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理性和热情是黑格尔建构其思辨的辩证的历史哲学体系的基石,也是黑格尔一生从事理论创造、观察人类社会历史、追求真理和自由的精神动力。以理性一自由和热情一活动为主线研究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选择。近期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哲学博士王连喜教授所著的《黑格尔历史哲学》,“本着写出点‘东西’的宗旨”,对黑格尔的辩证的社会历史观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刻的反思和研究,“在实现今人与古人的对话方面迈出了自己的关键的可喜的重要一步”。细嚼全书,印象颇深。笔者感到,《黑格尔历史哲学》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1.关于哲学的“性质、方法和概念”,在最近一百五十年的哲学史上有过许多争论。元哲学讨论占去了哲学思考和反哲学思考的一大部分时间。这有时就被解释为“哲学的终结”(海德格尔语)或一种“神经病”(赖尔语)。除了这些评价之外,这些讨论对于阐明作为活动的哲学的性质,是富有成果的和必要的。这种元哲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说明什么是哲学问题这样一个问题。哲学家们的众所周知的不一致,也扩及到这个问题上来。但不管他们采取什么理论立  相似文献   

3.
理性信念的解构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人类理智经历了漫长的酝酿和发展 ,才露出了文明之光。人类有高于其他动物的智慧灵光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被无知的黑暗所遮蔽。就目前的研究成果看 ,有文字的历史还不到一万年。文字的出现为人类积累知识和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然而 ,文字的出现 ,理性能力的提高 ,文化信念的内化 ,并不是只伴随着真理、智慧、正义和宽容精神的传播 ,有时 ,人类恰恰借助于新的能力去从事前所未有的恶。动物绝对不会拿自己的同类做牺牲 ,去敬拜神灵。可是 ,许多有了宗教文明的早期人类 ,为了博得神灵的欢心 ,把自己…  相似文献   

4.
继《中国文化概论》一书之后,李宗桂的又一部力作《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中国文化出路探讨》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如果说前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观描述和总体解析的话,那么,后者则是对近现代以来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工作的深刻反思和对中国文化出路的理性探索。这两部专著可谓  相似文献   

5.
评《历史、理性与自由》邓安庆众所周知,我国学术界围绕着历史决定论和非历史决定论展开了长期热烈的讨论。究其原因,它不仅仅是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巨大热忱,而且有着现代西方哲学、特别是波普尔社会历史哲学的巨大影响。波普尔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与《历...  相似文献   

6.
当代哲学的理性沉思评《崇高的位置:世纪之交的哲学理性》丁枫(吉林省社科院一三○○○○)当代哲学的理论特征、理论困难及其跨世纪走向,是国内外哲学界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的重大问题。由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撰写的《崇高的位置:世界之交的哲学理性》(吉林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7.
丁玲创作历程的新探索──评《丁玲创作论》陈辽撰写、出版一部《丁玲创作论》,是完全必要的。丁玲既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女作家,也是当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女作家。她的创作历程长达六十年。缺少了对丁玲创作的论述,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就是不完整的。但是,迄今...  相似文献   

8.
一.独断的辩证法与批判的辩证法我们在“方法问题”中已经确立的一切皆源于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赞同。但是,只要我们把这种赞同表达为在其他各种可能选择中的一种单纯的选择,那么我们将一事无成。我们的诸结论依然是猜测性的。我们已经提出了有关方法的某些规则,然而,只有假设唯物主义辩证法是真实的,这些规则才是有效的或者至少是可以讨论的。如果人们确实想要构思一种  相似文献   

9.
当英国历史学家忽视任何与历史哲学相关的最新著作时,他可能会得到谅解。因为,历史学这个专业中的专家已经反复告诉我们,历史哲学这种思辨性和分析性行为,对于历史编纂学的实际工作,即使有所助益也是很小的。G.E.爱尔顿(Elton)教授的《历史学实践》(1967)一书的首页就挑明了这个最直接明了的告戒。他建议我们,“《历史和理论》的每一个新成员都想发表一篇力图给历史赋予一个哲学基础的文章,而且,某些这样的文章也是有趣的。但是,我怀疑他们是否推进了史学论文。”因此,在爱尔顿看来,几乎没有必要授权他在另一个学科中的同行去评估历史编纂学的认知要求。历史学家本人,而且只有他自己,才有资格为了实际的需要去决定历史学方法的目的和用途。而对这种保护主义方法的危险性的诊断,则留给了后期的A.汤因比(《汤因比论汤因比》,1974年)。汤因比声称,爱尔顿正在“处心积虑地试图创造一个‘职业的’历史学家的封闭的领域”,在汤因比看来,这种封闭的领域“对任何形式的研究都是致命的”。当然,超越历史学和哲学的界限是有危险的,汤因比本人在历史学专业中没有什么名望,这可能会被看作是这种危险的一个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10.
一、萨特尔在《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至少是我们时代所不可超越的真理。他说:哲学有三个“阶段”,“即笛卡儿和洛克的阶段,康德和黑格尔的阶段,最后是马克思的阶段。这三个阶段先后成为培育各种思想的沃土和发展各种文化的基点。在它们所体现的历史阶段尚未被超越之前,它们是不可能被超越的。我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论调无非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某个思想的‘借尸还魂’。一种自  相似文献   

