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耶稣的眼睛     
桂志文 《天风》2013,(11):37-37
眼睛就像针孔摄像头,因为有了她,世界都在我们眼里;因为有了她,我们也会“赤裸”在别人世界。这扇窗帮助了我们,也暴露了我们,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以为自己仅仅是世界的观光者,其实别人早己从我们这扇窗户里看到了屋内的风景,那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意念等。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保守你心。  相似文献   

2.
眼睛的注视行为与人的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常说“他的服睛闪闪发光”,“她有着稚气的眼睛”,“他眼露凶光”等等,这时我们所描绘的是指眼睛的瞳孔放大、缩小和注视的动作。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眼睛所发出的是人与人心理沟通中最明显、最准确的信号,因为它们是人身上的焦点,眼睛所表达的讯息就是人心理活动的反映,即一个人的态度和心情。所以,心理学界有这种说法:“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相似文献   

3.
正人做梦,是在睡着的时候、闭着眼睛的时候。这说明,梦境,是在人闭着眼睛的时候看到的。由此看来,人有两双眼睛,一双眼睛长在脸上,长在脸上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外面的这个世界。那另一双眼睛呢?另一双眼睛又长在哪里呢?人的另一双眼睛,长在人的心灵上,而长在心灵上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另  相似文献   

4.
时慧颖  汤洁  刘萍萍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2):2718-2734
眼睛效应指人们面对眼睛或类似眼睛的图案时会发生行为改变的现象。但是, 眼睛效应的稳健性备受争议, 主要有4种观点:促使人们更亲社会、更遵守社会规范、降低反社会行为、无效果。结合规范错觉和创新扩散理论, 基于感知规范的视角, 当感知亲社会规范流行程度较高时, 眼睛效应既会“促进亲社会行为”或“促进人们遵守社会规范”, 也会“降低反社会行为”; 但当感知亲社会规范流行程度较低时, 眼睛效应对一些反社会行为“无效果”; 当规范错觉较大且无规范干预时, 眼睛效应同样对一些反社会行为无效果。因此, 将以上4种争议观点整合为“不同感知规范条件下的眼睛效应”, 揭示了眼睛效应不稳定的原因, 为未来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寻找     
恩露 《天风》2006,(20):41
当你在苦苦寻找着你珍爱的东西,然后突然发现了它,接着便是一声情不自禁的欢呼:“啊!终于找到了!”这该是何等快乐与满足的事啊!亲爱的弟兄姊妹,你是否会因此想起那一双充满着温柔与慈爱的眼睛,还有那一声亲切又动人的呼喊:“你在哪里?”我们的主,他用他那恒久不变的爱温暖了我们曾经冷漠的心灵,是他的爱感化了我们,吸引了我们,是他的爱寻找了我们,拯救了我们。噢,主,是你把我们从孤独、  相似文献   

6.
学会欣赏     
人生需要学会欣赏,而不要只用一双忙碌的眼睛去观看。因为人生如果缺少欣赏,就会缺少许多乐趣。欣赏就是赏识和领略,就是用眼睛、用耳朵、用心灵,去感受上天赐予我们的那一份份美好。  相似文献   

7.
人体语言,是无声语言,指人的面部表情、体态、手足姿势及人际距离等。在人际交往中,虽说有声的语言是重要媒介,但是,我们更不能忽视无声的人体语言的重要性。人体语言体现着丰富的含义,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在心理,因此,它具有可靠性。在恋人之间,为了捕捉对方的内在真情实感,准确无误地了解对方,吸引对方,体谅对方,我们不妨借助人体语言来达到上述目的。一、对眼睛、眼神的观察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眉目传情”等,说的就是眼睛最能准确地表达出人的情感和意向。恋  相似文献   

8.
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这是被心理学界所公认的;透过眼神去窥视人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常用的方式。但若有意的、自觉的去从眼神中透视对方心态,就必须掌握有关的理论和技巧。  相似文献   

9.
学会感恩     
感恩,是一种感激的心情。在许多时候我们感到大自然有恩于我们,父母有恩于我们,我们所在的社会以及周围的人们都有恩于我们。有时候,我们觉得映入眼帘的一切,哪怕是一棵小树、一朵花、一汪清水、一片绿地,都值得怀着感恩的心情去对它们微笑。很多时候,感恩这种心情会带来一种良好的人生感觉,使我们感到愉悦和温暖。因此,学会感恩,生活中就会少些怨气和烦恼;学会感恩,心灵上就会获得宁静和安祥。学会感恩,就会心存感激地生活,就会敬畏地球上所有生命,就会珍爱大自然一切的恩赐;心存感恩地生活,就会时时感受到生活中“拥有”的丰富,而不是“缺…  相似文献   

