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胡凯明 《天风》2004,(4):26-27
“向善与诚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相应的道德理念,其意义是比较广泛的。基督教圣经称为“良善与信实”,其道理是相通的,那么何为“向善”又何为“诚信”。  相似文献   

2.
道德价值的研究能否成为科学,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应当”与“是”的统一。“应当”是人对自身行为的要求、愿望等的表达,“是”则是关于对象世界的本质、规律、状况等的客观描述。前者属于应然判断,后者属于实然判断。  相似文献   

3.
“虚概念”是曾经困扰我国逻辑学界的一个问题。前辈们关于虚概念的提出无疑是有功绩的。但这一提法本身不尽科学,最好予以废止。一、就其原定义而言,所谓“无外延或外延为零之概念”,不合逻辑、概念理论体系和客观实际本身。如果承认一个概念,竟然可以没有外延,那么还能称为“概念”吗?而在实践中如果承认这种“畸形概念”存在,又会导致把“共产主义社会”这类概念归入“虚概念”范围。如果不承认其存在,那么“共产主义社会”算“实概念”吗?但外延所指在现实中又不存在,虽然“必然存在”,但毕竟尚未存在。如果释为“真实概念”,是完全正确的。在这里“虚概念”究竟与“实概念”还是与“真实概念”相对呢?始终含混不清。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绘画讲究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中国画意境的传达有赖于画中虚实的表现,而画中的“虚实”是画家化自然之境这胸中之意的深刻体悟的结果,是画家主观精神境界和艺术修养的体现。运实于虚,无虚非实,“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表现手法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5.
刘福智 《美与时代》2006,(12):16-20
艺术有着“虚”和“实”两个方面。虚和实是互为依存,相反相成的。艺术中的“虚”,就是相对于艺术实象的“空白”。空白与实象有着同等的艺术价值。艺术的价值主要在于其内在因素,在于其“言外意”、“画外音”、“潜台词”。而这些,其实就是“空白”。中国诗论超越莱辛“接近顶点”理论的艺术探索,可以称之为“序曲即尾声”理论。  相似文献   

6.
文学来源于生活,《简·爱》作为一部典型的自传体小说,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人生经历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实”即夏洛蒂的实际经历和“虚”即夏洛蒂所创造的《简·爱》中虚拟的故事情节进行对比,来分析其中“虚”、“实”的不同,并探寻在《简·爱》的创作中,夏洛蒂构造不同于自身亲身经历的故事情节时所流露出来的更加微妙的思想和情感态度,从这一角度,来更加全面地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态度。  相似文献   

7.
“初级阶段的社会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不是一个概念。前者讲的是社会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并实际发生作用的一切道德,既有社会主义道德,也有非社会主义道德;后者讲的是“初级阶段”占主导地位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不包含非社会主义道德。 “初级阶段”的社会道德是由多种类型的道德成分所构成的。笔者认为,“初级阶段”的社会道德起码有以下五种道德成分所构成:第一,居于最高层次的,代表未来方向的,并带有较浓厚理想色彩的共产主义道德。现实生活中那种“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思想和行为,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体现。在当前,共产主义道德是应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的,是先进分子和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  相似文献   

8.
"化景物为情思"以虚写虚,则为超脱虚无之虚;以实写实,人之僵,而物必死;故唯有以实写虚,化实为虚,方能达无穷之境,意味深远悠长。其对生活的审美追求呼唤着当代人潜在的"人文情怀",让美学这一理论不再高高地凌驾于形而上的体系中,而是让其回归到生活中来,体验生活的真谛与鲜活,关注审美实践。  相似文献   

9.
当今,道德失衡或道德滑坡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成为社会刻不容缓的一个问题。那么,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何处?即道德失衡或道德滑坡的实质、成因是什么呢?如果我们将道德失衡或道德滑坡视为“精神现象”,那么,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决定意识”这一最基本的命题,笔者认为,当今社会的利益失衡是道德失衡或道德滑坡的主要成因。为什么?因为“义”和“利”是始终捆绑在一起的。谁都不会否定,作为道德范畴的“义”是一种“精神现象”;而“利”,则是一种“物质现象”,一种经济现象。所以我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有“义利之辨”。“辨”之实…  相似文献   

10.
“虚概念”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概念”问题是近几年逻辑界争论意见较多的问题,现将各种不同意见概述于后。一概念有无虚、实之分?“虚概念”是不是概念? 第一种观点认为“虚概念”不是概念,概念无所谓虚实之分。认为“虚概念”不是概念者持两种理由:(1) “概念”一词在逻辑学上有两种不同的含义:第一,它作为理性认识 (思维) 的一种形式,是理性认识的起点和终结;第二,它作为语词的思想内容,是判断的组成部分——主词、谓词等。虚概念中的“概念”属第一种含义,所以虚概念实质上指的是那些不能被称为概念的错误观念;(2) 为了确定一个概念是否是虚概念,重要的先决条件在于必须确定使用概念的论域。有的概念就客观世界的论域来讲是空类,但就另外的论域,比如人们的主观世界的论域来讲,并不都是空类。那些在确定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仁学”是儒学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其中有一条被中外学人公认的“道德金律” ,近几年随着文化全球化浪潮的到来而备受人关注。为了论述这个问题 ,笔者先对“律”作出解释。“律” (law)是多义词。按黄建中先生训释 ,思想道德律为“可违而不可变者”的范畴 ,“实人生行为之当然法则也”。“凡一切德目 ,概可以格言训条表而出之 ,其最遍最常而不变者 ,或称之曰金科玉律。例如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仁之律也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恕之律也……”黄先生把上述两条道德律确定为道德金律 ,并进而说 :“故道德律者 ,实善恶…  相似文献   

