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 祖 老 子 之 著 《道 德 经 》,道 地 之 始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为 第 是 历 史 上 所 有 《道 德 经 》版 本 及教 尊 之 为 《道 德 真 经 》,奉 之 为 最 一 小 段 。 老 子 在 此 小 段 中 概 括 性 注 释 本 的 共 识 。 至 于 如 何 论高 经 典 。 千 百 年 来 ,上 至 帝 王 、下 地 阐 述 了 “道 ”的 本 体 ,但 老 子 并 “…  相似文献   

2.
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社会学家西奥博尔德说:“公共机构中的反腐败是发展中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永久特征。”那么,反腐败斗争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反腐保廉与社会发展》一书,在对腐败的性质、根源、类型、危害等作了深入的分析后,提出要反腐保廉必须构筑社会机制。这是很有见地也很深刻的见解。构筑社会机制是反腐保廉的根本措施。 为了把反腐保廉工作做得深入扎实,必须认真贯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实行“治吏重于治民”,“治心胜于治身”的整治策略。这就必须努力构筑社会机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发挥唐玄宗注疏《道德经》的“圣义”,以身体作为“身国同治”的出发点,并设计了一整套“身国同治”的规则,如崇道、尚道德、无为、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等,以此治身则长生,以此治国则太平。  相似文献   

4.
<老子>第25章所云"王亦大"抑或"人亦大",历来争论甚大,本文从道家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为出发点,通过考察<老子>及<庄子>对回归理想世界的不同途径选择,证明:<老子>希图借助"圣王"的力量促进这种回归,故<老子>十分重视"王"的作用,是为"王亦大";但<庄子>更重视"人"在回归理想世界的地位,是为后来改作"人已大"的思想资源.从"王亦大"到"人亦大",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打坐”又称盘坐、静坐 ,它是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炼方式 ,与佛教中的禅坐、禅定及“结跏趺坐”有着相同的功能。盘坐又分自然盘、单盘和双盘 ,最早由古人的散坐和跪坐演化发展而来。打坐既可养身延寿 ,又可开慧增智 ,故古人极为推崇。早在两宋金元时期 ,晁公武收进的《辟斋读书志》丛书中就有唐代道士司马承祯所写的《坐忘论》一卷 ,司马承祯曰 :“学道之初 ,要须安坐收心 ,离境住无所有 ,不著一物。自入虚无 ,心乃合道。”《黄庭经》中云 :“物有自然事不烦 ,垂拱无为体自安 ,体虚无物身自闭 ,寂寞旷然口无言。”《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  相似文献   

6.
闵一得与道教"医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世说系统阐发于请代闵一得所辑《古书隐楼藏书》中,它是明清之际三教合一思潮影响下的产物。医世说的要旨在于“即身以治世宁”,即通过内炼外养,培养真元,先治其身,次治其心,“内则用以治身,外则用以治世。”达到“天都泰安”之人与自然的和谐,“四夷安靖”之社会有序稳定,“闾阎富庶”之民富国强“世治”目的。作者还深入剖析了道教“医世”思想形成的宗教理论基础,指出,道教医世思想反映了道教出世与入世并重的特征,是道教修身济世利人、服务社会之“真精神”的集中体现,有其现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9月25日至29日,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一行4人,赴香港参加香港啬色园“为庆祝祖国60华诞、迎建太岁元辰殿落成、迎黄大仙诞辰及贺啬色园(黄大仙)成立88周年”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8.
万劫婆心,原来佛法无多子, 福田智种,重见圆珠七尺身。 注:大愚谓临济:“黄集与么老婆,为汝得彻困。”临济云:“原来黄某佛法无多子。” 裴休呈黄续诗;“领有圆珠七尺身。”福建黄蘖山万福寺法堂联@赵朴初~~  相似文献   

9.
朱大星 《中国道教》2004,4(4):19-24
《老 子 》一 书 ,自 其 产 生 以 来 ,注 家 蜂 起 ,遂 演 为 “河 上 公 注 《老 子 道 德 经 》二 卷 。 ” 《宋 史 · 艺 文 志 》、一 门 学 问 — — 老 学 。 在 众 多 《老 子 注 》中 ,河 上 公 注 郑 樵 《通 志 》亦 皆 著 录 。 而 唐 刘 知 己 子 玄 谓 《老 子 》流 传 较 广 ,影 响 也 较 大 。 无 河 上 公 注 。 释 氏 亦 多 非 议 , 《法 苑 珠 林 》卷 六 十 九 ⑤ 河 上 公 《老 子 注 》相 传 为 河 上 丈 人 或 …  相似文献   

10.
啬色园,香港地区四大宫观之一,主要供奉赤松黄大仙师,且尊崇儒释道尊神,俗称“黄大仙祠”,既有古色建筑,也有环保园林,是现时黄大仙信仰最具代表与影响力的道教庙宇。啬色园的发展轨迹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抗战前私营道侣之清修道场以及抗战后转型现代化的善团。啬色园的道脉沿自广州芳村普济坛。普济坛是在广东民间黄大仙信仰基础上形成的乩坛。  相似文献   

