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亲子关系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70名小学生和初、高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以及亲子关系(亲子依恋、父母教养方式)对于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母依恋与父依恋均与攻击性行为及其各个维度有显著的负相关。(2)父母教养方式除了F4(父亲偏爱被试)、M5(母亲偏爱被试)与攻击性行为及其各个维度没有相关外,其他各个维度与攻击性行为及其各个维度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3)亲子关系对于攻击性行为的预测上,M3(母亲拒绝、否认)、F1(父情感温暖理解)、M2(母过分干涉保护)、M4(母亲惩罚、严厉)这4个维度能预测攻击性行为23%的变异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少管所、工读学校和普通中学740名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据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得分将被试分为3组:无、中等和严重.三组青少年在家庭环境、父母监控和自我控制上差异显著: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组父母离异比例高,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家庭氛围的矛盾性得分高,亲密度、情感表达和道德观等维度得分低;父母监控水平低;自我控制能力低.路径分析发现,低自我控制是预测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个体因素,它对家庭氛围有显著的中介作用,但对其他变量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动机-意志整合模型,采用问卷法以930名青少年(年龄=15.24±1.66岁)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从家长与孩子双视角分析孩子体验到的亲子关系和父母教育卷入对青少年抑郁、自伤和自杀意念的影响路径。结果显示:(1)相比低亲子关系-低教育卷入一致的个体,高亲子关系-高教育卷入的青少年有着更低水平的挫败感,且相比于低亲子关系-高教育卷入的青少年,有着高亲子关系-低教育卷入的个体表现出更低水平的挫败感;(2)挫败感在亲子关系-教育卷入与青少年抑郁、自伤和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人生意义感调节该中介模型后半段,即挫败感对青少年抑郁、自伤和自杀意念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随着人生意义感的增加,挫败感对抑郁、自伤和自杀意念的影响逐渐减小。研究从家庭关系中家长与孩子双视角,揭示了挫败感和人生意义感的中介与调节作用,为青少年抑郁、自伤和自杀意念的发生机制提供更多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4.
以河南省某市四所幼儿园大、中、小班共196名学前儿童及其父母和教师为研究对象,基于家庭系统理论,采用父、母填写的父母感知协同教养量表和亲子关系量表、母亲填写的儿童早期同胞关系质量问卷和幼儿教师报告的儿童行为量表探讨亲子关系、同胞关系在父母感知协同教养与学前儿童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母子冲突和母子亲密分别在母亲感知协同教养与同胞冲突和同胞温暖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父子冲突和父子亲密分别在父亲感知协同教养与同胞冲突和同胞温暖间起完全中介作用;(2)父/母子冲突和同胞冲突在母亲感知协同教养和儿童攻击行为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父子冲突和同胞冲突在父亲感知协同教养和儿童攻击行为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抑郁与依恋、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929个初中生施测抑郁自评量表,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以探讨父、母、同伴依恋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抑郁的影响模式.结果:(1)父(母)亲依恋、同伴依恋、一般自我效能感均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同伴依恋与父(母)亲依恋呈显著正相关.(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父(母)亲依恋直接影响同伴依恋,父(母)亲依恋和同伴依恋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抑郁,同时父(母)亲依恋和同伴依恋直接作用于抑郁.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吴念阳  张东昀 《心理科学》2004,27(4):812-816
本文采用亲子关系测验(PCRR)与SCL-90量表评定了349名青少年的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状况,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亲子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80%以上的青少年家庭至少存在一种不良的亲子关系,其中最突出的类型为期待型亲子关系、溺爱型亲子关系和不安型亲子关系;青少年在强迫症、人际关系不良、焦虑和敌对等方面存在比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高相关,不同类型的不良好亲子关系与青少年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7.
