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斯特是19世纪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重要作曲家.他在作曲、指挥、音乐评论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李斯特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具有鲜明的民间音乐色彩,体现了他高超的作曲技巧,演奏技巧以及深厚的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2.
《奥伯曼山谷》是作曲家李斯特《旅行岁月》第一季瑞士篇的第六首作品,其创作灵感来自于法国作家瑟南古1801年—1803年间创作的书信体作品《奥伯曼》。作品全曲都在围绕着一个主要的动机不断地进行变化与发展,根据作品音乐陈述的功能特征可以把其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不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曲式结构。李斯特在《奥伯曼山谷》中运用表情术语及各种记号,建立与演奏之间的关系。演奏者在练习时要分析、研究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以表情术语的标记为切入点,把握作品的准确意义,深入地思考、理解乐谱中的各种细节,通过演奏传递出作品中所蕴藏的深刻构思及内涵。  相似文献   

3.
曹雪枫创作的《赫哲新歌》是一首表现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笛子二重奏曲,是作者在我国竹笛重奏曲创作和演奏能力相对滞后的背景下,被丰富灿烂的赫哲族传统文化所吸引而创作出来的。这首笛子二重奏曲采用的是多段式主题变奏的创作手法,用一个音乐主题通过改变节拍、节奏、演奏速度的变奏形式,将赫哲人们一天的渔猎生活和心情变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Op.104,B.191)创作于1894-1895年,是为他的一位要好的大提琴家朋友维汉(Hanu Wihan)写作的。该曲是继《自新大陆》后又一惊艳之作。作品中大提琴与管弦乐团在声音融合上高度的交响化使其成为每位大提琴演奏者的挑战,具有很高的剖析价值。  相似文献   

5.
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意大利歌剧作家.生于意大利北部的卢卡市的一个音乐世家,6岁丧父,跟随卡尔洛·安杰罗尼学习演奏管风琴和钢琴,10岁进唱诗班,14岁在市内各教堂中任管风琴手,这一时期他对歌剧的接触较少.直到18岁时观赏了威尔第歌剧名作<阿伊达>,他立下从事歌剧创作的宏愿,1880-1883年在米兰音乐学院进修,他的毕业作品<交响随想曲>,风格统一,乐思清晰有力,和声独特,配器色彩丰富,已预示后来常见于他歌剧中的旋律和管弦乐风格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丁善德是20世纪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活动家之一,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选自<春之旅>组曲的<晓风之舞>是一首旋律优美、性格鲜明、色彩丰富的钢琴作品.本文从该曲的曲式结构、音乐材料的发展手法及演奏技法等方面对其作了详尽的分析阐述,力图窥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肖邦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音乐独具风格,十分注重表达的抒情性和富于诗意,因此被誉为"钢琴诗人"。《c小调革命练习曲》创作于肖邦祖国正遭受残酷侵略的时期,此时肖邦心中的悲愤和担忧交织在一起,于是用这首《c小调革命练习曲》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波澜,号召大家拿起武器勇敢地与敌人战斗,并表达了坚信祖国必胜的信心,这在该曲的曲式结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上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8.
罗黎光 《天风》2022,(6):11-12
圣诗中国化的关键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前辈们是怎样说的.在《赞美诗(新编)》的序言部分,"圣诗中国化"一栏说:"早在本世纪30年代,我国教会中有些前辈如赵紫宸……就在教会圣诗、圣乐中国化方面做过贡献,写过一些赞美诗词曲……近年以来,中国信徒创作圣诗词曲的越来越多了.从1981年3月至1982年9月为止,我们收到各地信徒的来稿已达423批,共计2256首."《赞美诗(新编)补充本》的序言中也说道:"共收到稿件2301件……共有赞美诗200首,其中61首是中国同工、同道的创作."所以,圣诗中国化的关键是要有中国信徒创作的圣诗.中国圣诗的曲调、走向、节奏等,要有中国民族音乐或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9.
即兴伴奏要求演奏者完全脱离乐谱的束缚,根据演奏场合和乐曲音调而唤起灵感,以创作者的姿态积极、直接地即兴表演。即兴伴奏的过程,也就是创作和演奏合二为一的过程。提高即兴伴奏技能,不仅是顺应当今世界钢琴表演艺术的潮流,更是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是陈刚创作的具有浓郁民族民间音乐风格的小提琴独奏曲,该曲问世以来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经常作为音乐会的演奏曲目之一。后来陈音、刘长福分别将该曲移植改编为琵琶曲和二胡曲。  相似文献   

11.
正所谓"直",即显言直说;"曲"指含蓄曲折。就诗、词、曲三种不同诗体而论,曲最宜显言直说,诗则显言直说和曲折含蓄二者都有,词则曲多于直。先看诗。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身陷被安史之乱沦陷的长安,而他的家小却在遥远的鄜州(今陕西富县)。明明是自己深切怀念亲人,却故意曲折委婉地写妻子思念他。施补华说它"无笔不曲"。(《岘佣说诗》)  相似文献   

