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上期学术评论栏发表了东方明所写《哲学史工作中的一种极有害的方法》,其中不指名地批评了李景春《周易哲学及其辩证法因素》(续一)一书。发表后,我们接到了李景春的反批评的文章,作者要求东方明答复,并要求尽速予以发表。我们将这篇文章转给了东方明,他立即写了答复。现在把李景春反批评文章和东方明的答复,一同发表在这里。我们建议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同志,就这个问题(可不限于《周易》的研究),从哲学史方法论上加以讨论;并且希望,通过这一讨论,在研究中国哲学史方法上,获得积极的成果。本刊愿意为此提供篇幅。  相似文献   

2.
本刊上期学术评论栏发表了东方明所写《哲学史工作中的一种极有害的方法》,其中不指名地批评了李景春《周易哲学及其辩证法因素》(续一)一书。发表后,我们接到了李景春的反批评的文章,作者要求东方明答复,并要求尽速予以发表。我们将这篇文章转给了东方明,他立即写了答复。现在把李景春反批评文章和东方明的答复,一同发表在这里。我们建议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同志,就这个问题(可不限于《周易》的研究),从哲学史方法论上加以讨论;并且希望,通过这一讨论,在研究中国哲学史方法上,获得积极的成果。本刊愿意为此提供篇幅。  相似文献   

3.
研究《周易》的方法论的讨论,涉及到哲学史研究工作中的诸原则问题,不但对《周易》哲学的研究,而且对整个中国哲学史的研究,都有十分重大的方法论意义。我同意东方明同志的意见,拿现代的思想去改铸古代的哲学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挂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人  相似文献   

4.
东方明同志提出应当将我所著的《周易哲学及共辩证法因素》(续一)、全面地虚心地检查一下,这个建议是很好的。我现在就把它检查一下。经过检查,我认为夸大的错误是有的。对它的唯证法因素提的高了一些。这一方面不如艾思奇同志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中对周易哲学的分析,提的中肯,提的准确。我应当拿这一本书作为初步的标准,向它看齐。  相似文献   

5.
我在《哲学研究》1993年第3期《困扰人类的全球问题》一文中谈到全球问题的产生和实质,解庭晨同志就文中某些问题提出商榷(见《哲学研究》1993年第9期《全球问题的产生和实质》,以下简称“解文”)。本文就“解文”提出的问题做如下答复和讨论,以便加深对问题的研究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读了贵刊今年第2期上竺云使同志的《东方哲学及其在我国的研究》,感到该文有些意见非常可贵。我已老衰,但对东方哲学中儒道及佛学原意还在不懈探索中,而中国最能汲取外来思想,使印度庞大系统的佛学为我所用。这段历史如予以仔细总结,实  相似文献   

7.
《哲学研究》编辑部: 贵刊1979年第3期载杨献珍同志1978年12月19日给编辑部的信,他要我“举出确实的证据”,证明究竟他“在什么地方讲过‘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并“尽快在贵刊上公开答复”。很抱歉,我没有即复。杨献珍同志催之不止一次,1981年5月又在答复一位同志的文章中提起这件事:“1977年有人说  相似文献   

8.
把古人现代化,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挂在古代哲学家(或著作)的名下,把古代哲学家的思想说得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差不多,《周易哲学及其辩证法因素》和该书《续一》、孔子讨论中的某些文章表现得很突出。最近东方明撰文批评了  相似文献   

9.
黄克剑同志的《我是在什么意义上“借用马克思的话”的?》(载《哲学研究》1987年第9期)一文,就我的《中国传统哲学的评价及其历史命运》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9期)一文的某些涉及他的批评意见提出反批评,我表示欢迎。我觉得其中有些是双方行文不  相似文献   

10.
对《说明》的答复《哲学动态》1995年第10期发表了我整理的一份动态资料:“关于‘国学’研讨中的几个问题”。文章发表后,一同志批评我对他的文章观点的介绍“有明显的误读”,于是在《哲学动态》1996年第1期上发表“关于‘国学’热讨论的几点说明”(以下简...  相似文献   

