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满琪  方平  姜媛 《心理科学》2012,35(3):557-562
采用运气轮博弈范式探讨后悔的加工时程。分析决策正误的ERPs发现,200~300ms决策错误比正确诱发更为负走向的波,表现为典型的FRN(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 FRN);300~400ms决策正确比错误诱发更大的P300。500~900ms决策正确比错误诱发更大的LPC(late positive component, LPC),并表现出明显的右半球优势效应。上述结果支持了FRN加工反馈刺激显著性信息和P300加工反馈刺激效价的观点,研究发现后悔与LPC可能具有密切关联。将来研究须在控制得失程度基础上,考察FRN、P300和LPC与效价、得失及得失程度和情绪体验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索涛  冯廷勇  顾本柏  王会丽  李红 《心理学报》2011,43(12):1430-1440
“做效应(action effect)”是指决策中由“做(action)”与“不做(inaction)”行为引起的相同决策后果, 却诱发了不同强度的情绪体验。本研究使用ANSIE量表筛选了责任归因不同倾向的两类被试(极端内控者、极端外控者), 运用ERP技术, 在一项简单赌博实验任务中考察了这两类被试的“做效应”差异及其电生理证据, 旨在探讨责任归因对“做效应”的调控作用。行为结果表明, 无论结果输赢, 极端内控被试的“做”与“不做”行为结果诱发的情绪强度和责任感强度都没有差异, 而极端外控被试的“做”行为诱发的情绪强度和责任感强度都比“不做”行为诱发的明显大; 脑电结果表明, 在FRN和P300上, 极端内控被试的“做”与“不做”行为诱发的FRN和P300波幅之间都没有差异, 而极端外控被试的“做”行为诱发的这两种脑电成分波幅都比“不做”诱发的较大。简言之, “做效应”在极端内控被试身上表现不明显, 而在极端外控被试身上表现明显。“做效应”很可能是由于个体对不同行为导致的相同决策后果的责任归因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 采用简单赌博任务范式, 考察具有“评估倾向”和“行动倾向”的两类个体在反事实思维上的差异及其神经电生理证据。行为结果表明:评估倾向的个体比行动倾向的个体产生更强的反事实思维, 两者差异极其显著; 脑电结果表明:(1)在反映结果快速评价的FRN上, 组别主效应显著, 评估倾向的个体所产生的FRN波幅显著大于行动倾向的个体, (2)在P300上, 组别主效应显著, 评估倾向的个体所产生的P300波幅显著大于行动倾向的个体。简而言之, 两种不同调控方式的个体在反事实思维强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这在FRN和P300上得到了反映, 评估倾向的个体所产生的反事实思维更强, 情绪体验也更加强烈。不同调控方式的个体, 其反事实思维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大脑活动。  相似文献   

4.
实验运用金钱博弈任务,从行为上探讨了社会距离与任务框架对决策结果的影响,并结合ERP技术进一步探讨了社会距离对风险决策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正性框架下自我决策时风险选项选择率显著高于为他人决策;负性框架下自我决策时风险选择率显著低于为他人决策;社会距离所诱发的N350、P300和LNP等晚期成分波幅出现明显的分离。N350和LNP成分主要与决策过程中个体的冲突抑制有关,主要表现为为陌生人决策会诱发负走向较大的N350波幅和LNP波幅,而对于正走向的P300成分则发现为朋友决策时的波幅较大。结果表明社会距离影响决策中的再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5.
向玲  王宝玺  张庆林  袁宏 《心理学报》2008,40(12):1240-1249
采用投注—反馈金钱赌博任务具体操作了在结果评价中被试可能采用的参照点,试图进一步探究大脑监控系统是如何对事件的好、坏以及好坏程度进行评定的。实验结果表明,不管是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 (FRN)还是P300,和赌注相差较小的中间三种反馈诱发的波幅差异不显著,和赌注相差较大的两边两种反馈诱发的波幅和中间三种反馈差异显著。该结果说明,反馈相关ERP成分不是反映了对绝对信息的加工,而是反映了以赌注所在的区间为参照点的相对信息的加工。研究进一步从不同侧面表明FRN所代表的效价评价的参照点效应,同时首次从神经机制上揭示了P300所代表的数量加工的参照点效应  相似文献   

