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属灵与属世     
白有华 《天风》2004,(5):24-25
关于属灵与属世在天风教材上论述的也不少,但今天仍然在教会中流行着属灵与属世的两个名词,成为教会与教会,个人与个人之间划清界线的隔墙。论断别人说某教会不属灵,某教会才属灵,这样做才属灵,那样做不属灵。好像根据表面上能说几句圣经上的话如“哈利路亚”,“感谢主”,“以马内利”,“阿们”等是属灵派。而天天做属灵事不会说,不说就是不属  相似文献   

2.
属灵与否,一直是中国基督徒信仰生活中的核心问题,关于属灵问题的讨论也长期吸引着教会牧者的眼球。上世纪50年代,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起以后,教会领袖、牧者同样将属灵问题的讨论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希望借助"神学三人行"这个平台,梳理中国教会关于属灵问题讨论的主要观点,供广大信徒和教牧同工参考。我们首先讨论什么是属灵?或者说属灵的含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徐玉兰 《天风》2006,(6):38-39
“你当竭力在上帝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2:15) 经文:提后2:15 “你当竭力在上帝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保罗这话是劝勉他属灵的儿子提摩太,要力争作一个无愧的工人。“无愧”二字意为“不会蒙羞”。传道人是一个属灵的工人, 怎样才能“无愧”,“不蒙羞”?  相似文献   

4.
陈企瑞 《天风》2014,(11):26-29
<正>经文:《哥林多前书》13章至14章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很多弟兄姊妹都很羡慕有属灵恩赐的人,认为神特别恩待这些人,圣灵的大能特别降临在这些人身上;在羡慕之余,还可能会自问:"我能追求属灵恩赐吗?我可以得着吗?如果有属灵恩赐,我该如何使用呢?如果没有,是不是意味着我就比别人的灵性低,不讨神的喜悦呢?"相信教会很多肢体曾经有过这样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属灵恩赐呢?也许很多人会说:"讲方言、说预言、医病、赶鬼……"但属灵恩赐仅仅  相似文献   

5.
属灵     
《天风》1994,(7):42-43
教会生活中也许你不难听见这样的话:“啊!那人真属灵。”或“唉!这个不属灵。” 本来,人皆为神按自己形象所造而成为“有灵的活人”。尤其是当一个信徒依赖主的宝血得蒙救赎而成为神的儿女时,他应该已经就是一个属灵的人了。但这仅是就地位而言,而我们通常讲的“属灵”与“不属灵”所指的是信徒灵命生活的实际表现情形。 属灵的人既已接受那被钉死。  相似文献   

6.
方正 《天风》2001,(12):16
在教会中,总会听到一些信仰模糊的弟兄姊妹在一起谈论某某很属灵。谈论者称羡不已,被谈论者飘然欲仙。而所谓的属灵者,常常是:或能医病赶鬼令人称奇,或能说方言令人羡慕、或能讲道激动人心、或能祷告痛哭流涕、或能禁食数日不饥……我不否认这些都有属灵的因素在其中,真正的属灵者也确实能有诸如此类的表现,但如果仅仅以此作为人是否属灵的评判标准,难免将人引入歧途! 曾有这样的事情:一老姊妹有医病赶鬼的恩赐,使一些  相似文献   

7.
我多想     
我多想为你写一篇绚丽的诗篇,但又有什么文字,能描绘出你的慈爱。我多想为你唱一首动人的新歌,但又有什么新歌能唱出你的荣美。神啊!我在月光下踯躅,又在睡梦中徘徊,我能为你做些什么,来荣耀你的圣名。就像一粒麦子永远报答不了大地母亲的深恩。我只能含着泪,站在你的殿前。感谢耶稣,感谢你将  相似文献   

8.
直言 《天风》2002,(3):22-22
一些人之所以高唱宗教应与共产党相分离,共产党不应管宗教,其实际目的何在?没有共产党政府的依法管理,他就是王!岂不就可为所欲为?不是有人常常在信徒中散布:某某某亲政府、不属灵,总在政府面前说我们的坏话,这种人逼迫教会,是卖主的犹大!但明白人一听就会晓得:第一,你做了恶,别人告了,你的理由无非是告者被认为忘记了圣经中有“你们竟是弟兄与弟兄告状,而且告在不信主的人面前”(林前6:6)之警戒,所以不属灵!圣经中明明也讲:“凡掌权的都是上帝所命的……做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惧怕,乃是叫作恶的惧怕……你若作恶,确当惧怕,因为他不是空空地佩剑;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罚那作恶的。”(罗13:1-4)究竟谁不属灵,还用得着辩吗?第二,你的逻辑无非是:我是教会领袖,逼迫我就是逼迫  相似文献   

9.
张艳 《天风》2008,(5):14-15
属灵的眼睛是指能够清楚知道神要我们所做的事,从神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不过,这种属灵的洞察力很容易被蒙蔽,自我的欲望,兴趣和目标都会阻碍属灵的视线.恢复属灵视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服侍神,定睛在神身上可使眼睛明亮.  相似文献   