11.
郭简《六德》篇讲“仁内义外”,孟子则批评告子“仁内义外说”,而主仁义内在。学者疑之,至有据此否定郭简思想属思孟学派者。本文指出:《六德》篇与告子的“仁内义外说”,名词相同,但内涵迥异。郭简《六德》篇的“仁内义外说”,讲家族内、外治理方法的区别;告子所持“仁内义外说”,则是由人的情感生活与道德普遍性之割裂,而引生一人性“白板论”。《六德》篇“仁内义外说”所言治道,表达了儒家的一贯思想,亦为孟子所肯定。但告子“仁内义外说”所表述的人性论,则与儒家尤其思孟一系的核心思想相抵触,故为孟子所驳斥。孟子与告子有关“仁内义外说”的论辩,凸显了孟子人性论的根本特色和精神实质。孟子仁义内在于人的实存和情感生活的性善论,为《六德》篇“仁内义外说”所表达的儒家治道,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者本无矛盾,不能据此而将《六德》乃至郭店儒简排拒于思孟学派之外。  相似文献   

12.
《续 仙 传 · 侯 道 华 》条 称 :侯 — — 邱 祖 虽 没 有 进 过 学 校 读 儒 ‘月 体 映 日 则 日 食 ’。 以 今 料“又 常 好 子 史 ,手 不 释 卷 ,一 览 必 书 , 但 也 并 非 “不 肯 读 儒 书 ” 者 , 之 :盖 当 其 下 ,即 见 食 ,既 在诵 之 于 口 , 众 或 问 之 : ‘要 此 何 自 从 他 追 随 王 重 阳 祖 师 学 道 后 , 旁 者 , 则 千 里 渐 殊 耳 。 正…  相似文献   

13.
中医的"证"与人体"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证的研究中 ,像“机体反应状态”、“机体宏观状态”、“整体功能态”、“异常机能状态”、“综合性的功能态”、“应变态势”等等一些类似的语词常被用来说明证的内涵。这些来自不同角度的称谓之间虽然有些细微差异 ,但大都认为证是人体的一种异常状态。甚至有人干脆说中医学就是状态医学[1] 。那么什么是状态 ?证为什么能够称作状态 ?把证看成状态又有什么意义呢 ?对这些问题目前尚缺乏一个通盘的论证。1 状态是什么状态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具有相当老的资格 ,在亚里士多德的“十范畴表”中它就占了一席 ,他指出 :“状态则是一种很…  相似文献   

14.
"原始意识论"能成立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读了《医学与哲学》1999年第3期孙宝良先生等创立“原始意识论”的文章[1]后颇有异议。但由于并非是专业批评家,业务在身,无暇过问,也就想作罢算了。岂料至1999年7期,4个月里非但未见一篇批评文章,反而又见到孙先生等“原始意识论”的第二篇大作[2]...  相似文献   

15.
徐嘉 《中国哲学史》2007,(2):108-113
“体”和“用”是中国哲学特有的范畴。“体”、“用”对举而形成一种思维范式,具有包括伦理在内的多重理论内涵。近代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如何处理伦理传统与西学的关系是一个无可回避的根本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体用范式风行一时,相继表现为三种主要的理论形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精神为体,文化为用”,从而成为伦理启蒙、思想进步的重要载体与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6.
在《淮南子》糅合“法”、“德”、“俗”的治道思想中,蕴涵了“反秦/袭秦”(对“法”的改良)、“倡道德/斥礼乐”(对“德”的期待)并存的内在特质,同时,还对风俗在民间社会中的教化、规范功能有着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在全真道士每日必做的《早坛功课经》中,有一首被老修行称之为“澄半年”的经韵,这就是《早坛功课经》开卷第一韵——“澄清韵”。既是“澄清韵”,老修行为什么给它起个别名叫“澄半年”呢?原来,过去道士学习经韵靠的是师徒间的口口传授方式。音乐部分没有现成的可供学习的乐谱。师父传授时,以右手代“铛子”,左手代“钗子”,唱一句,手拍老三板“当当,请”。徒弟一句一拍地跟着学。依传统的教授方法,加之“澄清韵”音乐结构较难掌握,故需半年时间才能学会并唱好此韵。因此,“澄清韵”便有“澄半年”之别称。  相似文献   

18.
一个月前,我去姥姥家探亲,听到一件既老又新的新闻,这就是该村几十年前闹得鸡犬不宁的“黄大仙”作祟之谜,今日终于揭开谜底。笔者出于好奇,追问此事的来龙去脉。姥姥家人跟我一讲,简直就像在听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颇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9.
因果本一心,积善多生丈夫子慈悲无二意,救时曾见宰官身(碧山寺)因果本一心。佛家认为善因有善果,恶因招恶果,均决定于一心。丈夫子,古时子女通称子,男的叫丈夫子,女的叫女子子。“积善多生丈夫子”,反映了撰联者重男轻女的旧观念。  相似文献   

20.
“河图洛书”的产生颇为神奇。据说在上古伏羲时代 ,有一匹河马身驮“河图”出于孟水。又说在大禹治水时 ,有神龟背负“洛书”出于洛水云云……“河图洛书”的产生所以有这样神奇的传说 ,原因是这里蕴藏着超凡脱俗之理 ,修真返还之法 ,和通天仰地的学问。任何神奇的文化 ,都应当是以人为根本。人是阴阳的结合体 ,是天地宇宙的产物 ,又是万物之最灵者。人实是集天之“厚”、地之“精”而生成。人即是一个天地的全息图。“河图洛书”是易学的一部分 ,也可以说是其主体。易学主要包括数、象、理三部分 ,其最重要的是“数”。数 ,在道家眼里是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