6.
人际合作与冲突影响博弈决策的结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丽英  袁博  张蔚  张振  兰姣  王益文 《心理学报》2014,46(11):1760-1771
人际合作与冲突是人际互动的两种主要形式,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脑成像研究表明, 当个体和人类同伴进行博弈时, 选择合作与选择冲突激活脑区的强度有所不同。但目前尚不清楚, 人际合作与冲突如何影响决策选择之后的结果评价过程。本研究采用Chicken Game任务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研究记录了22名健康成人被试与人类同伴进行Chicken Game任务时的脑电活动。结果表明, 反馈负波(FRN)和P300不仅受到结果效价的影响, 同时也受到人际合作与冲突的影响。相对于选择冲突, 个体选择合作时, 输钱和赢钱反馈引发的FRN以及P300波幅差异更大。相关分析表明, RA (被试和解对方进攻)反馈引发的FRN波幅与接受该反馈后下一个trials中和解的选择率(以及总的和解率)呈显著的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 在社会博弈中, 合作增加了个体对博弈结果的预期, 从而引发更大的FRN效应; 并且合作共赢的结果所具有的物质意义与社会意义, 使其诱发更大的P300波幅。  相似文献   

7.
已有研究显示,关联再认可记录到分别反映双重加工模型的两阶段(即熟悉和回忆)的ERP成分(即FN400和LPC成分),且具有高语义联系配对的关联再认可通过整合在基于熟悉加工的基础上完成。然而,不同语义联系对关联再认神经机制的影响及单个项目的熟悉和回忆加工的调节作用尚未揭示。为此,本研究比较了主题相关和类别相关图形关联再认的波形波幅异同,并分析了单个项目的熟悉和回忆加工对配对识别的影响。结果显示,主题相关和类别相关条件的旧配对、重组配对和“旧+新”配对均记录到反映熟悉加工的FN400成分,主题相关条件的旧配对、重组配对和“旧+新”配对均记录到反映回忆加工的LPC成分,类别相关条件的旧配对记录到LPC成分。表明关联再认的神经机制受语义联系所调节,单个项目的熟悉程度可影响配对识别时的神经机制,上述结论支持双重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8.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大学生为被试,运用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反馈效价(积极反馈,消极反馈)对家族相似性类别学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行为结果上相比积极反馈,消极反馈在推理测验中的成绩显著优于积极反馈。脑电结果上,P200,P300和FRN均与家族相似性类别学习中的反馈加工有关;家族相似性类别学习中,积极反馈与消极反馈存在不对称性。相比于无反馈的条件,P300对消极反馈更加的敏感,消极反馈诱发更大的波幅,而P300对于有无积极反馈并不敏感。说明消极反馈条件下,吸引学习者投入更多的注意资源进行认知加工。此外,相比无反馈条件下,消极反馈条件下FRN有更大的激活,说明了消极反馈对被试以后的行为起着更大的调节作用。总之,研究表明相比于积极反馈,消极反馈对家族相似性类别学习更加有效,错误驱动发挥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采用学习-再认实验任务,考察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地震亲历者(13个大学生、13个中学生)对威胁性刺激(地震相关图片)再认时记忆偏向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额叶-中央区,中学生经历组在旧的地震图片上P300成分的潜伏期显著短于大学生经历组;在顶叶-枕叶,中学生经历组在旧的地震图片上的P300峰值和LPC波幅显著大于大学生经历组。(2)对于经历组,地震图片均比中性图片对经历组诱发了更大的P300和LPC波幅。表明地震图片对中学生经历组的效应比对大学生经历组更大,地震经历组对地震相关图片有记忆偏向。  相似文献   

