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技术,探讨家庭功能与大学生情绪表达性、孤独感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功能的作用机制,即家庭功能能否通过情绪表达影响大学生孤独感。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对大学生情绪表达性、孤独感有显著预测作用,家庭亲密度或适应性水平高的大学生更倾向具有高的情绪表达性,更少的体验到亲情、爱情以及社交孤独感;(2)情绪表达性对大学生社交孤独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即大学生越乐于表达情绪,其社交孤独感就越少;(3)家庭功能既直接对社交孤独感产生影响,又通过情绪表达性间接影响社交孤独感,即情绪表达性在家庭功能与社交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儿童期情感忽视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以及控制感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控制感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对重庆市两所高校共83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儿童期情感忽视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2)控制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儿童期情感忽视与抑郁之间起独立中介作用;(3)控制感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儿童期情感忽视与抑郁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且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各维度的效应皆成立。本研究考察了儿童期情感忽视对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家庭教养方式的改善及大学生抑郁问题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情绪向性、表达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量表法以170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情绪向性(分正、负向情感变量)、情绪表达性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差异检验表明:男性的负向情感多于女性,情感表达不如女性,在正向情感、快乐感上无显著性别差异;大一学生的快乐感多于大四学生,在正、负向情感、情绪表达性上无显著年级差异.(2)相关分析表明:快乐感、正向情感与多数心理症状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负向情感与所有心理症状因子呈显著正相关;情绪表达性与人际敏感、敌对、抑郁、焦虑等因子呈显著负相关.(3)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负向情感对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因子均构成显著回归效应,情绪表达对人际敏感、敌对、抑郁、焦虑等因子构成回归效应.  相似文献   

4.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探索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和发挥结果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两者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作用大小和机制为目的,采用Skinner等人编制的家庭评价量表(FAM,测量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和Olson编制的家庭适应性、亲密度量表(FACESⅢ,测量家庭功能发挥结果)、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422名中学生进行匿名问卷施测,通过相关分析、分层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统计分析发现:(1)总体上青少年的情绪处于良好状态;(2)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和发挥结果各变量之间呈显著相关;(3)家庭功能发挥过程比家庭功能发挥结果对青少年情绪问题预测作用更大;(4)家庭功能发挥结果是家庭功能发挥过程与青少年情绪问题的部分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5.
以情绪管理理论和人际或系统模型为依据考察冲动性与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负性情绪的中介作用以及家庭环境的调节作用。采用巴瑞特冲动性量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家庭环境量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对227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旨在考察负性情绪对冲动性与大学生自伤行为关系的中介作用以及家庭环境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冲动性和负性情绪正向预测大学生的自伤行为;(2)负性情绪在冲动性和自伤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负性情绪的中介作用和冲动性的直接作用受到家庭环境的调节。这些结果对于深入理解个体与环境因素对自伤行为的作用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一线交警情绪状态以及家庭变量的影响.方法:从陕西省某市随机抽取259名一线交警,使用马氏倦怠问卷中文版(CMBI)和中国心理健康量表(CMHI)测查其工作和生活中的情绪体验.结果:(1)81.5%的交警出现了工作倦怠,其中有62.1%出现耗竭;耗竭得分显著高于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心理健康与情绪体验得分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已婚、有孩子、与配偶和子女合住的交警耗竭更为严重,家庭变量对生活情绪体验没有影响.结论:交警情感耗竭严重,情绪体验差;家庭带来的压力大于所提供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侯春娜  伍麟  刘志军 《心理科学》2013,36(1):103-108
目的:探讨大学生家庭因素中父母情感温暖教养方式、文化性家庭环境与责任心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与中介调节效应。方法:采用责任心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对大学四个年级1207名学生进行测量,运用SPSS12.0、AMO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父母情感温暖通过责任心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具有稳定而持久的间接作用。(2)文化性作为父母情感温暖的调节变量,其与父母情感温暖的交互作用对责任心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并通过责任心中介变量,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产生稳定而持久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往研究发现,挑衅、排斥、激惹等相对"激烈"的敌意情境会直接导致攻击行为,但鲜有研究探讨社会敌意这一相对"温和"的敌意情境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本研究考察感知社会敌意对大学生攻击性的影响,并探讨负性情绪体验在其中的作用。实验1采用辣酱实验范式测量外显攻击,实验2采用内隐联想攻击测验测量内隐攻击,用中文版正性和负性情绪量表(PANAS)测量情绪。研究发现,感知社会敌意明显增加了大学生的负性情绪体验和攻击行为。负性情绪体验在感知社会敌意与大学生外显攻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但在感知社会敌意与大学生内隐攻击之间无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9.
