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建真 《管子学刊》2008,8(1):44-49
蚩尤是我国古史传说中东夷集团的部落首领,同时也是我国神话中的著名人物。在齐鲁地区有大量的蚩尤崇拜的遗迹。这种崇拜有其产生的原因,而且对齐鲁地区从习俗到文化以及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山东省东南部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之莒地,莒地又是古东夷的一个活动中心地区。西周封莒为诸侯国,建都于计斤(一作介根,在今山东胶州市西南),西周末或春秋初迁于莒(今山东莒县)。我国古代历史中的东夷古国及其文化是形成璀璨中华古代文明的渊源之一。莒地历史文化是东夷古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有悠长之历史,而且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早在十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莒地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沂水县南洼洞、日照市秦家官庄等就发现旧石器时代的遗址。  相似文献   

3.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依据人文主义方法论的研究方式,从体育文化的视角对新石器时代居住在泰沂山系的东夷族人,所创造的东夷文化中所蕴涵的体育文化因子进行分析,发现东夷文化在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东夷地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培育了特色鲜明的东夷文化;而发达的东夷文化中蕴生了诸多体育文化的萌芽:东夷文字、夷人体格、原始崇拜、礼仪习俗及音乐舞蹈娱乐中所蕴涵的体育文化因子,为后世体育活动的产生、发展及至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也谈齐鲁文化与齐鲁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鲁文化均产生于东夷,有其共同的渊源,因而有其共同特质,又因其地理环境和有周分封后建国方针不同,随产生变异,形成既有共性又具个性的现象。随着历史发展,两种有共同渊源的文化,首先互相吸收,互相融合,至汉代走向统一,并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关于齐鲁文化的先进性与保守性的问题能否搞清楚,关系到如何正确评价传统的孔孟儒学和如何正确地、真正地、实事求是地弘扬民族文化的大问题。自有周以来,特别是孔子儒学以来,二、三千年间,一直认为:夏文化是先进的、文明的,东夷文化是落后的、野蛮的;鲁文化是先进的、文明的、齐文化是落后的、野蛮的。这  相似文献   

6.
季丽莉 《管子学刊》2010,(2):80-84,88
地名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可以反映特定地域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山东地名与齐鲁地理文化、齐鲁历史文化、齐鲁居民生活、齐鲁方言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本文从这些方面解读山东地名所反映的齐鲁文化。  相似文献   

7.
先秦史中,有一位非常传奇的人物,名曰姜太公。有人在小说中把他描绘成是一个“封神”点将的众神之主,但实际上,他是殷末出自东夷姜姓族团的一位十分有作为的大军事家兼大政治家,在灭殷战争及齐国的建设中曾作出过杰出的贡献。研究姜太公的族源、军事谋略和政治才能对齐鲁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研认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2000年 1月 17日,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研究并决定建立山东省齐文化研究基地,是省七大社科规划重点科研基地之一。 齐文化研究基地挂靠淄博学院,淄博学院院长范跃进教授为基地负责人,副院长兼齐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志民教授为基地首席专家。基地学术带头人及成员计有2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3人。 齐文化研究基地的近期科研计划主要有先秦齐鲁关系史研究、管仲研究、齐文化与素质教育。中长期科研计划的重点是力争实现三个突破:第一,东夷文化与中国上古文明研究的突破;第…  相似文献   

