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学生眼里,老师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请老师不仅要精心地培植而且要小心地呵护这些成长中的树苗。不要因为自己的不满、粗疏与偏颇而使他们受到伤害与摧残。事实上,老师自己不经意的言行,也许就会刺伤那些幼小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作为学生的我们,心中有无数个为什么需要老师去解答,然而有时却因为您的“据理力争”而“望而生畏”不敢再去问津。原因是老师并不了解我们的内心想法,面对我们的错误和问题,不知把我们“从何拉出”,只是执意要把“夹生饭”往我们的嘴里送。这样,即使老师一再地强调正确的解法和答案,我们也无法从自己的错误中得到觉醒,并且始终会是一头雾水。  相似文献   

3.
儿童创作画的关键在一个创字,它要求儿童通过自己的观察、想象与理解,通过自己的审美感受,对现实生活中的美进行提炼加工,以不同的选材,不同的形式融入童真、童趣,表现出儿童独特的视角。在教学中要把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教、学生画的模式改变为以学生创作为主,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光和盐     
小时候听妈妈说,做人要像盐那样,溶化自己腌咸别人,做腌人的盐。 上学后听老师讲,做人要像蜡烛那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做照人的光。 我听懂妈妈说的,不明白老师讲的,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熔化、燃烧。  相似文献   

5.
孔子之师     
孔子基本上靠自学,但也有老师。比如,在技艺上,他向师襄子学过琴。学了十天,师襄子要教新的内容,孔子表示还不到时候,直到自己觉得掌握了,再学下去。这样,从曲、数、志,最后得其为人,认为非文王不能作。师襄子避席再拜,说老师当年说过,此曲名《文王操》。从这可以看到,做学生  相似文献   

6.
小时候听爸爸说,做人要像盐那样,溶化自己,腌咸别人,做腌人的盐。 上学后听老师讲,做人要像蜡烛那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做照人的光。 我听不懂爸爸说的,不明白老师讲的,人为什么要把自己溶化、燃烧。 记得我开始信主的那天,爸爸带着我去礼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情、趣,诱发习作热情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在教学习作2时,为了让学生知道要抓住自己的特点来介绍自己,我先和同学们来了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出示一段话,请学生根据这段话猜猜这是班里的哪位同学。学生顿时很兴奋,当许多学生猜出这个同学的名字时,我说:“你真棒!  相似文献   

8.
老师:您好!我是一名重点大学的大一学生,这段时间来,我因失落而痛苦:我不再是出类拔萃的“尖子生”,不再是干部,不再受到老师的宠爱和同学们相比,在各方面甚至表现平平,这与我的中学时代截然不同。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对未来也不再满怀希望,变得既不服气别人,又不满意自己。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汪老师:您好!我是初一学生,每当我看到初二、初三学生那样紧张、那样疲劳,我就会心里恐惧,怕自己没有勇气去竞争,怕自己经不起挫折被淘汰;我在小学时是中队长,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上重点中学后同学们个个学习成绩都比我好,我的学习成绩总是排在倒数第几名,我发现同学都很看不起我,当老师念学习成绩排行榜时,有的同学用眼角的余光瞥我,我心里好恐慌。尤其是我不是班干部,再也得不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夸奖了,这令我十分沮丧。以前我站在人前讲话自然流利,老师同学们都说我口才很好,我在全校演讲比赛中还得过第一名,而现在课堂上,老师一让回答问题,我就会脸红心跳、语无伦次,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有时我很恨自己的无能,又不知怎样改变这种状况,我感到很苦闷,老师,您说我是不是有了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10.
与老师周旋     
读读下面这些“坏”招,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机智,也许你会改善自己与老师的关系。毕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你的恶作剧也许会少受些批评,对不对?  相似文献   

11.
上个学期初,我班转来了一位新同学张伟。他是我多年前邻居张先生的小孩。张伟在许多人的眼里是不折不扣的笨学生。记得他上小学的第一天放学时,他母亲问:“今天老师教什么?”他想了半天说:“脚板印。”母亲不解,便问一起回来的同班同学。同学言辞清晰地回答:“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  相似文献   

12.
高老师: 现在给你写信,我的心情十分不好,我很苦恼。期考要来了.我还没复习好,可是我总不知该如何用力,用劲去学。 我又遇到麻烦,我用一个多学期建立起来的友谊又要化为泡影了。哎,虽然我一遍遍地在心中告诉自己,与别人做朋友并不是要把对方吸附在自己身上,可是,我就是不舒服。难过,哭泣。是别人介入了我们的友谊,我不断地说服自己,看淡些,淡些.再淡些。  相似文献   

13.
小明是高二的学生,由于学习好、遵守学校纪律,从小学一直到今天始终是学生干部。但是,他从上个学期开始,感到学习越来越吃力了,学习成绩持续下降,新学期开始后,他的学习兴趣更加低落。老师和家长都替他着急,希望他认真地找一找原因。他知道有些问题自己是解决不了的,于是决定寻求心理咨询医生的帮助,这样找到了我。  相似文献   

14.
所谓“学习适应性”是指学生克服种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一种倾向,即学习适应能力。当前,我们的教学普遍存在耗时多、效果差等现象.据我分析其根源主要是学生无法适应老师的教,老师无法适应学生的学。“中小学生学习心理适应性的实验与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个学校进行考试,老师在监考时对学生说:“今天的考试,我们要求同学们‘包产到户’,不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位老师的话引起了同学们的会心一笑,知道老师说的是不允许相互提供方便,要自己答自己的卷子。但老师的话妙就妙在没有直言考场纪律,而是用两个农村...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的教育体制中,老师与学生之间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更应具备朋友之间相互沟通的亲密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一个完美的教学环境中成长,这就是新型的师生关系。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需要双方努力的,老师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时刻克服自己“发号施令”的本能,真正用心灵去沟通学生,让学生尊敬,才能有信服,才能得到学生真正的理解和配合。  相似文献   

17.
上个学期初,我班转来了一位新同学张伟。他是我多年前邻居张先生的小孩。张伟在许多人的眼里是不折不扣的笨学生。记得他上小学的第一天放学时,他母亲问:“今天老师教什么?”他想了半天说:“脚板印。”母亲不解,便问一起回来的同班同学。同学言辞清晰地回答:“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旁人听到后,都朝他大笑。  相似文献   

18.
实施小班化英语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要“阳光普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得到自己的发展,各得其所,创设适应孩子们成长的教育环境,这是我们的教育理想。它的显著特点就是人数少,每班20人左右。这就大大提高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频度、广度与效度,每一个人都倍受关注,每一个人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每一个人都拥有成功的喜悦,没有“被遗忘的角落”,较好地体现了教育的均等性、个体性和充分性的原则。小班化教学正因为有如此多的优点,使得教师更容易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以下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借此机会跟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教师、家长及学生本人都非常看重考试成绩。不少六年级的学生心理压力很大,怕自己考不上好中学,怕别人分数比自己高,怕挨老师批评、家长指责。于是,他们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玩得不开心,学得不情愿。而家长为了孩子的考试买了大量的参考书,教师也加班加点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学好知识,关键就在于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正如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所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只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就不会觉得难、累,反而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会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老师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勤于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