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谊 《心理学探新》2007,27(1):15-18
在教育心理学发展了百余年之后,脑研究以认知神经科学的形式,重新回到她的怀抱。认知神经科学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能力、学习和教学上;对这两个领域的关系,应采用开放而谨慎态度,以促进各自研究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具身认知强调身体在认知的实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中心含义包括:(1)认知过程的进行方式和步骤实际上是被身体的物理属性所决定的;(2)认知的内容是身体提供的;(3)认知、身体、环境是一体的,认知存在于大脑,大脑存在于身体,身体存在于环境。具身认知最初仅仅是一种哲学思考,有深刻的哲学思想渊源,但是现在这种哲学思考已经开始走向实证领域,实验的认知心理学家开始从具身的角度看待认知,形成了具身认知研究思潮。但是具身认知研究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认知与身体:理论心理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13,45(4):481-488
文章站在理论心理学的立场,从具身的维度,探讨了认知与身体的可能关系。文章指出,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文化中,二元论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柏拉图是二元论思想的最早代表,笛卡尔从认识论上确证了心、物二元世界的存在。传统认知心理学承袭了身心分离的二元论传统,视心智为独立于身体感觉运动系统的抽象符号信息加工。但是具身认知的兴起对二元论提出了挑战。从具身的维度来看,认知是身体的认知,身体是认知的主体。认知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对身体的依赖性:a.身体限制着认知的特征与范围。有机体的身体结构、身体的活动能力限制了认知表征的性质和内容;b.身体不仅限制着认知加工,而且可以作为认知加工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大脑和身体之间分配认知任务,发挥着一种类似于分销商的作用;c.身体调节着认知,影响着思维、判断、情绪和动机等心智过程。上述事实说明,身心并非对立的二元,而是一体,身体与环境的互动造就了心智和认知。心智、身体、环境是一体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认知心理学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是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对揭示人在信息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内在规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对现代教育教学事业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因此,本文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阐述了认知心理学学习观的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5.
人生观的心理学研究:人生认知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林  李琼 《心理科学》1998,21(5):463-464
1前言人生认知既个体对人生目的和行为方式的看法,人们通常将它称为人生观。人生观对行为会产生巨大影响是很多从事教育、心理咨询和人事管理工作的人都认识到的一个事实。那么,人生观是如何对行为产生作用的呢?它对行为的作用有多大呢?心理学界对人生认知的研究是很有限的,许多重要问题都有待研究。西方心理学家对人生认知有过一些探讨。最早对人生认知进行量化研究的是莫里斯。他在1948年编制了“生活方式”问卷。被试就他提出的13种生活方式进行回答。后来,Dempsey&Dukes在1966年对Morris的“生活方…  相似文献   

6.
认知神经心理学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神经心理学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目的是探讨当人们执行认知活动的时候,心理信息加工过程是怎样的,所采用的手段是研究这些认知功能受损的病人。它与认知神经科学的不同在于:认知神经心理学关注的是心理(mind),而认知神经科学关注的是大脑(特别是关注与认知有关的大脑机制)。研究认知神经心理学的方法也可以用于研究发展性认知障碍,如阅读障碍,或者特殊的语言损伤,这就是发展性认知神经心理学。这些方法还可以用于高级认知发面的研究,如信念形成和心理理论。这些高级认知方面的障碍是精神病学的范畴,因此这类研究错觉、幻想或虚构等的认知神经心理学叫做认知神经精神病学。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典型特征有:1)研究症状,而不是并发症;2)采用个案研究,而不是群体研究;3)主要数据来源是症状间的双分离;4)致力于模块化认知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现代认知心理学对态度研究的影响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毅平 《心理科学》1999,22(1):50-53
社会学家托马斯认为“社会心理学就是研究态度的科学”,到目前为止,态度仍然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据统计,近几年关于态度的研究论文每年均超过1000篇。这与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有密切关系,本文以态度为例,浅谈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它的影响。1态度的认知编码认知心理学家已经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认知编码类型,如命题单元(pr000sitionalunits){类似物表征(analogrenresentatlons)、情节和语义表征(enlsodlcandsemanticrenresentatlons)及产生式系…  相似文献   

