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代以来,随着中国文化大门的打开、西方哲学思想的大量引进,人们开始用新的观点和方法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加以批评反省和重新解释,这是现代中国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也就是说,现代中国哲学始终是介于传统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之间的哲学,它肩负着改造传统中国哲学、融合西方哲学  相似文献   

2.
<正>清华大学是"现代中国哲学"发祥地之一,更是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的发源地与学术重镇。清华的西方哲学研究曾在清华人文社会科学的缔造中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对"现代中国哲学"作出了卓越贡献,形成了"清华哲学学派"。清华学人的研究成果既代表了中国现代哲学的高度,也代表了20世纪中国西方哲学研究的深度。他们在哲学教  相似文献   

3.
赵敦华教授1949年出生于江苏南通,1982年至1988年在比利时卢汶大学攻读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年学成归国,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宗教学系主任,人文学部副主任,学位评定委员会哲学分会主席。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现代西方哲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代表作有:《基督教哲学1500年》、《当代英美哲学举要》、《西方哲学通史》第一卷、《西方哲学简史》、《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西方哲学的中国式解读》、《人性和伦理的跨文化…  相似文献   

4.
反向格义与中国哲学方法论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觉地运用西方哲学的眼光、角度、概念、方法研究中国哲学,从而为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这一学科奠基的两个功臣,是从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获得博士学位的胡适和冯友兰。胡适将实效主义引入中国,完成了第一部以西方哲学眼光写成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冯友兰则将新实在论引入中国哲学史研究,完成了在中国和西方均有重要影响的第一部完整的《中国哲学史》。这是中国哲学成为现代学科体系中一个科目的正式开始。一、问题的提出自胡、冯之后,西方哲学就成为研究中国哲学不可一日或缺的学术背景、理论指南和照亮方向的灯塔。不懂西方哲学似乎就…  相似文献   

5.
1985年12月中旬,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外国哲学史研究会召开了学术年会,集中地探讨了如何加强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问题。现代西方哲学是一个整体大家认为哲学史的分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照搬硬套社会发展史的分期模式。现代史以俄国十月革命为上限,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下限。现代西方哲学的分期,不妨上至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下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这是因为现代西方哲学是相对于古典西方哲学而言的。古典西方哲学包括古希腊罗马哲学、中  相似文献   

6.
学界倾向以“代”的概念划分现代新儒家的众多人物,但是,以时间先后为序的划分方法却掩盖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发展中的逻辑线索问题。其一,以“代”来划分人物是从外延上来进行。这样就使“第一代”、“第二代”等概念缺乏内涵,所包罗的人物纷繁,思想驳杂;其二,缺乏清晰的逻辑线索,无法使人洞悉中国哲学的发展方向,因而中国哲学也始终是一个封闭系统并以现代新儒学为终结。本文尝试以将中国哲学的现代发展与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历程相类比的方式来考察这个问题。当然这个类比并不是随意的。我们发现,现代新儒家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是要以西方哲学为参照重建中国哲学。由于他们所参照的西方哲学往往是其历史上某一发展阶段上的某一流派,因此西方哲学的重大变革必然影响到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从哲学史上看,人类的哲学思维是不断深化的,中国哲学在其现代发展中,受西方哲学的影响,也是不断深化的。因而也是存在着一个内在的逻辑规律。  相似文献   

7.
涂麟同志在《应该开展对现代西方哲学的整体研究》①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即开展对现代西方哲学的整体研究问题。只有认真开展对现代西方哲学的整体研究,才能更好地从总体上把握现代西方哲  相似文献   