11.
康德以德国人所特有的思想深度和思辨语言 ,对文艺复兴以来理性与自由这一近代哲学的主题作了深入而辩证的反思论证 ,并由此肇始了德国古典哲学的革命。晚年康德的历史理念是他对理性与自由这一近代哲学精神进行反思论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没有像黑格尔那样通过一部体系完整的巨著去阐明考察世界历史的基本哲学原则 ,并依据这些原则来考察世界历史范畴下各民族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发展过程 ,但是 ,他以其深刻的哲学智慧提出了思辨历史哲学的一些基本原则 ,为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大厦奠定了先行的基础。一、历史理念 :大自然、理性与自由康德的…  相似文献   

12.
介绍给读者的《圆桌会议》的材料,对我们杂志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会议参加者这次讨论的是一本书。这本书引起如此之大的兴趣,表明它已成了我国学术界中的一个突出事件。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的出路在哪里?这是近一个半世纪以来,华夏子孙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而持续不断进行艰苦探索的历史课题。最近,李宗桂先生30万言的《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中国文化出路探讨》再次向这一历史课题冲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以下简称《批判与重构》)该书从整体上、宏观上探讨了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和当代出路。可以说它是作者的忧患意识和理性精神相融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历史哲学研究的一部新作──读《理性与激情──黑格尔历史理性研究》一书弘任当今,在某些人的思想和观念中,过去和未来似乎已经失去了现实的意义而不再值得关怀,人生的价值似乎就在于当下的快乐和满足,他们缺乏历史意识。作为对现实生活的回应,国内哲学界近年...  相似文献   

15.
康德的《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无疑是他最著名与最有魅力的著作之一。它被广泛地用作教科书, 目的在于把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引入一般形而上学和认识论问题,引入康德的全部哲学观点中去,或者是引入他独特的思辨哲学学说中去。它常常被视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引论或续篇,与《纯粹理性批判》一起或代替该书供人研读。很多注释家用《实践理性批判》和《道德形而上学探本》关系的一种简单类比,来解释《纯  相似文献   

16.
陈联营 《现代哲学》2017,(2):100-107
晚期阿伦特在现象学基础上构建了一种显象世界理论。在对《纯粹理性批判》的解释中,她强调显象概念对康德的重要意义,认为批判哲学在形而上学领域最根本的贡献就是摧毁传统形而上学中感性世界与超感性世界的二分。对康德来说,人类生活的唯一一个现实领域就是显象世界。显象世界是认识活动的对象,同时也是实践发生的场域。而理智世界根本不同于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它只是思想自身构建的世界,运用于感知世界的认识能力及其法则不能运用于理智世界。可以说,阿伦特对康德显象概念的阐释为其政治存在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审慎的历史思辨──评《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莫永明孙中山既是时代的象征,又是一位超越时代、永垂后世的伟人。他的名字与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连在一起,在1911年以后风云变幻的八十多年岁月里,成为几代人不断记叙、反复探研的重要课题。其间问世的众多著述反映了不同...  相似文献   

18.
《走向历史的深处》(1987)再现了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历程,并对近年来涉及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讨论所提出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作为对马克思主义探源的一本专著,作者力求全面理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范畴的来龙去脉,力求对马克思有关历史观的著作,尤其是其中一些重要著作,作出中肯而简明的评介。因此,全书的理论观点甚为丰富,而脉络也纷繁复杂。作者以高度的概括力,把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历程归结为两次转折,即从异化到异化劳动,再从异化劳动到全面创立唯物史观,从而给出了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作为存在物不能在孤立的状态中生活,要在社会交往中实现个性的发展,公共生活因而成为人类生活的历史常态。遗憾的是,社会公共性的历史形态因存在各种悖谬而为人诟病,以至向往自由生活的主体渴望在个体化生存中体验诗意栖居的可能。这样的文化选择使人们诉求主体性时代并沉浸其中,但主体性的完善不能离开公共时空,公共性的缺失使主体性遭遇困境甚至使人们感到虚无。当人们在主体性反思中探求超越现实境遇的可能世界时,社会公共性的重构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辩证理性批判》提出问题,真是文不对题!这同在交易所投机中交了好运的小店主竟敢到抽象思辨中碰碰运气,岂不是同样荒唐吗? 萨特尔把马克思主义看作当代的不可超越的哲学,而马克思最初是从批判政治经济学入手的。萨特尔把存在建立在劳动之上(继克尔凯郭尔之后),他明确地研究那些通常留给经济学家们去研究的问题,也就用不着奇怪了。萨特尔提出要在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之间进行分工,这个假想提得这样明确,因而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