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头     
正当日头移动到村子南边偏西的位置时,我在椅子上一个乍猛醒来,发觉已是下午了。定睛看,就在右手边的槐树上,爬了一些青白色的虫子,在光影的照射下,小心翼翼地移动。日光很好,我与它们共享一份安详。它们的世界,是否也有烦恼和幸福呢?如果没有,那似乎有些遗憾。但若是有呢?作为人类的我,该怎样与它们相处呢?在人类的世界里,反观自己的生活,我与这些虫子、这些树、这蓝天和大地,终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在一些颇有名气的高山或庵庙古刹里,常常有人进香求神以治疑难杂病,有些人居然把病治好了,或是减轻了病情。于是相传开来,说什么某某名山古刹的神灵十分“灵验“,能给人消灾祛病。因而有更多的“善男信女“怀着无限虔敬的心情,在从众心理驱使下,前去进香拜佛,拜神保佑,企求诚至病除。正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难道说名山古刹真有“仙气“,能治好人间的病?其实并非神灵显圣,而主要是高山气候或森林气候在起作用呢! 人所共知,有名气的庵庙寺宇,大多建筑在高山密  相似文献   

3.
回顾建国前中国近百年历史,世界列强对我们中国疯狂掠夺、欺凌,中国人连生存的希望都很渺茫,还到哪里去争民主、争自由,还有什么人权可谈呢?那时候,国家都不能自主,还谈得上什么“宗教信仰自由”? 从清末到民国年间,许多人因家中饥寒交迫,将子女送到庙观当道士。这些孩子一旦进入庙观,就算与家庭脱离了关系,生死都与家中无关,道教界人士没有任何社会地位,更不用说参与政治的权利了!地方势力、旧政权的官僚政客,随意操持或插手宗教事务,  相似文献   

4.
简单的难题     
人世间什么问题是最简单的呢?应该是分辨好和坏、爱和恨、善和恶吧,这不就像分辨黑和白一样容易吗。真是这样吗?未必。就在这最简单的事情上,有些人的答案往往差异到令人震惊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特殊文化载体,建筑记录着历史演变的轨迹,有力地证明着建筑所在地发展的连续性,因此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以发展为主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建筑在历史的洗礼下已不再有当年的辉煌,有的残破不堪,无人问津,有的甚至已了无踪迹,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形式来处理保护传统建筑呢?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前城市建设中,旧工业建筑遗存导致的相关问题越来越凸显。一方面影响了城市总体规划,另一方面导致了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等问题。由此,旧建筑遗存的保护与开发就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在具体的设计中要深入调研以找到适合的改造方式,切不可复制其他城市模式。目前我国城市有大批旧工业建筑正在被恶意破坏,已经到了不挽救就消失的地步。有些建筑虽然已经被确定为保护性文物建筑,但是也难逃被强拆的命运。对于这种现象的发生,人们是深感痛心的。旧工业建筑并不是城市发展的障碍,相反它应该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如何找到旧工业建筑与现代城市共生的方法是当前我们所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1992年第6期《逻辑与语言学习》上发表了张力同志的《什么是正确的推理?》的问题求解。提出了“所有形式正确的推理都是正确的推理呢?还是有些形式正确的推理是正确的推理呢?”的问题。问题的实质是:“前提真实”是不是正确推理的必要条件?争论的焦点是:我们应该给“正确推理”下一个狭义的定义(正确推理是形式正确并且前提真实的推理)呢?还是应该给“正确推理”下一个广义的定义(正确推理是形式正确的推理)呢? 我同意《普通逻辑》教学参考书(修订本)的观点:“正确推理”应当理解为形式正确的推理。我赞成“形式正确前提虚假的推理仍然是正确的推理”。有人引用恩格斯的话:“如果我们有正确的前提,并且把思维规律正确地运用于这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的理念在国内大跨步地发展,但是由于该理念在国内起步较晚,基础理论及思想准备不足,认识水平低下,还有其他一系列的因素,使"绿色"成为标签,变成招摇撞骗的手段。那么在这样的国内社会环境之下,是不是就意味着不应该推行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呢?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中,有着一类特殊的建筑形式,它们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色,富有独特的造型,这就是旧厂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这些厂房已经被逐步淘汰,在社会中渐渐地处于闲置或消失状态。文化产业在当下日趋流行,并且正在寻找一种独有的空间来表现其本色,而城市中闲置的旧厂房从建筑形式上刚好符合这种气质,成为了其必要的载体,独特的空间形态和特有的建筑元素使得两者不谋而合,显得相得益彰。于是,一些城市中,旧厂房不再是彻底被遗弃和被拆除的无用建筑,而在文化产业下开始了自己的再生规划之路。  相似文献   

10.
回头是土     
早年读鲁迅关于写作技巧的传授,有一条叫做——一直写下去,不要回头。那时年轻,有些不解。为什么不能回头呢?看看自己的脚印,歪斜了就校正,如果笔直,便一直走下去,有什么不好呢?存疑。很多年。有一天,忽然就懂了。原来,鲁迅在传授和不自信作斗争的经验。面向前方,坚定地走下去,任它成功或是失败,  相似文献   

11.
从某个层面上看,卢昊的作品是中国当下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冲击下,中国文化变化的真实的记录和写照,他在北京胡同里找寻到时代变迁的冲突和碰撞。而在他的作品里看到了城市发展的痕迹,从《建筑碰碰车》到《消失的家园》,又到玲琅满目的商品,他的作品像是在记录,记录城市变迁的痕迹,记录那些即将被抹去的城市文化,当眼前的这一切又被新的所代替,是否我们的城市真的是在进步呢?  相似文献   