8.
怎样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现代性,以及马克思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传统的观点实际上奉行双重标准:根据意识形态标准,只有马克思哲学才是现代哲学,而现代西方哲学只是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呓语:根据哲学范式的标准,现代西方哲学才属于现代哲学,而马克思哲学似乎属于传统哲学之列.这种观点模糊了马克思哲学的现代性,曲解了它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张汝伦 《哲学动态》2022,(12):48-52+124
<正>贺麟先生是对中国现代哲学建设作出独特贡献的人,但是正如张祥龙曾讲过的,贺先生对中国现代哲学事业的贡献还没有为学界所充分认识与估计。因此,在他诞生120周年之际,我们应该重新认识贺麟先生在现代中国哲学建设上的突出贡献。我认为,贺麟先生对于中国现代哲学的贡献首先在于他对中国的西方哲学之引进与研究,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之引进与研究的贡献。贺先生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当然不限于德国古典哲学,还包括斯宾诺莎、叔本华、尼采、新黑格尔主义、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存在所谓"中国传统哲学的认知范式"现象,其包括唯物主义认知范式、科学主义认知范式、人文主义认知范式、逻辑主义认知范式、自我主义认知范式五种。此五种认知范式的实践,不仅是凸显中国传统哲学内容、性质及其优缺点的过程,也是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情感磨合"的过程,从而成为分析西方哲学如何参与中国哲学现代化过程、中国哲学怎样选择与吸收西方哲学、中国现代哲学应确立怎样的基本形态等问题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1.
生活哲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在"学术性"诉求的强力刺激下发生 了许多变化,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是以现代西方哲学的某些概念甚至观念重新阐 释或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现代西方哲学装饰马克思主义哲学几乎成为一种时尚。 在许多论著之中,人们见到最多的与其说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不如说是关 于西方哲学的某种评介。以西方哲学阐释马思主义哲学并不仅仅是研究手段的变 化,它所揭示的问题的尖锐性在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是中国实践的理论形 态还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样态?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因此,从生活哲学的角度,总结马 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验和教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这既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基础,同时也是研究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这里刊发华侨大 学社会科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学科的一些研究成果,以期引起研究者对此 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现代西方哲学论哲学的"终结"陆杰荣1.哲学是以问题的转换作为其理论展开的背景框架的,哲学总是面对着某种问题,解释某些没有答案的问题,如果这样来分析考察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取向的话,那就不难看到它们都以其特有的理论方式宣称哲学已经"终结"。令人感兴趣的是,现代西方哲学依然是哲学,而不是非哲学;既然归属于哲学,又要强调哲学的"终结",那就需要以超越的角度去界定哲学。是否可以这样推断,在对哲学的规定问题上,现代西方哲学与西方古典哲学相比,它更多地采取了否定的口吻,更愿意说哲学不是什么。古典哲学确定了对哲学肯定式解答的理论背景,常采用哲学是什么的独断论方式。现代西方哲学则力图借助于否定式的回答与西方古典哲学相对立,尽管这种否定式的结论仍然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现代西方哲学所体现的这种理论特征典型地表现在其关于哲学的"终结"论述之中。2.哲学已经"终结",这是现代西方哲学所得出的基本回答。哲学不仅已经"终结",而且理应"终结",然而"终结"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哲学,而是具有特定时间指向与问题取向的哲学,因此现代西方哲学所宣告的"终结"的哲学是以全称的形式表明其特指的东酉,这就是古典意义上的西方哲学。对于现代西方哲学来说.这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界对马克思辩证法的当代理解经历了四种范式 :“本体论的辩证法”、“认识论的辩证法”、“实践论的辩证法”和“生存论的辩证法”。我们要追问的是 :生存论转向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一种趋向 ,为什么现代西方哲学在其中倾向于拒斥甚至否认辩证法 ,而我们却能够对马克思哲学作出生存论的辩证法解释 ?何以言说马克思哲学区别并超越于现代西方哲学 ?回答上述问题的关键是确认马克思视域中的“生活世界”概念 ,辨析马克思视域中的生活世界与现代西方哲学家视域中的生活世界的区别 ,澄清现实的生活世界与马克思辩证法的关系 ,追寻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14.
方东美的佛学研究,是在世界哲学的宏观视野下,运用现代西方哲学的方法,对佛学理论的重新诠释与阐发,代表了他晚年一部分成熟的思想成果,也是他整个思想体系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的佛学思想的重心在于发挥佛教圆融和谐的精神,并以此作为中国大乘佛学的根本精神与理论特色.他认为,中国佛学的这种精神特征恰可对治西方哲学的心病,解决西方哲学史上二元对立性的理论难题.由此也可说明中国大乘佛学是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哲学.  相似文献   

15.
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盟——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趋势贺来(吉林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130023)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盟,哲学从人文社会科学里吸取思想资源和理论灵感,已成为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中引人注目的重大趋势。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的一个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6.
德国古典哲学历来被看作哲学研究的模板,然而,这种看法之所以形成有其历史的和时代的原因。中国传统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在精神风格上的契合以及历史的原因,使得中国哲学更容易把德国古典哲学接受为模板。西方哲学的近代发展以及当代哲学的演变又使得德国古典哲学逐渐变成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或特殊哲学形态。重新审视德国古典哲学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西方哲学的近现代发展,更好地理解哲学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越来越细化和精专,不断涌现出关于西方思想史中具体问题的研究性著述,其中既有填补空白式的哲学问题研究,但更多的是在以往的学术积累上,中国学者对于错综复杂的西方思想史问题的深入探究与推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学者切人西方哲学的问题意识与涉身处境,从来都是与切近中国自身的学术讨论和中国现代的社会变...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现状尚处于对单个的哲学家,单一的哲学流派进行评介的阶段。但是,随着我们对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迫切需要,一个新的课题提上了议事日程,这就是要开展对现代西方哲学进行整体的、全面的研究。在一些研究论文中,现代西方哲学常常被划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哲学两种相互对立的思潮,殊不知这两种思潮在很多方面都是一致的。我们知道,现代西方哲学的很多流派都曾提出过哲学应成为一门严密科学体系的主张。爱德蒙特·胡塞尔声称,哲学从其实质而言是一切科学中最严格的、最崇高的学问,因而哲学的任务应是追求无可置疑的绝对真理。在他看  相似文献   

19.
1995年8月24日,在金岳霖百年诞辰纪念大会和第二届金岳霖学术奖颁奖仪式结束后,金岳霖学术基金会召开获奖者座谈会。金岳霖学术基金会副会长、第二届金岳霖学术奖评审委员会主任黄楠森教授,金岳霖学术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逻辑学会会长周礼全研究员,金岳霖学术基金会秘书长刘培育研究员出席了会议。 黄楠森教授首先说,对现代西方哲学的科研成果进行评奖活动,这在我国还是头一次。参评的54项作品基本上涵盖了我国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获奖作品反映了我国现代西  相似文献   

20.
蒋海怒 《学海》2003,(6):189-191
世纪之交关于中国哲学的讨论涉及到两方面的问题 :中国哲学的存在意义和研究方法。“中国哲学科”是中国现代学科分类中一个崭新科目 ,在历史上缺少的相应成型“学术传统” ,这意味着“中国哲学科”还处于自身发展的童年时期 ,因而具有未测性和可变性。追溯它的历史可知 ,“中国哲学科”的基本面貌是由胡适和冯友兰的两种《中国哲学史》奠定的。它们规约了材料的使用范围 ,借鉴西方哲学的概念范畴系统 ,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一套历史和观念的重构 ,从而塑造了类似“西方哲学”的“中国哲学史”。现代中国哲学奠基人熊十力、张岱年、任继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