10.
韩玉昌  张健  杨文兵 《心理科学》2014,37(3):549-554
采用ERP方法,考察了不同认知风格被试在决策过程中的框架效应。分析的脑电成分为N200和P300成分。结果发现:场依存者的反应时显著高于场独立者;场依存者诱发的N200和P300平均波幅均显著低于场独立者;大脑右半球的N200和P300平均波幅均显著高于左半球。这些结果表明,场独立者在决策过程中更具有理性,基本不受决策问题表述方式的影响,且该决策过程主要发生在大脑的右半球。  相似文献   

11.
向玲  王宝玺  张庆林 《心理学报》2012,44(9):1149-1159
本研究采用时间估计任务, 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的ERP技术, 试图从时间进程上窥探行为调节的认知神经机制。该时间估计任务提供了指导行为调节的反馈信息有三类:时间估计的准确性、时间估计的不准确方向和不准确程度。行为结果表明, 被试根据前次时间估计的对错、不准确的方向和程度进行相应的调整。脑电成分发现, FRN对于时间估计的对、错敏感, 对时间估计的不准确的方向和程度不敏感, 显示FRN提供了粗略的、需要做出行为调节的早期预警信号; 相反, P300能够区别时间估计上不准确的方向和程度, 结合行为数据, 显示P300反映的是整合不同的信息来更新行为表征, 从而引导被试做出不同方向和不同程度的调节。这些结果表明, 行为调节的认知神经基础可能由两个阶段组成:早期传递需要做出行为调节的预警信号阶段和晚期整合信息来更新行为表征从而指导行为调节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罗文波  齐正阳 《心理学报》2022,54(2):111-121
具体性和抽象性是词汇同一特性的两极, 是直接影响词汇加工过程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范式, 结合脑电技术探讨在有限注意资源内, 词汇具体性对情绪名词加工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名词加工早期和晚期阶段的ERP成分受到情绪效价的调节, 情绪词比中性词诱发了更大的N170和LPC波幅; 名词加工早期和晚期阶段的ERP成分也受到词汇具体性的调节, 具体词比抽象词诱发了更大的N170和LPC波幅; 词汇具体性影响情绪名词加工的晚期阶段, LPC波幅能够分辨出不同情绪效价的抽象词, 对于具体词仅能区分出情绪与非情绪, 这说明抽象词可能比具体词负载了更多的情绪信息, 反映出对情绪信息的精细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3.
窦炜  曲璐璐  曲琛 《心理学报》2014,46(3):405-414
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社会比较获得对自身的认识。前人研究探讨了金钱收入的比较对个体结果评价的影响, 而非金钱的社会比较效应的神经加工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分离比较和金钱收入, 使用双人合作的投骰子任务, 先呈现“>”或“<”代表两人点数大小的比较结果, 再呈现合作任务的输赢结果, 考察非金钱的社会比较对合作任务结果加工的影响, 记录任务表现的比较结果和最终合作任务结果的ERP数据。发现在任务表现比较结果阶段, FRN和P300对代表行为表现好坏的社会比较信息敏感, 呈现无金钱输赢提示的点数大小的比较结果时, 点数小于他人比大于他人诱发更大的FRN和更小的P300; 任务表现的比较结果对合作任务最终的金钱输赢结果的影响并没有反应在FRN上。这些表明, 对非金钱的社会比较信息的加工始于结果快速评价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4.
崔茜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13,36(1):61-66
在一个模拟“杀人——侦探”游戏情境中,被试先完成模拟杀人任务,在随后的测谎阶段使用有反馈的ERP测谎范式,以反馈的形式告知被试测谎结果(“+0.5”或“-2”,分别代表“撒谎逃过检测”或“撒谎被发现”)时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反馈出现后的200~300ms时间段,表示“撒谎被抓住”比“撒谎逃过检测”的反馈信息诱发了一个更正性的ERP成分(P200-300),在300~400ms时间段,两种反馈诱发的ERP成分(P300)没有差异,而在450~500ms时间段, “撒谎逃过检测”比“撒谎被抓住”的反馈信息诱发了一个更负性的ERP成分(N500),负性反馈没有诱发FRN。这些结果表明:P200-300、P300和N500都是与加工测谎结果信息有关的ERP成分。P200-300可能对测谎结果的效价(正性或负性)敏感;P300可能反映被试对测谎结果主观意义大小的评价;而N500可能反映测谎结果所导致的大脑皮层兴奋程度。  相似文献   

