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自爱国运动是中国基督徒在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中受圣灵启发而发起的。三自有其圣经依据,而且从初期教会的实践也得到证明。《使徒行传》记载使徒在建立教会的过程中怎样三自。教会成立之初,还没有从犹太教里分出来,第一批基督徒同时都是犹太教徒。当外邦人也成为基督徒时,出现了要不要让他们也成为犹太教徒的问题。一派认为应该,另一派以保罗、彼得、巴拿巴为代表的提出“人因信称义,不在乎遵行律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使徒行传》是一部基督教形成史的经典著作。它记载了早期基督教30年的发展史,记载了基督教从犹太教中逐渐分化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章到五章,基督教只是作为犹太教中一部分持守基督信仰的犹太人的活动。第二阶段是六章到十五章,记载了犹太教与基督教的矛盾,以及基督教内部的矛盾。五章十一节就把这个持守基督信仰的团体称为“教会”,六章记载了教会正式成立组织,拣选了7个有好名声的人来管理教会事务。犹太教把“教会”看成是异端(24:14),教会内部也因受不受割礼发生争论。十五章记载的耶路撒冷会议,为此作出决定,外邦人信主不须受割礼,这不仅打开了外邦人信道之门,电拉大了基督教与犹太教的距离。第三阶段是从第十六章起至本书末了。使徒们根据因信称义的道理,把教会扩展到亚欧地区,使基督教最终同犹太教分道扬镰。  相似文献   

3.
一教会传统概念认为耶稣是教会的建立者,这可能会引起一些误导。该概念也会产生认识上的模糊。其原因在于,如今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教会,他们都声称自己是基督徒。这些教会在生活上和服务精神上是基督徒。然而,这些基督教会不统一,因为他们对传自宗徒的耶稣的教导有不同理解,所以,人们可能会问,究竞哪一个教会是耶稣所建立的呢?尽管听起来有些怪诞,但是我们应当知道,耶稣是犹太人,而不是基督徒。或许应当说,因为耶稣是犹太人,礻也的宗教是犹太教。耶稣生活在巴勒斯坦的时候,基督徒一词还不存在。耶稣来到世界上,带有传教的使命。然而,为了实…  相似文献   

4.
《天风》2003,(7):54-54
随着中国教会对外交往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海餐及香港地区教会友好团体和人士前来访问。我们在互相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础上与海外及香港地区教会和基督徒分享和团契。既促进彼此间的友谊,增进相互了解,又结识了不少新朋友。海外及香港地区教会同工、同道表示:回去后要将中国教会的真实情况向更多的人介绍。 尽管,“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影响,海外及香港地区教会一些团体、个人推迟了访问计划,但今年上半年全国两会仍接待  相似文献   

5.
《天风》2009,(10):38-38
新当选的世基联总干事表示 将促进与其他教会和宗教的关系 据普世国际新闻报道,新当选为世基联总干事的挪威神学家Olav Fykse Tveit表示,他将把“目光投向与其他教会与信仰的联系”,将促进世基联与罗马天主教、其他基督教团体以及穆斯林之间的关系。Tveit牧师表示,“我们所处的时代需要基督教各宗派在这个世界上更加团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我们基督徒的声音,并使我们的声音更强有力,更丰富,更广泛。”他说,所有的世基联成员教会都应致力于同一个目标,就是教会合一的呼召。  相似文献   

6.
路平 《天风》1995,(1):48-48
发挥基督徒公益精神 港举行“步行筹款” 香港“教会同行为公益”步行筹款活动,定于1995年1月7日举行。香港基督徒公益金筹募委员会为唤起香港教会及信徒对社会的关注,要求基督徒们全力参与,共同筹募公益金善款,以救助贫病等有需要帮助的市民。  相似文献   

7.
—、作为教会使命的福传就是天主子民的集合过程根据梵二大公会议的教导,教会是以基督为首召集起来,由各族人民所组成的新天主子民的集体(教会宪章9)。基督以其圣死将他们集合起来,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团体(教会牧灵宪章78)。这一集合过程是通过福传来实现的。福传就是将这个子民集合起来,使各个成员得蒙圣神圣化而奉献于天主(司锋职务与生活法令2)。因而教会作为“普世得救的圣事”(教会宪章48),其实际使命也就是普施天主的救恩。于是教会的福传使命,就是要发动广大教友群众,在各个民族的各个阶层,在他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基督徒的…  相似文献   

8.
在犹太教历史上,大希勒尔(Hillel,公元前?-公元10年)是绝对重要的人物。他的全名是希勒尔·哈·扎肯,但人们通常称他为“大希勒尔”,或尊称他为“贤士希勒尔”。他是大希律王时期犹太教公会的领袖和大拉比(希伯莱音译,意为“师傅”,指受过正规犹太教教育,担任犹太人社团或教会的精神领袖),是犹太教  相似文献   

9.
耿卫忠 《天风》2016,(11):10-12
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党和政府的严格要求,也是全社会和每位公民共同的责任,同样是教会(团体、院校和场所)和基督徒应尽的义务,因为教会是社会的一部分,而基督徒是国家的公民。因此,中国基督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有效途径,是坚持中国化方向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7,(10):30-32
"独一、圣洁、大公、使徒的教会" 我们在上两期探讨了《尼西亚信经》有关圣灵的位格和工作的教导.然而《尼西亚信经》在宣认了圣父、圣子、圣灵后,还继续紧接着宣认"我们信独一、圣洁、大公、使徒的教会."有些读者可能会疑问:基督徒崇拜、信靠、委身的对像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上帝;教会不是上帝,只是一群有特定信仰的人(基督徒)组成的团体,为何会在信经中出现?为何谈过父、子、灵之后,仍要提到教会?难道教会是基督徒的信仰对象?  相似文献   

