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天智 《学海》2004,(2):184-187
儒学政治社会化危机是晚清政权衰败化的表现 ,也是其进一步衰败化的原因。儒学价值观权威的逐步丧失导致晚清政权合法性的丧失 ,儒学教育被取代削弱了晚清政权的政治整合功能。作为儒学社会化的动力机制 ,科举制的废除带来了晚清精英录用的困境 ,而儒学社会化强抑制机制弱化造成晚清意识形态的失控。  相似文献   

2.
魏晋士人寄情于乐,崇尚"清"美。"清"不仅是有声的音乐,更饱含着他们于浊世求独清的人格理想,在玄学思考中面对无限自然与有限个体生命的怅惘之情。他们的精神情韵使"清"范畴凝聚了层次丰富的乐感。要全面理解与梳理"清"的美学内蕴,不应忽视魏晋士人对"清"的倾听与生命体悟。  相似文献   

3.
清读易大旨 五卷首一卷  (清 )孙奇逢撰 四库 大易类聚易酌 十四卷  (清 )刁包撰 道光 2 3年 (1 843)重刻 ,顺积楼藏板易酌 十四卷首一卷  (清 )刁包撰 四库周易内传 十二卷  (清 )金士升著 清杨退思堂 刻本易内传 十二卷 ;易传外篇 一卷  (清 )金士升撰 续修周易广义 四卷  (清 )郑敷教撰 清康熙松月楼刻本 存目象数论 六卷  (清 )黄宗羲撰 广雅书局丛书 丛续 无求备斋易学象数论 六卷  (清 )黄宗羲撰 广雅书局刻本 四库 大易类聚周易说略 四卷  (清 )张尔岐撰 清乾隆 2 7年 (1 762 )三与堂刻本周易说…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实际存在有“三清仙境”信仰、“三宝神君”信仰、“三洞真经”信仰与“三清尊神”信仰等几种不同的信仰形态与内容。因其皆与道教的“玉清”、“上清”、“太清”等名号有着密切的关系,故可称为广义的“三清”信仰。这种信仰的具体形态与内容,在历史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先后相续,几经演变,最后才定型成为“三清尊神”信仰,成为宋明以来道教各派奉祀的最高尊神。本文试就道教“三清”信仰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过程及其宗教内涵作一学术性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步入神州大地的道教宫观时,多数宫观内有座“三清殿”,是宫观建筑的中心,殿内供奉着“三清尊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那么“三清”在道教中的含义及其流变如何,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三清”就其文义的神学内涵来看,“清”是受中国古代文化传统影响,即“清气为天,浊气为地”而来的,“清”在这里实指“天”。至于为什么用“三”来表述“清”,而不是其它数字,仔细分析主要原  相似文献   

6.
宗喀巴大师通过对印度中观自续派代表人物清辨作品的解读,认为清辨主张名言有自性,但印度的中观学大师们并没有明确指出清辨有这样的主张。宗喀巴的立论依据来自三个方面:一、清辨在批判瑜伽行派遍计所执相无自性时,暗含着名言有自性的主张。二、这一观点潜存于清辨安立世俗法的方式中。三、自续的论证方法也决定了清辨主张名言有自性。但宗喀巴在自己的诠释过程中,自有其诠释的前提和特征。  相似文献   

7.
道教节日     
三清圣会道教信仰的最高尊神为“三清”。道教相信“三清尊神”是从混洞太无元化生出天宝君;从赤混太无元化生出灵宝君;从冥寂玄通元化生出神宝君。三清都是元始天王所化法身。《列仙传》说: “元始天王在天地末分时之一元精气,在大罗天上,化身于三清。一化无形天尊(今称元始天尊),常住清微天之玉清境;二化无始天尊(今称灵宝天尊),常住禹馀天之上清境;三化梵形天尊(今称道德天尊),常住大赤天之太清境。亦即元始天尊常住的境界,是三十五天之上的玉清境;灵宝天尊常住的境界,是三十四天之上的上清境;道德天尊常住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杨本华 《法音》2019,(6):14-19
正作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德清注解并会通内教诸思想,更凭一己之力注解了许多儒道经典文本。学界多以三教一致、三教合一解读德清三教思想。但我们从德清所注解儒道佛经典文本,及其诸如教乘观、体用观、工夫论、圣人观等各方面三教思想对比中,可以发现德清会通儒道思想中有一些辩证之处,其既承认三教一致,又反对三教合一。这是  相似文献   

