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正在讲授《普通逻辑》。使用的教材是上海版《普通逻辑》(修订本)。另外,还参阅一本与教材配套的《普通逻辑》教学参考书(修订本)。参考书第180页上说,正确的推理(即合乎逻辑的推理)需要具有哪些条件?这个问题是教学重点之一。但是,教材上并没有直接讲“什么是正确的推理?”而在第139页上讲:要使推理有逻辑性,推理过程必须遵守推理规则。违反了推理规则,推理就没  相似文献   

2.
去年,邢运中同志发现了诸如“正方形不是等边三角形;所以,正方形是非等边三角形”这类符合现行规则(“结论中的谓项是前提中谓项的矛盾概念”),却又得不出正确结论的直接推理方面的几个实例。(见本刊1990年第一期27页) 今年,夏年喜同志又发现:由“一切生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推出’有些非生物是不发展变化的”,前提真实且推理形式正确(SAP→SEP→PES→PAS→SIP),得出的却是假结论。为此发问:“是这一推理不属于演绎推理?还是演绎推理并非当其前提真实且推理形式正确时,结论一定真实可靠呢?”(见(《逻辑与语言学习》,1991年第2期第24页) (注:这个问题,苏越主编的《现代逻辑推理技法》中已涉及到,并作出了答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6  相似文献   

3.
本刊1990第2期发表了求是同志的长文《二难推理必须“二难”》(以下简称《二难》)。该文多次引用拙著,意在匡正。但其基本论点,我碍难赞同。二难推理一般的定义是:“一种特殊的有两个假言前提和一个选言前提的推理”。(金岳霖:《形式逻辑》,第194页)当然这不能算是严格的定义,因为它至少有两点不明确之处:一、何谓“特别”?二、二难推理是否都有效?鄙意要严格定义二难推理,就应当列出它的所有形式。那么,具有何种形  相似文献   

4.
弟:在《中学生与逻辑》里,我看到一篇“半费之讼”的小故事,很有意思。文中说那是用的二难推理,故事中的师生两个人都错了。哥哥,什么叫二难推理?怎么才能正确地运用这种推理形式呢?你能给我讲讲吗? 兄:好!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们中学里讲过什么叫充分条件,什么叫必要条件吗? 弟:讲过,这都指的假言判断。充分条件指的是:有了前件就一定有后件,没有前件不一定就没有后件;必要条件却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在贵刊的92年第6期的“问题求解”栏目中(第20页)登载了张力的文章《什么是正确的推理?》。他说,上海版的《普通逻辑》(修订本)和《<普通逻辑>教学参考书》(修订本)上告诉我们说:正确的推理就是形式正确的推理,就是合乎逻辑的推理,就是有逻辑性的推理。张力还说,但教材第314页上有一道练习题:从“凡是正确的推理都是形式正确的推理”,能推出“形式正确的推理”怎样?又  相似文献   

6.
是“思想形式”还是“思维形式”? 我认为把“思维”和“思想”区别开来,指出逻辑学是研究“思想形式”而不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科学才是正确的。……我认为(判断)应该改为下述定义:判断是反映认识对象之间联系情况的思维形式(态)。《哲学研究》1982年第2期《注意逻辑理论的准确性》作者在同一篇文章中先认为逻辑学是  相似文献   

7.
读了《一种新的推理形式》(载本刊1982年第3期,以下简称《新形式》),觉得邓玉冰同志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但是,将“尚且……何况……”一类连接词联系的递进复句当作“一种新的推理形式”,笔者却不敢苟同。这里,谈一些粗浅的看法。《新形式》全文列举了六个递进复句的例子,我们只要分析其中、两例就可概括全部。许多老年人尚且坚持体育锻炼,何况青年人呢?  相似文献   

8.
二难推理是我们经常运用和时常遇到的—种推理形式。这是不因人们的好恶或褒贬而存亡的客观现实。然而究竟什么是二难推理?其实质意义是什么?其逻辑形式又是怎样的?多少年来,却并未引人认真对待。顾名思义,二难推理重在“二难”,即左右为难、进退维谷之意。  相似文献   

9.
本刊1990年第6期上发表了《二难推理的迷惑》一文(以下简称《迷惑》)。该文指出我文中有五个误点,并形成了一个误区。首先,《迷惑》指出金岳霖先生定义的二难推理不够严格。他说:“要严格定义二难推理,就应当引出它的所有形式。那么,具有何种形式的推理是  相似文献   

10.
上海版《普通逻辑》(修订本)第319页上有如下一道练习题: 以E判断为大前提,以I判断为小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结论应该是什么判断?为什么? 《<普通逻辑>教学参考书》(修订本)第404页的答案是: 结论应该是O判断。因为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结论一定是否定的;又因为前提中有一个特称的,结论应该是特称的。所以结论是O判断。对于以上的答案,我提出以下质疑: 如果我们用同样的解题思路,将上述练习题改成: 以I判断为大前提,以E判断为小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结论应该是什么判断?为  相似文献   

