说、注解不断。然因此经文字艰深、义理玄奥,虽有历代注疏,初学恐亦难握其要。有鉴于此,陈明晖居士在《<金刚经)宗要释沦》一文中,将自己研读《金刚经》的心得体会,钩玄提要,用现代知识加以阐述。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使更多的学人研习《企刚经》,增长般若智慧。  相似文献   

4.
编后语     
《法音》1994,(10)
佛教自诞生之日起,即以无可抗御的精神键力,在人群中传播普及,并迅速流布世界,所到之处,即与当地的民族文化碰撞、交融,深刻地影响和极大地丰富了各民族的固有文化,而佛教文化本身更呈现出各具特色、多彩多姿的面貌。如果寻绎佛教在中国发展的轨迹,我们不禁要问:佛教,作为一种异域文化,并非通过征服和殖民,而是通过和平传播,何以能使文化发达、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接纳它?在与以儒道文化为代麦的中国固有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中国佛教的特质是如何形成的?近代中国佛教日趋衰落的原因何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对我们有何启…  相似文献   

5.
编后语     
《法音》1994,(5)
重庆佛教界在惟贤法师的倡导下,为“希望工程”募捐,使贫困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失学儿童能够百分之百的重新上学,在社会上树立了佛教界的庄严形象。他们这种“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奉献精神,积极参加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是佛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相协调这一基本要求的具体体现,从而体现了佛教徒“自他两利,普度众生”的人生观。佛教的基本教义──四摄、六度,都是以布施为先。这一广种福田的义举,正是佛教悯孤济贫的优良传统,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如法修行、如法布施的好机会。停顿长达数十年之久的武昌…  相似文献   

6.
编后语     
《法音》1994,(9)
金秋季节,传来举世瞩目的布达拉宫维修工程竣工的喜讯,四众弟子无不欢喜赞叹。历时六年的布达拉宫维修工程,维修项目111项,面积达3.39万平米,参加维修的专家、技术人员860人,合计60万个劳动日,耗资之大,工程之巨,为几百年来我国专院修复工程所率见。如今,这颗镶嵌在世界屋脊上的牟尼明珠,“整旧如旧”,不仅庄严典雅的风韵犹存,而且更绚丽夺目。它的成功,是世民古建筑保护史上的一个奇迹,是党和国家对中国佛教界和西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真是利在千秋,功德无量!佛教之所以历干年沧桑而不衰,一个重要原因,是它…  相似文献   

7.
编后语     
一年一度的《佛教文化》又同大家见面了。本期首先安排了本所主办的“佛教与精神文明”学术笔谈会中的四篇论文,刊登了今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三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的全部论文,还刊登了几篇佛教学术论文,试图多角度地反映佛教文化各个领域和层面的价值。人类文明的开发与增长必然要落实到精神文明的领域上来。精神活动及其指导下的人的行为总会不断地创造文化,又反过来受文化积淀的影响,佛教文化也不例外,它的思想倾向及其实践活动的轨迹凝铸成了丰富的古代文化宝藏,今天,它仍然在促进一部分人的思考并  相似文献   

8.
编后语     
深刻的社会变革突出了加强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理论上回答改革实践中提出的各种复杂问题,迫切要求弄清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社会经济的、政治的、观念文化的等等)的质变、转化、变革的规律与机制。解决这类课题,不能缺少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史学等等学科的实证考察,通过  相似文献   

9.
编后语     
《法音》1994,(12)
中国社会目前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佛教界也和全国各行各业一样面临着空前的机遇与挑战。今年10月9日,根据赵朴初会长的提议,中国佛教协会召开了会长会议,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向全国佛教界提出了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一、继续发扬中国佛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二、树立正信,运用佛教缘起性空等根本理论破除社会上对佛教仍然存在的偏见;同时,“反求诸己”,提高四众弟子的素质,杜绝不如法的活动;三、社会上非佛教组织和人土滥建寺院之风把佛教世俗化、商品化,有损佛教的尊严,要求各地佛协对这类问题作调查研究,向中国佛教协会…  相似文献   

10.
编后语     
《法音》1992,(4)
加强佛教界的自身建设,保持佛教的纯洁性,是当前佛教界的首要任务。自去年赵朴初会长在中国佛教协会部分常务理事座谈会上发表“加强佛教自身建设”重要讲话以来,全国佛教界通过近一年来的努力,各名山大寺兴办的僧伽培训班,如雨后春笋,九华山丛林执事培训班已初见成效。本期赵会长在《弘扬佛法,利乐有情》一文中,进一步要求我们“要担当弘扬佛法的责任”。他指出“要担当起这个责任,我们自己本身就要依据佛法加强自身建设”。他还强调:“要懂佛法才能弘扬佛法。”作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僧人,应该要有弘扬佛法的责任感!古德说:“佛法弘扬本在僧。”但我们如果不懂佛法,又怎能弘扬佛法?已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相似文献   

