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昕踢 《思维与智慧》2005,(12):37-37
从呀呀学语到呢喃叮呼 铮铮铁骨里迸发生命的足音 青春是一首短暂的歌 当吟唱肴岁月如校时 为此付出的代价和获取的收获在 正比的函数式上穿行 有时,发现我们在静止,时光在流动 有时,发现我们在流动,成绩在静止 而有时,发现我们在时光的流动 中贪姿地攫取成绩 那么,这时,只有这时,一贯如此 我们才可以高傲地呐喊:生命无悔 渴望 渴望一段美丽的爱情 像风一样来,像雨一样去 因为,完美的爱情都有着缠绵的 开始和流泪的结局 渴望一项宏伟的事业 像山一样高,像海一样深 因为,成功的事业都有着坚实的 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渴望一个幸福的人生 像牛一…  相似文献   

2.
《天风》2015,(1)
<正>经文:创35:1-7神对雅各说:"起来!上伯特利去,住在那里,要在那里筑一座坛给神。"新年新风尚,家家新,人人新,事事新。新年已近春天,万物在复苏,大地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值此佳节,作为神的儿女,我们的信仰也当有一个新的开始;我们的灵性也当有新的复兴。我们当如何使我们的灵性在新的一年里有新的复兴?雅各的经历和体验,可给我们一些启发。一、复兴,当有真神的启示伯特利是雅各信仰中的一个重要支点。二十年前,他为了逃避兄长以扫的追杀,独  相似文献   

3.
<正>敬爱的罗国杰同志逝世,我感到非常悲痛。我与"罗老"的关系可以说是"义兼师友"。我们曾经是同学,年轻时就戏称他为"罗老",一者是年龄相差较大,他是稳重成熟的"调干",我却来自普通高中的生涩学生,年龄差一个甲子;二者是他永远端庄严肃,虽然谦虚和蔼,却从来不轻易开玩笑。几十年来,我受到过他的许多帮助,从他那里学习了很多,在内心里我始终把他当作自己尊敬的一位老师。罗老是我们伦理学界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4.
利未 《天风》2016,(7):38-39
正教会是永生神的家,也是众圣徒的心灵之家,可总是有人要离家而去。教会信徒流失也是牧会实践中的棘手之事。有人说,我要去别处聚会,那里有圣灵,那里有爱心;有人说,我要在家里独自仰望神,上教堂只是形式,形式不重要;有人说,我参加网络教会,可以听到很棒的讲道,可以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互动,我还能在网络教会里担纲主礼、讲道、献唱呢。可是,我想对你们说:"别走,教会需要你!"不完美的有形教会教会分为有形教会与无形教  相似文献   

5.
主耶稣要用     
经文:可11:1—11 这段圣经,记载主耶稣荣进圣城耶路撒冷的经过。这件事,四福音都有记载(太21:1—11;路19:28—40;约12:12—19)。事情虽然简单,但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属灵教训。 一、主耶稣要用谁? 主耶稣吩咐门徒到对面村子里去,将拴在那里的驴驹牵来时,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主要  相似文献   

6.
世上的绝大多数人都会询问这样一个问题——爱情到底是什么,许多伟大的哲学家、诗人都曾给它下过定义,并且用美丽的或伤感的语言描绘它。柏拉图曾说:“爱情是人对完整性、对永恒和不朽的一种渴望和追求”[1]。可这些都是一些高深莫测的语言,我们这些平凡的个体,还是会过着平凡琐碎生活。而近期由《湖南卫视》播出的电视剧《相爱十年》又引发了我们一阵思考。《相爱十年》里的爱情是现实的。所以更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7.
植物的智慧     
都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足从植物那里领悟到的生命道理。很多时候,我们就是通过一株植物来领悟世界的。在土壤里生长的植物,缺少足够的伸展空间,但也可以在一方天地里自由自在地生长。它们不能像动物一样呜叫,更不能奔跑飞翔,只能静静地、默默地生长,但它们是美丽的、神奇的。事实上,它们也有属于自己的起伏跌宕的喜怒哀乐、生命渴望。  相似文献   

8.
性情小语     
乡村乡村,古朴、清新,是文人墨客灵感的发源地。那里代表着自然、代表着本性、代表着希望。我向往村庄,因为它与我的灵魂最接近。我渴望走进村庄,犹如渴望自己的心灵得到解救。乡村里,朴实的农民、空阔的田野、成群的牛羊、古老的树林、洁白的棉花,那就是一首首  相似文献   

9.
《学海》2017,(5):134-140
在苏格拉底-柏拉图那里,他们的伦理学不仅建立在他们借以清理、审定"神话神学"的"理性神学"基础上,而且以他们所追求的"知识"为基础。后面这一点一直规定着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的思考。不过,在苏格拉底-柏拉图这里,这种"知识"被严格区别于日常经验中的知识,他们把后者称为"意见"。他们心目中的真知识,也即被他们当作伦理学之基础来探究的那种知识,实际上被当作一种"全视角"或"无视角"的"知识"来理解和追求。虽然以这种知识为基础的伦理学在确立伦理规范这一工作上并无所成,但是,我们却可以说,希腊人正是在追寻这种"全视角知识"的努力中确立了科学,从而把人类带上了以具有自身同一性的概念去展开、理解世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哲学的人生     
如果我们的生活不应该散漫无归,那就必须遵守一种秩序。我们每天的生活必须建立在一个大全上,必须从劳动建设中,从任务完成中,从紧要时刻中赢得联系,必须在重复活动中进行深化。这样,虽然仍旧从事千篇一律的劳动,生活却充满着一种自觉含有意义的情调。这样,我们就仿佛寄身于一种世界意识和自我意识中感到心安理得,我们就在我们所隶属的历史和我们自己的生活中通过回忆和忠实而找到我们安身立命之地。个人可以从他出生的世界那里得到这种秩序,也可以从教会那里得到这种秩序,教会规定着一个人由生到死的重大步骤和日常生活的细小事件,并且付予它们以灵魂。在这种情况下,个人通过他自己的自发活动就会获得他周围世界里他每天可以看见的和当  相似文献   

