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公众心理状态及随疫情发展的阶段性变化特点。方法:使用为疫情期间寻求心理援助的公众开设的某个线上心理咨询平台心理咨询问题数据进行编码,根据心理健康咨询问题内容和心理健康问题性质两个方面进行归类,结合疫情防控进展时间节点进行分析。结果:按心理咨询内容分,公众在线咨询最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中焦虑...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探讨了我国矿工群体不安全心理的状况和表现,编订与矿工职业特点相适应的不安全心理测量工具.方法:从矿工不安全心理主题入手,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结合访谈和开放式问卷所获资料,并对2033名矿工进行施测,对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形成正式问卷.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矿工不安全心理包括安全无奈感、逆反心理、麻痹心理、临时心理四个方面;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构想模型拟合较好,问卷的信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结论:矿工不安全心理问卷可以作为研究我国矿工不安全心理的一个有效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3.
在"5.12"汶川地震后18个月时,采用青少年感恩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对都江堰地区1439名经历地震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感恩、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感恩、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均与PTSD症状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8,-0.17和-0.24;(2)感恩不仅直接影响PTSD症状,而且还通过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PTSD症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2%。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 LPA)在心理行为问题识别上的应用, 对12718名大学生进行心理普查, 并对644名学生由心理咨询师、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评定, 采用评定结果和阳性症状检出率作为"黄金标准"分析了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发现:(1)潜在剖面分析发现本研究大学生样本的心理行为问题可划分为三个亚群体:风险组、困扰组和健康组, 分别占比9.86%、19.15%和70.99%;(2)风险组表现为突出的精神症状(Z≥2.6SD), 有61.21%的被试出现阳性症状, 远高于困扰组的38.28%和健康组的8.36%;此外, 困扰组以认知与情绪症状为主;(3)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比传统划界分数方法在敏感度上能提高8.93%~35.26%, 更为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5.
本案例求助人员为一名大学生士兵,入伍不满一年,由于新兵集训时被强迫吃猪肉,继而产生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咨询师通过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心理分析并配合放松训练,共计进行了6次咨询,实现了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缓解并消除疼痛症状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研究旨在探讨失独父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潜在类别及相关因素,分析不同类别失独父母心理韧性的差异。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PCL-5)、心理韧性量表对385名失独父母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失独父母PTSD症状存在三种潜在类别:PTSD高症状组(30%)、PTSD中度症状组(38%)、PTSD低症状组(32%)。(2)相比PTSD低症状组而言,PTSD高或中度症状组有显著的年龄和失独年限效应,PTSD高症状组中年龄≤60岁、失独年限<10年的人群所占比例较高;PTSD中度症状组的年龄≤60岁的人群所占比例更高。(3)PTSD高症状组心理韧性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应及时关注和干预小于60岁、失独年限<10年和低心理韧性的失独群体。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研究旨在探讨失独父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潜在类别及相关因素,分析不同类别失独父母心理韧性的差异。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PCL-5)、心理韧性量表对385名失独父母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失独父母PTSD症状存在三种潜在类别:PTSD高症状组(30%)、PTSD中度症状组(38%)、PTSD低症状组(32%)。(2)相比PTSD低症状组而言,PTSD高或中度症状组有显著的年龄和失独年限效应,PTSD高症状组中年龄≤60岁、失独年限<10年的人群所占比例较高;PTSD中度症状组的年龄≤60岁的人群所占比例更高。(3)PTSD高症状组心理韧性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应及时关注和干预小于60岁、失独年限<10年和低心理韧性的失独群体。  相似文献   

8.
李某,女,36岁,近期不满女儿学习,焦虑,身体焦虑紧张近4个月,通过摄入性会谈收集资料,应来访者要求,进行精神分析心理咨询,以自由联想的方法为主,通过分析移情和阻抗及日常中的失误,最终使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当前的症状与幼年期心理发展过程中未满足的愿望之间的关系,使之能够从精神分析的视角看问题,从而改变其心理症状。通过来访者自己的反馈,基本达到了咨询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相关的心理咨询研究,结合作者的受训经历和从业经验,介绍了合格心理咨询师的基本要求,以及来访者如何挑选可靠的心理咨询师的过程。此外,通过介绍国内心理咨询师的从业现状、特点,以及心理咨询相关基础知识,从咨询前、咨询中、咨询后三个部分进行探讨,为来访者寻求可靠心理咨询师提供建议,为合格心理咨询师的养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编制适合筛查我国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危机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为我国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心理危机预警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形成初始问卷。对来自某省3个戒毒所的581份有效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对来自某省戒毒所的286份有效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信效度分析。结果:正式问卷由生理缺陷、社会支持、心理缺陷、应激事件、攻击冲动、焦虑、抑郁、精神病性、自杀意念、躯体不适10个维度共39个项目构成,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3,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在0.766-0.940之间;问卷与症状自评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568(P<0.001)。结论:编制的戒毒人员心理危机问卷信、效度良好,内容较为准确且全面,可用于筛查戒毒人员的心理危机以及心理危机预警。  相似文献   