10.
计文 《天风》1999,(10)
“灵……悟性……”(林前14:15) 什么是“灵”?灵一般指心灵式灵性。 什么叫“悟性”?指人对事物的分析、理解和判断的能力。 保罗对哥林多教会强调,在信仰生活上,“要用灵……也要用悟性……”(林前14:15)这实际上应该成为每个基督徒属灵追求的一个原则。 有人曾片面强调过,信仰上人要“不用头脑,单用灵”,理由是“头脑就是魂的东西”。那等于说要人否定悟性思考,否定人运用心思,甚至背弃常识。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热心有余”,但“智慧欠缺”。往往失之偏颇,失之癫狂。  相似文献   

11.
正问:我信主已有些年日,开始还很热心,但现在慢慢冷淡下来。特别是不再坚持读经祈祷了,好像觉得读经祈祷没有什么味道。我知道这样下去不好,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小羊:阿雅答:你曾经热心,现在你能"感觉到"自己在冷淡,说明你仍有希望复兴。灵性发生软弱的原因因人而异,若不是身体的疾病造成的原因,一般都可归结为"属灵光景"不正常。一个正常人有食欲,就要吃饭。你觉得读经祈祷一点味道也没有,证明你的"灵性胃口"出了问题,也就是说明你里面的光景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12.
林玉解 《天风》2006,(8):28-29
耶稣说:“我来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10:10)纵观今天基督徒灵性的光景,好多人信了主若干年,属灵生命仍是不长进。用希伯来书作者的话说:“看你们学习的工夫,本该作师傅,谁知还得有人将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你们,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来5:12)那么丰盛生命的标志是什么?人有了一定的属灵知识,并不等于他有丰盛的生命。在生活中有些人说起属灵的话头头是道,但  相似文献   

13.
经历基督     
蒙恩 《天风》1995,(2):41-43
在基督徒的生活中,属灵的知识固然重要,但属灵的经历更重要。我们要追求有基督生命的丰盛,并且要让基督从我们身上彰显出来,用生命的行为来见证基督。  相似文献   

14.
谷雨  苏民 《佛教文化》2009,(5):91-94
一、引自 每天早上出门时,你大致会知道,今天要去些什么地方,做些什么事。可是,有多少人能说得出,你的一生会走向哪里?做些什么?归往何方?或者,你余生要完成的任务有哪些。  相似文献   

15.
1、人生成功的经验和秘诀是什么? 2、你最喜欢读什么书? 3、你最大的嗜好是什么? 4、你最大的烦恼是什么? 5、你是怎样看待金钱和名利的? 6、你是如何处理周围人际关系的? 7、你向往什么样的生活? 8、你喜欢和什么样的异性相处? 9、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 10、请你对想成名的人说几句话。 答: 1、小有得,靠对读写有兴趣,不见异思迁。 2、难说,因为所好非一宗。大致说,喜欢看对人生、对事理有深见的,能明辨事非、对错的。 3、与愿意看到的人晤对。  相似文献   

16.
林志华 《天风》2004,(5):18-18
感谢上帝,他带领中国教会进入了宗派后的时期,让中国教会从陈旧保守的旧神学框架中解脱出来,从传统的旧习俗中释放出来。但就是到了今天,还有某些教会的一些人,在传统礼仪上斤斤计较,互相论断。他们因循守旧,不是注重精意,乃是注重形式。他们随意论断人:“你这样做不合圣经”,“你这样做不属灵”,“你这样做不得救”。上帝没有定人的罪,他们先定了人的罪。福建教会近年夹按立了91位女牧师,她们在各地教会都有上乘的表现,深受信徒的喜爱。但个别  相似文献   

17.
如果你有机会在菩萨面前祈求,你会希望菩萨如何帮你呢?而面对这么多的诉求中,菩萨又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帮助众生呢?如果有一天换你来做菩萨,你会用什么方法来替众生排解纷扰呢?  相似文献   

18.
智慧语丝     
正如果你想任性,那就先学会承受,能承受后果才可以任性。如果你想独立,那就先学会坚强,才可以独立。如果你想放肆地爱,那就先学会遗忘,只有能忘掉失恋痛楚,才可以大胆爱。你可以去做一切事情,但前提是不会为结果伤悲。一个人真正的强大,并非看他能做什么,而是看他能承担什么。——《龙泪》  相似文献   

19.
<正>读经是基督徒的本分,是属灵生命的粮食。我们的身体需要物质的供应才能生存,我们的灵魂则需要神的话语的供应才能活着。正如主耶稣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参太4:4)神的道或神的话是基督徒的属灵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说:"灵魂缺少别的  相似文献   

20.
一个哲人说:“人生的美丽在于人情的美好,人情的美好在于人性的美丽。人性的美丽在于人的个性,在于人的迷人的个性。”什么是迷人的个性?当然是指能吸引人的个性。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行为心理都有一些特征。你和其他人有所差异,你的个性是你的特点与外表的总和。你的微笑、你的声调、你的服饰、你的行为习惯、你的道德表现、兴趣爱好等等,这一切都构成你的个性。一个人漂亮的外表固然能吸引他人,完美的内在往往更会使人魅力倍增。在许多时候,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