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1989,(6)
3月31日上午,北京阳光灿烂,法源寺内的丁香含苞待放,一派生机盎然。天王殿前高悬“热烈欢迎以台湾星云大师为首的国际佛教促进会弘法探亲团,的横幅标语。佛学院全体学僧及法源专全体僧众,僧仪整齐,列队等候在天王殿前,迎接星云大师所率的弘法探亲团光临。九点钟,大师率领七十多名团员莅临法源寺。传印、白光二位法师率领学生、僧众热烈欢迎。大师与同学们一同来到大雄宝殿拜佛、诵经。诵经完毕,大师与全体同学在大雄宝殿前合影留念。然后,大师在  相似文献   

2.
黄夏年 《法音》2023,(3):31-33
<正>星云大师示寂以后,许多学者都发表了各种回忆录,笔者惭愧,没有其他人那么丰富的经历,不敢动笔,只好把对大师的敬仰与怀念藏在心底。剑锽教授邀约参会,唯有从命,草创对大师认识的拙文。本文取名《与星云大师的三次“相缘”》,是因为几十年里与星云大师结缘的时候都与录相、照相有关。我把这些过程向读者讲来,表达我对大师的敬意。  相似文献   

3.
正今天,我们在弥勒菩萨应化圣地、太虚大师曾经住持弘法的道场——浙江奉化雪窦寺,隆重举行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缅怀太虚大师一生的愿行事业,深入研究太虚大师的思想宝藏,对丰富发展"人间佛教"思想,进一步加强当代中国佛教自身建设,不断开创佛教中国化新境界,构建世界新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太虚大师是我国近现代佛教改革的倡导者。面对清末民初中国佛教内外交困的危机,太虚大师在佛教菩萨  相似文献   

4.
正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江西省道教协会协办、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承办的庚子(2020)年内地正一派道士初授箓活动于2020年12月18日至22日在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举办。按照道教传统,授箓需要师真证盟。此次活动礼请中国道协副会长张金涛道长为传度大师、中国道协咨议委员会副主席丁常云道长为监度大师、江西省道协副会长曾广亮道长为保举大师,礼请中国道协副会长袁志鸿道长为护道大师、中国道协副会长谢荣增道长为护经大师、中国道协副会长吉宏忠道长为护法大师、  相似文献   

5.
程恭让教授的新著《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研究》(台湾高雄市佛光文化,2014年12月出版)分为四卷。卷一题"星云大师与20世纪人间佛教",包含三篇长文,分别讨论星云大师在现代人间佛教近百年发展历史以及元明六百年来汉传佛教革新、转型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前者题为"从太虚大师到星云大师:现代人间佛教的倡导与创立——二十世纪人间佛教理论与实践展开历程的一种解释模式",从人间佛教理论构建及实践运作两方面考量,探论了太虚、星云大师与20世纪人间佛教理论、实践开展的关系。作者认为太虚大师在20世纪上半期提出了人间佛教的方向性理念以及人间佛教建设的  相似文献   

6.
《法音》1989,(7)
4月18日下午5点18分,阔别家乡40年的国际佛教促进会会长、台湾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一行,乘上海开来的92次列车准时到达南京站。到车站迎接的有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的师生们,栖霞寺、鸡鸣寺、灵谷寺的僧尼们,江苏省及南京市佛教协会负责人,还有省、市宗教事务部门领导。大师刚下车,一位十来岁的小女孩向星云大师敬献了鲜花,100多人欢迎队伍向大师合十致意。大师频频点首合十,含笑着向僧尼们回敬。这  相似文献   

7.
原始佛教认为人生是苦。星云大师则站在人间佛教的立场上,认为"苦是人生的增上缘"。从星云大师的安贫乐道、以无为有、以病为友、忍苦成才等几个方面,来探究大师"转苦得乐"的奥妙。认为大师的人生奥妙,来自于他注重事上磨炼、以圣贤大德为榜样及道就是因缘的佛法参悟。  相似文献   

8.
印度佛教大师身边有一个整天喜欢发牢骚的弟子,一天,大师吩咐这个弟子去买些盐。待弟子回来后,大师让这个弟子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并叫他喝了。大师问道:味道如何?弟子咧着嘴说:苦!大师又让他再抓一把盐放进附近的湖里,等弟子把盐倒进湖里后,大师又让这个弟子再尝尝湖水,弟子尝后,大师问道:现在味道如何?弟子答道:很新鲜!大师接着问道:你尝到咸味了吗?弟子摇摇头:没有。这时大师对弟子说:生命中的痛苦就像一把盐,不多,也  相似文献   

9.
弘法大师空海(公元774—835)是真言宗的开山祖师,作为代表日本文化的先驱者也享有崇高的声誉。大师在奈良时代末,宝龟五年(公元774)诞生于风景秀丽的“玉藻所归之岛,櫲樟蔽日之浦”赞岐国(现香川县)屏风浦。父名佐伯直田君,母阿刀氏。佐伯氏是赞岐国地方管理虾夷族俘虏的富豪名门,佐伯一家和大师同时辈出有实慧、道雄、智泉、真雅、真然等高僧,皆为大师弟子,还有天台宗智证大师圆珍也是大师的俗甥,在我国可谓是天才门第。从大师的著作《文镜秘府论》序言中可以知道,大师幼年即跟外舅阿刀大足学习,天资聪慧,有神童之称。十五岁时随大足上京,十八岁时就学于京城大学明经科。大足是当时的学者,为桓武天皇太子伊予亲王的侍讲。大师在受其亲切地教导的同时,还随老师味酒净成学习《毛诗》、《尚书》,随冈田博士学习《春秋左氏传》。此外,据传  相似文献   

