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的心理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厚超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7,30(5):1037-1041
本研究旨在探索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的心理结构并编制适合大学生使用的量表。在理论构想的基础上,根据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和前人相关研究,初步确定了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的结构和量表题项。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的心理结构由3个维度、12个因素构成。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量表最终由53个题项构成,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评估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论时间洞察力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26  
时间洞察力既是能力特质也是动力特质,是个体对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或行动倾向)的人格特质,它可以区分为过去时间洞察力、现在时间洞察力、未来时间洞察力,也可以区分为特质时间洞察力和状态时间洞察力。时间洞察力是决定个人事业与人生成功的关键因素。我们已开始用多维度-多方法对时间洞察力开展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杨炳钧 《心理科学》2004,27(3):647-650
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于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或行动倾向)的一种人格特质.本文从时间洞察力的研究途径,以及它与情绪、目标设定和学习动机等的关系出发,概述了作为人格维度的时间洞察力研究。  相似文献   

4.
时间洞察力的概念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吕厚超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5,28(1):166-169
对时间洞察力的概念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辨析和阐述,认为时间洞察力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体差异变量,是个体在对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或行动倾向)上所表现出的人格特质。并对时间洞察力的概念界定和方法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5.
利用津巴多时间洞察力问卷,采用跨期选择经典范式,考察“现在享乐型”和“未来定向型”两类时间洞察力个体在跨期选择上的偏好,从人格特质角度来探究跨期选择的认知机制。结果发现:(1)现在享乐定向组的延迟折扣率显著高于未来定向组;(2)未来定向组在时间洞察力量表“未来维度”得分与延迟折扣率显著负相关。这说明时间洞察力对个体延迟折扣率具有预测作用,支持了跨期选择的时间感知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6.
主动性控制和反应性控制是认知控制研究的新视角。前者通过在反应前维持目标相关信息的表征来预防冲突, 后者在反应时重激活目标相关信息以解决冲突。个体能够在这两种认知控制间进行权衡从而形成最优反应。通过AX-CPT等实验范式, 辅以ERP、fMRI技术可分离两种认知控制, 并观察到认知控制相关的脑区在激活时间和强度上的差异。个体生理发展、认知因素(期望、流体智力、训练)、非认知因素(情绪、动机等)均能影响认知控制的权衡。未来的研究应多关注这一权衡的内在神经机制和认知机制, 并与传统认知控制研究相结合, 在理论和应用上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 老年人的跨期选择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关于跨期选择的年老化研究尚存分歧:有研究发现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偏好未来获得更大收益; 也有研究发现老年人的选择偏好和年轻人一样, 甚至比年轻人更偏好近期收益。从时间表征和结果价值表征两个维度上的加工过程去分析其对老年人跨期选择的影响, 并进一步阐述认知、动机和情绪因素对两个维度加工过程的影响, 这对于理解当前老年人跨期选择领域研究的分歧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成瘾行为给个体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对成瘾人群时间洞察力的研究成为探讨成瘾行为产生和发展的一个新的视角。过去消极、现在享乐和现在宿命时间洞察力取向的个体更可能出现成瘾行为, 而未来时间洞察力取向则是成瘾行为的一个保护性因素, 它不仅可以减少成瘾行为的发生, 也有利于成瘾行为的康复。从自我调节, 冲动性决策等行为机制和前额叶的神经机制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时间洞察力对成瘾行为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成瘾行为者时间洞察力的一致性与特异性; 采用纵向研究方法探讨成瘾者时间洞察力的动态变化过程; 对成瘾者的洞察力进行干预, 增加成瘾者的未来时间洞察力, 减少其过去消极和现在时间洞察力取向来帮助成瘾者实现时间洞察力的平衡, 从而提高其戒断效果。  相似文献   

9.
何文芳  吕厚超  杜刚 《心理科学》2019,(5):1167-1173
基于社会认知双视角模型和人类适应机制,探讨能动性和表达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社会认知基本维度形容词词库、未来时间洞察力问卷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全国21个省市居民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071份,其中男性1714人(42.1%),女性2342人(57.5%)。结果表明:(1)能动性、表达性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且能动性的预测效力大于表达性;未来时间洞察力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2)能动性、表达性能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个人主观幸福感。本研究结果有利于揭示能动性、表达性如何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体验,以及能动性、表达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对于提升个人主观幸福感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翠蓉  胡谊  吴庆麟 《心理科学》2005,28(5):1167-1173
基于社会认知双视角模型和人类适应机制,探讨能动性和表达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社会认知基本维度形容词词库、未来时间洞察力问卷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全国21个省市居民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071份,其中男性1714人(42.1%),女性2342人(57.5%)。结果表明:(1)能动性、表达性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且能动性的预测效力大于表达性;未来时间洞察力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2)能动性、表达性能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个人主观幸福感。本研究结果有利于揭示能动性、表达性如何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体验,以及能动性、表达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对于提升个人主观幸福感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理论分析和开放式调查的结果,通过系统过程编制了中学生价值观问卷,对来自北京、河北和广西等地971名中学生的价值观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中学生价值观由目标价值和手段价值两个基本维度构成,前者包括生理与安全、享乐、物质、自我实现、认知、尊重、归属、情感、抽象感受、社会和公理等11个因素;后者则包括自身能力、性格特点、与人交往的态度和行事方式等4个因素。《中学生价值观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且其结构在不同性别、年级样本中具有一致性,可作为中学生价值观的评定工具。  相似文献   