11.
读过诸葛殷同同志的《辩证逻辑究竟是不是逻辑?》一文(载《哲学动态》1991年5期,以下简称“诸葛文”)后,我对该文就《辩证逻辑教程》一书(以下简称“教程”)的批评有不同意见。现将有些意见简述如下: 1 “诸葛文”认为:“逻辑仅仅是思维形式学”,并且思维形式又仅为命题形式与推理形式。据此,它批评“教程”说:“‘教程’正文共分三编。第一编‘辩证思维规律,第二编辩证思维方法,都没有讨论思维形式,与逻辑无涉。”我们认为,根据这种说法,岂不是亚里斯多德《形而上学》中有关矛盾律、排中律的论述也与逻辑无涉了吗?亚里斯多德的《范畴篇》、现行逻辑著作中有关概念、假说以及寻求因果关系乃至论证的内容,岂不都要排除于逻辑科学之外吗?更有甚者,按照这种观点,我国古代岂不是就很难找到逻辑著作了吗?这难道不是十分荒唐的吗?  相似文献   

12.
逻辑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现实生活中许多棘手的看似复杂的问题只要用一下逻辑马上就可以迎刃而解。当然,逻辑包括很多方面,这里只介绍逻辑推理中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就是一个前提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另一个前提和结论为直言判断的假言推理。根据真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特征:前件真时,后件必真;后件假时,前件必假,我们可以得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种正确形式,即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下面就具体案例谈一下第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选择问句是选言判断的一种表现形式。选择问句表现复合判断的特点是二者必居其一。它的语言表达形式一般是:“p呢,还是q呢?”如:“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茅盾;《春蚕》) 从语言角度看,选择问句是复句,也是一个句子,所以同单句一样,只能在句末用一个句终标点。可见逻辑思维形式同语言表达的形式是一致的。但是,我们常常发现选择问句的句中使用的却是句终标点。《逻辑与语言学习》84年第一期《两种直接表达判断的问句》就是一例。作者认为“选择问句通常是可以表达选言判断的,其语言形式一般是:“p呢?还是q呢?”接着举例“是继续前进呢?还是向困难低  相似文献   

14.
从已知得到新知不是推理的本质规定逻辑有各种不同的定义。逻辑学家们在回答什么是逻辑这个问题时持有各种不尽相同乃至对立的观点,但在有一点上见解基本是一致的,即:逻辑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推理。那么,什么是推理呢? 一种常见的说法是:推理是从已知推出新知的思维形式。这又是一个需要商榷的提法。诚然,推出新知是推理的重要功能。人的知识无非两部分:感知的和推理的。“光速每秒三十万公里”,无法感知,只能推知。但是,推理的功能不等于推理的定义;推出新知,一般地说,是推理综合运用的结果;不能要求每个推理都推出新知。事实上,有的推理不推出新知。例如,任一命题推出它自身,并没有推出新知,但它确实地是一推理。它的推  相似文献   

15.
错在何处?     
有这样一个笑话:甲(对乙):我给你提个意见?乙:请!甲:你骄傲。乙:是的,我骄傲。我应该骄傲。甲:怎么?乙:骄则必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我应该骄傲。甲:??? 在这里乙所作的推理确实令人哑然失笑。但是,其中的逻辑错误究竟在哪里呢? 陈宗明在《现代汉语逻辑初探》一书中引用这个笑话之后分析说:三段论有条规则:如果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那末结论也必然是特称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是说‘有的失败导致成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知识和试题双重结构模型"重构成"推理题与推理知识双重结构模型",其主要观点包括:(1)"双重结构"是指在人类的推理加工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结构,即"推理题的内在结构"和"推理者的推理知识结构";(2)推理者对完成推理任务所需要的"推理知识"的理解水平决定其推理性质是属于"理性加工"还是"非理性加工";(3)判定推理结论的过程中存在"形式"和"内容"两种判定标准,并由此决定其推理性质是属于"逻辑加工"还是"非逻辑加工"。  相似文献   

17.
逻辑主要是研究推理的科学,辩证逻辑推理与形式逻辑推理有什么区别?有的讲到以下两点:第一,辩证逻辑是“动态”的逻辑,它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看待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形式逻辑是“静态”的逻辑,它用相对静止的观点看待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二,辩证逻辑是“内容”的逻辑,推理是内容的推理;形式逻辑是“形式”的逻辑,推理是撇开了思维具体内容的推理。按照以上两点,能否区分辩证逻辑推理  相似文献   

18.
一 与生命美学结缘的三十年后回顾往事,我首先想提及的,甚至都不是美学,而是一部电影. 香港有一部电影,叫做《无间道》.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一位老警察问年轻的新警察的一个问题:“我们问你一个问题,你是想做一个警察呢?还是仅仅只想看上去是一个警察?”这个问题很尖锐,也很真实.我想说,这也是我在研究美学的时候时时刻刻都在追问自己的.“我是想做一个美学学者”呢?还是“仅仅只想看上去是一个美学学者”?  相似文献   

19.
概念“■■P”是否是“P”?回答应该是肯定的。邢运中撰文对此提出了“二难”。(《概念“■■P”是否是“P”(我讲<形式逻辑>的二难之二)》,《逻辑与语言学习》1991年第4期)我认为,邢的第二个“二难”是其第一个“二难”的孪生兄弟,两个“二难”形式不同,实质  相似文献   

20.
“悖论”是什么?它就是挑战(或违背)常识的“大”理。所谓“挑战”,就有“矛盾”存在。所谓“矛盾”,当然是指“逻辑矛盾”:某一属性既属于同时又不属于同一对象。 这个简朴的“悖论”定义,比日常理解(和普遍辞典)只多添一个“大”字。无论是我这个定义,还是历来的绝大多数的权威定义,都认定“矛盾”就是“逻辑矛盾”,所以不时都可以省略“逻辑”一词,只不过,大家都认为,悖论不是普通的矛盾,而是一种“特殊”的矛盾。我要补充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