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篇将以最简单明了的拉斯威尔的“5W”传播模式为原型,用“6W”分析模式对邪教传播过程进行微观分析,试图对邪教为何能够迷惑受众、为何取得一定效果进行解释,在探讨过程中还将利用心理学的原理加以辅佐分析。  相似文献   

2.
情感动员是邪教组织欺骗痴迷者的重要途径,一般包括三个层次,首先,通过情景构建和认同塑造实现情感唤起;其次,通过话语策略激发情感共鸣;最后,通过网络谣言完成情感扩散。应对邪教组织情感动员,要破立结合,教育群众正确认识宗教现象,培育家国情感,解构邪教虚假情感,削弱邪教情感传播力等,最大程度减轻邪教对社会与家庭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探讨网络信息传播和邪教的呈现趋势。在两者出现联姻的社会背景下,采用内容分析方法,以某邪教综合网站为例进行案例研究,从中挖掘邪教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传播特征。此外,通过探讨网络环境下一般舆情与邪教舆情的差异,为应对网络邪教提供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充分的事实,揭穿了“法轮功”的邪教本质,把宗教与邪教分开,以利于依法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坚决打击邪教。  相似文献   

5.
6.
由于文化背景和现实国情的差异,中美两国学者对邪教的理解不尽相同。中国学者在论及邪教的识别与防治时,往往更强调邪教冒用传统宗教名义的欺骗性及其对社会和国家的危害;美国学者则较少关注邪教同传统宗教的关系,往往更强调邪教形式的多样性及其在心理生理上对信徒个人和家庭的侵害。然而,两国学者对于邪教的破坏性、封闭性、教主崇拜、强制性劝诱和精神控制等特征的相似论述,不仅为双方的学术交流提供了对话中介,而且为扩大两国在邪教问题上的共识和实现打击邪教犯罪的跨国合作提供了可能条件。  相似文献   

7.
探讨邪教痴迷者人格倾向、心理特质、痴迷人格的心理模式,为反邪教工作提供心理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MMPI)、心理控制源量表(IPC)进行测查,将痴迷者与国内常模、吸毒者、精神病者进行比较对照性研究.结果:MMPI十个临床量表显示,男性痴迷者有九项结果高于常模分值;痴迷者与吸毒者在谎分和癔症均值上呈现强相似性;痴迷者与精神病者在支配性、偏见性、压抑性、轻躁狂、精神病态、控制项目的均值上呈现强相似性;男性痴迷者MMPI中病态人格与C分量表分值呈正相关.以上研究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邪教痴迷者存在病态人格倾向和外控型心理模式.教育策略宜采取理性认知教育、正确人格行为强化和人本关怀,促其人格完善等方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邪教在农村不少地区禁而不止并呈曼延之势,其原因主要在于:1、中国传统的多神信仰民俗,为异端邪说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土壤;2、中国传统的灾难信仰制度与灾难信仰心态,使邪教的"劫变"观大行其道,并极大限度地增加了邪教的煽动性和扩张力;3、社会转型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基层政权控制能力的疲软、文化娱乐生活的匮乏、价值信仰的失范,都给了邪教以可乘之机;4、农民物质生活的相对贫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欠缺,是邪教在广大农村扎根与发展不可忽视的物质因素.对农村邪教问题的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主要包括:1、加强相关的法律建设和制度建设;2、建设农村基层组织中的斗争机制;3、加强宗教理论研究,普及宗教知识;4、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5、发展经济,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新疆高校各民族、各学科以及各年级大学生对宗教与邪教关系认识的I调查,认为要提高各族大学生辨别和抵制邪教的能力,必须要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包括l科学无神论)教育与反邪教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普及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的培养有机结I合起来,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反邪教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11.
12.
同宗教相比,邪教目前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公害和文明社会的天敌。打击邪教不仅是受危害国家的紧迫任务,而且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地预防、治理“法轮功”等邪教,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本文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邪教治理方式的演进过程,对其不足进行了反思,并探讨了新形势下治理邪教问题的对策思路。 陈松涛,四川大学政治学院2009级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4.
邪教与宗教确是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明晰地将邪教与宗教、特别是将邪教与非法宗教活动加以界定和区分,既是现实理论问题,也是困扰基层办案单位正确执法的症结问题。本文结合近年来各地宗教工作的实际,以及在打击邪教、制止非法宗教活动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提出厘清宗教与邪教;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特别是邪教与非法宗教活动关系的若干关键性要素,并就进一步保护和管理正常的宗教活动、引导和深化宗教领域反邪教工作、防范和处理邪教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外宣传我国治理邪教的经验成就必须要依据国际惯例进行。对于如何预防和治理邪教,国际上很多学者提出了有意义的舆论宣传建议。我们首先有必要了解这些观点,明确西方人如何看待治理邪教的舆论宣传工作。美国学者主张,媒体宣传一定要让公众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宗教,树立一个信仰的  相似文献   

16.
提升社会治理的智慧化水平,要把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运用至社会治理领域。邪教治理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打击邪教违法犯罪的紧迫要求,也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Z市邪教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分析,从路径依赖理论视角探究邪教治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困境与原因,为邪教治理数字化转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从提高社会公众认知度出发,通过对中外相关文献研究,结合帮教专职干部、宗教学专家、心理学者、大学生访谈结果,编制了邪教团体检测项目,通过3次条目筛查后制定了62项初始项目;又通过214名大学生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了由5个维度、32个条目组成的正式项目;再通过497名大学生的测查,考察各项测量学指标,结果显示量表区分度、信度、效度指标均较高,结论是邪教团体检测项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可作为邪教团体检测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18.
董延谅 《天风》2010,(1):52-54
近几年来,极端、异端和邪教在我国的活动也变得活跃起来,有些是死灰复燃,沉渣泛起,有些则是新兴的。他们秘密活动,散布谣言邪说,蒙骗群众,骗取钱财,摧残信徒的身心健康,扰乱社会秩序,对当下的教会造成了破坏与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引入社会力量有助于突破当前邪教治理的瓶颈,这也是我国反邪教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温州已率先进行试点探索,依托"枢纽型"反邪教组织、需求导向的合作机制、现有资源平台整合与文化生态系统重建,取得了突出的治理成效。同时,探索中也暴露出社会力量松散、不稳定、非专业性的瓶颈,以及政府职能转变与配套机制建设滞后等问题。应加快提供方向性改革引导,加强可行性运行框架设计,规范操作性项目实施,提升意识形态的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以降,一些国家先后出现以神化教主、精神控制为特征的秘密组织,被称作"膜拜团体"。20世纪晚期,这种膜拜团体逐渐走向极端化,成为反人类、反社会的邪教。如美国的"上帝之子"、日本的奥姆真理教、韩国的统一教会等。新中国成立前后,一贯道、同善社等会道门,企图破坏新生的人民政权,被我国政府坚决铲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