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音乐研究中,人们往往把能弹奏古琴者称为琴人。据考,在我国的一些道教名山宫观,曾有过一些道士琴人弹奏古琴的事迹,如南北朝时期隐居庐山修道的陆修静、隐居茅山的陶弘景,唐代隐居天台山的司马承祯,宋代隐居终南山的种放、隐居浙江余杭大涤山的邓牧等。到了明清时期,一些道教名山的道士琴人更多,活动也更频繁,并自成系统。其中,最为有影响的是在山东崂山有一个道士琴人系统,他们师徒相传,人才辈出,在道教琴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另外,四川青城山道士琴人对川派古琴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崂山宫观中的道教琴人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琴歌,是文人学士衬以琴乐曼声长吟诗歌的产物,琴歌旋律的形式与诗歌语言的吟诵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琴歌节奏直接受诗歌节律的制约。古琴的器乐性特征影响了琴歌的声乐特色,限定了琴歌演唱的行腔风格和润色特征。  相似文献   

3.
田青 《佛教文化》2016,(5):110-115
从东晋的“佛学时期”开始,中国的文人上大夫几乎没有不谈禅的,同时,中国传统的文人,也多少要懂一点音乐。“琴棋书画”。一直被视为文人必需的修养,而且,琴——音乐,更被置于四艺之首。魏晋之际,虽尚无“琴棋书画”的成说,但己将“琴”与“书”并提,  相似文献   

4.
郭传联 《管子学刊》2013,(2):101-103
蒲松龄不仅是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民间音乐家。他对音乐的修养,既精深又面广。不仅掌握了大量的明清俗曲、戏曲音乐和词调;而且以琴为伴精晓琴法、音律,并熟谙多首乐曲的内容;尤其是多年积累乐汇丰盛,编歌写曲流芳百世。  相似文献   

5.
陈会丽 《美与时代》2014,(4):123-123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三言”中的名篇《卖油郎独占花魁》以细腻的笔触塑造了花魁女莘瑶琴的典型艺术形象。莘瑶琴敢于反抗,敢于追求,通过不懈的斗争与努力终于获得了勤劳能干又衷情于自己的卖油商人秦重的爱情与自己的美满人生。  相似文献   

6.
司马承祯是唐代著名道士,在琴学方面有很深造诣,不仅善弹琴、能作曲,还精通斫琴,著有《坐忘论》一文,由此作琴曲《坐忘引》,另有《蓬莱操》《白云引》等道家琴曲。本文通过分析他的名著《坐忘论》《素琴传》,说明他的道家思想对于他的琴学有着重要影响;同样,其在琴学方面的成就,也是他整个人生在道家审美境界上的延伸。他在《坐忘论》中提出的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等修道的关键阶段,与他在《素琴传》中所主张的禁邪僻之情、存雅正之志、修身理性、返其天真的思想是相互印证的。  相似文献   

7.
青岛湛山寺的妙镜法师被誉为“天下第一琴僧”。跟妙镜法师约在一间茶室见面,早到了会儿,不多时一个瘦而高,着藏青色海青的身影从楼梯口缓缓上来。简单寒暄过后,甫一落座,先喝一杯茶。“琴可以跟人过一辈子,我是真正地对它有感情。”妙镜法师的声音清朗且有磁性,如同他的琴音,让听者如沐春风。  相似文献   

8.
朱鹂 《天风》2010,(5):44-46
<正>"司琴"这个名称经常出现在我们崇拜的程序单里。从字面上看,"司琴"是指操作琴的人。几乎所有的教会都有这样的圣乐服侍者。合格的司琴不仅能够演奏乐器,还应不断提升教会音乐的服侍观念以及音乐技巧,成为  相似文献   

9.
刘勇 《中国宗教》2022,(3):80-81
吴派琴禅的特征体现在将禅宗超越二元分别的思想融入古琴技艺中,琴禅者或用琴修身理性,或以禅喻琴,从而禅宗“无住”“无相”“无念”的智慧融入抚琴弹奏的过程,使得人琴一如、自在无碍,听者聆之便能生起道心。在中国的古典艺术中,古琴是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位居“四艺之首”。  相似文献   