11.
刘崇民同志《原始社会与社会发展原动因再探》(《哲学研究》1992年第5期)一文,对我发表在《哲学研究》1991年第3期上的文章提出了再商榷。刘文围绕自然形成的社会与历史形成的社会的历史分期及其根据问题,作了较系统的论述。我们看到,刘崇民同志对他发表在《哲学研究》1990年第4期上的文章的观点作了若干修正,但在总体上仍坚持他原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研究《周易》生命哲学,单向度地从宇宙论演绎太极阴阳变化,或从心性论凸显易道生命实践的主体能动性,都无法实证宇宙大生命一体贯通的诚明合一之境。在熊十力哲学多元文化渊源和思想元素中,《周易》无疑是其哲学创新的最深邃的理论源泉和精神根基。宇宙本体与生命主体圆融为一,以生生之道涵化主体心灵,用主体心灵担当天地之情,成为熊十力《新唯识论》生命哲学理论突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艾瑛同志的《论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文(载《哲学研究》1984年第3期。以下简称“艾文”),对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有关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读后深受启发。但我不同意艾文的基本观点。现将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提出来,与艾瑛同志讨论并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4.
我刊于1985年第四期发表了胡俊卿同志的《谈谈哲学语言的逻辑分析》一文以后,读者相继来稿,也讨论哲学语言问题。上海师范大学何云峰同志在题为《开展哲学语言学的研究》一稿中,在介绍了西方分析哲学的主要派别关于哲学研究就是分析语言的主张之后,认为这些派别都从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牟钟鉴同志在他的《中国传统哲学的评价及其历史命运》(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9期)一文中写道:“《光明日报》1986年5月26日载《传统文化的封闭性及其时代特质》一  相似文献   

16.
《哲学研究》1985年第6期发表了我的《论新技术革命与旧式分工》一文后,又连续刊登了郝振省,林剑两位同志与我商榷的文章(见《哲学研究》1985年第10期,1986年第8期。以下简称郝文、林文)。还有的同志从方法论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与我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见《哲学研究》1986年第8期)。拜读了这几篇文章后,我感到获益甚多,也很受启发。但觉得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才能弄清,不能到此为止。故此,笔者再陈管见,与郝,林等同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于世诚同志新近发表的《关于德国古典哲学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理论的探讨》(《哲学研究》1962年第3期)一文,我是仔细读过了的。在这篇短文里,我暂时不详细答复于世诚同志所提出的理论上的争论之点,只想谈一个文字理解的问题,这就是如何解释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第二方面那一段话的问题。虽然这并不是争轮的实质问题(实质问题是承认不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但整个争论是由这一段话引起的,因此如何理解这一段话也很重要。于世诚同志自己也说,弄清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次争论的是非”。这一段话,我过去解释过,我认为照那样解释,文义是清楚  相似文献   

18.
杨友成同志在《科学世界观与形而上学世界观的较量》一文(载《哲学研究》1996年第8期,以下简称“杨文”)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读后深受启发。但我不同意杨文的基本观点。同时,对目前学术界有些同志提出的马克思哲学是社会关系本体论(参见俞吾金《马克思物质观新探》一文,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6期,以下简称“俞文”)或者实践本体论的观点,我也不敢苟同。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包括马克思哲学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唯…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石仲泉同志在《哲学研究》1987年第10期发表的《马克思主义哲苑的奇葩——评介<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的重要哲学观点》一文(以下简称石文)为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及其尚未公开发表的哲学观点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这是实事求是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篇好文章。但是,我认为在一些史实上仍有补正的必要,这里冒昧提出两点意见: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早产的胎儿。我决计把这篇并不成熟的文字抛到学术界,是因着两个不无衷曲的考虑:(一) 牟钟鉴①在他的《中国传统哲学的评价及其历史命运》(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9期,以下简称《命运》)一文中,对我的《传统文化的封闭性及其时代特质》(载《光明日报》1986年5月26日,以下简称《特质》)一文提出诘难后,经由我的答难(见《哲学研究》1987年第9期文章《答牟钟鉴》),再次向我提出了诘难(见《哲学研究》1988年第9期文章《澄清与探讨》,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