9.
山东古代易学史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1)上古至先秦易文化阶段。“易历三古人更三圣”中有二圣即伏羲、孔子是山东人,这个时期的易文化有东夷文化、邹鲁文化背景。(2)经学阶段。作为经学一部分的易学从汉到清出现了汉易、晋易、宋易三大系统,产生了郑玄、王弼这样的大家。这三大系统都源于山东,有齐鲁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0.
东夷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东夷地区优良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资源环境,以及东夷人以渔猎为主体的生活习俗,养育了特色显明的东夷文化。在此基础上,东夷人的人种基因、生活习俗、道德习俗、娱乐习俗对于早期体育活动的蕴生从不同角度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齐鲁文化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宣兆琦 《管子学刊》2004,3(2):36-39
齐鲁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我国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针对应试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弊端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和体系。孔子与儒学产生于鲁,稷下学宫出现于齐。仅此而论,将齐鲁文化引入素质教育就有完全的必要性和切实的可行性了。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结合齐鲁文化的实际情况,我们不难建立起一个齐鲁文化与德育,齐鲁文化与智育,齐鲁文化与体育,齐鲁文化与美育,齐鲁文化与人格塑造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座标系出来。目前,齐鲁文化和素质教育的各自研究均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将齐鲁文化与素质教育进行一体化的研究,至目前为止尚无人深入地来做。如果把宝贵的齐鲁文化资源应用于当前的素质教育中去,当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加强对齐鲁文化包括齐鲁圣贤文化的研究,是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渠道和载体;界定“齐鲁十二圣”文化概念,推出齐鲁圣贤群体,是深化地域文化研究新的切入点;研究“齐鲁十二圣”文化现象,开发利用“齐鲁十二圣”文化资源,可以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益借鉴和发展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莒乃先秦古国,传称为少昊之后,如此则应是东夷古国的典型。关于莒国之姓,有己或嬴或先己而后嬴之说。于其所封或谓在西周武王时期。莒处泰沂山脉东半部,其都先在介根,后又迁之今莒县。其与齐、鲁、陈、晋、楚诸国都有过交往。战国初年为楚伐灭,后其地又归并入齐。有...  相似文献   

14.
刘伟 《管子学刊》2013,(4):46-51
由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而成的《战国策》,折射出各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并显现出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齐策》中体现的地域文化也鲜明地异于它策,然而这种有其深厚的文化渊源的地域文化蕴含着多种文化元素。齐国乃东夷族世代居住之地,在意识形态领域保留了东夷文化的基础,东夷文化是它的源头。在《齐策》中东夷文化主要体现为:尚武的风习;古老的婚恋习俗以及占卜的遗风等。  相似文献   

15.
东夷地区长期受商文化影响,既与商王朝关系密切又有自身独立性。周王朝建立后,为了巩固在东方的统治,一方面需要加强军事威慑,迫使东夷接受新政权;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推行周礼,将东夷纳入周王朝的政治体系。姜太公封齐的主要目的是承担军事威慑任务,周公封鲁在军事威慑之外,还承担周礼表率和推行的任务。两国最初的分封目的,决定了齐、鲁两国治国策略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刘蕾 《管子学刊》2011,(3):106-108
本文从开展齐文化研究有利于拓宽齐鲁文化的研究领域,深化人们对齐鲁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有利于培植文化产业,助推经济发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培育市民的家园意识,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实现资源共享和文化认同,为经济区发展注入文化活力等四个方面阐述开展齐文化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从学术角度阐述开展齐文化研究与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之关系。  相似文献   

17.
山东昆嵛山是全真道的发祥地。为了弘扬全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鲁东大学胶东文化研究中心、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全真文化研究中心,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牟平著名的旅游度假村养马岛召开了"齐鲁文化与昆嵛山道教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设有齐鲁文化与道教起源、全真道与齐鲁文化、昆嵛山与全真道、全真文化的开发与应用等议题。在两天的会议中,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的30多位知名的全真道研究专家,围绕以上主题展开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18.
从文学与影视互动传播的角度历时性审视研究齐鲁文化及其传播镜像,80年代齐鲁红色文化与民间草莽文化并行,90年代儒家文化与商业文化并峙,新世纪政治文化重塑与移民文化重温同步。充分挖掘齐鲁文化资源,加强文学与影视良性互动,是有效促进齐鲁文化的品牌塑造与影像传播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略论东夷文化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夷文化是聚居在今山东及其周围地区的古土著民族——东夷族长期辛勤劳动创造的文化。东夷文化有许多特点,其中最显著的、也是最基本的特点是:悠久的民族文化,发达的文化,开放性的文化。本文试就这三个基本特点略论如下。  相似文献   

20.
齐鲁文化早期交流融合述论郭墨兰齐鲁文化是一个多源、结构复杂而体系相对独立的文化实体。它的形成,经过了同源、分流发展,最终融为一体的过程。齐鲁文化因于先秦齐、鲁两国文化,本是齐鲁两国文化的合称,后因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形势的发展,齐鲁文化终于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