10.
哈:心灵哲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心灵哲学和诸如神经科学、认知科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有什么区别? 普:象哲学的所有其他分支一样,心灵哲学是对一大堆松散的问题的讨论,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有时也会减少)。“心灵”概念本身,几千年来,变化极大,使事情更为复杂。例如,亚里士多德并没有与我们的“心灵”概念确切对应的概念。赛克(Psyche),或灵魂,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和我们的“心灵”并不等同,因为它包括诸如消化生殖等一些‘非精神”的功能。(其所以如此,是由于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灵魂”就是生命有机体的形式。这一概念明显地不如我们目前的“心灵”概念吗?)而且,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奴斯(nous),或理性,排除了许多我们认为是精神的功能(这些功能中的一部分被萨姆斯[thumos]取代,它是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于心中的整合中心)。  相似文献   

11.
勤锄心地     
人们常把“心地善良”来形容或称赞一个人,看来,人的心灵就是一片土地了。那么,在心里的这片土地上栽种什么、或是让其荒芜,恐怕是每个人最关心的事。中国民间的“种瓜得瓜”之说,表达得很含蓄,但其内涵却深刻透彻。在我们的教会,也把心灵视为上主的宫殿,可见其意更为深远。为此,勤锄心灵的这块心地,不让杂草丛生,是每个天主儿女时常关注的。  相似文献   

12.
心·杯具     
当一只玻璃杯中装满果汁时,人们会说"这是一杯果汁";当它装满牛奶时,人们会说"这是一杯牛奶";当装满空气时,人们会说"这是一只空杯子"。人的心灵宛如杯具,心灵装满什么,就拥有什么样的心,别人也会适时唤着"这是一颗××心"。当心灵装满热爱时,人心就是积极的;当心灵装满冷漠时,  相似文献   

13.
一年一度的“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0日),都会提醒人们关注心理健康、关注生命质量。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无疑是社会进步的一大表现。1999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与我国卫生部等九个部门共同召开“中国精神卫生高层研讨会”,发表《中国精神卫生高层研讨会宣言》,倡议在全社会大力开展精神卫生健康教育。2000年10月10日,我国开展了以“关爱我们的心灵”为口号,以“健康体魄+健康心灵=美好人生”为主题的“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一、世纪杀手面目狰狞——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哥德尔定理必定适用于控制论机器。机器所能证明为真的结论,相当于在相应的形式系统中所能证明的定理。于是我们就能在这种形式系统中构造出一个哥德尔公式。此公式不能在此系统中得到证明。因而机器也就不能推导出相应的公式为真的;但这一点却是人的心灵可以做到的。由此得出结论:没有一架机器会成为一个心灵的完备的或合适的模型,心灵和机器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制造出一架机器来模拟任何一种我们想要模拟的类似心灵的行为,而只是说,我们不能制造出一架机器可以模拟一切类似心灵的行为。我们试图制造出的心灵模型是机械的,是“死的”,而心灵在事实上却是“活的”,它所能做的总比任何僵化的、死板的形式系统所能做的为好。  相似文献   

15.
李栋 《天风》2001,(3):10-12
几位“法轮功”痴迷者在天安门广场的“自焚”事件,除了让我们感到震惊以外,就是对受到“法轮功”邪教戕害的生命感到痛惜。好端端的生命,瞬息之间就成了涂炭;本可以有的光明的前景,顷刻之间变得一片黑暗;正值花季年华的青春,就此永远告别了灿烂,在哀其不幸的同时,我们更加痛恨“法轮功”邪教对人们肉体和心灵的残害。  相似文献   

16.
静之韵     
水静而鉴,火静而朗,心静而慧。 静,是一把打开悟门的钥匙;悟,是心灵睁开的一双明澈的眼睛。通过这双眼睛,我们能洞悉人情世事的幽微;有了这扇开启的悟门,我们便可觉知造化命运的归始,参透人生机缘的妙谛……  相似文献   

17.
何欣 《天风》2006,(1):40-41
“我是信靠耶稣成为我们的教主,真光就会进入我们内心和生命,驱散沮丧与迷茫,这真光不断安慰我们,催促我们走过悲伤的时刻。”伊滢姊妹的话语中,是否在表明一种心迹?是否亦是心灵的——  相似文献   

18.
意会之美     
人们在感悟到世象的一定玄机,得知事物的某些奥妙后,往往会说,此事“不可言传,只可意会”。是的,并不是所有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沟通都是可以用言语来进行的,因为有些东西如以言传,轻者会言不及意,表述不清,重者还会一经道破,即乖事实,一落言筌,便成谬误。只因为如此,意会才是人间的一种大美。  相似文献   

19.
许多人,甚至小学生都知道身体感冒的多种症状,但了解“心灵感冒”症状的人却少之又少。精神障碍,也叫做心理障碍,一直是人们谈之色变、讳莫如深的一个话题。可惜的是,在人们希望心理障碍“有多远滚多远”的时候,它却早就偷偷来到了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20.
快乐生活,人皆向往,你天生就这么忧郁吗?若不是,就赶快行动起来!做做这套“快乐”健心操。它会重塑我们的心灵,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前,我觉得快乐只是属于那些“幸运儿”,她们往往带来顺利,爱情美满,生活优越。可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