15.
Externalizing is a broad construct that reflects propensity toward a variety of impulse control problems, including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nd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Two event-related potential responses known to be reduced among individuals high in externalizing proneness are the P300, which reflects postperceptual processing of a stimulus, and the error-related negativity (ERN), which indexes performance monitoring based on endogenous representations. In the current study, the authors used a simulated gambling task to examine the relation between externalizing proneness and the 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 (FRN), a brain response that indexes performance monitoring related to exogenous cues, which is thought to be highly related to the ERN. Time-frequency (TF) analysis was used to disentangle the FRN from the accompanying P300 response to feedback cues by parsing the overall feedback-locked potential into distinctive theta (4-7 Hz) and delta (<3 Hz) TF components. Whereas delta-P300 amplitude was reduced among individuals high in externalizing proneness, theta-FRN response was unrelated to externalizing.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 contrast with previously reported deficits in endogenously based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s indexed by the ERN), individuals prone to externalizing problems show intact monitoring of exogenous cues (as indexed by the FRN). The results also contribute to a growing body of evidence indicating that the P300 is attenuated across a broad range of task conditions in high-externalizing individuals.  相似文献   

16.
Optimal behavior depends on the ability to assess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events and to adjust behavior accordingly. Outcome processing can be studied by using its electrophysiological signatures—that is, the 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 (FRN) and the P300. A prominent reinforcement-learning model predicts an FRN on negative prediction errors, as well as implying a role for the FRN in learning and the adaptation of behavior. However, these predictions have recently been challenged. Notably, studies so far have used tasks in which the outcomes have been contingent on the response. In these paradigms, the need to adapt behavioral responses is present only for negative, not for positive feedback. The goal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ositive as well as negative violations of expectancy on FRN amplitudes, without the usual confound of behavioral adjustments. A reversal-learning task was employed in which outcome value and outcome expectancy were orthogonalized; that i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outcomes were equally unexpected. The results revealed a double dissociation, with effects of valence but not expectancy on the FRN and, conversely, effects of expectancy but not valence on the P300. While FRN amplitudes were largest for negative-outcome trials, irrespective of outcome expectancy, P300 amplitudes were largest for unexpected-outcome trials, irrespective of outcome valence. These FRN effects were interpreted to reflect an evaluation along a good–bad dimension, rather than reflecting a negative prediction error or a role in behavioral adaptation. By contrast, the P300 reflects the updating of information relevant for behavior in a changing context.  相似文献   

17.
袁媛  刘昌  沈汪兵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0):1593-1603
反馈相关负波(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 FRN)是人类进行结果评价时诱发的一个重要的脑电负成分, 出现在反馈刺激后200~300ms间。作为社会认知研究的可视化指标和工具, 它在社会关系认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从社会关系与反映并表征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两方面阐述了反馈相关负波在社会关系认知中的作用。前者着重阐述了反馈相关负波在作为独立个体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后者主要介绍了反馈相关负波在分配公平和责任规范中的作用。未来研究需进一步联合其他脑电成分(如P300), 采用更严密的实验设计和研究范式来探讨不同人际亲密度个体在责任分摊过程中的认知神经过程及其在独立担责情况下责任绝对额度对其结果评价和社会关系认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