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代时期,吴越国缔造者钱鏐在发迹过程中,得到道士的秉力支持.钱鏐执政后,推行崇奉道教的政策,兴建宫观,笼络道士,常行斋蘸.其崇道的原因,是要借助道士神化自身,巩固其统治;借道教向民众灌输封建伦理道德,祈求得到道教神灵对其军队的襄助及对吴越民众的福佑.道教对吴越国军事、政治、文化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道教史上,有没有净明(忠孝)道这一教派?国内外道教史家对此研究甚少。日本秋月观哄先生(弘前大学教授、文学博士)著作的《中国近世道教的形成——净明道的基础研究》一书(创文社,1978年版)对此作了较为详尽的探讨和论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该书是作者十多年来对道教特别是净明道研究成果的汇编,是他对“未开拓领域”(作者语)进行反复研究所作的有益尝试。作者认为,净明(忠孝)道是元初道士刘玉(玉真,1257—1310)继承晋代以来许逊仙道教团的说教所开创的新道教的一派,在道教史上、中国宗教史上,特别是对儒佛  相似文献   

3.
唐代为中国道教的全盛时期,其道派承袭魏晋南北朝,来源有二,其一是继承魏晋神仙道教的传统,其二是魏晋天师道的流变。例如唐代专门从事外丹黄白术的金丹派道士和以各类气法修炼,兼服食药物养生的炼养派道士,则是继承方仙道传统的神仙道教流派。上清派、灵宝派、正一派等经箓派道教,实际上是魏晋天师道在神仙道教影响下的流变。再有楼观派(唐初改楼观为宗圣观)道士以终南山为中心,形成终南山道团,宗老子和关尹子,习《老》、《庄》,实为神仙道教和经箓派道教的融汇。唐代道观遍于全国名山大邑,以茅山和终南山最显,道教重道阶而不重道派。其中上清派以茅山为本山,师徒授受分明,是唐代影响最大的道派。自陶弘景以来其传授次第为:  相似文献   

4.
唐代道教义理的代表作《道教义枢》是孟安排根据隋代巨著《玄门大论》而精炼简编的一部理论的专著。其作者“青溪道士”孟安排是唐武则天时期荆州———青溪山一带的道士 ,也是一个卓有成效的道教理论家和修炼者。因其生平事迹不见史传 ,我们仅从现存的少许资料中 ,就他与青溪山道教浅作探讨。一、孟安排生平略考《正统道藏》太平部收有《道教义枢》十卷 ,原书题“青溪道士孟安排集”① ,这是出现孟安排名与书的第一处 ;唐代诗人陈子昂撰《荆州大崇福观碑记》中有“道士孟安排者 ,玄禀真骨 ,记上阶黄裳羽袂 ② ……”这是《道家金石略》中收…  相似文献   

5.
道教诗歌具有重要的道教史料价值。其史料范围极为广泛 ,有些真实度非常高 ,价值非常大。特别是道教诗歌有关道士生平的资料 ,有关道士思想和感情的材料 ,有关道教修炼的材料 ,更值得重视。道教诗歌有些材料具有唯一性 ,尤为珍贵。在搜集和利用道教教诗歌材料时 ,应加强对作者和有关诗的背景材料的了解 ,要善于准确把握诗的意蕴 ,钩微抉隐 ,善于将道教诗歌资料与其他资料共同使用 ,使其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6.
道士的称谓     
“道土”之称在东汉创教之前便有之。据《楼观本纪》载:‘调穆王好尚黄老,闻仙师杜仲有至德高行,遂师之。因追仰遗迹,崇构灵坛,招集四方幽人逸士,以绍玄业……朝野弘修道事,故以道士为号焉。”古时有三种人可以称为“道士”。一是崇泰道家之八二是有道之七三是方术之士。道教创立之后,‘道主’倒成为道教神职教徒的称谓。道教经书,如《太上太真科经》、《洞真太上太霄琅书经》均谓“以道为事,故称道士”。据此,道士必须信奉道教教义,遵守道教规戒,还必须身着规定的道装,在宫观内修习道教的斋仪和道术。上述‘值上’识是对道教…  相似文献   

7.
正道即道术汉晋道教是以"道术"为中心的神仙道教,神仙信仰实质上是一种道术信仰。陈国符对此有非常深湛的思考。他指出,"道即道术"。早期道教道派众多,主要就是由于各家道派奉行了不同的道术体系。依据不同的道术体系,早期道教可以划分为太平道(即干君道)、天师道、帛家道、李氏道等。在陈先生看来,所谓道教就是总括了所有中国本有诸家道术的集合体。~1道即道术,道教即道术之集成,道士即研习各种道术之人。陈国符的一系列论断深刻揭示了汉  相似文献   

8.
简寂先生即陆修静,道教南天师道的创立者,曾对江南天师道组织进行整顿和改造,他积极搜集整理道经,制订道教斋醮科仪,推动了南朝旧道教的改革和士族新道教的形成,与北魏寇谦之改革的“北天师道”一样,在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特别是他在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至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七年间隐居庐山修炼,对庐山道教的发展和全国道教的影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南朝道教的发展,为南天师道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简寂先生其人简寂先生(陆修静),南朝刘宋时期著名道士,字元德,谥简寂先生,宋徽宗时封丹元真人,出身江南著名…  相似文献   

9.
《中国宗教》2022,(6):94-94
《道藏》是汇集收藏所有道教经典及有关书籍的大型丛书。从唐朝初年开始编纂,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道教创始于汉代,最初经典很少。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道教的发展,各派道士撰写的经典日益增多。一些著名道士开始搜集整理道书。例如,南朝刘宋时,道士陆修静广集道书,编写《三洞经书目录》,著录各类道经、符图和医药方技著作,共有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到了唐朝初年,道书开始汇集成“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代帝王崇尚道教者不少,究其原因,一是所谓“问治国之道”,是企图借助道教为他们“君权神授”、“改朝换代”、“社稷永作”制造神学舆论,以利夺取或巩固政权。二是问“长生之术”,以仙方、秘方、服食、符咒、斋醮等,冀长命百岁,永享荣华富贵。他们大都集信仰与利用道教于一身,间或有的偏重于信奉道教,有的偏重于利用道教,对于道教的兴盛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历代帝王中,尊道事绩较多,方而较广,影响较深者,要推唐玄宗、宋徽宗,明世宗了。唐玄宗是一位崇道皇帝,他大力推行唐代开国以来的尊道政策,采取许多措施,神化“玄元皇帝”,提高道教社会地位,颁布各种崇道规定,开展对道经的收集、整理、注释和传播等,促进了道教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