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性的呼唤     
我要走了,母亲在老屋门口目送我。凝滞一瞬,母亲的眼里噙满了泪。我抗拒了母亲的泪水,扭回头,踏上漫漫求学路。然而,我无法抗拒母亲的呼唤——“明儿,听话”——母亲重复着这几个字,说了一句便哽咽了。但我探深知道这几个字的分量,定会在心中永久回响。这分明是一种母性的呼唤,我永远无法抗拒。  相似文献   

2.
永恒     
徐淑萍 《天风》2013,(5):43-43
小序:雅各离开家乡多年,再回来时,母亲已经不在。失去是一种完美,利百加的美在雅各心中成为永恒。  相似文献   

3.
出家杂谈     
向你介绍我 我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郊区一个小村庄里。父母都是农民,母亲信佛,母亲的母亲也信佛。这就是我早早就接触佛法的缘起。 我93年毕业于家乡县城第一中学,那时我19岁,在家乡小学里作代课教师。但年少轻狂的我不能安于现状,一年后,我不顾父母及家人的反对,独自一个去了北京,想想那时真是盲目,做了很多违背母亲意愿的事。四年后,我从北京回到家。也是因缘成熟了,家乡居士  相似文献   

4.
那年冬天的一场浩劫使我知道,我再也不能健步如飞地奔跑了,再也不能和同伴们呐喊着把我的嵩山再走一遍。在家人沉沉的心事中,我不只一次对母亲说:“活着真没意思,没意思。”“别这么说,孩子你也要好好想想……”我想这时母亲的心情一定很紧张,心中也许充满了乞求和哀伤,充满了希望和愤怒。大年三十那天,村里的几个人在我的小屋里尽情玩耍了一天之后纷纷离去,当我踩着满地烟蒂,扶着墙壁一步一挨地走到门口,关节剧烈的疼痛使我再也迈不动沉重的双腿。屋门外漫天大雪飞扬,  相似文献   

5.
随着岁月的无情流逝,母亲对我说的话已有许许多多记不起来了,但母亲对我说的其中三句话,、。像在我的心中打下了烙印一样,让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6.
脚下的流沙     
放学回到家,母亲在院子里看到我回来了,抬头看了看我,皱起了眉头,说道:“怎么,放学后又到小河边玩去啦?”我心中慌乱地赶忙回答道:“没有啊,一放学我就回来了。”母亲听了,脸一下子拉下来了,她有些生气地说道:“你撒谎,你脚下的流沙告诉了我,你到小河边玩耍去了。”  相似文献   

7.
母亲来了个“突然袭击”,打电话过来说明天要来我这里小住几天。看着满屋狼藉,怕母亲会担心我这个奔三的单身儿子,便动用所有清洁工具将我半个月以来忽略了打扫的家弄了个窗明几净。至少母亲看不出我之前的单身生活有多狼狈了。门口堆了好几袋生活垃圾,本打算明早再扔,平日潜伏在家里的生活垃圾此时突然变得很碍眼。于是,我提上它们跑下了楼。  相似文献   

8.
正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走去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  相似文献   

9.
正家乡重男轻女的风俗很重。父亲是长子,生了姐姐后,爷爷奶奶就不许母亲进祠堂拜祭了。母亲怀上我以后,他们顶着家族的压力,冒着被处分的风险,决定要"搏"一次。母亲怀我三个月时,父亲就出海了,他和家里交代,这是他最后一次出海,因为不管生男生女,他都是要下岗的。我出生那天,母亲的同事把我抱到她家,因为担心母亲知道是个女儿受不了打击,就谎称是个男孩,叫母亲安心休养;给在远  相似文献   

10.
果然回家     
那天回到家,发现母亲等在门口,看到我,欣喜地说:“你果然回来了!” 还是一个星期前的一个电话.我说,等到我休假,如果有可能,我回去一趟。这样的话以前也常说,但是说完了以后,常常不能兑现,因为我每一次用的都是“可能”,所以事后我也不打电话解释。而今天母亲看到我,说的是“果然”!我的心一惊,也许每一次,我的“可能”在她的心目中就是“一定”。母亲一定是把我每次不经意的许诺当成了一种最真切的期盼。  相似文献   