10.
明初正一道第43代天师张宇初与古琴有着不解之缘。他自幼嗜琴,喜与琴士交,凡遇操缦者必登门叩访。出于对琴的喜爱,张宇初积极思索其哲学意义与文化内涵,形成颇具特色的琴学思想,即弹琴要在"得性情之正",琴有修身立德、怡情养性的乐教功用。基于此,他将弹琴作为道教徒修身、悟道的应修技艺之一,在《道门十规》中要求门人弟子在闲暇时抚琴自娱。这一规定促使能琴的道士不断增多,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道家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琴文化漫议     
中国琴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琴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说和中华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同步。琴的制造不单是古代音乐、古代科技方面的成果,而且和古代中国人的哲学理论、宇宙意识、社会观念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琴文化的精要在于“和谐”。联系今天现实,我们可以从琴文化反映出的天人和谐,人际和谐引发思考,获取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琴入诗,以诗颂琴,自先秦《诗经》就已经开始,经过魏晋南北朝,在唐宋时期达到顶峰,发展出独特的琴诗文化。琴诗作为一种特殊主题的文学作品,具有言志、放怀、悟道等审美作用。诗人通过"琴"这一对古代文人最重要的修身养性之器的吟诵,抒发内心的情怀,感悟人生的道理,获得心灵上的解放与对道的形而上之体悟。诗与琴是中国古人言志缘情的最佳途径,通过优美感人的琴诗,古人将诗乐文化的精髓表达得淋漓尽致,也在其中寄托了其审美理想与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3.
佐霞 《思维与智慧》2010,(11):43-43
在乐器店里看到一把从来没见过的琴,琴头似如意,琴身像满月,直柄,十二品,四弦。它立在琴架上,活脱脱像个胖脸娃娃对着我笑。好奇而问,店主说是“阮”。  相似文献   

14.
在研习和教授古琴的过程中,如山法师始终对正统“琴道”孜孜以求,认为应当正本清源,提倡古琴传统的身法、指法、心法,承继和发扬古琴的“太古正音”。  相似文献   

15.
琴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乐器,其中最为独特的当属无弦琴。《晋书·隐逸传》记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这就是无弦琴的来历。  相似文献   

16.
《溪山琴况》是明人徐上瀛的一部琴学专著,在中国琴学史甚至音乐史中都有极高的地位,但由于"音义精微而笔墨冗长",读者往往难得其中真意。实际上,《溪山琴况》作为徐上瀛的大成之作,不仅是其古琴演奏经验的全面总结,更是其人生观的集中反映。从其中"雅"况入手,分析"雅"况与其他诸况之联系,试图找出本书的内在联络和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17.
听琴     
琴是隐士们钟爱的器物。在终南山,隐士们喜欢在夜深人静或者晨曦初升的时候弹琴,琴声穿过流水,飞向更远的山顶。据说当通晓琴韵的隐士弹琴之时,云中就会传来上古时代的琴声。  相似文献   

18.
《钢的琴》讲的是父女之间的情感:东北工人陈桂林下岗,和妻子离婚,正在学琴的幼女梦想要一架钢琴。再婚嫁给有钱人的妻子生活富足,于是"谁能给女儿一架钢琴"成了这场抚养权争夺战中重要的砝码。陈桂林窘迫无奈,绝境中突发奇想,要用钢,为女儿手工制作一架"钢的琴"。这是一个看似悲情的故事,不得志的父亲搏尽全力,为了满足女儿的愿望。它本身可以充满泪点,但《钢的琴》始终没让观众掉泪,在那些本该能迸发泪点的  相似文献   

19.
雍树墅 《周易研究》2020,(1):98-104
朱熹的琴律理论主要包括运用三分损益法的生律思路计算五音十二律与古琴徽位、琴上三准的掐断率并对其进行划分等。朱熹琴律理论中的儒家乐教思想主要体现在通过琴律以维护君臣关系,即论五音十二律以维护君臣关系、论琴上三准以区分君子与小人、论调弦之法以求五声伦序顺置等。他的乐教思想是以“理”为核心所生发出的一种音乐哲学思想:以“天理”作为乐教思想的理论依据,以“中和”作为乐教思想的心性基础,以“致知”作为乐教思想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20.
琴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乐器,其中最为独特的当属无弦琴.<晋书·隐逸传>记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这就是无弦琴的来历.按理无弦则不成为琴,所以陶渊明的无弦琴让人感到很奇怪,也促使人们不断去探究其中蕴含的奥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