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北京大学博士张其成主编、以一批青年博士为写作主体的《易学文化丛书》已由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本丛书从多个独特的新视角揭示了易学文化的内涵。及其对我国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各领域的渗透和影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丛书共计十种,分别为:张其成教授著《易道主干》,《易图探秘》,《易学与中医》;王新春教授著《神妙的周易智慧》;曲黎敏、彭贤博士著《易道气功养生》;亢羽博士著《易学堪舆与建筑》;任俊华先生著《易学与儒学》;詹石窗教授著《易学与道教符号揭秘》;王仲尧博士著《易学与佛教》,《易学与中国管理艺术…  相似文献   

2.
《周易》东传后被纳入古代日本的国家教育体系,成为大学寮等国家教育机构的必读经典;中世日本的易学教育主要由足利学校承担,足利学校为日本各地武将培养了大批军师,成为日本最著名的易学中心,中世易学集大成之作《百纳袄》也深受足利易学的影响。足利学校成为日本的易学中心及学术重镇,不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雄《法言》中的易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雄《法言》中的易学思想李英华《汉书·杨雄传》记载:“(杨雄)实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据此,有些学者在研究和讨论杨雄关于易学方面的思想时,往往只是埋头于《太玄》,而不注重...  相似文献   

4.
一顾名思义,所谓道教易学,或谓道教中的易学,或谓易学在道教中。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既相联系,又相区别。道教中的易学,范围比较广泛,它既涉及《周易》经、传及易学发展中出现的种种概念、哲学命题在道教教义思想中的运用,也包括《周易》的卦爻符号系统作为信仰的象征符号在道教中的运用等。易学在道教中,指的是作为经学的《周易》在道教中的应用、发展的情况。从道教的经籍总集《道藏》来看,尽管如元代高道李道纯作《三天易髓》,曾以《周易》中《乾》、《坤》两卦的爻辞释道教内丹修炼,且这种情况在《道藏》的其它经文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易林》神仙思想考连镇标在学术界,《易林》是一部颇有争议的易学著作。或对其作者产生怀疑,或以为它“离经叛道”,背离易学,因而对其蕴含的思想作深入剖析者甚少。鉴此,本文除了就《易林》作者提出自己看法外,着重阐发了《易林》的神仙思想(前人均未涉及这方面)...  相似文献   

6.
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兴起了研究周易文化的热潮,取得了不少可嘻的成果。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 如混淆易学同占卜方术的界限;将某些近现代的科技成果与《周易》相比附,对研究易学思维方式对科技的影响不感兴趣,动辄把自已的主观臆测说成是破译了“千古之迷”,缺乏历史的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今发表《朱伯崑先生的易学观》一文,以示我们对易学研究的关注,并为朱先生寿。  相似文献   

7.
《淮南子》中引《易》或与易学相关的内容,应本之于《淮南道训》。这些内容与帛书《易传》及《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易学古籍都有着十分密切的传承关系。通过相关章节的比较,我们认为《淮南子》中引《易》论《易》的文字,确由帛《易》流传而来,确为孔子之传。《淮南子》中论"五帝三王"的内容或与《韩氏易传》相关。《淮南子.天文训》包含了丰富的象数易学理论,有些可能是《汉书.艺文志》所载的《古五子》的遗说,有些则是魏相《易阴阳》的内容,还有一些与京房易学中的"纳甲"筮法相合辙。  相似文献   

8.
陈坚 《周易研究》2002,(2):56-62
晚明高僧智旭所撰的《周易禅解》是易学史上首部系统地以佛解易的佳作。本文探讨了其中解《大过卦》的一节。在这一节中,智旭通过对《大过卦》的佛学解读,依傍《大过卦》中的易学原理阐明了佛教修行中“定”与“慧”的互利关系,指出只有“定慧兼济”、“定慧双修”才能最终修成正果,并告诫要防范因“定”或“慧”太过而造成的“增上慢”或“枯木禅”现象。最后笔者指明了智旭以佛解易对现代易学解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高雨 《周易研究》2007,(6):22-28
唐人李鼎祚的《周易集解》是现存最早的两汉象数易学文献,具有独一无二的文献价值。然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作为经学的解释文本是其所处时代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他以两汉以来的象数易学及唐代易学中的"新义"反对孔颖达的《周易正义》,反映了唐代易学发展的新动向;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强烈地批判了王弼等玄学派易学"以无为本"的哲学观念,在整个易学哲学发展史中,成为沟通汉代易学与宋代易学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10.
李杞《用易详解》的易学特点及其在易学史上的地位蔡方鹿李杞,字子才,号谦斋,四川眉山人,南宋隐士、易学家。其生平事迹不详。其所著《用易详解》,以其鲜明的易学特点,在易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值得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宋代与李杞同名的另有两人,一是北宋人,任官大...  相似文献   

