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宇  李恒 《心理科学》2021,(1):67-73
采用启动条件下的词汇判断任务,考察熟练手语使用者和无手语经验成年听人的跨模态语义启动效应。结果发现:1)在象似词条件下,两组被试判断汉语语义相关词的反应时均快于语义无关词,说明手语象似词和汉语词之间存在跨模态语义启动效应。2)在非象似词条件下,仅手语熟练被试判断汉语语义相关词的反应时快于语义无关词,无手语经验被试判断汉语语义相关词和无关词的速度没有差异。这是由于前者心理词库中的手语词和口语词共享语义表征,而后者主要依赖手语象似词的视觉模拟性。整个研究表明,中国手语和汉语间存在跨模态语义启动效应,但该效应受到手语词象似性和手语学习经历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聋人手语视觉表象生成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视觉表象判断实验,对聋手语使用者和听力正常人两类被试视觉表象生成的能力进行了比较。实验发现:与听力正常的人相比,聋手语使用者学习和记忆大写字母的时间短于听力正常的被试,并且两组被试记忆复杂字母的时间都较长;聋被试和听力正常被试采用了相同的字母表征方式。但是,习得手语的年龄对聋手语者生成表象的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听障人群的工作记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听障人群听觉通道受损,使用手语交流,提供了独特的切入点来探讨工作记忆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表明,听障人群具备在功能上与正常人的语音环路平行的手语复述机制。通过发声训练,听障人群也可采用语音编码,即语音环路可被通达。听障人群具有与正常人相当的语言工作记忆资源,但是这种资源在具体使用时受视觉通道处理特性的限制。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互补理论,认为手语的使用增强了听障人群非语言的视空间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在浙江省杭州市崇一堂每个周日的第二堂聚会中,总有一个人坐在红色布景前,用手语进行翻译,而坐在译者面前的是一些聋人朋友。译者是有声世界的健听人,却用无声的手语为聋人朋友提供服务,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传递着关爱与温暖。这就是译者与聋人朋友在崇一堂相遇所组成的手语团契。圆梦聋人是一个真实存在于你我身边的群体,同样也是一群容易被忽视的人。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网  相似文献   

5.
李恒  曹宇 《心理学报》2016,(4):343-351
采用同形异义词干扰任务考察第二语言水平对英语–汉语单通道双语者和英语–美国手语双通道双语者语言抑制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高水平英语–汉语单通道双语者的语言抑制能力较强,但低水平英语–汉语单通道双语者与英语单语者的语言抑制能力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少量的双语经验不足以导致双语认知优势;(2)不同水平的英语–美国手语双通道双语者的语言抑制能力差异不显著。所以如此,与英语–美国手语双通道双语者不存在口语和手语的双语表征加工竞争有关。整个研究表明,双语认知优势效应与双语者的二语水平以及通道经验有关。  相似文献   

6.
通过2个实验, 考察了语义类标记在中国手语词汇识别和语义提取中的作用。实验1采用手语词汇判断任务, 比较了有、无语义类标记的手语词汇识别。实验2采用语义决定任务, 探讨了语义类标记对手语词语义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 语义类标记影响聋生对手语词的识别和语义提取。聋生识别有语义类标记的手语词显著快于识别无语义类标记的手语词。当语义类标记与手语词的语义一致时, 能够促进聋生对手语词的语义提取; 当语义类标记与手语词的语义不一致, 会干扰聋生对手语词的语义提取。中国手语词语义类标记效应的发现, 丰富了中国手语词词汇认知的理论, 对聋人的语言教学和概念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听觉障碍人群由于听觉部分或完全受损, 视觉语言——唇读和手语就成为其阅读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唇读有助于听觉障碍人群形成语音表征, 与词汇知识相互影响, 且可以促进字词阅读及阅读理解的水平; 口语或书面语的加工可以激活相应的手语表征, 手语影响着听觉障碍人群各个层次的阅读能力。未来研究应该关注语音意识、词汇知识等技能在视觉语言影响听觉障碍人群阅读能力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并以视觉语言为中心, 发展出适合汉语听觉障碍人群阅读能力习得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8.
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手语专家苏珊·夏勒博士曾在《无语之人》一书中记载了一个让人既感动又感慨的真实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名叫伊尔德丰索的聋哑学生,他在一个家人听力都正常的家庭中长大。但不知出于何种目的,他的家人从来都没有告诉他物体是有名称的,他也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一种和语言有关的特殊教育。但幸运的是,伊尔德丰索在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夏勒博士的课堂,一开始,夏勒博士试着教他最简单的美国手语,但发现他连手语是什么都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李恒 《心理科学》2016,39(5):1080-1085
早期有关时空隐喻表征心理现实性的研究因囿于有声语言而饱受批评,近年来兴起的手势和手语研究为该问题的证明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一方面,手势在三个空间维度上均可形成时空隐喻,有力地回应了反对派对概念隐喻理论在语言和概念层面循环论证的质疑;另一方面,手语空间运用的独特性以及文化图式的复杂性,导致其时空隐喻表现形式更为多样,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类型学证据。未来研究还应当注意心理学、语言学以及民族学等多学科的交汇融合,建立起概括力更强和系统性更完整的理论框架,将口语、手势和手语同时囊括其中。  相似文献   

10.
爱情手语     
读大学时,洛琳便对手语很感兴趣,后来她成为社区一个聋哑团体的志愿者,定期为聋哑人服务,和他们用手语熟练地交流。毕业后,她不顾父母的反对,如愿来到一所聋哑学校担任教师。一个周末,洛琳赶去学校帮助学生筹办圣诞晚会。正在公交  相似文献   