师生关系在青少年发展中的作用全国大城市抽样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640中国青少年(平均年龄14.5岁)以及他们的父母和老师参加了一次全国城市青少年抽样调查.该调查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师生和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如学生成绩,心理健康,利他行为和问题行为).结果发现师生关系与青少年发展有很高的相关,甚至超过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发展的相关.另外,师生关系等与青少年发展的相关程度不受性别及年龄的影响,此研究的发现指出教师在中国青少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了一个正在起步的研究领域--非父母成人(包括教师)在青少年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父母和同伴因素对青少年饮酒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是影响青少年饮酒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南京市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共995个中学生为被试,考察父母和同伴因素对青少年饮酒行为的影响以及相对影响力。要求青少年自我报告他们自己、父母和同伴的饮酒行为和态度以及父母监控、父母教养方式情况。结果表明:(1)青少年的饮酒行为较为普遍,70%左右的青少年曾饮过啤酒或葡萄酒,25%左右的青少年曾饮过白酒。约10%的青少年经常饮啤酒和葡萄酒,2%的青少年经常饮白酒;(2)父/母饮酒行为和态度、父母监控、父母教养方式、同伴饮酒人数和态度与青少年的饮酒行为显著相关;(3)Amos结果表明,父母饮酒行为和态度对青少年饮酒行为有直接的预测作用,父母饮酒行为和态度还通过同伴饮酒人数和态度间接地预测青少年的饮酒行为。同时,父母饮酒行为和态度对青少年饮酒行为的影响力大于同伴饮酒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以452名青少年及其父母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亲子关系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抑郁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独生与非独生对上述中介作用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独生家庭的母子关系和父子关系显著优于非独生家庭;独生与非独生家庭的父母冲突没有显著差异;(2)父母冲突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母子亲密与母子冲突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抑郁间发挥着中介作用,父子亲密与父子冲突的中介作用不显著;(3)母子亲密在父母冲突预测青少年抑郁中的中介作用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上没有差异,母子冲突的中介作用仅在独生子女上显著。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而言,母亲应尤其注意将父母冲突所带来的消极情感消化在夫妻系统内部。  相似文献   

10.
父母意识的结构与内涵初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桑标  唐剑 《心理科学》2000,23(3):279-284
本研究尝试性地提出了父母意识的概念,运用自行设计的母性意识、父性意识调查表对300对父母作评估与分析,来探讨父母意识的结构与内涵.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母性意识可归为13种主要因子,累积解释率为59.6%,其中最突出的是自我丧失感和亲子一体感;父性意识可归为9种主要因子,累积解释率为51.2%,最为突出的是对家庭的接纳感和责任感.父母意识的结构与内涵丰富而复杂,且父性意识与母性意识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父母意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运用父母意识调查表分析探讨父母意识可能的影响因素,主要得出如下结论:①父母的年龄对母性意识和父性意识有明显的影响,而父亲的文化水平、职业对其父性意识没有显著影响;②母亲的文化水平、职业对其母性意识有明显的影响,而父亲的文化水平、职业对其父性意识没有显著影响;③家庭中由不同的人来承担抚养孩子的职责,对父性意识和母性意识均有较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对父母有明显的不同;④孩子的年龄和性别对总体的母性意识没有显著影响,但影响母性意识的某些构成因子;孩子的年龄对总体的父性意识没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父性意识的某些构成因子;孩子的性别明显影响其父亲的父性意识;⑤居住地不同对父母意识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彩娜  邹泓  张春妹 《心理科学》2006,29(6):1492-1495
采用家庭功能评价量表(FAI),Rosenberg自尊量表,对北京和西安4所普通中学的1317名初高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亲子间的家庭功能知觉存在中等程度的相似性,青少年与父亲和青少年与母亲间知觉的相似性无显著差异;(2)亲子间家庭功能知觉相似性的性别和年级差异显著,女孩与父母间知觉的相似性高于男孩,高一年级与父母知觉的相似性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家庭功能不同维度知觉相似性的表现不同;(3)不同性别和不同知觉相似性水平的青少年自尊得分差异显著;低相似性组个体的自尊分数显著低于高相似性组和一般组;亲子间在整体家庭功能和父母关注维度的相似性可显著预测青少年自尊。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的临床意义。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92例,分为无DN组和DN组,另外选择30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糖尿病组、无DN组和DN组的生化指标及NLR,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N的影响因素。糖尿病组NL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DN组NLR值明显高于无DN组(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NLR、总胆固醇、肌酐、糖化血红蛋白为DN的危险因素。因此,NLR在DN患者中升高,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预测DN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应湘  叶小红 《心理科学》2007,30(6):1489-1492
摘要本研究以1128名四到六年级的外来工与城市居民子女作为被试,以儿童孤独感问卷(CLS)与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为研究工具,对外来工与城市居民子女的社会孤独感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1)儿童孤独感性别差异显著,男生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女生;(2)儿童孤独感年龄差异显著,随着年龄增长,孤独感强度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3)外来工子女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城市居民子女的孤独感,父惩罚因子、父偏爱因子与母关心理解因子对儿童孤独感影响显著,能较好的预测儿童孤独感。  相似文献   

15.
