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慧语丝     
叶雨 《思维与智慧》2014,(12):33-33
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无法拒绝的是开始,无法抗拒的是结束。年轻时我们放弃,以为那只是一段感情,后来才知道,那其实是一生。喜欢一个人没有错,错就错在喜欢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  相似文献   

2.
亲情、友情、爱情,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公认的三大感情。在这三大感情之外,还有没有第四种感情呢? 我们且来看一个典型的例子:舒曼和勃拉姆斯,同是德国19世纪两位伟大的浪漫主义音  相似文献   

3.
珍惜     
生命值得珍惜,它是人生大厦的基石。健康值得珍惜,它是奋斗的本钱,成功的前提。成绩值得珍惜,它是往日辉煌的见证,美好未来的起点。亲情值得珍惜,它是我们所有甘心付出的最直接的动力。友谊值得珍惜,它是我们生命中的另一轮太阳。  相似文献   

4.
灵程絮语     
《天风》2020,(6)
正(1)友谊经文:雅2:23;路15:29;箴17:17"友谊"即是朋友间深厚的感情、亲密的关系,表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很浓厚。我们基督徒皈依了救主,更为主所用,弟兄姊妹皆有深厚的感情。人生就是如此,亲情、爱情、友情和神情,这一切好的友谊,都有神爱的相伴。友谊是人和人之间的财富,谚语云:"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情深恭维多,知己笑谈多。""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  相似文献   

5.
罗西说:把爱情转化为亲情是最自欺欺人的说法。 三毛说:世界上难有永恒的爱情,世上绝对存在永恒不灭的亲情,一旦爱情化解为亲情,那份根基,才不是建筑在沙土上了。  相似文献   

6.
要感情也要实惠一一双重原则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过去人们在交往中,更愿意谈人情而忌讳谈功利。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多层次的,粗略地可以分为两个基本层次:一层是以情感定向的人际交往,比如亲情、友情、爱情;另一层以功利定向的人际交往,也就是为某种功利目的的人际交往。现实中,这两种情况多是交织在一起的。有时候即使是功利目的的交往,也会使人彼此产生某种评价,某种感受,引发感情上的反应;有时候虽是情感领域的交往,也会带来彼此物质上的互相帮助和支持。人际交往的最基本动机,就在于希望能从交往对象那里获得自…  相似文献   

7.
与人为友     
吟子 《思维与智慧》2003,(11):36-36
我喜欢与书为友,它使人心境淡泊;喜欢与大自然交友,令人心胸开阔;我还喜欢与人为友,因朋友是人生中最美的风景,如果说亲情是深度、爱情是纯度,那么友情则是一种广度,犹如大树上茂盛的绿叶,丰盈生命的每一个日子。  相似文献   

8.
人生是一个过程,心理发展也是一个过程,成长中充满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阴晴阳缺——回顾自己三十多年的成长历程,远离亲人的幼年生活让我体会了亲情的重要,形成了我独立、倔强的性格;不服输、重拾自信的少年生活造就了我感性、坚强的个性;积极向上、勤奋努力的青年使我感受快乐、走向自信。成长历程中的每一份付出都为我带来新的收获、每一次挫折都使我更加坚强,我要感谢挫折对我的磨砺,因为它让我学会了关爱、感恩,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更加积极面对人生的热情。与心理学的近距离接触,将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工作当作个人修炼和做人的过程,我接受并感谢心理咨询带给我助人、自助的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9.
世间的亲情与生俱来,友情可遇不可求,爱情则需要缘分。拥有亲情使人愉快,拥有友情使人充实,爱情可以使人幸福,催人奋进。这三种情感是人类生命的精神支柱,与人们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缺其一,是人生的不完美;缺其二,是遗憾;三者皆缺,是整个人生的最大不幸。  相似文献   

10.
幸信 《天风》2013,2(2):69
说到爱,我们最容易理解的是两种爱:亲情之爱和爱情之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无私的,想想在母亲腹中,母亲把自己体内最好的无条件地先给了我。我的生日,是妈妈的痛苦日。我生病了打针,妈妈的心最痛。家里的保姆洗衣做饭总要算钱,可父母为子女操心一辈子,从来不曾向子女邀功算钱,这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之爱。  相似文献   

11.
隐忍     
正隐忍,该是一种怎样的胸襟?比天辽阔,比海深沉。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人生有很多痛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苦需要忍。忍是一种修行,忍是一种胸怀,忍更是一种智慧。生命中有许多苦难,让我们学会了承受,学会了担当;生活中有许多不如意,让我们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在忍中笑看人生。命运从来都是峰回路转的,生活从来都是波澜起伏的,爱情从来都是千回百转的———正是有了曲折和坎坷,才练就了我们的忍者风范———沉默,并不是懦弱;冷笑,并不是清高;哭泣,并不是屈  相似文献   