12.
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目标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永进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5,28(5):1096-1099
未来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未来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或行动倾向)的一种人格特质,其目标不仅架起了现在与未来的桥梁,也影响个体的认知与行为,并且不同目标还具有不同的动力作用。但个体如何建构未来目标、确立优势目标等,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瑞文测验项目认知难度因素分析及LLTM拟合验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在以认知和测量相结合为特征的新一代测验理论的指导下,针对项目刺激特征,对影响瑞文测验项目认知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取出图块繁简度、整体布局、变化维度和题序等4个因素,然后应用线性逻辑潜在特质模型(LLTM)对这四个因素进行了拟合检验,结果证明提取出的四个因素是有效的。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研究结果在智力测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美国当代着名教育心理学家D.P.奥苏贝尔曾提出意义学习的两个内在条件分别是,学习者有同化新材料的认知结构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前者涉及教学中的认知因素,与学生对新学习材料的可接受性有关,后者则涉及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与学生对新学习材料的乐接受性有关。但奥苏贝尔本人也仅提出教材内容的认知处理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而未提出影响学生学习心向的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策略,这其实也反映了现时教学心理学在教材内容处理上重知轻情的倾向。鉴此,本文从情感维度上提出教材内容处理的超出预期策略,以冀与认知策略一起共同优化处理教材、呈现教学内容环节,并阐明超出预期策略的内涵、机制、作用和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15.
李祚山 《心理科学》2008,31(6):1493-1495,1453
采用自编的经济自我时间态度量表,对429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大学生经济自我的时间态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大学生对自己经济自我的评价总体趋势是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时间维度上都是向着积极、肯定的方向发展.(2)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间维度上的因子结构都由经济自我能力、经济的社会价值取向、经济的个人价值取向和经济自我效能四个部分构成.(3)从时问维度上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经济自我在结构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量上的变化都朝着积极肯定的方向发展,表明又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化景观观赏性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抽取上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公共绿地绿化景观样本,编制测评量表对其观赏性进行评价.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鉴别该量表的测评维度并基于理论推断和经验归纳确定评价指标,包括整体美感、正性情绪、色彩知觉、形态知觉、负性感受.120名大学生和研究生对景观样本的评价结果表明.高观赏性组的景观与低观赏性组的景观相比,前者的整体美感、正性情绪、形态知觉、色彩知觉维度评价指标及其所含测项的评分均高于后者,彼此差异达到极显著或非常显著的水平,而负性感受维度评价指标评分则是后者极显著地高于前者,而且其测项评分也显著高于前者.本研究编制的量表能够对城市绿化景观观赏性进行有效测评.  相似文献   

17.
延迟满足是个体为获得更有价值的奖励结果,坚持目标行为而推迟即时性满足的倾向与行为。其产生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基于未来取向的自我调节。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延迟满足的作用可由期望-价值理论、解释水平理论和自我调节周期模型等多种理论进行解释。除行为层面的机制,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延迟满足涉及腹侧额叶-纹状体环路等相似的脑机制。未来研究需深化和丰富延迟满足的理论机制,明确与时间洞察力各维度的复杂关系,探究与时间洞察力相同的生理神经机制,促进其应用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8.
企业员工组织政治认知量表的构建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马超  凌文辁  方俐洛 《心理学报》2006,38(1):107-115
应用自行研制的组织政治认知调查问卷,通过对29家企业员工共1647名被试的调查,对组织政治认知结构维度进行了探讨。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组织政治认知由三个因素构成。三因素结构的结果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得到了验证。由此得出结论,组织政治认知有三维结构:自利行为、薪酬与晋升和同事关系。最后,对组织政治认知维度构成和内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社会心理现象既具有社会学的特性,又具有强烈的感情因素。社会学与心理学都不可能彻底解释这种现象,社会心理学应构成一门独立的科学。社会心理学既研究大集团的心理,也研究小集团的心理。社会心理虽然有反映社会存在的一方面,但是还有“实践的”方面;前者即表象与概念,构成公共意识的特殊内容,后者即意志与感情、行为与行动,构成社会心理的特殊内容;后者比前者更活跃,更不稳定。艺术反映的特殊对象正是社会心理。艺术中刻画的人物的心理体现着整整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心理。这种社会心理是复杂的,充满了矛盾的。某一阶级的思想体系大体上是同其社会心理吻合的,但两者之间也有不吻合的地方。同思想体系相比,社会心理表现出三个特征:自发性;多样性和易变性;非系统化和非概念化。思想体系与社会心理构成社会意识,它体现着社会精神生活的整体。  相似文献   

20.
卿素兰 《心理学报》2007,39(6):1055-1062
采用结构式访谈法,通过计算机模拟真实情景的动画方式,系统探查4~7岁儿童在目的指向性维度上的本体区分、因果认知发展模式以及在此维度上的朴素生物学“理论”的形成。结果表明:(1)4~7岁儿童在目的指向性维度上进行本体区分的认知发展模式,经历了从低到高的4个发展水平,即目的论模式——基于动物模式——基于生物模式——基于本体区分模式;(2)4~7岁儿童对目的指向性的因果认知与本体区分表现出一致性发展模式,表明学前儿童在目的指向性维度上逐渐形成了朴素生物学“理论”;(3)5~6岁是儿童对目的指向性认知的快速发展期,领域知识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受年龄和领域任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