9.
王来通,清雍正、乾隆年间四川灌县(今都江堰市)二王庙道观的住持。他谨遵祖师教训,节衣缩食,百计经营,开拓二王庙的道教事业,弘扬道法,给二王庙的道士们树立了典范。二王庙自古以来为道教庙宇,在清以前属于正一派。清康熙年间,湖北武当山道士张清世来二王庙传道,此地即为全真龙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新发现的史料《宝录》为中心,探讨晚清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道教的发展。在晚清的长阳,民间火居道士刘湛然成立了"道德堂"民间道教组织,出版道书、订立规则并建立法脉。这个民间教团以"正一"标榜,是道教在晚清时期民间化和世俗化的典型产物。其教团道士多火居,在世俗生活之外以乡村社会斋醮法事为主要宗教活动。这为了解晚清民间道教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个案。  相似文献   

11.
走过许多弯道,走过许多风雨,我疲倦极了。不知这是第几座桥。桥下河水清清,岸边芦苇凄凄。天色黄昏,万籁静寂。我想停下来歇息一  相似文献   

12.
范少鹏 《法音》2019,(8):18-22
正紫柏真可(1543-1603),俗姓沈,法名达观,后改名为真可,号紫柏老人,世人尊其为紫柏尊者。作为明清之际佛教复兴的重要人物,紫柏真可与憨山德清、云栖袾宏、蕅益智旭被后世称为"明末四大高僧"。紫柏真可与憨山德清关系甚密,交涉较多,据德清法师《径山达观可禅师塔铭》记载,万历十四年(1586),紫柏真可在憨山德清的邀请下,与其相会于崂山山下  相似文献   

13.
论晚清儒学的“汉宋兼采”陈居渊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儒学的发展起了急剧的变化,变化之大莫过于恢复西汉以来经今文学的传统,并以公羊今文学的形式和对先秦诸子的研究,打破了乾嘉以来考据学风束缚思想的桎梏。然而作为晚清儒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汉宋兼采”之学,随着晚清...  相似文献   

14.
老子道德观及其自然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将老子称为太上老君,与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并称三清。其来源,道教释为“一气化三清”,这等于说三清是无由自生或自然而生,自然观念在道教文化中的核心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以文化人类学观点看,玉清元始天尊神性最强,他偏重于表达自然的物理时空本质,有无始无终、永恒如斯之义  相似文献   

15.
主赐清明     
人间的清明,是主赐予的。清如水,明如镜,是清明。清如风,明如月,也是清明。社会清,政治明,是清明的延伸。主赐予的清明,是阳光和煦、鲜花盛开,是春日融融、百鸟啼鸣,是柳丝轻飘絮、芳草碧连天。主赐予的清明,是让我们人类进入精神领域的高层次、高境界。主告诉我们,有清就明,是明便清;有清就好,是明便美。  相似文献   

16.
赵沛 《管子学刊》2007,(3):110-116
随着今文经学的复兴,晚清学术在今古文学的激烈冲突中展开。在这一过程中,《左传》研究一直是核心的内容。晚清《左传》研究主要呈现出刘逢禄、康有为为代表的今文学与章太炎为代表的古文学两大学派争论的态势。廖平的《左传》研究,与两派的学术路径既有联系,有呈现出不同的学术特色,在晚清学术研究中独树一帜,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正>赵广明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8月版本次影印出版的《程智集》,收录日本国立公文书馆馆藏清立人堂刻本《程氏丛书》13种,南京图书馆清抄本《中庸旨说》(八千卷楼藏书)和《云庄大易师蒲亭语录》(汪文柏摛藻堂藏书)2册,浙江图书馆清抄本《云庄程先生易学要语》(吴兴刘氏嘉业堂藏书)6种1册。  相似文献   

18.
中国美术史上,清乾嘉时期是介于清初和清末繁盛期之间的相对萧条期。在商品化发展和宫廷鉴藏发达的书画背景下,该时期的书画发展呈现出宫廷收藏繁盛而民间个性突起的面貌。作为书画主体的民间画坛也面临着正法日替和无古可学的发展困境。通过对清乾嘉时期书画收藏和画坛风气两方面的梳理归纳,观察乾嘉时期书画发展实况,将有助于解读中国书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论晚清侨务政策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晚清侨务政策的转变杜裕根晚清是中国侨务政策转折的重要时期。中国海外侨民具有悠久的历史,晚清以劳工为主的海外移民高潮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具有深刻的国际国内根源。晚清政府面对近代开放的世界与中国社会剧变的形势,为了维护与巩固其封建统治,曾提出与实施了一...  相似文献   

20.
憨山德清认为,自我与他人之间本无差别,但世俗之人执著于自我的"形骸",由此而产生了自我与他人的对立;修持佛家的天乘止观,人们就能够破除对"形骸"的执著,而达到初禅天天人的境界,这也就是庄子"齐物"的境界了。憨山德清如此判定"齐物",难免有故意扬佛抑庄之嫌。憨山德清的扬佛抑庄最为突出地表现在,他将《庄子》中的"真宰"等概念诠释为阿赖耶识,从而认定庄子执著阿赖耶识,然而这种诠释缺乏文本依据。憨山德清之所以故意扬佛抑庄,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当时过度推崇《庄子》的时代风气的抵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