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管子·幼官》两种英译的对比分析为入手点,从词语溢出量、理解和表达三方面比较了李克和翟江月译本,通过比较数据分析了译文暴露出的问题,指出两位译者的翻译观不同,进而讨论了李克的翻译观和李克的翻译方法,认为李克的《管子》译本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先秦的哲学、政治与经济语境中,战国时期的历法文本有着重要地位,这些文本与长期受到误读的阴阳家学派紧密相关。通过关注早期主要代表作之一,即《管子》形成初期出现的历法文本《幼官》,本文重新审视了阴阳家学派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意义。同时,本文试图阐明阴阳思想在齐国特有成熟重农社会中的应用——在齐国的稷下学宫中,《管子》之原貌得以形成,并产生了包括《幼官》在内的数部重要历法作品。本文亦试图展现阴阳家学派的后期演变,其对汉代黄老之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管子》一书中有《幼官》和《幼官图》两篇。这两篇的题目,经学者考证,原先应作《玄宫》和《玄宫图》,现已成为定论,但它们的内容到底是讲什么,这在很长时间里却一直是个谜。1980年,我在一本研究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的小书中曾对这两篇的图式结构和读图顺序试作复原。经过反复研究,最后确认:《玄宫图》所记乃是布图顺序,即从西开始,然后到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古代经典文本语言基本构成要素——词、句、章节,研究中国传统认知途径与方式,探讨传统认知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紧密关联,是文化研究的重要角度和方法。《管子》之《幼官》与《幼官图》文本语言要素研究发现,先秦认知具有三方面特性:自然特性、感悟特性、整体特性。这些特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生传统、审美传统、中庸传统密切关联,二者在历史发展中互相影响与强化,逐渐鲜明而稳定。  相似文献   

5.
《管子》是我国齐文化一部重要著述。21世纪是追求“和”之精神的时代,重新审视《管子》乐论,从《地员》、《宙合》、《幼宫》三篇有关乐论的论述中,可以看到“和”之精神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管仲观的变迁对《管子》的一个看法《管子》的经济思想关于《管子沙成书的几个看法《管子》的“心术”篇和“内业”篇《管子》“轻重”篇沦《管子》“九败”篇臆解《管子》“幼官”篇考论《管子》“轻重”篇《管子》书中的“人性论”研究论《管子》“弟子职”篇—古代专制体制和 社会各集团的关系的研究《周礼》的泉府和《管子》的轻重敛散法《管子》“轻重”篇考管子 小林升 《历史学研究》4卷6期1935 小林升 《东洋思想研究》2 1938 穗积文雄 《经济论丛》52卷4一号1941 木村英一 《支那学卷》10特号1942 武内义雄 《支那学卷》10特号1942…  相似文献   

7.
《萄子·王制篇》有《序官》一章,专门论述职官制度,通过对“乘白”、“乡师”、“州里”、“治市”、“治田”等条的考证.发现《序官》官制带有明显的齐国色彩。《序官》以及《王制篇》可能是苟子在齐国游学时所写。由于《王制》在齐国成书,当然为齐国学者所看到,《管子·立政》的作者为解决“国之贫”“五事”,所以《省官》一章有选择性地摘抄了《序官》“五官”。  相似文献   

8.
现存《管子》一书部分篇章被认为属于法家系统著作。一些学者认为《管子》是齐法家的代表,甚至认为《管子》以齐法家政治思想为主导,其特点是"法教并重",强调《管子》法家与商、申、韩等为代表的三晋法家思想有别。而另一些学者则将《管子》中的一些篇章与三晋法家同等看待。事实上,《管子》中的法家作品应分属不同的两派,一派体现出"法教并重"的特点,可用"齐法家"概念概括;而《法禁》《重令》《法法》《任法》《明法》《明法解》《正世》等7篇则并不体现"法教并重"观念,应属于三晋法家一派。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期的巫、史,无论是在文化上还是职能上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帛书《要》篇言及巫史之辨,以"数"作为巫、史治《易》的区别所在。巫者幽赞于神明而示吉凶,史官明乎数而推吉凶。先秦史官所处自然理性发展的新时期,又主"天官"掌有天文历法之职,天文历法又指称为"数"。随着近些年彝族十月历的发掘,使得远古历法得以重见天日。而《系辞传》所载的"天地之数"更与以天干为分类体系的十月历法特征相符,使得先秦时期易数与历法的关系的探究更近了一步。历法、占筮的目的皆在于"授以民时",顺时而动,于此可知《要》篇史官之"数",即为天文历数。  相似文献   

10.
今本《管子》有多篇亡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北堂书钞》对《管子》的引用情况,对其亡佚时间进行探讨,认为:《管子》佚篇的亡佚不是一次性的,在南北朝后期,《管子》的部分内容亡佚;隋末唐初,《管子》又损失了一些篇章,《管子》佚篇全部亡佚。  相似文献   

