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Likert量表分析中不同IRT模型的有效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5级Likert量表可直接分析,也可以转化为3级评分,或转化为2级评分。前二者可以采用等级IRT模型,后者可以采用2级IRT模型。研究表明2级IRT模型中的2参数模型是最适合的模型。多级评分模型与数据拟合也很好,而且等级越多测量精度越大。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迫选量表得分是自模式数据,最近提出的Thurstone IRT模型建构了被试对迫选量表反应的数学模型,能够更精确地度量被试的特质水平.研究自编了神经质人格迫选量表,与常用的测量神经质的Likert量表一起,在无压力、模拟应聘和实际应聘三种情境下进行施测.结果发现,迫选量表的实测数据能够较好地拟合Thurstone IRT模型,该模型估计的特质得分不具有自模式数据的性质,比传统计分更能够抵抗作假.无论采用哪种计分方式,迫选量表都比Likert量表更能够抵抗作假.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多数融合反应时的IRT模型仅适用于0-1评分数据资料,极大的限制了IRT反应时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本文在传统的二级计分反应时IRT模型基础上,拟开发一种多级评分反应时模型。在层次建模框架下,分别采用拓广分部评分模型(GPCM)和对数正态模型构建融合反应时的多级评分IRT模型(本文记为JRT-GPCM),并采用全息贝叶斯MCMC算法实现新模型的参数估计。为验证新开发的JRT-GPCM模型的可行性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本文开展了两项研究:研究1为模拟实验研究,研究2为新模型在大五人格-神经质分量表中的应用。研究1结果表明,JRT-GPCM模型的估计精度较高,且具有较好的稳健性。研究2表明,被试的潜在特质与作答速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且本研究结果支持Ferrando和Lorenzo-Seva(2007)提出的“距离-困难度假设”,即当被试的潜在特质与项目的难度阈限距离越远,那么被试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对项目进行作答。总之,本研究为拓展反应时信息在心理测量及教育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4.
涂冬波  蔡艳  戴海琦  丁树良 《心理科学》2011,34(5):1189-1194
IRT中的计量模型较多,不同计量模型适合不同特点的数据资料,实际工作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IRT模型来分析数据。我国是个考试、测评大国,测评的题型丰富多样,在实际应用IRT时,一个模型往往很难反应所有数据资料本身的特点,这时可考虑应用多个IRT模型(即“混合模型”)来分析,以达到对数据的最佳拟合。本文对混合模型的思想方法及原理、参数估计的实现、以及模型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1)本文自主开发的混合模型参数估计程序Mix_Tu具有较高的返真性,且与国际知名测量软件Parscale相当。(2)在“项目异常”情况下,Mix_Tu程序对参数b和c的估计受数据异常程度的影响要大于Parscale程序,而对参数a的估计受数据异常程度的影响要小于Parscale程序,而在参数theta上两个程序相当。(3)在“被试异常”情况下,Mix_Tu程序对所有参数的估计受数据异常程度的影响均要小于Parscale程序,Mix_Tu程序表现的更为稳健。  相似文献   

5.
分部评分模型与其它几种多级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凌开 《心理科学》2004,27(4):1000-1001
项目反应理论(IRT)是当前教育与心理测量领域的一个重大进展,也日益成为当今测验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对IRT理论中的二个重要评分模型PCM与GPCM作了简要的介绍。并较详细地对PCM与GPCM模型的逻辑结构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它们与其它几种重要模型之间的关系及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蔡艳  丁树良  涂冬波  戴海琦 《心理科学》2012,35(6):1497-1501
传统上,群体评估都是以个体的评估结果的平均值为基础进行的。而群体水平IRT理论则可以避开对个体的评估,直接实现对群体的评估,它具有许多传统方法难以企及的优点。本文将群体水平IRT模型应用于2007年某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410所学校的能力评估,评估结果发现:410所学校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几乎都在[-1,1]区间内,没有能力极高或极低的学校。对这些学校而言,测验中所有项目的难度较易,区分度适中。所有的评估结果与IRT模型的评估结果在 的水平上相关显著,表明GIRT模型在实践中是可以选择的一种群体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7.
