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是人类传承和创新知识的主要场所,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以科学理性为至高原则。在我国大学教育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科学理性的缺失,不断加强的人文素质教育也没有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开展的大学科学理性教育,就是要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理性信念,掌握科学理性知识,培养科学理性思维,激发科学理性追求。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青少年中培养理性探索的科学精神,是近些年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课题,也是他们积极研究与实践的课题。他们通过调查研究,敏锐洞察到在部分青少年中对愚昧迷信、伪科学、邪教等问题存在模糊认识,对于超常现象缺乏理性思考和科学判断的方  相似文献   

3.
本章对人们为什么信仰或不信仰宗教问题,运用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从认识论、社会文化进化论、社会生物论、心理学、神经学等多个学科角度,对宗教信仰的渊源、种种表现及其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解释,表明了科学应该和能够对宗教信仰问题进行考察,从而告诫人们对宗教信仰可以采取科学理性的态度,不必盲目轻信。  相似文献   

4.
本章对人们为什么信仰或不信仰宗教问题,运用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从认识论、社会文化进化论、社会生物论、心理学、神经学等多个学科角度,对宗教信仰的渊源、种种表现及其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解释,表明了科学应该和能够对宗教信仰问题进行考察,从而告诫人们对宗教信仰可以采取科学理性的态度,不必盲目轻信。  相似文献   

5.
作者运用科学、理性的方式,从人类学、遗传学、心理学等学科角度考察了宗教,认为宗教最初的产生并不是神的恩赐,而完全是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出现的;它最初是为了增强物种成功  相似文献   

6.
崔树芝 《孔子研究》2018,(6):122-129
牟宗三是当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科学在其思想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追溯科学由以产生的西方文化传统,对西方科学源流进行反思。他把西方科学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古希腊理性科学、近代自然科学和现代科学。他既肯定西方科学的成就,也认识到科学的限度,并对科学主义思潮进行批评。他视科学为人类文明中的理性,并顺着康德的思路,对人类的理性能力进行批判,最后"穷智见德",提出"仁智双彰"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基督教对近代的主要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世纪基督教从一开始就运用以辩证法为中心的理性方法、被造的自然和感觉经验等论证其教义和信仰,最终确立起近代科学赖以生发的理性精神与方法、自然秩序观和经验信念等几个基本前提。这是中世纪基督教对近代做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历史贡献,展示了近代与中世纪的根本精神联系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8.
磐石 《天风》2014,(9):I0001-I0001
1.牛顿:英国物理学家。他在科学上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以研究自然奥秘作为向神的奉献,并向世人证明神创造宇宙是何等奇妙和伟大。他发明了微分法与积分法两项定理,发现普通白光由七色组成,出版了近代科学奠基性巨著《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发现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他认为,人类理性的能力有限,不能包容一切经验,他始终虔诚地相信圣经中的预言。  相似文献   

9.
现代科学已经走向了"后学院"时代,在应用语境下与社会之网紧密纠缠。然而,随着科学语境的变迁,科学道德问题却日趋复杂,不断凸显出科学共同体自由和自律缺失所带来的道德困境。反思之后的理性选择是:在科学与社会适度"亲和"下保持道德张力,积极培育具有道德自律精神和自治能力的科学共同体,以科学精神和道德精神的辩证融合促进科学和社会的创新进步。  相似文献   