家庭环境与大学生抑郁和疏离感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抑郁和疏离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随机整群抽取了江苏省19所高校19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CES D量表、Alienation量表得分和心理健康的可能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4.7%的大学生CES-D量表得分≥20,3.3%的大学生Alienation量表得分≤30;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家庭月收入、家庭凝聚力、家庭沟通、家庭冲突、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情感表达等,对大学生的抑郁和疏离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见,家庭因素仍然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378名大学生心理弹性在家庭功能与自我分化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1)家庭功能亲密度、适应性与心理弹性、自我分化均呈正相关;(2)心理弹性的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三个因子对自我分化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3)层级回归发现,在同时考虑心理弹性各因子的影响时,对自我分化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的家庭功能亲密度β值下降且显著性水平降低。结论:心理弹性的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三个因子在家庭功能亲密度与自我分化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奇勇  卢家楣  闫志英  陈成辉 《心理学报》2016,48(11):1423-1433
原始性情绪感染理论认为, 情绪感染是一个“情绪觉察-无意识模仿-生理反馈-情绪体验”的过程, 情绪感染是一个由生理诱发情绪的过程。早在1884年, 詹姆士和兰格就提出了情绪外周学说, 同样描述了从身体变化到情绪变化的关系路径, 但没有描述从刺激事件到外周身体变化的发生机制。对情绪感染的发生机制的研究能揭示这一“自下而上”的情绪产生机制。研究选取有效大学生被试62名, 参与下列研究:(1) 在眼动实验中使用情绪图片作为感官情绪信息, 以考察觉察者的情绪觉察水平。(2) 在生物反馈实验中, 使用仿真课堂教学视频作为感官情绪信息, 以考察觉察者的无意识模仿水平和生理反馈水平。使用路径分析证实了情绪感染的路径机制, 在真实情境的诱发下, 这种通过生理唤醒而诱发情绪的机制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情绪智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张进辅  徐小燕 《心理科学》2004,27(2):293-296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对重庆地区801名本科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能够较客观地测量大学生的情绪智力的结构性特点;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总体上表现出积极的趋势,但其结构内部的发展不平衡,情绪的意识因素的发展高于情绪的行为因素;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一定的专业差异和一定的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3.
The psychological benefit of gratitude has been well demonstrated in previous studies. However, when we examined these studies closely, we found that the moderators were rarely investigated, suggesting that further work is needed to explore the boundaries of gratitude In this regard, the authors have proposed that ambivalence over emotional expression might be a potential moderator that would inhibit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gratitude on well-being. Two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our hypothesis. Study 1 consisted of 353 Taiwanese college students who completed the Gratitude Questionnaire-Taiwan version (GQ-T), Ambivalence over Emotional Expression Questionnaire (AEQ), and one question about subjective happiness. We found that ambivalence over emotional expression significantly moderated the effect of gratitude on happiness. To validate our findings in Study 1, 233 Taiwanese college students were recruited for Study 2, and they completed the GQ-T, AEQ, subjective happiness short-form UCLA loneliness scale, as well as 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 Both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ambivalence over emotional expression mode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titude and well-being indexes. Simply stated, the authors found that across the two independent samples, among students who are high in ambivalence over emotional expression,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gratitude on subjective happiness was inhibited. However, the moderating pattern for loneliness and depression was contrary to our expectations, indicating that high ambivalence over emotional expression does not inhibit gratitude. Possible explana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以62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青少年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为研究工具,探讨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究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以及手机依赖在这一中介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情绪智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显著,社会支持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情绪智力既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2)手机依赖调节了情绪智力通过社会支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相对于低手机依赖的大学生,高手机依赖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显著。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要重视个体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的单独影响,更要重视这些因素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国内7所大学、20个教学班、646名学生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收集数据。运用1-1-1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大学生情绪智力、班级人际网络和适应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学生适应性与情绪智力、班级人际网络的点度中心度呈显著正相关,情绪智力可正向预测大学生适应性,情绪智力可正向预测大学生在班级人际网络的点度中心度;(2)1-1-1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班级人际网络的点度中心度在情绪智力与适应性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We confirmed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Rating Scale – 2nd Edition (BERS-2) with a normative parent and youth sample. The BERS-2, based on the 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Rating Scale (BERS), is a standardized instrument that assesses children's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strengths. The original BERS was renormed to create a separate parent scale (Parent Rating Scale) and a youth self-report scale (Youth Rating Scale).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 five-factor structure of the original BERS (i.e., interpersonal strengths, family involvement, intrapersonal strengths, school functioning, and affective strengths) could be replicated with normative parent and youth respondents. A total of 927 parents of students with and without disabilities and 1301 youth with and without disabilities volunteer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study.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normative parent and youth data fit the original five-factor BERS structur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ive-factor structure demonstrated an acceptable fit with the normative parent and youth samples.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idea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考察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儿童期创伤与负性情绪关系,以及心理韧性在其间的调节作用。对391名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进行间隔3个月的两次问卷调查。结果:(1)相较于没有儿童期创伤的个体,有儿童期创伤的个体心理韧性更低,抑郁、焦虑、压力水平更高;(2)在控制性别、城乡来源、是否独生、年龄与T1时间点负性情绪的作用后,T1时间点的儿童期创伤、心理韧性均能显著预测T2时间点的负性情绪;(3)低心理韧性水平下,儿童期创伤显著预测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负性情绪;高心理韧性水平下,预测作用不再显著。表明儿童期创伤是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负性情绪的风险因素,心理韧性可以调节儿童期创伤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负性情绪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