12.
从“吗”和“呢”的用法谈到问句的疑问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些教师教学生辨别“吗”和“呢”,采取了这样的说法:凡是能用点头或摇头的方式来回答的问句,末了可以用“吗”,不能用“呢”;凡是不能用点头或摇头的方式回答的问句,末了可以用“呢”,不能用“吗”。这个方法简单明了,学生容易掌握,可是不作补充说明,就会出现问题。有些问句要求用“是”或“不是”来回答的,末了只能用“呢”,不能用“吗”,然而“是”或“不是”常常可以用点头或摇头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矛盾。况且,点头或摇头也可能使人误解。比如有人问:“他不答应?”  相似文献   

13.
论普列汉诺夫的社会意识两种形式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普列汉诺夫第一次明确地将社会意识区分为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两种基本形式,提出了社会意识两种形式的学说。怎样看待普列汉诺夫的这个学说呢?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的进一步阐明呢,还是对唯物史观的背离呢?是他哲学思想中的精华呢,还是失误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对他的有关论述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14.
正铅笔也可以像蔬菜或是庄稼那样种在土壤里吗?是的,完全可以。把这种特殊的铅笔种在土壤里,不但可以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还可以长出能吃的蔬菜呢。很神奇吧?是谁发明的这种可以种的铅笔呢?发明者是三个麻省理工的学生,说起发明的缘由也很偶然。他们平时在使用铅笔时,铅笔常常会断裂或用到最后只剩下一截铅笔头就无法再使用,不得不扔掉,造成很大的浪费。他们粗略一算,一年之内全球所有使用铅笔的国家所扔的铅笔头或断笔就达到几十亿支,这是一笔庞大的数目。想想这些铅笔白白扔到垃圾箱里,三个学生感到很惋惜,他们就想将这些废铅笔再利用起来。于是,他们经过反复构  相似文献   

15.
王雷 《天风》2017,(6):15-16
<正>当商务活动延伸到教内时,要注意分寸、场合和方式21世纪,商业的存在和驱动力几乎遍布城市和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当今,基督教界也有许多信徒卷入到商业大潮中,甚至有不少人成为商海洪流之中的成功人士。这原本是无可厚非的事,不过也有些经商的信徒将自己的商业行为延伸到教内,主动或被动地向教会及其他信徒销售商品或推广业务,对此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呢?笔者认为,信徒经商活动若涉及教内时当遵循如下之原则:  相似文献   

16.
正说到炮台,这个为战争而存在的建筑很难与和平国度象征的教堂建筑联系在一起,这些炮台建在码头或深山多半是为了防范四周海盗或山贼的入侵并为捍卫附近人民人身安全不受外来势力的干扰而建的,它们也具有灯塔或钟楼之作用。一、码头炮台比较闻名是澳门的炮台建筑。澳门的第一批教堂建造于十六世纪,十七世纪则是建筑炮台的时代。其中部分炮台的结构是和教堂一起的,也起到灯塔的作用,有些重要的炮台实际上是由教会或修会修建的。  相似文献   

17.
正在教会的年节里,复活节后的四十日就是耶稣升天节。事实上,耶稣的苦难死亡、复活、升天和圣神降临,这些事件都是密切关联在一起的。这些事迹,在四部福音和宗徒大事录内都可找到详尽的记载。究竟这些事迹的后面隐含着什么?和我们的信仰有什么关系呢?耶稣升天耶稣复活后曾多次显现给人。凡见过他的人,都觉得他和以前有些不同。他虽然还是从前宣讲天国的耶稣,但他突然在人面前出现,又突然消失于  相似文献   

18.
案例:我是一个高三学生,还有一个多月就高考了。虽然我的成绩在班上还说得过去,可一想到没多久就要高考了,我就害怕,成天魂不守舍的。我和几位同学看书上讲,有些药可以帮助安定情绪,我们也想服用,但又怕有副作用。我该咋办?“黑色六月”即将到来,作为高三的学生,你是否也会遇到类似的烦恼和担心呢?这些其实是考试焦虑的表现,许多研究证明,绝大多数考生在临考前都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或焦虑,这属于正常现象。适度的焦虑可以维持考生的兴奋度,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等,是很有好处的。但是如果考试焦虑过于严重,则会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由早期朴素的阴阳说到战国以后的哲理化了的阴阳学派之间,也一个由此及彼过渡的中间环节至今尚未弄清楚,那就是道家、阴阳家以及《易》学是怎样互相衔接、交汇、渗透、融合的呢?是什么人完成这样一项工程的呢?它们的交绥点在哪里?其后又发生了哪些流变?这些问题值得重视和研究。我认为,稷下的环渊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关键人物。本文将对其人、其学、其书及其后学的某些问题作扼要的论述、考察其渊源、流变的脉胳和走向。这个尝试虽有些大胆而唐突,却值得试一试。  相似文献   

20.
川西道观一绝的大王庙 ,地处什邡市洛水镇高景关前 ,朱家桥的上场口 ,依山临水 ,景色旖旎 ,风光独特 ,气候宜人 ,交通方便。背靠绵延苍翠、层林尽染的章山一脉李冰飞升的后城治山 ;面临车辆不断的广木公路和滔滔的石亭江。庙宇气势磅礴 ,建筑庄严雄伟 ,布局有致 ,多而不乱 ,壮而得体 ,独具特色的是该庙各殿神像全穿着各自的锦绣花袍 ,使尊尊神像威严各异 ,维妙维肖 ,栩栩如生 ,确是游览观光 ,值得朝拜的道家圣地。从什邡乘车北上约 5 0华里 ,到公路收费处老远就看到上有“大王庙”三个大字的雄伟建筑。在此向左转前行约 5 0米的水杉树护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