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高低创伤个体的认知干扰效应及性别差异。采用创伤事件终身经历问卷—学生版、PTSD检查表平时版来选取高低创伤被试,通过经典Stroop范式要求被试进行色—词辨别反应任务。结果显示:高低创伤被试间存在显著的差异,高创伤被试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低创伤被试的反应时;高低创伤两组被试在任务类型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一致任务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不一致任务的反应时;高创伤组被试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的反应时显著低于女性的反应时;创伤水平、性别与任务类型在Stroop效应干扰上存在交互作用。研究表明高创伤女性被试更容易受到认知干扰,Stroop任务的类型也对创伤被试产生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高低创伤个体的认知干扰效应及性别差异。采用创伤事件终身经历问卷—学生版、PTSD检查表平时版来选取高低创伤被试,通过经典Stroop范式要求被试进行色—词辨别反应任务。结果显示:高低创伤被试间存在显著的差异,高创伤被试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低创伤被试的反应时;高低创伤两组被试在任务类型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一致任务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不一致任务的反应时;高创伤组被试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的反应时显著低于女性的反应时;创伤水平、性别与任务类型在Stroop效应干扰上存在交互作用。研究表明高创伤女性被试更容易受到认知干扰,Stroop任务的类型也对创伤被试产生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经典跨期选择任务范式,以个体的金钱喜好差异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和行为实验考察金钱崇拜对个体跨期决策偏好的影响。结果发现:(1)个体的金钱崇拜水平与其跨期折扣倾向显著负相关;(2)无论跨期决策任务的难易和兑现时间的长短,高金钱崇拜者更倾向于选择较大的延迟奖赏,而低金钱崇拜者更倾向于选择较小的即时奖赏;(3)高、低金钱崇拜者的跨期决策反应时没有明显的差异,但二者的反应时都明显地受到任务难度的影响,即在容易条件下的反应速度显著快些。结果表明,个体的金钱崇拜水平在跨期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致使高金钱崇拜者更愿意等待延迟大奖赏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为分离言语表述的干扰,实验采用简单选择任务,通过2(图形框架)×2(跨期选择)×2(得失情境)被试内实验设计探讨得失情境下图形框架对个体跨期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突出时间条件下,被试更倾向于选择小而即时的选项,而在突出金额条件下,被试选择小而即时和大而延时的概率没有差异;(2)收益情境中,个体更多地选择大而延时的选项,而在损失情境中,个体选择即时损失的概率更高。结果表明,跨期选择中个体的决策偏好会随着得失情境及决策选项描述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自我控制的资源模型为理论框架,从选择难度特征的视角出发,通过两项实验考察选择损耗自我控制资源的成因。结果发现,高取舍冲突组被试的stroop任务成绩显著低于低取舍冲突组被试,高、低阅读难度组被试的stroop任务成绩差异不显著;为自己做选择组被试的stroop任务成绩显著低于为他人做选择组被试,完成3选项和4选项任务组被试的stroop任务成绩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选择损耗效应是由选择的取舍难度而非信息加工难度造成。。  相似文献   