11.
去年,我在城里买了房子,想让母亲来小住几天,母亲因为家里有忙不完的农活,一直没有成行。前天,母亲忽然来了,我下班回家时,她正坐在门口,我惊异地说:“您来怎么不提前打个招呼,我好去接您,您是怎么找到这里的,费了不少事吧。”母亲站起身,笑吟吟地说:“不费事,鼻子底下长着嘴,我会问路,人家可热情了,大娘长大娘短地称呼我,恨不得把我送列这里来。家里丝瓜结得多,吃不了,给你送点来。”  相似文献   

12.
山上 《天风》2008,(12):33-33
我心中的那块土地,还是那么的美,美得让我常常牵挂。我在梦中一次又一次地呼唤,那山坳中的土地,是我母亲的故乡。  相似文献   

13.
正我离开家乡那年,母亲52岁,当她得知我执意要南下广东时,非得亲自送我到车站。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凌晨的街道异常清冷。看着直打哆嗦的母亲,我哽咽了:"妈,您先回去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母亲端详了我好一阵,忽然从怀里掏出一双厚厚的棉鞋,塞进我的背包,"华呀,一到冬天你的手脚就长冻疮,带上这双棉鞋,到了广东千万记得换上!"车窗外,母亲的身影越来越模糊;车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80年代纫期的某个夏夜,母亲在地里干完活后,觉得肚子疼痛难忍,但她还是一步一步挪到家里,结果她刚走到卧室门口,便疼例在地上。最终,她撕心裂肺的叫声唤来了左邻右舍,大家七手八脚将母亲抬上床,又找来一个据说经验丰富的产婆,为母亲接生,而后便各自敞开,去忙自己的事情。父亲对于母亲的这一次怀孕,并未太过上心,  相似文献   

15.
正1大学时的一个假期,我回了趟老家。想起平时聊天时,很多同学说从来没有吃过我家乡的特产,甚至都没有听过。所以回来时,我特意带了一些家乡的土特产,还有母亲亲手腌制的酸豆角和糖蒜。在教室,我把特产分给同学,大家一边品尝一边说笑。这时,郭华皱起眉头说:"其实所谓的特产,没有一样好吃的,徒有虚名而已。尤其是自己家腌制的食  相似文献   

16.
刘行 《天风》2007,(16)
故乡的月总是把古老的井,填满银辉。那是,我儿时一个圆圆的梦。母亲说,家乡的井是大地母亲的眼睛,那水就是母亲眼睛流出的泪。直到现在,那口经无数风霜雨雪的井已成为记忆;那泪水,已变成欢乐的泉源。  相似文献   

17.
陈丰盛 《天风》2016,(10):36-37
正我来到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大字——"安静"。围在门口的家属都异常安静,脸上的愁容已经道尽了心里的苦痛,至亲被围在中间低声抽泣着。有人发现了我,轻声说:"牧师来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我,患者的父母没有起身,只是目光直直地跟着我,直到我来到他们身旁。那位父亲轻轻地说:"谢谢牧师,辛苦了!"没等我开口,患者的母亲边哭边说:"才30出头啊……叫他不要太拼命,身体健康要紧,  相似文献   

18.
陈丰盛 《天风》2017,(5):42-43
<正>母亲节快到了,按照往年的情形,从母亲节前几日开始,朋友圈里就会被各种关于母亲的文章、诗歌等充满。所有的信息似乎都在提醒我们,若不发一些与母亲相关的图文,就对不起生我们、养我们的母亲。凑巧的是,这个周末,我受邀回家乡教会开布道会,到家前听说母亲因头晕去医院看病,疑似脑梗死。在布道会之后,  相似文献   

19.
我的母亲     
雷荣恩 《天风》2017,(5):43-44
<正>我的母亲陈爱灼是一位平凡、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在我的心中,却如家后面的大山一样崇高,家门前的大海一样伟大。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革"的那段岁月里,信耶稣的父亲在劫难中不幸离世。我们家庭也受到牵连,母子相依为命,靠着主的恩典活了下来,母亲为养活我所付出的牺牲,超出常人百倍、千倍……  相似文献   

20.
一直觉得小时候母亲做的饭菜特别香。如今,感觉母亲做的菜虽然样式多,但很少有记忆里那香喷喷的味道。母亲说,你想念的不是菜的味道,是故乡的味道。是的,我喜欢春天里家乡绿油油的麦苗和满地的油菜花。每年春天,路边总有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整个村落都泛着油菜花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