12.
张勤 《天风》1994,(5):44-45
每当我听到风琴演奏《赞美诗(新编)》374首《与主接近歌》时,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陶辉映先生。因他生前礼拜时最爱抚琴演奏这首歌。 陶辉映先生是云南省彝良县人,1905年出生于基督教家庭,从幼年就受洗归主。因父母对他教育严肃,所以,陶辉映先生自幼到蒙召归天,信仰诚笃。热心事主。在我的记忆里,他留给我们的是爱国爱教的好榜样。  相似文献   

13.
韩德尔(又译亨德尔)是18世纪英国籍德国人伟大作曲家、汉诺威选侯宫廷乐长。德国人说“韩德尔是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而英国人说“韩德尔是英国最伟大的作曲家”。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在一个纪念会上含泪说:“韩德尔是我们一切人的老师。”贝多芬誉称韩德尔为“真理之所在”,“是我们所有人中最伟大的一个”。韩德尔12岁时,就成为助理管风琴师,17岁起任教堂管风琴师。他的作品大部分取材于圣经。他把作曲作为他用来描述神  相似文献   

14.
李赟  张丹 《美与时代》2006,(10):33-34
多梅尼科.斯卡拉蒂是18世纪拨弦古钢琴演奏技巧的代表者,弗朗茨.李斯特是19世纪将现代钢琴演奏技巧推向无以伦比高度的作曲家。二者在高难度钢琴演奏技巧的运用及演奏技法的革新方面是一脉相承的,斯卡拉蒂在其500余首钢琴奏鸣曲中所创造的新颖的演奏技巧及革新的演奏技法,对后世钢琴演奏技巧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斯特(Liszt Franz)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西部一个名叫多勃良的穷困小村子里,父亲是很有才能的音乐家。李斯特从小受到父母的严格训练,6岁学习钢琴,9岁便在匈牙利许多城市公开演奏。出色的演奏赢得观众赞声不绝,高呼"莫扎特第二"。10岁的李斯特  相似文献   

16.
魏晋书法创作受玄学影响,讲究"得意"。偶然寄兴,随机生发,意到气到,一鼓作气,一挥而就,与环境形成互动,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与社会效应。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就是通过即兴创作诞生的书法杰作。二王作为天师道徒,其书法即兴创作既展现了自身创作才能,又反映了通过书法弘道扬德,普度众生的情怀;同时,也蕴含了畅神登仙的艺术效果。然而,这种创作是平时积累悟道功夫的结果,即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相似文献   

17.
徐晓鸿 《天风》2012,(1):31-33
二、文人眼中的西洋乐器 有关西方乐器传人中国最早期的资料,见于《元史》卷七一,元宪宗西征大食等国,曾获七十二弦琵琶(撞弦古钢琴)和兴隆笙(管风琴),并在宫廷演奏。  相似文献   

18.
贝多芬在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中倾注了丰富的情感,各种约束情感表现的形式在他的作品中都是多余的.他将人性、大自然刻画得淋漓尽致,并为演奏提供了广大的发挥空间.本文通过分析贝多芬奏鸣曲各个时期的创作特点所体现出来的情感特征,提炼并总结出其中所包含的四种情感内涵,即时代性、英雄性、戏剧性和哲理性.笔者力图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奏和教学中准确把握其情感特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莫扎特是欧洲音乐史上一位罕见的天才作曲家,也是欧洲古典音乐的奠基人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莫扎特虽然只活了35岁,但他的创作数量之多、体裁之广都是非常罕见的。莫扎特一生共创作了49首交响乐,25首钢琴协奏曲,6首小提琴协奏曲;弦乐 四重奏26首,五重奏9首;钢琴奏鸣曲19首,小提琴奏鸣曲42首及其它乐队曲、协奏曲、重奏曲数百首。他几乎为所有的西洋乐器都写过作品。所以一说起莫扎特,我们会立刻联想到他的许多优秀器乐作品及阳光般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20.
艺术歌曲《春思曲》创作于我国民族苦难深重的20世纪30年代。由于艺术歌曲对人的思想启蒙和对国民改造有着巨大作用,当时一批留学归来的作曲家先后加入到艺术歌曲的创作队伍中,借助古典诗词抒发个人情怀。《春思曲》就是20世纪30年代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品之一。《春思曲》是一首抒情的独唱歌曲,韦瀚章词,黄自谱曲,歌词优雅含蓄,富有韵味,生动地再现了一位女子坐在绣楼中,无心梳妆打扮、思念郎君的情景。《春思曲》结构工整,层次分明,旋律简洁流畅,将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表达得十分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