6.
此研究检验了主动拖延行为与成就动机词语间的STROOP干扰效应。选取15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通过中文修订版的主动拖延量表问卷筛选出30名被试完成修正的STROOP任务。结果发现,主动拖延水平高的被试在所有类型词语中的反应都比主动拖延水平低的被试快,在成就动机词语上面差异更为显著,主动拖延水平高的被试表现出了明显的STROOP干扰,即对于成就动机词的反应时明显较慢。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创设收益和损失跨期选择情境, 采用不同表征方式(得框架、失框架)的跨期选择任务, 分别探讨了收益和损失情境下的跨期选择是否存在得失框架效应, 及其是否会受任务难度的影响。结果发现:(1)收益型跨期选择只在任务容易时存在得失框架效应, 与失框架相比, 被试在得框架下选择即时获益的概率更高; 任务困难时得失框架效应消失(实验a); (2)损失型跨期选择中不存在得失框架效应(实验b)。结果表明, 得失框架效应在损、益型跨期选择中出现了分离, 收益型跨期选择中的得失框架效应的内在认知机制很可能与风险决策中的框架效应类似并且是一种较为初级的认知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8.
摘要 自我控制在跨期选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个体自我控制资源损耗(简称自我耗损)会影响随后的决策行为。本研究利用双任务范式考察了自我损耗对不同特质自控者跨期选择影响差异。结果发现,自我损耗使低自控者在跨期选择中更倾向于选择较小即时奖赏,而对高自控者的跨期选择倾向没有显著影响。这些结果说明,状态自控对不同特质自控个体跨期选择的影响明显不同,本研究为不同自控特质个体更好地进行跨期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摘要 为了考察预期想象对不同拖延水平个体拖延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一般拖延量表(General Procrastination Scale)选取高拖延被试和低拖延被试,要求被试在进行模拟现实的拖延任务之前分别对任务过程和任务结果进行预期想象,比较不同拖延水平的被试在预期想象作用下拖延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两组被试中,相比于无想象条件下的拖延行为,对任务过程的预期想象增强拖延行为,对任务结果的预期想象削弱拖延行为;(2)对任务不同成分的预期想象所引发的情绪与拖延行为的变化相关显著。这说明情绪和预期想象是影响拖延的重要因素,合理地操纵对任务不同成分的预期想象可以有效干预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10.
高定国  肖晓云 《心理科学》2005,28(3):619-625
摘要 为了考察预期想象对不同拖延水平个体拖延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一般拖延量表(General Procrastination Scale)选取高拖延被试和低拖延被试,要求被试在进行模拟现实的拖延任务之前分别对任务过程和任务结果进行预期想象,比较不同拖延水平的被试在预期想象作用下拖延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两组被试中,相比于无想象条件下的拖延行为,对任务过程的预期想象增强拖延行为,对任务结果的预期想象削弱拖延行为;(2)对任务不同成分的预期想象所引发的情绪与拖延行为的变化相关显著。这说明情绪和预期想象是影响拖延的重要因素,合理地操纵对任务不同成分的预期想象可以有效干预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11.
何贵兵  晏祥辉 《心理科学》2015,(6):1445-1451
自我控制资源(SCR)是个体执行自我控制活动时所需的有限心理资源,本文通过两项实验探讨个体的SCR水平与SCR变化对跨期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1)控制知觉加工组和控制想法组在执行SCR操作任务后,其整体SCR下降,SS偏好增强;(2)控制知觉加工组的SCR降幅和SS偏好增幅均显著高于控制想法组;(3)SCR下降的被试在后测SS偏好和SS偏好增幅上都显著高于SCR不变和上升的被试,但SCR上升被试与不变被试的差异不显著。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采用了个体水平分析思路,揭示了个体SCR变化方向与跨期偏好的关系,并发现了两种SCR操作任务的效应差异。  相似文献   

12.
大量研究发现海洛因成瘾者在跨期决策中更加偏好即时奖赏,对延迟奖赏具有更高的延迟折扣率。本研究采用延迟折扣任务探讨了未来情景想象对海洛因戒断者跨期决策的影响。实验1结果发现,前测中海洛因戒断组在金钱延迟折扣任务中的曲线下面积(the areas under the curve, AUC)显著小于对照组,而未来情景想象后两组被试的AUC值没有显著差异。而且海洛因戒断组在两种条件的AUC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实验2结果发现,海洛因戒断组在前测的跨类别延迟折扣任务中的AUC值显著小于其未来情景想象后的AUC值。鉴于未来情景想象可以改善海洛因戒断者的跨期决策表现,今后可采用未来情景想象展开针对海洛因成瘾者跨期决策的靶向干预,降低海洛因成瘾者复吸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情绪是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但具体的恐惧情绪对跨期选择决策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研究。在实验中,将大学生被试随机分配到恐惧组和中性组,他们在接受指定的情绪刺激后进行跨期选择,并获得与其偏好兼容的报酬。在此之前,两组被试在无情绪刺激下和虚拟回报条件下完成了同样的跨期选择任务。结果表明:(1)选择的视频能够有效地操纵恐惧情绪;(2)是否有真实回报并不影响被试的跨期选择行为;(3)基于组内和组间的比较都证明恐惧情绪显著地降低了等待的耐心,体现为更高的折现率,意味着恐惧者在获取金钱上更加短视。  相似文献   

14.
采用情境回忆任务启动被试的权力,并引入收益和损失两种任务框架,综合考察权力高低、任务框架对自我决策和为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为他人决策中,启动高权力被试有更强的风险偏好,而自我决策中,高、低权力启动组被试风险偏好上无显著差异;(2)在为他人决策中,被试在收益框架和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偏好差异不显著,而在自我决策中,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偏好显著高于收益框架;(3)低权力启动的被试,在损失框架下,为他人决策的风险偏好要小于自我决策,而在收益框架下差异不显著;高权力启动的被试无论在收益框架还是损失框架,自我-他人风险决策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跨期决策的研究表明, 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状态下的跨期决策行为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从单维占优模型的角度, 揭示情绪影响跨期决策的过程机制。实验1通过诱发被试的积极和消极情绪, 发现积极情绪下被试的时间折扣率更低, 有更强的选择延迟选项的倾向。实验2运用“模拟天平任务”测量了跨期决策时的维度间差异比较, 检验单维占优模型对情绪影响跨期决策的解释性。结果发现, 维度间差异比较在情绪对跨期决策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实验3a和实验3b分别运用时间和金钱启动策略操纵维度间差异比较过程, 再次验证单维占优模型的解释作用。 结果发现, 情绪对跨期决策的效应随着时间和金钱的启动而消失, 进一步支持了维度间差异比较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从决策过程的角度, 揭示了情绪影响跨期决策的心理机制, 并进一步为单维占优模型对跨期决策行为的解释性增加了支持性证据。  相似文献   