10.
先讨论了科学哲学对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标准,从历史角度论述了中医对理性道路的选择,中医第一使命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背景对其发展道路的塑造,与近现代科技背景下对中医的伪科学诘难,认为中医虽非严格意义的科学,但不能对其贴上附加贬义的伪科学标签,中医是理性和具备科学精神的,应正确看待其探索角度与思路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美国世俗人文主义者意欲恢复科学理性的视角,将第十二届探索中心世界大会上部分发言人的观点呈现出来。主要涉及对美国布什8年执政进行了反思,分析了当前国际上科学阻力与非理性运动发展,发出了对科学理性与世俗人文主义的呼唤。这些有助于我们了解当代国际非宗教运动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先讨论了科学哲学对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标准,从历史角度论述了中医对理性道路的选择,中医第一使命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背景对其发展道路的塑造,与近现代科技背景下对中医的伪科学诘难,认为中医虽非严格意义的科学,但不能对其贴上附加贬义的伪科学标签,中医是理性和具备科学精神的,应正确看待其探索角度与思路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普列汉诺夫的科学无神论思想是在俄国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和阐释宗教问题,特别是在与"寻神派"和"造神派"错误思潮的论战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教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俄国化的理论基石,也为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即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党员干部,永远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要坚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加强宗教问题研究,牢固树立科学无神论的宗教观;要辩证地看待现阶段的宗教存在,在处理宗教问题时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艺术思想以文学创作、艺术本质和艺术生产三条主线构建起科学无神论反思的艺术批判逻辑。诗歌等文学创作表达出马克思对神、自然事物以及人的情感的认知,其中自觉的神性批判展现了马克思无神论思想的早期萌芽。从哲学性、实践性、社会性等属性出发,马克思基于理论层面的科学阐释规定了艺术的“去神性化”本质,以此为基础使艺术从神性复归到人性。同时,马克思通过艺术生产为艺术与人所生存的现实世界建立联系,艺术生产的实践批判直接指向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活动,揭露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剥削本质,借此表明艺术作为人的生产方式而非神的工具的科学无神论立场。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科学落后是因为没有基督教背景吗?本文从科学与宗教起源、近代科学产生条件、基督教“理性因素”的由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缺憾等几个方面分别加以考察,清楚阐明了在中国未能产生近代科学的真正原因,从而否定了基督教奢望贪天功为已有的徒劳努力。  相似文献   

16.
建设性后现代视野中的科学与信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所面临的生态恶化、精神危机等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使科学与宗教、科学与信仰的关系问题凸显出来,它不仅成为当代理论研究的重要学术领域,而且成为当下实践努力要解决的一个课题。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把理性作为生活艺术的自律,以彰显意义、价值和坚定人类信仰为旨趣,借助于现代性批判以及弘扬传统文化的世俗化,倡导建设性后现代世界观、理论范式和生活态度,在过程思维下从哲学、神学、伦理学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科学、宗教与信仰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余大庆  李希言 《学海》2004,1(4):18-2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建构上具有缜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因而成为系统的科学理论。这集中表现在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统一性上。这种内在统一性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其中主要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规律与运用规律的历史主体的统一等  相似文献   

18.
马彪 《宗教学研究》2023,(2):173-181
康德对神义论思想的关注是贯穿其学术之终始的一个重要课题。大致而言,康德对神义论的探究可以分为前批判哲学时期、批判哲学前期和批判哲学后期三个阶段。其中,在前批判哲学时期,康德对神义论的处理显然与莱布尼茨之“乐观主义”思想对他的影响密不可分;而在批判哲学前期,康德对上帝、自由与恶及其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更为详细的论述,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在此期间康德有多大的创获,就其本质而言,其神义论仍然属于“学理的神义论”阶段,因为此时的他还没有脱离思辨理性的窠臼,他对上帝和恶之冲突的消解还停留在思辨理性的范围之内;与上述两个阶段不同,康德在批判哲学后期,彻底摆脱了“学理的神义论”的拘囿,走上了以实践理性为基础的“本真的神义论”的道路,而这无疑为后来宗教神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萨顿提出的新人文主义观,分析批判了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对立,指出科学人性化是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方法,其人性化的科学现有利于我们今天深度解读、审视医学的人性化,张扬价值理性,在实践中克服目前医学异化的倾向,开掘医学和人文融合的路径,实现医学人性化的真正回归。  相似文献   

20.
知识的命运     
该著立足于打破科学哲学家和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在学术论争中陷入的理性与社会二分的知识论僵局,试图解决知识生产的经验条件和理想的成功条件之间的一些细节问题。科学哲学家忽视社会力量在科学知识建构中的作用,主张科学知识理性认知过程的结果。科学社会学家则认为,科学家的认知活动必然要受到许多非认知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这种歧异隐含的一个共同假设是:把社会力量作为非理性的偏见之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