8.
汉语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神经心理学为探讨语言的心理机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使得人们对心理词典的认识日渐深入。该文着重介绍了汉语方面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成果,其中包括语义系统、语音输出词典、语音输出buffer的信息表征方式,以及汉字的书写机制与阅读机制  相似文献   

9.
这篇文章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阐述了认知偏向研究的方法和基本理论,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认知存在系统的偏向,这种有偏的认知通常是自然选择设计的特征.认知偏向的误差管理理论认为:如果认知在不确定条件下做出,并且错误肯定和错误否定的错误的成本在进化历史上不对称情况循环出现,自然选择偏爱犯最小成本错误的认知偏向.认知偏向研究的进化心理学方式有助于系统地产生关于领域特定化的认知偏向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学心理学认知学习理论及教育环境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Glas.  R 《心理科学》1997,20(3):268-271
心理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促进教育实践和训练的发展,使我们教好所有处于我们教育体系中的人。我们必须让大多数孩子和青年入达到教育活动的标准,而以前只有很少的人有这样的机会。心理学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在学习、教学过程上作不懈的研究,因为旧有的理论及实践很可能已不能满足未来的需要了。而今,许多国家的教育实践业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其行量教育成功的标准已不仅仅是发展某些学生的技能,而更重要的是要使更多的学生接受教育。我们现在需要完善一个理论基础,它将使我们教育更大范围的学生,并按照现代社会的要求,使他们…  相似文献   

11.
12.
13.
Social identity is a concept that has been invented and reinvented across the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 disciplines to provide a critical link between the psychology of the individual and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ocial group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various definitions of social identity as it is used in different theoretical frameworks, drawing distinctions among person-based identities, relational (role-based) identities, group-based identities, and collective identiti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different conceptualizations of social identity for political psychology are discussed, with a call for integrative theory that draws on all four definitions interactively.  相似文献   

14.
田浩 《心理学探新》2009,29(2):6-10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够提供独特并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该文从关于对象的理解、整体性思维、概念界定、证明方法和学科目标等几个方面指出了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文化心理学的启示意义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浩  葛鲁嘉 《心理科学》2005,28(5):1269-127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与人类文化互相创生发展的过程。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独特性质决定着,心理学研究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背景。文化心理学的兴起适时地满足了当代心理学发展的要求。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视角,文化心理学蕴涵着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标及学科性质的独特理解。由于文化心理学兴起的时间较短,它必然还要不断吸取各种养分,实现内部取向的不断整合,提出更加明确的研究纲领。  相似文献   

16.
17.
The Immune System as a Sensory System: Implications for Psycholog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brain and immune system form a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 which the immune system operates as a sense organ to provide the brain with information about infection and injury, thereby allowing the brain to coordinate a defense. Activated immune cells release proteins called cytokines, which signal the brain by both blood and neural routes. Information that reaches the brain across this sensory channel produces large changes in neural activity, behavior, mood, and cognitive functioning. Appreciation of the functioning of this network may illuminate poorly understood aspects of stress, depression, and intraindividual variability in behavior, mood, and cognition.  相似文献   

18.
19.
Certainly attitudes influence behavior; however, less intuitively obvious is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revealing that external behavior affects internal attitudes sometimes even more powerfully.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arallel literature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itude and behavior in social psychology and the rabbinic tradition. Judaism, characterized by orthopraxy, has considerably more emphasis on legislated behavior than belief, doctrine, or attitude. Moreover, rabbinic text is replete with observations that complement the empirical demonstrations of social psychology. These relate to the causal influence of behavior on attitude, behavioral factors leading to internalization or externaliz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ffort and satisfaction.  相似文献   

20.
Cultural Psychology: Implications for Basic Psychological Theory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A theoretical argument for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in psychological explanation is offered. It is maintained that the view that culture is integral to psychological theory rests on a meaning-based view of culture and on the recognition that culture is necessary in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Research on cognition and on the self is discussed briefly to illustrate ways in which work in cultural psychology is contributing to basic psychological theory. In future research, greater attention needs to be given to developing more sensitive understandings of culture and to incorporating these understandings in the constructs and methods of the discipline. In conclusion, cultural psychology is shown to represent a perspective to bring to bear in all types of psychological inquiry. While building on existing work in the field, cultural psychology offers an alternative vision that underscores respects in which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represents an open, culturally mediated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