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人合一”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美学与绘画艺术的内在品质,而“物我两分”代表了以理性、思辨为特点的西方美学与绘画艺术,由此可见,中西方在认识论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分。但值得注意的是,中西方的绘画理念不是绝对对立的,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通过分析“天人合一”与“物我两分”的文化内涵,对中西方绘画理念的异同进行辨别,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天人合一”与“物我两分”两种思想的现代价值,以期为现代绘画实践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论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尊严”?“尊严”一词最初表达的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以及人类自我意识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自己在宇宙中高于其他一切有生命的存在物的地位,认识到自己是宇宙万物中有最高价值而产生的一种族类的优越感和自我意识。后来随着人类对自己的反思以及个人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尊严”不仅表达作为“类”的人在宇宙中高于其他存在物的崇高地位,而且用以表达在社会中个人的存在价值,同时也引伸出来表达阶级、民族的社会地位。在这个意义上,所谓尊严,作为个人意识,它是人对自己存在的社会价值的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3.
长久以来莫兰迪一直被看作20世纪一位形而上画派的画家,对他作品的关注更多是其表现出现代性因素的一面,而往往忽视了他画面中对传统因素的传承。在20世纪初那个反传统的时代洪流里,莫兰迪其实是一位不盲目割裂与传统的关系,远离一切轻浮与造作,并借鉴吸收了传统艺术中对自己有利的因素,走出自己独特艺术风格道路的画家。通过对莫兰迪绘画中的古典元素加以分析,为欣赏他的艺术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角度。  相似文献   

4.
正当我们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我们所绘画的是什么,所表现的又是什么?这是在学习绘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学会表现自己"是许许多多的当代青年踏上艺术之旅的过程中都会听到的一句话,也因此,我们都致力于学习并创作出带有自己独特气息的作品。要如何学会表现自己的感情?如何择一切手段,表达视觉美感以及独特的情思,产生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风格,把自己的感情很好地传达给别人,打动人?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中,艺  相似文献   

5.
从古至今,绘画艺术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产与活动,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财富。由于文化背景、技术知识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中西方是迥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各自的艺术领域也都各具特色。文章在剖析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特点与意蕴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文学作品,来比较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核心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凸显二者的共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6.
儿童绘画不仅是儿童在其各个发展阶段的外在表现,也是通过绘画表现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途径。儿童绘画就像是人类原生艺术的开端,这种原始的对美的内驱力促使儿童对客观世界的表达。儿童艺术品的创作过程是儿童第一次用画笔等工具表达自己所感受到的世界,他们的绘画作品体现出来艺术作品的相关特征,了解这些特征将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孩子的世界,引导他们今后的艺术成长。  相似文献   

7.
在 19世纪晚期和 2 0世纪早期 ,旧石器时代艺术领域是智力的发育和富有革新精神的解释的源泉。这与承认旧石器时代后期的绘画之后的最初4 0年形成直接的对照。在这个早期阶段 ,一切“艺术”———从 19世纪印象派风景画到阿尔塔米拉的更新世画———都被错误地看成是“为艺术而艺术”。[1] 惟一需要的解释是追求美学上的满足 ,所需要的一切是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艺术活动。那时美学被幼稚地看成是普遍的 ,在文化上是不变的 ,即天生的。当然 ,在非西方的文化中 ,那时几乎没有可得到的关于“艺术”活动和“艺术”环境的民族志观察资料。如果…  相似文献   

8.
汪婧 《美与时代》2014,(10):83-83
水墨画是传承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在现代中国绘画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解读《绘画迹象论》一书中,对于“缘迹造象”的概念,我提出了自己的一种理解。通过以如何调整“迹之象”为突破口,着力研究水墨画中“迹”、“象”、“境”与画面的重要关系,发现“迹象”的本意,进而理性认识“变象”艺术。  相似文献   

9.
杨丽 《美与时代》2004,(4):34-35
塞尚是用“色彩造型”、“艺术变形”和“几何构成方式”的艺术贡献,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艺术观念,在画家和观者面前展现出全新的艺术观念与境界。它的绘画一直影响了西方近百年来的现代美术,塞尚对现代绘画所产生的直接而巨大的影响,不愧被人们称之为 “现代绘画之父”。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于传统绘画中再现性的“第一自然”,“第二自然”是当代艺术家有意识地以观念介入画面,并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表现出凝聚着艺术家个体对人类当下生存空间以及生存状态深沉思考的观念图式。“第二自然”强调的是具有独特风格、充满个性的艺术思考空间,具有着“再造自然”的含义。它是艺术家们对当代绘画领域所出现的种种问题、现象进行反思并试图探寻新出路的一个结果,其独特的思路和思想价值,使得我们能够重新感受当代绘画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无法逃脱其所处的"时空"的限制,无论艺术或时尚的流行趋势也都是相应时空下的产物.艺术家不能完全地脱离社会而产生出"纯粹"的艺术作品.列宁说过:"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所以,在研究美术这门学科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并说明绘画艺术与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本文以"时空"为坐标从社会学方面来探讨时代对于绘画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围绕抽象艺术的真义是什么,探讨了抽象、具象、意象的区别与关联,理解抽象艺术的接受系统、抽象主义与创造智慧、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的内在联系,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辩证关系等。提出抽象艺术是人类认识自己和外界的一种新的方式,抽象感觉是人类一种早已有之且同等发达的能力,抽象艺术必须并且只能用“心”欣赏的观点。认为抽象主义经历了由写实到抽象的过程,并且从中国艺术中获得“灵感”,而中国艺术则对西方抽象主义做出了革命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油画是一门传统的绘画艺术。它在人类的整个艺术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从原始绘画到油画的诞生,却是一个艰难进程。  相似文献   