16.
张璇  杨玉芳 《心理学报》2010,42(7):727-734
本文探索了工作记忆容量对语篇理解中重读效应的影响。采用阅读广度测验对工作记忆容量进行测量, 筛选出高、低广度两组被试。并采用听觉动窗实验范式, 比较两组被试在语篇理解中即时加工时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重读效应受到工作记忆广度的显著影响。对于低工作记忆广度被试, 一致性重读促进语篇理解, 不一致性重读阻碍语篇理解; 但对于高工作记忆广度被试, 一致性重读的促进效应和不一致性重读的阻碍效应都不显著。另外, 只有在不一致性重读条件下, 低广度者语篇理解的即时加工时间显著多于高广度者, 而在一致性重读和无重读条件下则没有显著差异。最后用工作记忆的控制性注意理论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先前研究表明,使用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越多则拖延行为越少,但情绪调节影响拖延行为的认知机制仍不清楚。拖延的时间决策模型认为拖延与否主要取决于任务厌恶与结果效用之间的权衡。因此,情绪调节可能是通过降低任务厌恶或提升结果效用来改善拖延。为探明此问题,本研究选取高拖延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积极重评组(34人)和无效策略组(34人),对两组被试进行了为期7天的经验采样法的纵向追踪(共14次)研究。结果发现:(1)后测中积极重评组执行意愿显著高于无效策略组,前测中两组无显著差异。(2)后测中积极重评组任务厌恶显著低于无效策略组,前测中两组无显著差异;后测中积极重评组结果效用显著高于无效策略组,前测中两组无显著差异。(3)任务厌恶降低量中介了情绪调节对拖延改善程度的作用,而结果效用提升量不能中介此作用。结果表明:情绪调节主要通过降低任务厌恶来提升执行意愿,从而降低拖延行为,这为从情绪调节角度干预拖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选取《科学创造力量表》筛选出高、低科学创造力个体各20名,通过完成经典Stroop色字干扰抑制任务,探讨高、低科学创造力的个体抑制机制的差异。结果发现:在Stroop色字任务上,无论是高科学创造力组还是低科学创造力组,都出现了Stroop干扰效应,但低科学创造力组的Stroop效应更明显;高科学创造力组在字色不一致条件下的错误率显著低于低科学创造力组,但是两组被试在Stroop任务反应时上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结果提示高科学创造力个体的认知抑制能力强于低科学创造力个体。  相似文献   

19.
采用 WCST 筛选出高低认知灵活性的非熟练汉英双语者,分别使用图片命名和语义范畴判断任务考察认知灵活性对双语者语言转换的影响。结果发现:(1)高认知灵活性被试的双语转换代价是对称的,其N2成分的平均波幅和峰值显著大于低认知灵活性被试,低认知灵活性被试的转换代价是非对称的;(2)高认知灵活性被试在语言产生任务中, L2重复条件下N2的峰值显著大于L1重复条件,出现L2重复优势效应;(3)在语言理解任务中,高低认知灵活性被试在L1重复条件下的N2峰值显著大于L2重复条件,两组均出现了L1重复优势效应。研究表明,抑制控制能力在语言产生与理解的双语转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转换代价源于心理词典的字词识别系统之外。  相似文献   

20.
研究通过2个实验,考察不同高低抑制水平对科学创造力和艺术创造力的影响。通过安排不同难度的Simon任务(不一致试次占70%或10%)来消耗被试的认知资源,达到操纵被试的抑制水平,以侧抑制任务的前后测来评估被试抑制水平的变化情况,实验1和实验2分别以科学创造力测验和粘贴画任务测量被试的科学创造力和艺术创造力。结果发现,在科学创造力测验上,高抑制水平组被试的流畅性和灵活性得分显著高于低抑制水平组;在粘贴画任务中,低抑制水平组被试的创造性、可爱程度、综合印象得分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高抑制水平组。表明高认知抑制水平有利于科学创造力,低认知抑制水平有利于艺术创造力,认知抑制对科学创造力和艺术创造力的影响存在分离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