迫选测验的传统计分方式会产生自模式数据, 不能进行传统的信效度检验、因素分析和方差分析等。近年来研究者提出了一些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计分模型, 如瑟斯顿IRT模型和MUPP模型等, 它们可以规避自模式数据的弊端。瑟斯顿IRT模型方便进行参数估计, 模型定义灵活; 而MUPP模型的拓展性较差, 参数估计的方法有待提高。另一方面, 已有研究者基于MUPP模型开发了一些抗作假的迫选测验, 而瑟斯顿IRT模型距离这种应用还比较远。此外, 两个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都有待更多的实证研究来检验。  相似文献   

8.
项目反应理论(IRT)模型依据项目与被试的特征预测被试的作答表现, 是常用的心理测量模型。但IRT的有效运用依赖于所选用IRT模型与实际数据资料相符合的程度(即模型?资料拟合度, goodness of fit)。只有当所采用IRT分析模型与实际数据资料拟合较好时, IRT的优点和功能才能真正发挥出来(Orlando & Thissen, 2000)。而当所采用IRT模型与资料不拟合或选择了错误的模型, 则会导致如参数估计、测验等值及项目功能差异分析等具有较大误差(Kang, Cohen & Sung, 2009), 给实际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因此, 在使用IRT分析时, 应首先充分考察及检验所选用模型与实际数据是否相匹配/相拟合(McKinley & Mills, 1985)。IRT领域中常用模型?资料拟合检验统计量可从项目拟合、测验拟合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并比较, 这是心理、教育测量领域的重要主题, 也是测验分析过程中较易忽视的环节, 目前还未见此类公开发表的文章。未来的研究可以在各统计量的实证比较研究以及在认知诊断领域的拓展方面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9.
方平  邓希冯  姜媛 《心理学探新》2012,(5):447-453,460
该研究调查了展开模型(GGUM)和优势模型(GRM)对职业兴趣测验反应数据的拟合情况,并对展开模型和优势模型两种测验编制方法在职业兴趣测验中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1)展开模型的模型拟合情况和测量精度优于累积模型,两种模型对被试能力参数估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极端被试上,对兴趣水平极端高的被试,展开模型的估计值更精确;(2)采用展开模型编制的测验在信度上远远高于Likert方法编制的测验,中间区域题目的增加提高了测验的信度,但两种方法在测验的效标关联效度上没有差异。结果表明,在职业兴趣的测量上,展开模型更精确;在职业兴趣测验的编制上,GGUM和Likert法没有差异,反而Likert法具有简便、易懂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朱玮  丁树良  陈小攀 《心理学报》2006,38(3):453-460
对IRT的双参数Logistic模型(2PLM)中未知参数估计问题,给出了一个新的估计方法――最小化χ2/EM估计。新方法在充分考虑项目反应理论(IRT)与经典测量理论(CTT)之间的差异的前提下,从统计计算的角度改进了Berkson的最小化χ2估计,取消了Berkson实施最小化χ2估计时需要已知能力参数的不合实际的前提,扩大了应用范围。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力参数的估计结果与BILOG相比,精确度要高,且当样本容量超过2000时,项目参数的估计结果也优于BILOG。实验还表明新方法稳健性好  相似文献   

11.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measurement equivalence of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ese samples using multigroup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Multiple indicator multiple cause model (MIMIC), and Item Response Theory (IRT). Whereas SEM and MIMIC identified only one biased item across cultures, the IRT analysis revealed that four of the five items had differential item functioning. According to IRT, Chinese whose latent life satisfaction scores were quite high did not endorse items such as “So far I have gotten the important things I want in life” and “If I could live my life over, I would change almost nothing.” The IRT analysis also showed that even when the unbiased items were weighted more heavily than the biased items, the latent mean life satisfaction score of Chinese was substantially lower than that of Americans. The differences among SEM, MIMIC, and IR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马洁  刘红云 《心理科学》2018,(6):1374-1381
本研究通过高中英语阅读测验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双参数逻辑斯蒂克模型 (2PL-IRT)和加入不同数量题组的双参数逻辑斯蒂克模型 (2PL-TRT), 探究题组数量对参数估计及模型拟合的影响。结果表明:(1) 2PL-IRT模型对能力介于-1.50到0.50的被试,能力参数估计偏差较大;(2)将题组效应大于0.50的题组作为局部独立题目纳入模型,会导致部分题目区分度参数的低估和大部分题目难度参数的高估;(3)题组效应越大,将其当作局部独立题目纳入模型估计项目参数的偏差越大。  相似文献   

13.