10.
求学经历1998年,我终于下定决心,为了尽快学会预测学,就是借钱也要去湖北找"大师学习预测学,以期能早日脱贫致富。我去的时候,走得比较急,忘了带上"大师住读班的地址。到了湖北省"市后,我向当地人打听"大师的地址,可当地人都好像没听说过大师,根本不知道大师是谁。我想大师的乡  相似文献   

11.
正为传承与弘扬圆瑛大师的精神核心和佛法心髓,纪念大师诞辰140周年,虽知自己德薄学浅,但还是决定发起组织《圆瑛大师全集》的编纂工作。经多方各界的关心支持,尤其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福建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雷春美的关心指导、并赐总序,《圆瑛大师全集》终于在近日公开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2.
本性 《中国宗教》2018,(1):84-85
为传承与弘扬圆瑛大师的精神核心和佛法心髓,纪念大师诞辰140周年,虽知自己德薄学浅,但还是决定发起组织《圆瑛大师全集》的编纂工作。经多方各界的关心支持,尤其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福建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雷春美的关心指导、并赐总序,《圆瑛大师全集》终于在近日公开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3.
正什么样的人当得起人文大师的称号?他们为什么能够成为大师?大师的风范给人们留下什么启迪?读了林坚著《人文大师:奠基性研究与创新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文大师》)一书,得到不少启示,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些感悟。所谓"人文大师",指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卓越成就并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大师,他们学识渊博,造诣高深,学贯中西,会通新旧,视野开阔,卓尔不群,做出了开创  相似文献   

14.
学诚 《中国宗教》2017,(8):16-17
今天,我们在弥勒菩萨应化圣地、太虚大师曾经住持弘法的道场——浙江奉化雪窦寺,隆重举行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缅怀太虚大师一生的愿行事业,深入研究太虚大师的思想宝藏,对丰富发展“人间佛教”思想,进一步加强当代中国佛教自身建设,不断开创佛教中国化新境界,构建世界新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太虚大师是我国近现代佛教改革的倡导者。面对清末民初中国佛教内外交困的危机.  相似文献   

15.
如禅 《中国宗教》2022,(8):90-91
广东新兴国恩寺,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少年住所、老年圆寂圣地,见证了惠能大师的生、寂圆满,被誉为“中国禅文化之源”,与祝发道场广州光孝寺、毕生弘法道场曲江曹溪南华寺,并称为惠能大师的三大祖庭。  相似文献   

16.
公元八○四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日本最澄法师(传教大师)随日本遣唐使来我国天台山,从国清寺道邃禅师和佛陇寺行满座主习天台教观。学成后回国,在比睿山延历寺创立了日本天台宗,尊奉我国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及其传人道邃、行满大师为宗祖。一九八○年,日本天台宗怀着对祖师报恩的心愿,提出在我国天台山国清寺建立智者大师、传教大师和行满、道邃大师的显彰碑。为了纪念中日友好的先驱者和增进两国佛教界的友谊,中国佛教协会决定随喜日本天台宗的这一殊胜功德,并商定在显彰碑落成时共同举行揭幕报恩法会。  相似文献   

17.
印度佛教大师身边有一个整天喜欢发牢骚的弟子,一天,大师吩咐这个弟子去买些盐。待弟子回来后,大师让这个弟子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并叫他喝了。大师问道:“味道如何?”弟子咧着嘴说:“苦!”大师又让他再抓一把盐放进附近的湖里,等弟子把盐倒进湖里后,大师又让这个弟子再尝尝湖水,弟子尝后,大师问道:“现在味道如何?”  相似文献   

18.
<正>气功大师王林因病死亡的消息传播很快,是因为大师不神?因为神功不灵?还是人们好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气功大师、特异功能大师层出不穷,形形色色的神功不仅创造了杂耍的奇观,更满足了人们追求生命无限的实践希望,于是信徒一拨儿接一拨儿,无论地位高低、财富多少,同样  相似文献   

19.
刘蔚然 《学海》2014,(3):213-216
<正>什么样的人当得起人文大师的称号?他们为什么能够成为大师?大师的风范给人们留下什么启迪?读了林坚著《人文大师:奠基性研究与创新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文大师》)一书,得到不少启示,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些感悟。所谓"人文大师",指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卓越成就并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大师,他们学识渊博,造诣高深,学贯中西,会通新旧,视野开阔,卓尔不群,做出了开创  相似文献   

20.
清明时节泪纷纷。当代著名高道、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大师羽化登仙,转瞬已是三月。仙俗两别,恍如昨天。大师生前兼任中国道教学院院长。我自1989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道协,长期在道教学院工作,和大师工作上交往颇多。回首过去,大师仙容笑貌,历历在目。大师身患重病期间,仍心系道教和道学院,其爱国爱教、全心奉道、鞠躬尽瘁的精神,堪为当代道教徒楷模。每每想起大师住世最后时日的一言一行,我的心灵都为之震撼,深为道教界失去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领袖而惋惜。现撷取片段,以为心香几瓣,表达无限哀思。心愿中国道教学院于1991年成立后,一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