采用父母养育倦怠量表、关系评估量表、父母共同教养的关系感知量表和亲子关系量表,对416对中小学生父母进行施测,以探讨父母养育倦怠与亲子关系的关系及婚姻质量和共同教养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父亲的养育倦怠明显高于母亲的养育倦怠水平。(2)父亲和母亲的养育倦怠可以分别显著预测自身的亲子关系,两者之间都显著负相关。(3)父亲婚姻质量在养育倦怠和亲子关系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而母亲婚姻质量在养育倦怠和亲子关系之间部分中介作用不显著。(4)父亲的婚姻质量和共同教养在父亲养育倦怠和亲子关系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母亲的婚姻质量和共同教养在母亲养育倦怠和亲子关系之间也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离婚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关注。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离婚如何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研究进行综述:(1)离婚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关系的研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理论变迁——从"严重影响说"到"有限影响说";(2)离婚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机制探讨:大量研究都证实父母冲突是比离婚本身对儿童青少年影响更大的一个因素,离婚前父母冲突会调节离婚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方向和大小,离婚后的父母冲突与父母共同养育会通过影响亲子关系和父母的教养行为进而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造成影响;(3)现有研究对实践工作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考察青少年家庭人际关系的特点,并探讨家庭人际关系、总体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作用机制。采用问卷调查对6城市的2341名中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发现:(1)青少年的家庭人际关系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女生亲子依恋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亲子冲突上,初一年级显著低于其它年级;在亲子依恋、父母亲密、父母冲突上,各年级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2)青少年的家庭人际关系可分为四类:和谐型、高亲子冲突型、高父母冲突型、双高冲突型,分别占30.6%,24.9%,24.4%,20.1%,不同类型的青少年在社会适应各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3)总体家庭功能在父母冲突和青少年积极适应之间以及父母亲密和消极适应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亲子依恋与积极适应、父母亲密与积极适应、亲子依恋与消极适应、父母冲突与消极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自尊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人际信任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整体情感与幸福指数量表对765名大学生施测,考察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与父亲关爱相比,大学生感知到更多的母亲关爱;与女生相比,男生感知到更多的父母过度保护;(2)父、母养育方式与自尊、自我效能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感知、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3)母亲关爱对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显著大于父亲关爱的影响,而父、母养育方式对人际信任、社会支持感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4)与自我效能感、人际信任相比,自尊、社会支持感知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5)自尊、社会支持感知是父、母养育方式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  相似文献   

19.
有人这样说过:“要做撒播阳光的人,首先我们的心中要充满阳光。”作为一位教师,应该力求做到用微笑面对学生,认真聆听孩子的心声,宽容对待学生的过错。是啊,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两老师更要用真挚的爱对待单亲家庭的学生。那么,何为单亲家庭,一般来说,是孩子的父母其中一方因死亡,或因离异,孩子只随其父(或母)生活,谓之单亲。尤其是离异家庭子女,由于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了创伤,所以精神压力大。父母离异,家庭破裂,孩子失去成长的正常条件,便形成了新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法对湖南省6所中学2800名学生进行调查,探究家庭无效环境和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认知评价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自伤间的序列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冲突程度与解决情况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自伤。(2)冲突程度对青少年自伤的影响有2条路径:直接影响及家庭无效环境的中介作用。(3)解决情况对青少年自伤的影响有4条路径:直接影响,家庭无效环境的中介作用,涉己冲突的中介作用,家庭无效环境与涉己冲突的序列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