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孔广森是清代今文经学的先驱者之一。他从戴震学古文经学,从庄存与学今文经学,于两家之学能取长补短,使之相得益彰。他的《春秋公羊通义》既发挥公羊学的微言大义,又运用古文经学精擅的考据学,校订文字,审音释义,特别是利用《左传》《谷梁传》厘正史实,纠正公羊学家何休《春秋公羊解诂》的错误,对清代公羊学的复兴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清末关中今文经学家刘古愚刘宝才兴起于西汉的儒家今文经者,早在东汉时就与古文经学混合,魏晋以下无所发展,成为绝学近两千年。至清代,始有庄存与开创的常州学派,着力阐发《春秋公羊传》之微言大义,促成今文经学复兴。清末维新变法运动领袖康有为,则是清代今文经学...  相似文献   

3.
论清代今文经学的创立复兴及其思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清代今文经学的创立复兴及其思想特点李军清代今文经学是继清代乾嘉古文经学衰落之后,于道光年间前后复兴再起的中国传统儒学的重要派别和学术思潮。它的开创者是庄存与,而其真正奠基者则为刘逢禄、宋翔凤,复兴发扬者则为龚自珍、魏源,继承延续者则为康有为、梁启超...  相似文献   

4.
钱寅 《孔子研究》2023,(4):150-160
清代公羊学以常州之学为代表,而礼学考据一脉也有参与公羊学研究的倾向,以扬州学者凌曙为代表。凌曙的《公羊礼疏》开创了以礼说公羊的研究方法,将基于心性的公羊大义落实到实践层面,在学术史上有其独到的价值,引领了清代公羊学的伦理转向。  相似文献   

5.
两汉学术标帜经学。经有数经,各经异解;学分个古,二派异说。今文经学,内存数家;古文经学,亦有歧义。而汉代经学独尊,设立学官,诱以利禄,经学纷争,自然而生。汉代经学之争,依纷争的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汉武帝到汉元帝时,主要是今文经学内部之争;其二是从汉哀帝到东汉末年,主要是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之争。今文经学的内部之争既刺激了今文经学的发展,又给古文经学的兴起提供了条件;而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则促进了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融合。因此,从汉代经学纷争中,可以探寻到汉代经学演进的某种轨迹。…  相似文献   

6.
赵友林 《管子学刊》2007,(2):105-111
公羊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观,它在儒家经典《公羊传》中已见端倪。在汉代,通过董仲舒的阐发和何休的总结、发挥,公羊学的以“三世”说和“三统”说为主要内容的变易、发展的历史哲学观形成了。清代中期以来的公羊学者,为汉代公羊学者所阐发的变易史观增添了更为广泛的哲学基础,使较为粗疏的变易史观更加深入、细致。公羊学的变易发展史观有很强的现实关照性和政治目的性,这就决定了公羊学的变易、发展史观比较粗疏,不精密。戊戌维新变法失败以后,随着公羊学的政治生命上走到了尽头,其变易发展史观便朝着纯粹的学术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晚清今文经学家极为重视《论语》,致力于贯通公羊学与《论语》,以申发《论语》蕴含的微言大义。康有为继承了这一传统,在《论语注》中以孔子改制及三世说阐释《论语》,康有为以刘歆与曾子为两大对话系统,极力清除二者对《论语》施加的影响,以还原孔子思想的原貌。康有为将《论语》视作受到刘歆伪经影响的曾子之学,乃抑《论语》之经为曾子一家之学。  相似文献   

8.
庄存与《春秋》学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存与是清代经学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经学家。从梁启超以来许多学者都认为庄存与是清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 而以《春秋正辞》为其体现, 人们论庄存与的经学往往以《公羊》学为说。不可否认, 晚清出现以《公羊》学为中心的所谓今文经学, 与庄存与的《春秋正辞》重《公羊》有着不可否认的联系。但是庄存与的经学实是以六经为宗, 不守门户; 专明大义, 以求致用, 并非仅仅只是《公羊》学。就《春秋正辞》而论, 则具有以《公羊》为主、杂取诸家, 不重微言、专重大义的双重特点, 而这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时代意义。一、《公羊》为主, 杂取诸家庄存与在…  相似文献   

9.
马永康 《现代哲学》2016,(2):118-123
虽然康有为没有留下关于《大学》的专门著述,但其不同时期的部分著述都有涉及《大学》。梳理这些相关论述可以发现:康有为一直对朱子提升《大学》持肯定态度;宗今文经学前虽否定《大学》是古代大学的教学内容、但对朱子的肯定较多,宗今文经学后以"公羊学"来解释《大学》,流亡海外后更将重点放在阐发"三世"说,以强化儒学的经世,虽然均与朱子有别,但基本依照朱子的逻辑从本末关系来理解"明德""新民",将"至善"看作是理想状态。因此,梁启超说康有为"独好陆王",至少从康有为对《大学》的论述来看并不可靠。  相似文献   

10.
黄开国 《现代哲学》2016,(2):113-117
房德邻认为《民功篇》有今文经学,但其提出的三个新论点都不能成立。《民功篇》关于改革社会制度的思想,确与龚自珍的"自改革"相近,但由此推不出就是今文经学的结论;《民功篇》确有对上古怀疑的只言片语,但总体肯定上古帝王功绩,而与《孔子改制考》的"上古茫昧不可考"观念根本不同;《民功篇》确有将中国自秦代以后的政治黑暗归结为"经义不明"之义,但并没有否定古文经学之义。  相似文献   