11.
听觉障碍人群的言语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  陈骐 《心理科学进展》2003,11(5):486-493
对听觉障碍人群言语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来探讨人脑内语言专门化系统的组织。该回顾了近年来在该领域内进行的损伤研究及功能性成像研究,着重综述了三个问题:(1)左右半球损伤造成的手语失语症的特点;(2)手语加工过程中左右半球的激活模式;(3)先天聋被试在阅读唇语过程中的脑内激活模式及后部扣带皮层在唇语阅读过程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先天聋人的语音、正字法意识和概念知识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先天聋人对书面词语基本没有语音意识。他们主要采用视知觉策略识别书面词语,其词语词法技能发展滞后。由于缺乏语音经验,他们大脑皮层的发育受到严重影响,概念知识结构也呈现不对称性。尽早实施手语教育和正字法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聋儿童的手语语音意识和书面词语识别技能,也能促进他们的认知能力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3,(3):63-63
华人基督徒创办的机构AgapeLoveDeafIntemational,投放大量人力资源在手语研究上,希望聋哑人士有更好的未来。聋哑人士因为语言障碍,到处碰壁,甚至在家里也无法与父母沟通。  相似文献   

14.
选取了122名3~12岁聋童,并分别用65名3~5岁的正常儿童作对照,开展了2个实验系列,探讨了儿童的正确信念、一级错误信念及二级错误信念认知的发展特点.结果如下: (1)聋童及正常儿童信念认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关于正确信念,还是关于一级错误信念,都是先发展自我信念认知,再发展他人信念认知;(2)关于正确信念、一级错误信念和二级错误信念认知的发展,聋童都比正常儿童滞后,但两者的发展趋势一致; (3)手语聋童在信念认知上略好于口语聋童; (4)父母为聋人或父母会手语的聋童,以及兄弟姐妹会手语的聋童,其信念认知水平要比其他聋童好.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认为,对假装的认识包含理解假装表征、模仿性假装和欺骗性假装。选取了86名3-5岁的学前儿童和122名3-12岁的聋童,考察他们对假装上述内容的认知情况及差异。结果表明:(1)当假装任务中涉及的事物特征不符合儿童经验时,9岁前的聋童和正常学前儿童难以理解假装表征和模仿性假装。反之若符合儿童的经验,大部分3岁正常儿童及7岁聋童就能正确理解上述内容;(2)5岁正常儿童和7岁聋童已能正确理解欺骗性假装,这比他们在同样情境下理解假装的表征和模仿性假装的年龄要迟。(3)聋童理解假装问题要比正常儿童滞后2-4年,但他们正确理解这些问题的年龄起点及达到的程度与正常儿童可能是一致的,而且发展的趋势也是相似的。(4)手语聋童理解假装问题的成绩好于口语聋童,那些父母会手语或父母是聋人的聋童的成绩好于其他聋童。本研究的结论是:低龄正常儿童和聋童还难以真正理解假装表征;聋童对假装的认识比正常儿童滞后2-4年,但发展趋势相似;聋童自身的手语水平及其父母的手语水平是影响他们理解假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礼仪中的手     
《中国天主教》2007,(3):38-41
礼仪是敬礼、崇拜天主的仪式。其组成要素包括用口诵念的祈祷文,及身体的举止、行动,也可称之为身体语言。在教会礼仪中,手的动作相当多,也可称之为手语,但是这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聋生的分类学联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积家  李德高  吴雪云 《心理学报》2008,40(11):1178-1189
了考察青少年聋生分类学联系的特点,使用不同类别的基本水平概念,完成了语义归类和错误再认2个实验,并同健听生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⑴聋生和健听生有类似的类别意识,但聋生的类别意识较健听生为弱。⑵与健听生比,呈现方式对聋生的反应影响较小。聋生的分类学概念有较强的形象化倾向。青少年聋生分类学联系的特点与他们语言能力发展迟缓、使用自然手语有关。因此,应加强聋生的规范手语教学,重视培养聋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卢凤  卢凤 《心理科学》2021,(3):737-744
为了考察信息输入方式、文本类型和测题类型对聋生语篇理解的影响,研究通过录像呈现,以口语、手语、书面语三种输入方式向学语前极重度七、八、九年级聋生呈现叙述性和描述性两种文本类型的语篇信息,并要求其完成理解测试。结果显示:输入方式对聋生语篇理解的效率存在影响,书面语成绩最高且速度最快,依次为手语、口语,文本类型和测题类型对该影响有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输入方式是聋生语篇理解的主要影响因素,文本和测题类型是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19.
语言经验对脑功能和结构发展有重要的塑造作用。然而, 目前的相关证据主要来自对脑损伤导致的失语症病人的语言康复、第二语言学习以及针对成人读者进行的语言训练等方面的研究。幼儿时期的早期语言经验对脑结构与功能发展的影响更加重要, 但直接的研究证据却相当缺乏。本文提出一个研究设想, 拟综合使用多种脑成像技术, 系统探讨有早期手语经验和无早期手语经验的聋人个体在脑皮层语言功能的组织及脑结构发育的差异, 包括语言任务中大脑语言区的激活模式, 静息状态下脑功能联结的默认网络特征, 脑皮层灰质密度, 以及神经纤维束发育状况等, 揭示早期语言经验对大脑功能和结构发育的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20.
闽游杂咏     
《法音》1991,(1)
太常引十九日由京飞抵厦门上空得句下机后足成之皖江南北甫经过,燕市事如梭。招手语廉颇,问腰脚新来若何。乘风今又,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高厦似星罗,喜鹭岛新姿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