11.
艾洁 《天风》2011,(11):64-64
这是中世纪的天主教当局为了维护他们的特权对科学采取的态度,而这种特权是世俗的政权。圣经并没有教导教会作为属灵的团体拥有这一权利,反而主耶稣说过:“我的国不属这世界。”当教会得到了世俗的绝对权柄时,或者说,教会被世俗绑架时,就导致了腐败(后来的清教徒由此提出“政教分离”原则)。必须看到,不仅仅是科学,纯正的基督教信仰在这一时期同样是遭到迫害的,许多敬虔的基督徒和改教先驱因信仰被杀殉道。因此,中世纪被称为“黑暗时期”,这是教会后来对这段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陈丰盛 《天风》2011,(11):58-59
教会生活中,当有人见某基督徒因犯罪而跌倒时,劝勉者往往会说:“不要看人,人是不好看的,只要看耶稣。”在教会的讲台上。也经常会听到一些不要看人的教导。因此,教会的见证会中一般传道人都不提人的“功劳”,在讲台上不作自己的见证,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就以“某人”来替代,避免有突出个人之嫌。  相似文献   

13.
景健美 《天风》2012,(12):12-13
今天,我们很难统计中国教会的义工人数。“义工”身份的定位可以指教会管理中,由信徒担任的志愿者岗位,义工队伍在教会中犹如一支可见的有形军队。而“义工精神”之于今日教会,也传递着一种无形的、基督徒服侍的价值与理念。有许多基督徒虽然名字不在义工名册内,但他们仍做“义”之工。他们默默地付出,代表着基督教会所特有的生命动力,为教会发展、融入人群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05,(11):56-56
世基联号召金球教会为世界和平祷告2005年9月21日是一年一度联合国的国际和平日。世基联(WCC)号召全球教会把这日定为“国际和平祷告日”,以晨祷或者在主日崇拜前后加入祷告题目等多种形式来为世界祈祷和平。“国际和平祷告日”今年的主题为“建立不同团体、人群之间的和平”。世基联总干事Rev.DrSamulel:Kobia表示:“基督徒的属灵生活并不避开社会的活动,面对日益增长的不公义和暴力问题我们实在有需要一起去祷告,为对方祷告和为整个世界祷告。”  相似文献   

15.
倪光道 《天风》2006,(15):24-26
基督徒必须持守自己的教会性,远避世俗;教会必须持守自己的神圣性,防止世俗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本着圣经毫不含糊地说:持守教会性决不是脱离社会,持守神圣性也不是逃避世界。恰恰相反,持守教会性的基督徒更应当在世界中活出信仰,爱国爱教,荣神益人;持守神圣性的教会更应当努力服务社会,在俗事中彰显神圣,真正成为“世上的盐、世上的光”。  相似文献   

16.
李彩虹 《天风》2011,(9):34-34
河南省郑州市园田路基督教堂于2011年8月14日,组织了“倡导文明出行,共建和谐郑州”的社会服务活动。教会是金灯台,基督徒更是世上的光,基督徒发光不仅照亮教会也要照亮社会,因此在“创建文明城市,和谐郑州”的契机下,园田路教会组织青年团契的弟兄姊妹们,在8月酷暑的每个周日,义务协助疏通园田路的道路交通,从交通做起,“倡导文明出行,共建和谐郑州”,从自身做起,在凡事上荣耀神。  相似文献   

17.
编者的话     
TianFeng 《天风》2003,(7):1-1
21世纪中国社会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现代化发展时期,作为基督徒我们更应从“马提亚被选”中得到重要的启示,牧者应清淡名利,将工作放在教会中的同时,注重“心意更新”而服侍众人。 在本期的青草地上,许多牧者从他们的牧会经验中。感悟“作主忠心的仆人”的职分,在与弟兄姊妹的共同的服侍中,学会“善待对手、同得赏赐”的功课。无论是教会抑或生活中,有时“换个角度会更美”。此次当国家遭遇非典疫情之际,很多基督徒的见证,无疑,使更多的人群看见中国基督徒身上所发出的基督馨香之气。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圣经>记载的上帝最初为人类安排的食物和洪水之后的食物,犹太教数位先知的言行,早期著名基督徒保罗、德尔图良、克莱门等人的教诲,参考了当代圣经学者的研究结论以及犹太教艾塞尼派经典的引证、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早期的基督徒都是素食者.  相似文献   

19.
陈丰盛 《天风》2012,(3):38-38
某间教会请了一位牧者来讲课,话题转到该教会的复兴情况时,该牧者大谈自己教会中那些值得炫耀的会友。他说:“我牧养的基督徒中,有××位明星,有××位企业家。”  相似文献   

20.
陈永涛 《天风》2003,(5):38-41
导论: 在中国教会的神学思考中,基督论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基督论与广大信徒的信仰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但影响到基督徒对教会论和救恩论的思考,而且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基督徒对世界,对非基督徒的看法。也就是说,不但影响到基督徒的信仰生活的态度,也影响到基督徒的现实生活态度。 今天大多数中国基督徒仍旧接受由传教士所带来的“传统的”或“教义的”基督论。这个基督论建立在“尼西亚信经”和“查尔西敦信经”的基础之上。这个基督论在思想史和教义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对今天中国的基督徒来说,这个基督论,似乎很难充分帮助中国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