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的融合——读陈爱华同志《现代科学伦理精神的生长》科学伦理精神的提出,从根本上来讲,乃源于近世东西方两大文化系统相互渗透的融合贯通趋势。以古希腊罗马传统为灵魂的西欧文明,其基本特征是:“科学认识论”的。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其基本特...  相似文献   

2.
明清商人伦理形成之内在冲突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商人在传统儒家伦理化和制度歧视的历史背景下,有着自己内在的心理冲突,正是这种内在冲突促使明清商人形成了其特有的伦理特点及其伦理的历史命运,这对当前中国转型期间的经济伦理建设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的自由与解放是马克思伦理精神的主旨。在对资本主义生存情境的批判、解构中,马克思消解了近代伦理对人的解放的抽象的、形式的、虚伪的承诺,而把实现人的解放的价值目标置于对生活世界整体解放的诉求之中,从而为实现这一解放目标寻求到一条真正可靠的、现实的路径。一、“解放”的意象“解放”的伦理冲动总是定居于人的有限性的、异化了的现存境域之中。“解放”伦理的第一意象就是粉碎“枷锁”,瓦解使人的生存沦于奴役或罪恶状态的压迫性或束缚性力量或情境,从而使人的本真存在、自由和善的人性得以“出场”,这也是人类伦理价值追求的普…  相似文献   

4.
1.中国古代商人伦理精神的形成。中国古代商人伦理精神是指中国古代商人在处理同国家、社会、同行、他人关系时表现出来的伦理道德精神。这种伦理精神的来源:(1)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伦理、政治为核心的,在它的影响下,人们的一切事实判断活动都被纳入伦理道德模式中。(2)儒家义利观的影响。儒家在义利关系中一贯积极地追求义。(3)商人阶层的壮大。商人队伍的壮大是随着商业的发展而发展起  相似文献   

5.
浅谈“儒商人格”李健(陕西师范大学710062)何谓“儒商”?目前,我国理论界对它有着不同的界说。其中一种认为它是指中国古代具有一定伦理素养和品格的商人的简称。从这个称呼中可以看到,儒家的思想,尤其是儒家的伦理思想对中国古代商人存在巨大的影响,主导着...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社会正在发生重大变迁,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等多重力量以磅礴之势,瓦解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实体与伦理逻辑,家庭作为"整个的个体"遭遇了最为严峻的伦理挑战,家庭实体性地位的消解将对中国文明的现在和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现代中国家庭正在遭遇两股解构力量:外部传统的伦理支持系统趋于崩解,家庭遭遇种种裂变风险;家庭成员在公民认同中潜在的精神蜕变风险:"贫民—贱民—暴民",则从内部瓦解家庭的精神同一性。恪守权力与公共财富作为伦理普遍物的精神本性,构建新的伦理实体是现代中国家庭发展的伦理精神战略。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以自由、平等、博爱等人道主义现代伦理理念为指导 ,从道德本体、道德规范的内容、人格模式、道德价值定位等视角将传统伦理转化为现代伦理 ,实现了传统伦理向现代伦理的跨越。孙中山伦理思想在中国近现代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由漳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制度伦理国际研讨会”于2013年3月30-31日在漳州市东南花都举行,来自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超星数字图书馆以及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九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围绕“制度伦理基本原理”、“国家制度好坏的价值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改革的伦理思考”、“中国道德建设”等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道德转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视阈中蕴含着前提逻辑:利益关系分化撬动了道德标准的普遍性根基,集权秩序瓦解增强了道德生活的自由化张力,在新旧道德秩序更替的未完成状态中,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为疏解现代性道德矛盾提供了可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中道德转型历经阶级革命伦理—国家建设伦理—改革开放伦理—民族复兴伦理等主题,逐渐从唤醒主体自知的道德觉悟,到建构集体共享的道德制度,再到维护兼容多样的道德秩序,及至塑造和谐向善的道德格局。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道德转型,通过把握善恶世界的经验规律来引领道德实践:就道德秩序优化的内在结构而言,注重国家伦理与公民德性相融合、普遍规范与自由意识相联结;就道德环境治理的领域关联而言,强调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辩证结合、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0.
普世伦理如何可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是我对同一主题探究的继续:关于建构普世伦理的方法论问题。基于一种“弱伦理模式”或低度普世化的立场,我主张通过由多元文化对话到公共理性共识的文化解释一理性推理之二维平行求证方式,寻求道德共识,从而建构一种低限度的可行的普世伦理。我承认并重视多元宗教作为普世伦理之文化价值资源的重要意义,但质疑任何以宗教作为普世伦理之基础的“强伦理模式”,甚至也不相信通过“弱宗教模式”来建立普世伦理的实际可行性。在文化多元、政治多极和经济利益主体多样化的实际条件下,建立一种“弱伦理模式”的普世伦理是惟一可以合理期待的。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制度伦理建设的根本任务在于解决国家公权力的道德合法性问题,而法律又是现代法治中国国家公权力唯一合法来源。因此,让具有中国特色法律伦理的现代"到场",用以构建当代中国法律的现代伦理品格,这应属我国制度伦理建设的核心命题。而要完成当代中国法律伦理现代品格的塑造,根本问题在于如何让当代中国法律具有道德以及具有什么样的道德?无疑,在法律是民主的制度化与法律化的今天,只有以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方式实现对"国家公权力"的完全驾驭的问题,才能真正让当代中国法律具有现代伦理品格。同时需指出的是,当代中国法律应具有的现代伦理品格,不是实现一般意义上的自由或平等,而是实现制度意义上的、以公共利益为基础的、兼顾起点与结果平等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2.
去年12月22日至24日,天津市伦理学会召开理事扩大会,以“商品经济与道德标准”和“伦理学研究的新思路”为主题,就目前我国道德生活中出现的某些混乱现象及由此引发的重大伦理学理论问题进行了认真自由的讨论。来自伦理学教学,科研及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近4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天津市伦理学会名誉会长、市政协副主  相似文献   