12.
简论道德推理谭中亚,曾钊新道德推理是从“实然”衍生出“应然”的确证过程,是使道德实现由“现有”到“应有”的跨度思维的活动。道德推理不仅要使人知道“会如何”,而且还要使人知道“该什么”。搞清“该什么”,才会去实行,才有义务感和社会责任感。道德推理是使人...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疾呼“伦理制度学”的建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市场经济疾呼“伦理制度学”的建构唐能赋(西南师范大学)“伦理制度”是指人类道德生活中的各种人伦关系与道德活动方式的稳定形式及规定规则。“伦理制度学”就是研究人类道德生活中各种人伦关系与道德活动方式的稳定形式及规定规则的科学。是一门强调“道德立法”,把...  相似文献   

14.
“不倒翁”是人们很喜欢的一种玩具,形状像老人.扳倒后能自动竖立起来,故又称“扳不倒儿”。清代史学家、文学家赵翼在《陔余丛考·卷三十三》中记载:“儿童嬉戏,有不倒翁。糊纸做醉汉状,虚其中而实其底,虽按捺旋转不倒也。”关于“不倒翁”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5.
论虚概念     
叶建柱  应向东 《现代哲学》2004,19(2):115-120
把外延理解为“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客观事物(或类)”,导致“虚概念没有外延”或“有外延但是空类”此类有问题的结论,应该理解为由概念(思维)中的对象组成;而把虚概念理解为“所指称的对象不存在于客观世界的概念”,又导致把理想模型等科学概念当成虚概念,实际上,对象有虚实,属性也有虚实。实对象、实属性,是无异议的实概念;虚对象、实属性,也是实概念,如思维科学中的概念;实对象、虚属性,是虚概念,如“地心说”中的概念;虚对象、虚属性,是公认的虚概念,如鬼魂。可见,无论对象虚实,只要所指称的对象的主要特征所反映的属性是非客观的概念就是虚概念。  相似文献   

16.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如今,因特网(Internet)已闯入了我们的生活,对现实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一种崭新的社会生活形式──“网络社会”生活正在向我们走来。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在特定的人类交往活动中形成并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根据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网络社会”自然也应该具有自己的道德。那么,“网络社会”的道德提出了哪些新课题,具有哪些新特点,其发展趋势如何呢?我们必须跳出“纯”技术的视界,对之作一番认真的探索与思考。一、“网络社会”:新…  相似文献   

17.
高波  侯方峰 《孔子研究》2023,(2):118-125+159-160
孔子乐论中“尽善尽美”这一命题涉及道德与审美的关系问题,“乐”“美”“善”等概念与艺术、审美、道德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所区别,所以“尽善尽美”有特殊的美学含义。通过对“乐”的艺术效果及艺术规则的分析可知,它是兼具道德和审美两种属性的特殊艺术现象,因而在乐论范围内“美”和“善”不是截然分开的两种价值,而是能够相互转化、融合,最终实现美善统一。  相似文献   

18.
舒建利 《美与时代》2003,(10):47-49
对于初学者来说,素描的“虚实”问题是至关重要的,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决非易事。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与艺术实践,“虚实”归纳起来就是:方实、圆虚;前实、后虚;近实、远虚;转折的地方实、非转折的地方虚;结构的部分实、非结构的部分虚;受光面实、背光面虚。这样虚实相间,画面才有变化。  相似文献   

19.
实极与虚极:全球金融危机下的经济伦理沉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货币是一种"虚极",财富是一种"实极","货币虚极"对"财富实极"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则有巨大的限制作用."货币虚极" 必须坚守"效忠""财富实极"的经济伦理秩序.然而,道德危机始终普遍地存在于"货币虚极"机制中,只有道德的"货币虚极"机制才能维持正常的经济伦理秩序,保证社会物质财富的顺利增长,反之就会引发金融、经济危机,阻碍经济发展.因此,防范"货币虚极"机制中的道德危机并使之"效忠"于"财富实极",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里的单音语素“子”,可为上声,也可为轻声。念上声时,它是个实语素,象“原子”、“蟹子”、“义子”、“弹子”什么的;念轻声时,它是个虚语素,如“桌子”、“拢子”、“尖子”、“个子”等。后类词中的“子”,不可单用,只能附着在别的语素末了儿,从而构成一类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