11.
编后语     
《法音》1990,(12)
法尊法师是著名的高僧和藏文翻译家.他英年入佛,广涉内典,壮游藏卫,精娴藏语,译著等身;蜀岭京华,弘宗演教,作育僧材,鞠躬尽瘁!今年是他老人家圆寂十周年,本刊为纪念法师一生为沟通汉藏佛教和文化所成就的光辉业绩,除协助编辑出版《法尊法师佛学论文集》以外,本期发表三篇纪念文章以显彰法师生前如圭如璋之行,以寄托我们缅怀先哲功德之思!  相似文献   

12.
编后语     
《法音》1994,(8)
赵朴初会长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上指出,各级佛教协会和全国佛教界都必须把注意力和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四众素质上来。他还指出:“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就是加强信仰建设、逆风建设、教制建设、人才建设、组织建设。这五个方面,信仰建设是核心,道风建设是根本,人才建设是关键,教制建设是基础,组织建设是保证。”中国佛教协会于今年七月颁布了《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戒实施暂行办法》,规定由中国佛教协会对全国的传戒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和审批,并对传戒寺院、传戒人员、受戒人员的资格作了严格规定,以保证传戒…  相似文献   

13.
编后语     
中国伊斯兰教第五次全国代表会议是一次重要会议。本刊汇编了会议文件,包括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重要讲话、代表们的发言和照片,作为专刊呈献给广大读者,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4.
编后语     
《法音》1991,(2)
业报是身、口、意的善恶业因所感招的苦乐果报,为佛教的重要基本观念。业报有善、不善、无记三种,善得善报,恶得恶报,无记则不报,这是必然的业报法则。唐仲容老居士《谈谈业报因果》一文,指出佛教因果论中的“业为因,果为报,因果相续,无穷无止”的特点,对业报因果的基本理论等方面,都作了精辟的阐述。佛法,从来都称为佛法,近代才有称为佛学的。佛法流行于人间,必须作为有条理、有系统的说明,使他学术化;但佛法的本质,是理智的德行的宗教,是以身心的笃行为主,而达到究竟解脱,决非抽象的概念,也决非以说明为目的。佛法的  相似文献   

15.
编后语     
《法音》1992,(12)
法不孤起,缘会则生,这是佛教的缘起观,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法音》这份佛教刊物的创刊与成长,也遵循了缘起的规律。回顾十二年以来的编辑工作,酸甜苦辣,感受良多,一言以蔽之,即“苦在其中,乐亦在其中”。爬罗剔抉,以求一字之安;负重致远,用报四恩之德。默默耕耘,辛勤作嫁。有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相似文献   

16.
编后语     
《法音》1993,(3)
父母与我生命,三宝与我慧命,众生与我知识学养,国土与我资生物具。一啄一饮,当思来处。大乘菩萨行者勤修六度,报答四恩。同时,报恩也是菩萨学处的基本法门。古今中外,许多辞亲割爱、远绍如来、近弘大法者,如本期所刊藏传佛教仁钦桑布赴印度求法,新译密咒,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弘传奠定了基础。法海喇嘛由藏赴汉习禅,沟通藏汉佛学,显密兼弘,善巧度生。他们的事迹读来感人至深。有居家学佛者,如雍正皇帝参禅弘禅,见地不凡,一代宗师作略跃然纸上。泰国迪斯库尔公主一生不嫁,为“世佛联”从危机中走上发展坦途贡献了毕生的心力。她虽贵为国王之女,却不贪图富  相似文献   

17.
编后语     
《法音》1993,(10)
当我们编辑完这期稿件时,正值京华秋高气爽,青海棠、红石榴硕果满枝的大好时节。江泽民主席视察塔尔寺、十世班禅大师灵塔祀殿隆重开光,体现  相似文献   

18.
编后语     
《法音》1994,(7)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佛教的人生观,更是修习大乘佛法的根本点。“诸佛世尊,以大悲为体故”.“佛心者.大慈悲是”。菩萨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慈悲的流露,一切作为,都以慈悲为动力,以“大悲为上首”。离了慈悲,没有佛,也可以说,如没有慈悲,就没有佛法,佛法是从慈悲而发挥出来的。本期《愿爱心之光遍照人间》一文,回顾了由赵利、初居士等八位老人倡议成立的“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十年的历程及其成就。倡议成立福利基金会这一善举,开辟了一方“广种福田”,“多做功德”的园地,也为我什l提供了“如法供养”,“长养菩提…  相似文献   

19.
编后语     
编后语《中国穆斯林》是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主办的综合性刊物,长期以来,得到全国各地广大穆斯林弟兄及读者、作者的热情关怀与大力支持,在此,我们谨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与衷心的感谢。为进一步办好本刊,我们将努力改进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同时,也切盼伊斯兰教界人士...  相似文献   

20.
编后语     
《天风》2014,(5):11
<正>本期讨论的主题想必能引起初入工场的新同工的兴趣。培养人才主要是神学院的事,但如何使用并让人才在侍奉中成长,却是教会的事。以往在认识上有这样一个误区:教会牧者总是埋怨处境(教会)不够如意,以致让他怀才不遇;而教会又责怪牧者不够理想,以致让教会受到亏损。而事实上,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有好牧师、好教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