14.
在艺术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物质满足的同时开始注重对于艺术的研究。在社会发展中,人类对于艺术的研究,从古至今都从未停歇,从17世纪起,欧洲人就将美术划分为含有绘画的诸多分类。绘画在美术中占大部分,而它也一直被人类进行广泛的研究。对绘画这种人文气息浓重的艺术创作来说,不同地区的人文景观也是相当重要的,影响也是相当广泛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经纬跨度相当之大的中华大陆的土地上孕育出的绘画作品也是相当不同的而又丰富的,丰富的人文作品也必将带来绘画文化以及艺术形式的与众不同。文章将就安徽地区的绘画文化及艺术形式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宋徽宗赵佶为北宋末年的皇帝,是中国书画史上极为罕见的绘画天才,艺术发展最大的推动者,北宋的书画艺术环境繁盛而多彩,促使自幼喜爱艺术的赵佶开始追求自己的艺术形式。就绘画而言,可以说赵佶不但是花鸟的集大成者,也是人物、山水画的高手。《听琴图》轴,对此画的真伪,长期以来的鉴定,都以此图为“代笔”或“院画之作”。  相似文献   

16.
工业革命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类历史,人类的生活方式随着科技和工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受到影响,使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绘画艺术也受剧变下的社会环境和意识形态的必然影响,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不同的绘画风格。工业题材的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再现,如实地反映出科学技术地迅猛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以及工业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的重要作用。工业题材绘画跟随时代发展,具有揭示当代工业发展的时代意义,并在世界语境中具有当代性的特点,是绘画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在当今的绘画题材中占据相当数量。它反映了工业文明的进程,也为我们保存了一段与工业印记有关的艺术研究资料,应为艺术史上不可抹去的篇章,需要传承并不断探索下去。  相似文献   

17.
富冈铁斋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一位重要的绘画大师,他对中国传统诗歌、绘画和书法都有很深的研究,并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对日本近代艺术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高松 《美与时代》2014,(11):64-65
从拉斯科岩洞壁画和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开始,人类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他们的“狩猎场景”,那生动的公牛形象,令无数人叹为观止。也是从那时开始人类便开始运用图形来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情感。这些用简洁的笔触记录生活碎片的场面,正式宣告了人类步入艺术创作的“儿童期”,那么同样是在人类自身成长的进程中,儿童绘画又是人类从事艺术创作的特殊时期。儿童绘画伴随着儿童的身心成长、展现了儿童的思维轨迹、映射了儿童的本真天性,所以儿童画是他们用来表达自身情感喜怒哀乐的独特情感寄托形式。显露出人类萌芽期艺术创作中最真实的一面。视觉传达设计是用视觉符号来沟通传播和通过文字、图像来解决问题的设计,包括形象设计、图像设计、展示设计、插图设计、编排设计等。儿童稚拙的笔触,独特的想象力,他们用画笔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这种质朴的艺术表达手法正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人体艺术发展的历史中,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创造了一种罕见的艺术特例——自体圣像艺术。他死后,其肉体被解剖并重新组装,至今仍以活生生的形象放置在伦敦大学的一条走廊里。边沁以肉身作为使自己不朽的“纪念碑”,这和他的哲学观念密不可分。在他看来,灵魂是虚幻不实的,只有肉体是真实的实体。如果一件特定的事物,它的最充分的代表者只能是它自己,那么人的肉体就比绘画和雕塑具有和人自身更完美的相似性,就成了人死后自我延续的最有效途径。边沁的自体圣像艺术以及这种“艺术”所依托的哲学在西方具有特异性,但它依然是与西方哲学史对话的产物,并在诸多方面对西方现代、后现代的艺术实验提供了灵感。  相似文献   

20.
杰里米·边沁和自体圣像艺术(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人体艺术发展的历史中,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创造了一种罕见的艺术特例——自体圣像艺术。他死后,其肉体被解剖并重新组装,至今仍以活生生的形象放置在伦敦大学的一条走廊里。边沁以肉身作为使自己不朽的“纪念碑”,这和他的哲学观念密不可分。在他看来,灵魂是虚幻不实的,只有肉体是真实的实体。如果一件特定的事物,它的最充分的代表者只能是它自己,那么人的肉体就比绘画和雕塑具有和人自身更完美的相似性,就成了人死后自我延续的最有效途径。边沁的自体圣像艺术以及这种“艺术”所依托的哲学在西方具有特异性,但它依然是与西方哲学史对话的产物,并在诸多方面对西方现代、后现代的艺术实验提供了灵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