测验垂直等值是指将测试同一心理特质的不同水平的测验转换到同一个分数量尺上的过程。IRT与MIRT是实现垂直等值的主要方法。IRT无需假设被试的能力分布, 参数估计不依赖于样本, 是构建垂直量表的有效方法, 但测验不满足单维假设时其应用受到限制。MIRT结合IRT和因素分析的特点对IRT进行了拓展, 可更有效估计多维测验的项目参数和被试能力参数, 在垂直等值中有重要应用。已有研究主要探讨IRT和MIRT在垂直等值应用中的适用性、标定方法和参数估计方法, 比较研究两种方法的特性。未来研究应纳入更多变量条件进行比较研究, 拓展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等级反应模型项目特征曲线法等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客观题并用的测验建项目反应理论题库需作多级模型项目参数等值,本研究推演了等级反应模型下项目特征曲线等值方法并在实际等值试验中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余嘉元 《心理学报》2002,34(5):80-86
运用联结主义中的级连相关模型对于小样本条件下的连续记分项目反应理论 (IRT)模型的项目参数和被试能力进行了估计。一组被试对于一组项目的反应矩阵作为级连相关模型的输入 ,这组被试的能力θ或该组项目的参数a、b和c作为该模型的输出 ,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使之具备了估计θ,a ,b或c的能力。计算机模拟的实验表明 ,如果测验中有少量项目取自于题库 ,就可以运用联结主义方法对IRT参数和被试能力进行较好的估计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提出使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Model, GLMM)对概化理论(GT)和项目反应理论(IRT)进行统合,即在一次统计中就能同时获得GT和IRT所需要的估计结果。模拟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的GT方差分量估计方法——期望均值平方(Expected Mean Squares, EMS),GLMM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方差分量、G系数和Φ系数,而且GLMM获得的题目难度参数估计精度优于传统Rasch模型。实证研究展示GLMM在实际心理测量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多维项目反应理论等级反应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文久  肖涵敏 《心理学报》2012,44(10):1402-1407
基于因子分析和单维项目反应理论的多维项目反应理论是测量理论的新发展方向之一。但是, 多维项目反应理论仍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 多数研究也只是以二级评分为主。本文首先介绍了逻辑斯蒂形式的多维等级反应模型, 并以二维等级反应模型为例, 分析了模型的数学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然后, 推导出了多维等级反应模型的项目信息函数, 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讨论。进一步地, 本文阐述了使用联合极大似然估计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估计多维等级反应模型参数的思想。最后, 指出了一些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修订梅尔美术判断测验(Meier Art Judgment Test)并对其信度、效度进行检验。方法:通过对来自6所大学、中专共2270人施测梅尔美术判断测验,采用CTT区分度和IRT的模型拟合检验、区分度筛选项目,以霍兰德艺术分测验、学生艺术创作水平自评与艺术过往经历分量表为效标,以及采用效标组法(美术与非美术专业)检验效标关联效度。结果:保留的61题都拟合IRT的2参数logistic模型,量表得分与各效标得分相关显著,美术与非美术专业学生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但测验信息量分析表明,对高能力被试的测量误差相对较大。结论:修订的量表能测量个体的美术判断能力; 今后改进方向应该是增加更难的试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