11.
痕迹     
正有时候,我们希望自己做的事能留下痕迹,有时候,却不希望留下蛛丝马迹。而事实上,无论我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甚至想了什么,都会留下痕迹。不管你喜欢与否,痕迹都不会改变。它一直就在那里。即使狂风,也吹不走它;即使暴雨,也冲不走它;即使闪电,也消不了它……有时候,它的模样变得模糊了,但是,它的痕迹还在那里;即使看不出一点影子了,它也没有泯灭——它会在时光里永存。  相似文献   

12.
陈丰盛 《天风》2007,(17):28-32
圣经翻译在基督信仰传布的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福音所到之地,当地语言的圣经译本也相继出现,带领基督教信仰在那里扎根和结果。追溯中国教会历史就可清楚看到传教士译圣经对福音传布影响极大。从唐朝景教、元朝的孟德高维诺和也里可温,以及明末清初的天主教,  相似文献   

13.
正我小时候村里虽然安上了电灯,但情况却是,总停电,常漆黑,偶尔有电。黑夜里,人们对光明的渴望尤其强烈。我很能理解古代匡衡"凿壁偷光"的做法,你想啊,自己家到处是黑漆漆的,邻居家明亮的灯光多有诱惑力。能够借得一缕光,即使把自家墙壁凿个洞也值得。对光明的渴望,真能激发人的创造力。我在三里地外的邻村上小学,路途虽然不远,但需要上晚自习。这段夜路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漫长和恐慌的。尤其是黑夜里听到莫名其妙的声响,心中的恐惧便增加几分。如果能够有一点光亮来壮胆该多好,可是那个年代连手电筒都属于"家用电器",我家根本没有。父亲安慰我说:"照啥亮,男子汉大丈夫,啥都不怕!"  相似文献   

14.
<正>在学生时代,大部分人会发现自己对学校的感觉似乎有以下几种:在校园里总是形单影只,对学校的感觉似乎并不怎么好;在学校好友成群,师生融洽,天天都盼望着上学;如果好朋友没来上学,总会觉得今天有些怅然若失;甚至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个同学或一个老师就喜欢或讨厌这所学校……学校里不同的人际关系总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就是对学校氛围的感知。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和美国科幻电影《终结者》中的终结者可被认为都属于后人类(posthuman),拥有远远超越人类能力以及迥然有别的形态;一些科学家、哲学家和未来学家认为并预测作为"后人类"之前的一个种类——跨人类(transhuman),随着医学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能够使人的能力超越其作为人类这个物种正常范围之上的增强技术的应用,已经在一些功能方面局部出现并将会更多来到我们中间;我们人类这个物种面对在2000年后已经越来越多出现在学术界的"人  相似文献   

16.
欧盼 《天风》1997,(7):34-34
她的美,不在外貌,不在服饰,而在她那里外通明透亮的心。 在我们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财贸学校校园里,随时会听说:她,把孤儿看成孩子。在贫困的学生中,这样流传着:她,是我们特困生的母亲。 那一年秋天,有一位来自雷公山上、母亲早逝的极贫困生。  相似文献   

17.
<正>佛教,过去是、将来还会是中国文化的润滑剂,它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和而不同"的文化理想,并且给出了理论的说明。为什么佛教是一种文化?佛教的文化价值或文化功能,究竟如何表现?本文旨在立足当代中国,讨论佛教的文化价值。一、"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难题什么是"文化"?实际上存在不同语境的问题。在中国传统典籍与现代西方文献里,该词有不同的内涵。然而,这两层不同的内涵同时蕴含在我们现在所谓的"文化"概念里。  相似文献   

18.
神的旨意     
《天风》2020,(11)
正"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帖前5:16)神在基督里为信徒定的旨意,我们都当遵行,这不是太难的事,但若不靠主,却很难做到。喜乐、祷告、谢恩,这几样事虽然简单,却非常重要。如果能够遵行,就可以使我们的灵命有所增长,也可以使我们保持和神的亲密关系;若不遵行,我们就会灵性堕落。所以我们当时时省察是否遵行了神所定的这些旨意。  相似文献   

19.
吴兵 《天风》2015,(2):8-9
<正>谁被赋予了传道的职分,谁就领受了基督里的最高使命。牧者当为自己谨慎、为全群谨慎,教会也当尊重上帝所设立的职分。这些年来,中国教会按立了许多圣职人员,在教会中从事宣道、教导、管理等牧养事工。虽然目前中国教会"羊多牧人少"的现象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但相对于以前,已经大有改善。这是让我们为之欣喜和兴奋的,但同时,作为一名服侍教会多年的牧者,我衷心希望在新的时代里,教会和牧者能够回归圣经教导,使被按立的圣职真正体现出其神圣性,成为这个时代的见证,建  相似文献   

20.
<正>三卷福音书中都记载了"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这句话(参太7:2;可4:24;路6:38),不过三卷福音书记载这句话的上下文不同。根据马太、马可、路加的记载,有人从"施比受更为有福"的角度来理解,我们的一生是从上帝那里领受丰盛恩典的一生,上帝从未停止过赐给我们恩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