11.
《汉书·魏相传》是研究西汉易学的一篇重要文献。文中云魏相“数表采《易阴阳》及《明堂月令》奏之”,反映了西汉中期易学的特点。《易阴阳》是将《易经》与阴阳数术结合的产物;以五行配八卦、中央黄帝执坤艮治下土。反映了黄帝学说对易学的影响。儒学中《易》与礼相通.魏相说《易》引《明堂月令》.正说明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太平经》是早期道教重要文献,易学思想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太平经》中共有38处直接引用《周易》经传原文或化用了易理,《周易》中的天数地数学说则是《太平经》中世界构造的理论依据之一。《太平经》又吸收借鉴了京房易学的阴阳消长理论来阐释世界万物的运行,并以八卦休王说对其世界运行观念作了补充。汉代易学中的爻辰说、八卦方位、十二辟卦学说也为《太平经》解释世界提供了一些依据。《太平经》借易学符号而提出了重德轻刑的政治观点。  相似文献   

13.
略析吴澄的易学象数思想章伟文吴澄(1249~1333),字幼清,号草庐,抚州崇仁(今江西省崇仁县)人,是宋末元初的一位著名易学家和理学家,其易学著作主要有《易纂言》和《易纂言外翼》。《四库全书总目易纂言外翼提要》认为:“自唐定《正义》,易遂以王弼为宗...  相似文献   

14.
书讯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希望购买本“中心”所出易学书籍的要求,我处继续邮购如下易学书籍:1.《周易折中》校点本,巴蜀书社出版,每册定价53元,邮挂费5元。2.《象数易学研究》(第一辑),齐鲁书社出版,每册定价18元,邮挂费3元。3.《象数易学研究》(第二辑),齐鲁书社出版,每册定价18元,邮挂费3元。4.《大易集要》,齐鲁书社出版,每册定价16元,邮挂费4元。5.《大易集述》,巴蜀书社出版,每册定价45元,邮挂费5元。6.《象数易学发展史》(第二卷),齐鲁书社出版,每册定价30元,邮挂费4元。后四种图书…  相似文献   

15.
读《象数易学研究》(第一辑)胡自逢一、前言拜读《象数易学研究》第一辑后,不禁油然兴感。值此季世,邪说暴行交炽助长,正统学术式微,引致人心陷溺,世风日下之时,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诸先进在刘大钧教授倡导之下,研精覃思,昌明易学,盖深知《周易》为领导一切知...  相似文献   

16.
试论孔子易学观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和《田敬仲完世家》都说“孔子晚而喜《易》”,班因《汉书·儒林传》所载亦同,只不过改“喜”为“好”而已。孔子为何要至晚年方才“喜《易》”?他晚年前后的易学现有没有变化?对此,司马迁、班固没有记载,人们也都没有注意到。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孔子的思想终其一生,是“一以贯之”的,不可能有转折变化,其易学观也当如此。因此,探讨孔子何以“晚而好《易》”这一问题,不但可以加深我们对孔子易学观演变的认识,对孔子整个思想的研究也具有方法论的启示。1973年底,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六篇…  相似文献   

17.
在荀爽与《九家易》关系问题上"荀集九家"和"九家述荀"两种观点对立。易学家尚秉和先生根据荀爽易学与《九家易》有相同的古易学说,认同前一种观点。但其理由并不充分,《九家易》不是淮南九师《易》,该书并非荀爽所集。《九家易》当成书于虞翻之后,是汉魏易学嬗变、魏晋时期象数易学与义理易学斗争的产物。研究荀爽与《九家易》的关系对于衡定荀爽易学的历史地位、把握汉魏象数易学向义理易学的演变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房审权在宋代易学空前繁荣的背景下,反用唐李鼎祚《周易集解》之法,汇集汉代以来解《易》诸家,坚持以义理解《易》为主,切实地推动了义理易学的发展,在易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李衡继承房审权的易学思想,在删补《周易义海》的基础上,编撰完成《周易义海撮要》.《周易义海》、《周易义海撮要》为我们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易学资料,也客观地折射出了南宋以前义理易学的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9.
易学文献原论(四)周玉山四、辑佚易学文献的辑佚工作,是伴随着易籍的失传而产生的。中国古代的易学文献,尤其是唐以前易学文献的失传是相当严重的,通过下表所列的历代易籍存佚情况,可见一斑(其中“现存种数”一栏为《山东省图书馆馆藏易学书目》及《知见传本易学书...  相似文献   

20.
汉代是我国易学大发展的时期。面对日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汉代易学家对以《周易》为基础和核心的筮术作了拓展、发挥与创新,编撰出一批新的篇书。《焦氏易林》(后简称《易林》)就是其中一部流传久远、颇具特色的著作。《易林》作者焦延寿,字赣,相传为西汉元帝、成帝时梁(今河南省商丘县南)人,出身贫苦,因好学得梁敬王喜爱和资助。师承孟容易学。学成后为郡吏察举,补小黄县令,为官清正廉洁,政绩卓著,本当把升,被当地土民挽留,朝庭准予留任,后车子小黄。其学传著名易学大师京房。有易学专著《易林》留世。关于《易林》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