11.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2050例有效来电,进行人口学特征分析,包括来电者的性别、是否有抑郁及自杀自伤行为或想法等[1]。评估负性生活事件占各个年龄段来电者的百分比。并对困扰来电者常见的心理疾病进行分析。1结果1.1来电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其中,男性677人(占33.00%),女性137  相似文献   

12.
一例强迫症患者的心理动力学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慧平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1):224-228,235
本文以主要症状为强迫性并以具有典型强迫性人格特征的一名大学生为例,主要运用心理动力学的方法分析症状的成因,促成其情感的领悟和行为的改变。咨询目标不仅在于缓解或消除症状,也试图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发展。另外,本案例也注意了认知改变、行为训练、与家庭辅导等方法的综合运用。运用各种方法尽快减少症状的影响,及时恢复其社会功能,并最大可能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对于人生发展关键期的大学生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对一个六年级小学生学校适应不良的心理问题进行咨询的主要过程和心理辅导方案.通过对其成长经历的回顾和分析,找到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据此制订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4.
7月15日,海曙区教育心理咨询热线公布2014年上半年数据。上半年,教育心理咨询热线工作人员共接听咨询电话105个,接待面询46人次,QQ咨询130余例。一个引入关注的现象是:咨询男生问题的比例高达80.9%,丽咨询女生问题的仅占19.1%。  相似文献   

15.
本案例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采用叙事心理分析理论、家庭动态图、自画像、异性画像、"房树人"组合图等技术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同时缓解焦虑情绪,有效的帮助来访者成长,增强自信。咨询效果良好,也表明了将叙事心理治疗与绘画心理分析结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监狱服刑人员王某,28岁,因为对新参加工作的女民警产生强烈的暗恋情结,通过咨询人员的咨询,了解到该服刑人员由于从小受父母溺爱,产生一定的"恋母情结",在成人后寻找女友均以母亲为标准,是寻求"母爱"的外在反映形式。咨询人员通过心理分析和认知疗法,让其明白初恋女友及女民警都是其心目中"母亲"的替代,帮助其走出心里阴影,促进心理行为的转变,正常适应与成长。  相似文献   

17.
求助者是一名大二女生,因最近情绪低落,心情烦躁,爱发脾气,睡眠不好,幼年创伤事件一直无处倾诉,主动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NLP简快心理疗法、心理分析疗法,对求助者的情绪问题进行宣泄、自我接纳、放松训练,经过5次咨询,求助者清除掉埋藏的心理垃圾,接纳自我,宽恕亲人,情绪稳定,学习生活状态良好,咨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新生常见心理困扰的类型、原因以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多临床咨询案例和献资料显示,大学新生面临众多的心理问题,经过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出现在大学生身上的大多数心理问题本质上并非真正的心理问题,而是适应过程中的心理困扰,这些心理困扰的类型有哪些,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化解它们,我们结合本校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本文闸述了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根据对大连市某三所高校学生进行恋爱心理问卷调查的结果,对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了要重视教育和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恋爱观,引导大学生性意识健康发展,积极开展团体咨询和个体咨询,促进大学生人格完善和顺利成才。  相似文献   

20.
张慧勇 《社会心理科学》2010,(1):106-110,115
本文是对一名大学新生人际适应不良问题进行咨询的心理辅导案例报告。主要采用了合理情绪治疗等方法,并请来访者的家长与教师协助对来访者进行干预。通过咨询,使来访者用理性思维方式代替非理性思维方式,树立合理的信念,使其改变认知倾向,建立自信,逐渐适应大学新的人际关系,基本上达到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