12.
学会遗忘     
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节秦明显加快,人们下以各种方式找毁着自己的位置。生活方式变了,各种碰撞多了,为了使疲惫的身心张弛适度,不至于活得太沉重、太矛盾,人们在珍藏亲情友爱情的同时,也在努力学会遗忘。遗忘一场不愉快的争吵,遗忘一次不经意的邂逅,遗忘一段尴尬的情感波折,遗忘一种无法挽留的美丽……对他人,遗忘使我们易于宽容。许多误会,许多怨艾常因遗忘而冰释。人生弹指一挥间,能偶尔同行一程已是一种幸运,能共事于一个单位更是一种缘份。当我们学会遗忘,即会在不知不觉中忘却对方的过失,而只记  相似文献   

13.
品味牵挂     
牵挂,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深深记惦,是联结亲情、联结友情、联结爱情的纽带。牵挂是一份亲情,一缕相思,一种幸福。 牵挂是一种生命形态,是所有人都要寻找都会珍爱的精神场所和心理磁场。鉴别感情深浅的最好方法是  相似文献   

14.
严青 《天风》2004,(2):34-35
我们都晓得主耶稣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虽然只活了三十三岁,但他却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传扬天国的福音,眷顾有需要的人,最后顺服父神的旨意,为我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奉献的人生是最美好的,最有意义和价值的。我们基督徒的人生就是奉献的人生,但是我们要晓得,奉献是不同的,不同的奉献产生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学会欣赏     
人生需要学会欣赏,而不要只用一双忙碌的眼睛去观看。因为人生如果缺少欣赏,就会缺少许多乐趣。欣赏就是赏识和领略,就是用眼睛、用耳朵、用心灵,去感受上天赐予我们的那一份份美好。  相似文献   

16.
第三讲人生的三失缺陷入生有太多的缺陷,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消除人生的种种缺陷。人生的缺陷有三种是最根本的,那就是:惑、业、苦,这是我们一切凡夫所无法避免的三种缺陷。什么是惑呢?顾名思义,惑就是迷惑、迷妄,就是无明、烦恼,它是我们流转生死、造诸恶业的推动力。惑主要包括贪、喧、痴,也就是三种最根本的烦恼,我们一般称为“三毒”,贪是对顺境的贪著、贪爱,镇是对于逆境的憎恶排斥,痴就是愚痴,不明事理,不明因果。我们时常说“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唤痴”,可见我们之所以造作种种恶业,是因为有贪唤痴这三…  相似文献   

17.
叶东升 《天风》2007,(8):11
我赞同这样一段话:人生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要学会面对问题,尤其要学会如何面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有些环境中,我们只能以无限的敬意,把一切默默存心中,静待天父的眷顾。尤其在四月里。四月,是我们重整信心的日子。人生中,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影响着生  相似文献   

18.
叔本华和尼采有关艺术的哲学理论素为学人关注。美学家朱光潜在其代表作《悲剧心理学》中指出:“叔本华与尼采的全部理论可以归结为这样两条:1.艺术反映人生,即具体形象表现内心不可捉摸的感情和情绪。2.艺术是对人生的逃避,即对形象的观照使我们忘记伴随着我们的感情和情绪的痛苦。”(《悲剧,C理学》(中英文合本),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98页)笔者以为,以这两条结论来概括叔本华尚可,但圈评尼采则欠妥。因为第一,至少尼采不是主要从反映的角度来思考艺术与人生的关系;第二,至少尼采不是主要以逃避的角度来确定艺术…  相似文献   

19.
佛缘     
或许,佛学对我最深刻的影响是对我生活目的的修正。“人生的目的”是一个永远的青春主题,也是一个永远的青春困惑。什么是人生的目的?我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对人生身不由己的经验,因而我们总是避开本体论的探索而把人生价值牵系于经验本身。然而,经验及其目标其实是一种最不可靠的寄托:“求不得”自然是一种折磨的痛苦,而实现与满足则又带来了无法安慰的大无聊;诗意和浪漫当然意味着失败,世故和巧诈虽然指示着成功,却腐蚀了人们纯真的喜悦,从而也使成功丧失了本来的意义。人们在经验的世界是走投无路的。那么纯…  相似文献   

20.
正当我们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我们所绘画的是什么,所表现的又是什么?这是在学习绘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学会表现自己"是许许多多的当代青年踏上艺术之旅的过程中都会听到的一句话,也因此,我们都致力于学习并创作出带有自己独特气息的作品。要如何学会表现自己的感情?如何择一切手段,表达视觉美感以及独特的情思,产生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风格,把自己的感情很好地传达给别人,打动人?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中,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