13.
诠释制度伦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诠释制度伦理●梁禹祥南敬伟近年来,我国伦理学界开始重视对“制度伦理”的研究,先后提出过“制度的道德性”,“伦理制度化”、“制度伦理学”、“伦理制度”等概念。但是,由于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大家对制度伦理的理解莫衷一是,差别很大。通过阅读比较,我们发现学...  相似文献   

14.
道教“遯”义考──道教伦理研究札记姜生崇尚世,是道教伦理的一大显著特点。早期道教伦理之重要文献《抱朴子外篇》的第一卷,即以“嘉”名之。尚“”,构成为道教伦理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尚精神也是虔诚的道教信徒入山修仙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里我们将考证和分...  相似文献   

15.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重点和核心。本文结合《教会新报》的相关内容,从具体伦理规范、普遍伦理规范和最高伦理规范三个不同层面对照比较了儒家的以“五伦”、“五常”为特点的仁爱思想与基督教的以“十诫”为背景的神爱思想的异同,证明了基督教与儒家在伦理层面的互补性及其对话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从而为当今普世伦理的建设提供经验和启迪。  相似文献   

16.
制度伦理与德性伦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制度伦理”这一概念,屡见于近几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但在具体的论述中,人们对“制度伦理”的理解不尽一致。方军在《制度伦理和制度创新》一文中,明确肯定“制度伦理”概念,并初步阐述了其基本涵义。方军认为,制度伦理的涵义不外乎两个方面:制度的伦理与制度中的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和谐伦理思想是以儒学为主导、道佛“附儒”构成的和谐伦理思想体系,其文明样式反映了以高度集权政治适应普遍分散的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结构的客观要求,在“涉世”、“忘世”、“出世”可“圆融”的意义上维护了国家安宁和社会稳定,培育了中华民族推崇和谐的优秀品质.其当代承接和创新,需要厘清认识论理路,把握方法论路径.  相似文献   

18.
去年(指1978年。——译者注)11月3日,唯物论研究协会的第一次学术讨论大会在法政大学召开了。在这次讨论大会上,进行了“自由问题——以公民的自由为中心”、“辩证法和矛盾”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有十位先生发表了个人的研究成果。在“关于自由问题”的讨论中,清真人、藤田勇、宫本十藏几位先生分別以《社会主义民主的‘伦理基础’和‘公民的自由’》、《自由的问题——关于公民的自由》、《公民自由的历史性质——以‘无产阶级革命’和‘公民’的自由为中心》为题作了报告。清先生首先要大家注意这个问题:“个人自由”、“自律的个人”、“个性”等资产阶级的“公民自由”,应该怎样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伦理基础”加以继承呢?从这一点出发,他注意到黑格尔等人的德国唯  相似文献   

19.
石田梅岩的经济思想与儒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德川时代“盯人的哲学”或“道德性实践之实学”,石田梅岩创立的“石门心学”在日本思想史和经济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心学与儒学有关,从而具有中日思想比较研究的价值;心学阐释职业伦理与商人赢利的合理性等,与中国经济思想史有联系,成为两国经济思想比较以及东亚经济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心学赋予经济伦理以宗教意义,被称为类似于马克斯·韦伯提出的“新教伦理”,具有有别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特殊意义,从而又有现代化理论研究的价值。世界范围内有关石田梅岩心学的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但是,迄今为止似尚无对其经济思…  相似文献   

20.
杨益民 《美与时代》2013,(11):104-104
禅宗的入世转向以及禅宗新经济伦理和近世新教伦理的比较来证明,禅宗肯定现世的价值,认为只有通过入世苦修才能到达彼岸,并赋予劳动以崇高的宗教意义;禅宗的经济伦理具有积极的现代价值,有助于人现世事业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