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成人依恋表征与婚恋依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近年来依恋研究已拓展到成人的依恋表征和婚恋依恋,依恋表征是成人对其早期依恋经验的回忆和重构,婚恋依恋是成人与情侣间构成的依恋情感联结。该文介绍了依恋表征和婚恋依恋研究的理论背景、测量方法及主要成果——依恋的代际传递性、依恋的临床应用、婚恋依恋对成人婚恋关系质量和工作的影响。最后探讨了成人依恋领域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如依恋表征与婚恋依恋的关系问题、依恋的稳定性与变化问题以及依恋是个体差异还是关系变量等,并分析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依恋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开端和组成部分。依恋对个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早期安全的依恋关系不仅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化的顺利进行,而且直接影响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完善。探讨亲子依恋质量的影响因素,一直是依恋研究的核心之一。结合已有研究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论述了影响亲子依恋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抚养者的抚养质量、人格特点、婚恋依恋风格,儿童的自身特征,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些建立安全型亲子依恋的生活启示。  相似文献   

3.
老年阶段进入依恋研究者的视野是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才陆续开始的。十几年来,该领域积累了不少研究成果。一系列研究考查了不同依恋对象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包括对兄弟姐妹、成年子女、配偶、父母的依恋以及一种特殊的依恋:符号化依恋;不少研究发现了依恋模式分布的年龄效应,冷漠型和安全型依恋是老年依恋的主要模式,这与年轻成人的分布有很大差异;当前关于老年依恋的心理功能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两大领域:(1)老年依恋与慢性疾病中的照料;(2)老年依恋与心理健康。对于老年人依恋的研究还远未达到成熟的地步,老年依恋的测量工具亟待改进,跨文化的研究也需要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特定群体婚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复旦大学的298名研究生的婚恋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调查涉及了研究生的婚恋观、婚恋现状、依恋类型及其与婚恋满意度的关系等方面。结果发现:1)研究生的婚恋观总体上积极健康,以人品和感情为重,但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择偶策略在整体上比男生更实际;2)研究生的婚恋现状与婚恋理想基本一致,表现了研究生在婚恋问题上朝着体现个人价值观的方向发展;3)研究生婚恋对象的学历呈现出"男找低,女不找高"的现象,"学历高导致女研究生婚恋难"的观念主要是一种社会刻板印象;4)研究生的依恋类型以积极健康的"安全依恋"为主,安全依恋的研究生恋爱和结婚的比例要大于其他类型,对婚恋关系的满意度也要高于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5.
依恋研究方法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恋研究内容的丰富和发展是以其研究方法的发展为基础的.本文概述了依恋研究领域中与不同年龄阶段相对应的三种影响较大的研究方法,即陌生情境法、依恋Q-set以及成人依恋访谈,并对这些依恋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其方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李旭  陈世民  郑雪 《心理科学》2015,(3):721-727
为探讨成人依恋影响病理性网络使用(PIU)的内在机制,采用自陈式问卷调查了483名大学生,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法考察了社交自我效能感和孤独感在成人依恋与PIU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孤独感在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对PIU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2)社交自我效能感和孤独感在依恋回避对PIU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成人依恋通过社交自我效能感和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影响PIU,且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两个维度的中介机制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在动物社会依恋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基础上,研究者对人类依恋的神经生理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一致的结论是无论婴儿还是成人,不安全依恋个体的心率、皮质醇水平高于安全依恋的个体。而在依恋系统激活时婴儿和成人的脑电活动和大脑的功能定位研究却发现了不一致:较之安全依恋婴儿,不安全依恋婴儿的左侧前额大脑区域显示了较少的活动;成人依恋类型的脑机制研究并无定论。所有这些研究多为相关研究,今后有待于在神经生物水平上对依恋的基本理论问题如内部工作模式的意识和无意识性、母婴依恋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特别是一般依恋表征和特殊依恋表征)以及母婴依恋对婴幼儿大脑发育的影响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Bowlby依恋理论的核心假设是婴儿时期的依恋模型影响着个体成年时的依恋表征,这涉及依恋稳定性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很多心理学家开展了实证研究.随着成人依恋访谈的出现,人们开始进行长期的追踪研究.人们对于早期依恋表征是如何影响成人依恋模型的内在机制,形成了修正论和原型论两种观点.本文主要介绍依恋稳定性的研究进展和内在机制的理论探讨,并就当前依恋稳定性研究的不足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依恋的可塑性是成人依恋领域研究的重要主题,而探究依恋的可塑性首先需要了解依恋安全感是如何获得的。依恋控制系统模型指出,个体可以通过内部表征的方式通达依恋安全感。现有研究中常常将安全基地脚本作为这种内部表征方式,但忽视了另一种内部表征形式,即依恋相关情景模拟。先前有几项研究提出并证实了依恋相关情景模拟这一新的依恋安全感通达路径,但尚未回答:这一新的通达路径与已有路径相比有何特异性?其作用机制是什么?以及如何基于此进行特质依恋安全干预?本课题将通过3项研究来对这些问题进行考察:研究1考察依恋相关情景模拟对依恋安全感的影响及其特异性;研究2从依恋相关情景模拟的内容和加工过程的角度考察其对依恋安全感的影响机制;研究3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开发依恋相关情景模拟分类方法,并将其用于特质依恋安全干预。本课题将补充依恋控制系统模型的内容,能够解释依恋系统的情境灵活性,并为理解依恋的可塑性及进行依恋安全的干预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0.
成年期的依恋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恋和探索是依恋理论中密切相关且最重要的两种行为系统,但后者受到的关注程度相对较少。在成人依恋研究的推动下,已有相当的研究者关注到成人期的探索活动,他们的研究视野扩展到各种领域,包括工作、闲暇、学业、成就动机等,既考察了探索过程的情感与体验、信息加工,也考察了探索的结果层面。该文就已有研究的理论背景、方法和成果进行了概述,并对成年期探索的界定、评估手段以及自我报告类的成人依恋测量工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