11.
《管子》与《周礼》成书年代相近,都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顾颉刚认为《周官》与周公或儒家无关,且《周官》与《管子》之中心思想相同,应出于齐国或他国之法家;杨向奎则从社会经济制度着手,认为《周礼》或为战国中叶齐人所作。郭伟川因不认同两人之说,已从溯源"六官"制度以辨其非。本文则主张欲比较《管子》与《周礼》中心思想之异同,应从攸关万民生活的政治教化之道着手。正文主要藉由两项重点详加讨论其异同:政教目的,呈现"教训成俗"与"由俗入礼"之别;政教对象与内容,呈现"四民职业教育"与"士庶成人教育"之别。最后,则以《管子》注重富国强兵之道,《周礼》主张培养君子与良善万民,二者虽有相关之处,然而确实存在一些重要差别,顾氏、杨氏之说是否恰当,可再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2.
《国语》书中的《齐语》一篇,历来被认为研究管子事迹思想的主要依据之一。《齐语》内容同《管子》所收《小匡》大体相似,前人多取以互校,但两篇孰先孰后,其间关系如何,还没有多少论述。罗根泽《管子探源》主张《齐语》早于《小匡》,但也有学者主张《小匡》较早,《齐语》是对《小匡》略作压缩修改,可惜未闻其详。一九六一年,我在  相似文献   

13.
由陈庆照、李障天注释的《管子房注释解》 (下称《释解》)已由齐鲁书社出版。《管子》非一时成书 ,在古籍中最早提到《管子》的是《韩非子·王蠹篇》 :“今境内之民皆言治 ,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从这一句话中我们可以获得三条信息 :一是在韩非那个时期 ,治理国家的都会以商、管之法作为理论证明 ;二是《管子》之论法在当时很普遍地被大众所接受 ;三是管子的文章对时人来说并不难读。管子的文章在汉刘向以前是以散篇形式流传在民间的 ,至多是分专集形式出现 ,流传很广 ,影响颇大 ,但篇目重复 ,多古字、内容有异。后经刘向校雠 ,删除其重…  相似文献   

14.
陈鑫 《管子学刊》2012,(2):11-14
《管子》四篇是战国时齐国稷下道家的代表性著作.本文以“道”为中心,对“道”的含义,“道”的两大特征和三种类型,以及“道”与其他五大范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揭示了《管子》四篇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对儒家、法家思想的吸收,最后,本文简要总结了《管子》四篇中道论的线索、特征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管子》民本思想是相当丰富的。它主张治国安邦以民为本。如何做到"以民为本"呢?《管子》认为首先要重民、爱民、富民、利民;其次,在治国方略上必须礼法并用,德法并举,即以法来维护人民的利益,同时,以"礼"来维护社会秩序,使社会和谐发展。再次,在用人制度上必须坚持尊贤授德,察能授官,重视人的价值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6.
《管子》一书,自来号称难读。本文将银雀山汉墓竹简《〈守法〉、〈守令〉等十三篇》、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书》及《春秋事语》等相关出土文献用于校释《管子》文本,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揭示出出土文献对《管子》校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管子》的军事思想是极其丰富的,而有关军队武器装备建设的论述,与先秦其他学派相比有其独到之处。《管子》明确主张“凡兵有大论,必先论其器”;强调只有充分了解敌方的武器装备情况,作战才能有针对性。《管子》认为,武器装备建设不能只重视数量,还必须重视其质量;并把制造完备而精良的武器装备作为追求的目标。《管子》坚决主张应建立严格的武器装备制造、试验、保管和维修制度,并把武器装备的使用训练与研制提高到同一个层面去看待。  相似文献   

18.
《心术》乃《管子》著作中的一部分;《心度》是《韩非子》中的一篇。比较管子《心术》与韩非子《心度》思想,两者的相同点是:都强调获得"民心"的重要性,都以治国为宗旨。其思想的不同点是:《心术》与《心度》对"圣人"理解不同、《心术》与《心度》对"心""性"诠释的不同、《心术》侧重"德"而《心度》侧重刑。通过比较发现《管子·心术》以"静"治心的研究之精湛,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在当代具有现实意义;《韩非子·心度》以"法"约束"心","刑胜,治之首也"的理念,在当今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管子》号称“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其中不少思想具有超越时代性的特点。《管子·幼官》所提出的“和合偕习”,旨在使民众在共同的道德、理想基础上和谐融合,形成深人民心的社会风尚,这样就能同心协力地为社会发展而努力;达到了这种完全的地步,就没有什么力量可使之动摇。其注重社会和谐的意向甚明。这些思想对当今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管子》制度伦理包括制度设计伦理和制度运行伦理。《管子》制度设计伦理以其天道观为哲学基础,以趋利避害为人性依据,以实现霸王天下为终极价值目标。《管子》制度运行伦理以君主为制定和管理制度的主体,以严格遵守制度为制度管理的基本规范,以建构行政监督伦理规范、形成完整的官吏任用体系及运用赏罚手段为制度实现保证,以坚守信用、公正、廉洁为制度运行基本伦理原则。《管子》的人性论及实现霸王天下的价值目标决定其制度伦理相比德性伦理而言具有优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