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具身认知观对语言理解的新诠释——心理模拟:语言理解的一种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身认知观(Embodied Cognition)试图对心-身-世界之间的交互方式给予系统的理论说明,主张:"认知是一种高度具身的、情景化的活动"(Micheal L.Anderson,2004);认知是从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依赖于某种类型的经验。从具身认知观来看,心理模拟是语言理解的一种手段,通过再入情景(re-situating)来实现。本文根据上述逻辑考察了词、句、语篇不同信息加工层面的实验研究进展,证实了人们在语言加工过程中感知、肌肉运动以及其他的经验印痕被激活,支持了语言理解是运动感觉以及其他相关经验的心理模拟过程。这种语言理解的心理模拟需要人们再入情景,与已有的听读说写的语言经验发生共鸣,从而为语言理解提供了新的诠释,丰富和发展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采用混合实验设计, 句子-图片匹配范式和动态过程再现范式, 以包含静态情绪和动态变化情绪信息的句子为实验材料, 以被试对图片的反应时间为因变量指标, 通过不同时间间隔的设置以及不同的实验程序, 探讨了语言理解中静态情绪和动态情绪的心理模拟及其时间进程。结果表明:(1)被试对情绪的心理模拟与句中的语言描述一致, 情绪语境能够激活被试的经验模拟。(2)被试在句子理解加工的初期就能迅速、即时地模拟静态情绪信息, 且这种模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3)被试可以对动态变化的情绪进行动态的心理模拟, 不过这种模拟所需的时间要长, 是在句子理解加工的后期完成的。被试对不同情绪变化方向的句子模拟受到原情绪状态的影响, 当阅读由消极情绪向积极情绪变化的句子时, 由于被试固着于原来的消极情绪而发生了模拟积极情绪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5.
具身认知理论是目前认知科学领域中最新的研究范式和取向, 它认为人的认知过程依赖于感知和动作系统, 强调身体在认知中发挥重要作用。具身语言理解则认为, 身体、动作和知觉系统在语言认知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在简要回顾具身语言理解的相关理论如索引假设、浸入式经历者框架、语言神经理论的基础上, 重点从语言理解的四个层面的实证研究, 即音位、单词、句子、语篇, 证实具身语言理解的观点。未来的研究应该着眼于用具身认知观点来解释更高级的抽象语言表征, 具身单词、句子、语篇的具体表征形式, 并利用具身语言认知的观点进行认知的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两个实验, 考察了主人公的动机水平对句子理解中读者的心理模拟的影响。实验1采用移动窗口技术, 记录读者阅读句子中目的地词语的时间; 实验2采用视觉情景眼动范式, 主试播放描述运动的句子, 同时呈现相应的情境图片, 记录读者扫描图片中主人公、路径和目的地的时间。实验结果表明:(1)主人公的动机水平影响读者对目的地词语的阅读时间, 主人公的动机水平越高, 读者的阅读时间就越短; (2)读者对情景图片的扫描受主人公的动机水平影响, 主人公的动机水平越高, 读者对路径区域的扫描时间就越短, 对目的地区域的扫描时间就越长。两个实验均表明, 在句子的实时加工中, 读者可以通过再入情境, 遵循先内后外的顺序, 先模拟主人公的动机水平, 继而模拟主人公的动作, 从而影响对句子的注视和理解。研究结果支持语言加工的具身认知观。 相似文献
7.
采用混合实验设计、实时和事后的句子-图片匹配范式, 以隐含物体典型颜色和非典型颜色信息的句子为实验材料, 以被试对图片的反应时间和阅读时间为因变量指标, 通过不同时间间隔的设置以及不同的实验程序, 探讨了句子理解中静态和动态颜色信息心理表征的特点。结果表明:(1)在加工时间有限的情况下, 两个加工任务是否竞争相同的认知资源是造成句-图范式下匹配易化和不匹配易化的关键因素。(2)对于句子隐含的静态颜色信息, 大脑对典型颜色信息的心理表征具有即时性和局部性, 而对非典型颜色信息的心理表征还具有非局部性的特点。(3)对于句子隐含的动态颜色信息, 大脑不能对其进行即时的心理表征, 这种动态颜色信息的心理表征是在句子阅读晚期发生的。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Good-Enough Representations in Language Comprehension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Fernanda Ferreira Karl G.D. Bailey & Vittoria Ferraro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2,11(1):11-15
People comprehend utterances rapidly and without conscious effort. Traditional theories assume that sentence processing is algorithmic and that meaning is derived compositionally. The language processor is believed to generat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linguistic input that are complete, detailed, and accurate. However, recent findings challenge these assumptions. Investigations of the misinterpretation of both garden-path and passive sentences have yielded support for the idea that the meaning people obtain for a sentence is often not a reflection of its true content. Moreover, incorrect interpretations may persist even after syntactic reanalysis has taken place. Our good-enough approach to language comprehension holds that language processing is sometimes only partial and that semantic representations are often incomplete. Future work will elucidate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sentence processing is simply good enough. 相似文献
14.
句子理解的心理机制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回顾传统的反应时范式下的句子理解的研究发现及其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各种研究范式的优劣,进一步阐述了ERP研究范式下的新发现与新的理论分歧,检讨了ERP研究范式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汉语综合理解能力的测试及其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两个测试,多媒语言理解测试和文章的阅读理解测试,分别测量了大学生的汉语综合理解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多媒语言理解测试根据Gernsbacher的多媒理解量表编制而成.文章的阅读理解测试是莫雷编制的<语文阅读水平测量>中的一个分测验.测斌结果表明(1)两个测试之间有显著相关和较高的一致性,说明阅读是汉语综合理解的一个重要方面;(2)汉语综合理解能力有两个成分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理解能力;(3)书面语言的阅读理解与口头语言的听力理解显著相关,说明外部语言的理解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启动效应的实验范式,基于不同加工水平的词汇判断任务,通过变化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的4个实验,考察了中国大学生第二语言知识的心理表征特征。被试为第二军医大学的学生38名。结果发现:在基于语义的范畴判断任务中,当启动刺激(英)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义联想关系,得到了显著的启动效应(实验一);当启动刺激(英)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音相同或相近关系,也得到了显著的启动效应(实验二);但在基于语音的词汇判断任务中,当启动刺激(英)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义联想关系,没有得到启动效应(实验三);而当启动刺激(英)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音相同或相近关系,得到了显著的启动效应(实验四)。这一结果表明,对于中国大学生程度的中英双语者来说,其第二语言(英语)知识的心理表征特征为:①语义联想特征和语音联想特征,符合激活扩散模型;②第二语言知识的心理表征,不仅在概念语义层有着联系,而且在词汇表征层也有相互的联系;其词汇表征层和语义概念表征层是分层表征的。 相似文献
17.
探讨时间顺序和时间距离对语言理解的影响,包括2个实验.实验采用关系再认范式(relation-recognition paradigm)和句子-探测再认范式(sentence-probe-recognition paradigm).实验一探讨探讨在简单句条件下,时间顺序对不同频率事件理解的作用;实验二探讨在复句条件下时间顺序与时间距离对语言理解的影响.2个实验结果一致表明,在语言理解过程中,存在对将来取向(顺时序)的事件进行优先加工处理.时间距离对语言理解的影响取决于不同时距的事件能否整合成情景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