11.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对《论语》"殷有三仁"的理解,有很大区别。古文经学认为,三仁中的箕子、比干就是《尚书·微子篇》出现的"父师、少师",并在两个文本间建立解释联系,由此使三仁的行为呈现出表浅性的和谐特征,孔子是以历史学家的身份作出这个评价的。今文《尚书》此二人本为"太师、少师",和箕子、比干无关,并认为三仁的行为处于争执势态之中。本文对《论语》"殷有三仁"章的解释史进行了微观考察,并根据今文经学的说法,对"殷有三仁"、孔子的形象和仁论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解视角。  相似文献   

12.
林丛 《周易研究》2022,(4):42-48
刘逢禄的学术贡献并不仅限于重述、张大公羊学,还在于以公羊学为核心阐释其他经典。既往研究多聚焦于刘逢禄的公羊学思想,而对其易学的公羊学意蕴鲜有关注。刘逢禄深入探讨了《春秋》与《周易》的会通问题。在他看来,文王作《易》之初心在于忧患万世,孔子继承文王遗志并效法之而作《春秋》,两书都有彰显王心、微言改制的目的。以此为基础,刘逢禄援引《公羊》义来解释《周易》,并借《公羊传》之语佐证易理,从而将公羊学思想贯穿在易学诠释当中。刘逢禄虽然贯通了《春秋》与《周易》,但以公羊为宗的经学理念致使其易理阐发有失客观,甚至不免有穿凿比附之嫌。  相似文献   

13.
<正> 汉魏之际,儒学又发生分化,其中的一派好讲义理,并且与老庄道家思想合流,形成新兴的玄学思潮。另一派则致力于经学内部的改造,把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这两大经学派别合为一家,这就是“郑学”的出现。郑学,是东汉末年郑玄所创立的经学学派,郑玄(约108—201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世称“后郑”,以便同郑兴、郑众父子相区别。早年曾入太学学今文《易》和《公羊春秋》,又向东郡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左传》、《周官》等古文经,最后又西入关中,向马融学古文经。东汉桓帝至灵帝年间,发生了党锢事件,郑  相似文献   

14.
赵沛 《管子学刊》2007,(3):110-116
随着今文经学的复兴,晚清学术在今古文学的激烈冲突中展开。在这一过程中,《左传》研究一直是核心的内容。晚清《左传》研究主要呈现出刘逢禄、康有为为代表的今文学与章太炎为代表的古文学两大学派争论的态势。廖平的《左传》研究,与两派的学术路径既有联系,有呈现出不同的学术特色,在晚清学术研究中独树一帜,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刘逢禄的《论语述何篇》和康有为的《论语注》是清代以"公羊学"注解《论语》的首末。虽然同以"公羊学"注解《论语》,但两人在解释起点、策略和内容上都有差别:刘氏认为《春秋》与《论语》的关系是"表里"关系,强调两者间的互证互补,守"公羊"家法;康氏则认为两者是"辅助"关系,以《春秋》贯《论语》,运用糅合了《礼运》"大同"的"三统三世"说"别择而发明"《论语》的微言大义。两人的解释从注经的角度看均属于过度诠释,但在其背后隐含着时代背景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作为清代公羊学的开山之祖,庄存与的公羊学向来受到学界重视。但由于庄存与素称魁儒,文辞艰晦,学界对其复兴公羊家法的具体状况尚缺乏深入研究,致使在近年出现的代表性研究中,开始怀疑庄存与的学术宗主。实际上,庄存与在乾嘉复古开新的大气候下,首次恢复了汉儒以《公羊》为《春秋》正宗的传统,并对建五始、宗文王、大一统,尤其是三科九旨等传统公羊义法,皆复而兴之,从而使公羊一家之言,再次成为抉经心、执圣权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7.
<正>西汉末年,今文经学的烦琐迷信使得"正今文、倡古学"成了学术大势。扬雄和刘歆颠覆今文经学的经典次序、转换今文经学的解释方式,分别以《易》和《左氏春秋》贯通诸经,但在《左氏春秋》与《易》的联结理路  相似文献   

18.
据史书记载,董仲舒所治《春秋》是公羊学。《公羊传》应是一位姓公羊的经师在其以前传经学者的基础上综合成书的,大概形成于战国末年。就孔子弟子看,子夏与《春秋》的关系最为密切。子夏之后,孟子、荀子对《春秋》重"义"的思想都有论述,而在《春秋》三传中《公羊传》最重视此种思想,因此,孟子、荀子思想对公羊学也有重要影响。此外,齐学对公羊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正是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董仲舒春秋公羊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戴望(1837—1873),字子高,湖州德清人,倜傥有大志,初致力于考据词章学,继好颜元之学,以为“颜李之学,周公、孔子之道也”。后至苏州,请业于陈奂,专力于考据、训诂,复从宋翔凤授《公羊春秋》,治西汉儒说,留意古人微言大义。戴望是19世纪中叶的今文经学人物,为常州公羊学后?..  相似文献   

20.
汉简《论语》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礼制现象,因此不可能是西汉宫廷的读本。从用字情况来看,汉简《论语》中异文数量庞大,非常复杂,且脱、衍、讹之处较多,显得很粗疏;它兼具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论语》用字的特色,是一个来自民间的融合当时多个学派成果而形成的综合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