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两个文明同步发展才能促使中国社会全面进步。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前我国各项工作的指针,是实际执行中的社会发展理论。这个理论立足于社会的全面进步,揭示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同步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强调指出:“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08页)。此后,他又多次强调,两个文明必须一起抓,这样才能促使社会的全面发展。 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是在经济比较落后、封建主义思想影响比较严重、小生产意识比较浓厚、科技不够发达、民主法制观念比较淡薄的情况下建设社会主义。如  相似文献   

2.
宁健 《现代哲学》2001,(1):12-16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密不可分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的协调发展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才可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南京市天主教在参加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呈现出——派新气象。主教、神父及爱国会负责人以身作则,用教义教规启发、引导教友参加两个文明建设,坚持独立自主办好教会,与全市人民一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将教会的诫命、爱德精神与我国传统的民族伦理道德、社会公德融合在一起,教育教友们爱国爱教,守法守诫,从思想言行上体现出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南京市爱国会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着重在五个方面: 1、利用各种机会,向教友宣讲“天主十诫”,即“上爱天主,下爱众人”的教义,鼓励教友关心社会事业,从注重个人灵魂的得救,拓宽到对民族、国家、社会  相似文献   

4.
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令世界瞩目的两大转变:经济体制上,初步实现了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在社会结构上,正在经历着由封闭、半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向开放的现代工业社会转变。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各种社会关系、社会要素、社会利益都在分化、调整和重新组合,并由此而引起社会文明与道德的深刻变化:原有传统的基础文明和  相似文献   

5.
发扬伊斯兰教的优良道德传统为我国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扬伊斯兰教的优良道德传统为我国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努尔曼·马贤伊斯兰教在南朝鲜同我国当代社会相适应的联结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不容怀疑的事实。但是不能不看到,以往由于忽视传统道德教育,尤其在10年浩劫期间,...  相似文献   

6.
中国改革开放的矫健步伐已铿锵地走过了20周年的光辉历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深圳经济特区以18年来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姿态傲然屹立在世界面前。借此良机,回顾和反思深圳经济特区18年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探索轨迹,总结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于深圳乃至全国跨世纪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创建以来,紧密贴近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契合和融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径,积累了一些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7.
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哲学探讨黄蔼明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有中国...  相似文献   

8.
论点摘编     
中国宗教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宗教的现状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宗教总体上有了较快的发展,个别宗教发展更为迅速,宗教的社会影响明显增强。(二)各大宗教努力适应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三)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9.
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论的回顾与展望余育德(武汉市社科院)价值论在近两个世纪中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这是社会历史和哲学发展的必然。因为文明的进程已日益突出了社会以及个人思想和行为的价值问题。价值论问题,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独有的规律,是社会主义文明先进于以往一切社会文明的本质之处。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首先表现为社会对于人的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同时在这种满足过程中使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天主教爱国会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蓬勃发展的新形势的感召下,积极发挥教会与政府间的桥梁作用,为传福音,拓展新思路,本着团结、稳定、服务的精神,将工作重点放在妥善解决教会和基督徒与社会的关系上,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上前进,取得了一些成绩,使...  相似文献   

12.
《天风》1994,(11):21-21
福建泉州市基督教两会于9月21日至23日召开“泉州市基督徒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经验交流会”。31位经全市各地教会认真推选、在各条战线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作出显著贡献、得到县(市)  相似文献   

13.
《道德与文明》出版百期,可喜可贺。她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诞生,在现代化建设的秋实中日益成长壮大。她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道德现实,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伦理价值导向,树道德之风,播文明之种,连接古今,融通中外,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六中全会的决议,意义重大。开放改革、转向市场经济造成经济高速发展多年之后,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反映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非常及时的。 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  相似文献   

15.
爱国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发展的巨大力量,爱教是弘扬道教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为社会公德奉献的有力保证,这是千秋大业,是鼓舞宗教、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也是宗教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 温州市道教协会在中国道协的领导下和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具体指导下,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发的宗教法规,切实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济世为民,推动了三区、六县、二市道教界作出了应有的奉献。  相似文献   

16.
倡导建设宗教文明①应与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结合起来。沿着这一思路进一步深入思考,建设宗教文明的提法略显宽泛,因此,本文提出现代宗教文明的新界定,并认为建设现代宗教文明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方式。并从基本概念、命题内涵和任务目标三个方面作了详细论证。  相似文献   

17.
孙正聿 《哲学研究》2022,(1):5-11+125
从大历史观看,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实质内容和世界意义,就在于它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走出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中,以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国家独立为首要前提的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中,以中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为现实基础的现代化;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以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历史使命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新道路。  相似文献   

18.
多做善功服务人群报效祖国为主作证——福建省天主教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汇报材料福建代表池惠中最近几年,在各级宗教事务局的领导、支持和推动下,我省天主教会认真学习江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三句话,坚持“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指导思想,注意发扬教规教义中与...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对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在我国现阶段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科学的分析和概括。对这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道德概念给予了明确的区分,并对社会主义道德进行了精辟的论述。这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性荣长海一个需要重视的研究课题自从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其研究逐步深化,成果日益丰富,对社会全面进步发挥了推动作用。同时也要看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现有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