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尹月 《美与时代》2014,(1):13-13
现阶段中国经济飞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国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但是,不断增长的社会财富没有带来安宁与秩序,反而带来焦虑、浮躁之风。许多学者认为是人文的匮乏,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呼声越来越响亮:中国需要掀起一场文艺复兴运动。  相似文献   

2.
抬头与低头     
这是一座宁静美丽的江南小城。小城西北角,有一所大学。繁花树茂,小径回廊,校园美丽而安宁。一条清粼粼的小河,从校园中穿过,把校园一分为二。每个早晨,总有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沿着小河慢跑,从东向西,再从小河的另一边跑回来。无论寒暑,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3.
<正>坐下来,享用生命的盛宴。——《大爱之爱》德里克·沃尔科特你是否有时会有这样的状态:我们脚步越来越匆忙,事情越来越多,心绪难以平静,难以满足,甚至患得患失、顿生焦虑?在喧嚣纷繁的世界,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节奏越来越快,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相当一部分人的内心越来越难以安宁,由此影响到人际关系,导致了各种本可避免的心理焦虑,甚至身体疾病(心因性)。  相似文献   

4.
论明末清初全真教“中兴”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明末清初全真教“中兴”的成因王志忠纵观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宗教发展的历史,宗教的兴盛与衰落,每与社会危机之严重与缓和密切相关。在社会政治相对稳定,人民生活比较安宁之时,宗教平缓地持续发展;一旦社会动荡不安,天灾人祸频繁,民生凋敝,则宗教超常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5.
田夫 《天风》2008,(1):44-45
美国韦恩·戴尔博士在<成功与内心安宁的十大秘诀>一书中.对于影响基督徒内心安宁的诸多问题,分享了许多有着实际意义的心得……  相似文献   

6.
目前,台湾每年约有11万名临终病人.如何为这些临终病人提供满意的服务,是台湾地区医疗机构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他们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为了促进安宁缓和医疗的发展,尊重不可治愈末期病人之医疗意愿及保障其权益,台湾立法院于2000年5月23日通过三读,通过了<安宁缓和医疗条例>,并于2000年6月7日正式公布.这个条例的通过,为台湾临终病人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不遗余力地推动这个条例的赵可式博士(台湾大学护理系副教授),当场兴奋地落下泪来.这个条例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一些: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藏传佛教寺院众多,向以"召城"著称。但在林立的佛寺之中,却也点缀着弯弯新月,这些或古老或年轻的清真寺,带给这座城市更加多元、更加独特的风情。在回民区最繁华热闹的地带,有一处古色古香、庄严肃穆的安宁清净之地,这就是呼和浩特清真大寺。在当地回民区的多座清真寺中,这座清真寺居于中心位置,因兴建年代最早、建筑规模最大,且保存完整、风格独特,故得"清真大寺"之名。  相似文献   

8.
德国曼海姆市的一名股票巨擘卧轨自杀,他留下遗言:竞争和追逐永无休止,残酷的现实令我疲惫不堪。我将到另一个世界寻找我的安宁和幸福。人间天堂到底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9.
安宁镇静被用于处理难治性痛苦症状,当存在性痛苦令患者难以忍受,并发展出难治性痛苦症状时,安宁镇静是最后一项能够有效解除患者痛苦的干预措施,但将安宁镇静用于存在性痛苦存在伦理争议。这些争议一部分围绕安宁镇静作为治疗手段本身的合理性,即安宁镇静是否违反义务,带来坏的后果;另一部分围绕安宁镇静用于存在性痛苦作为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即安宁镇静是不是处理存在性痛苦的合理手段,其不能得到伦理学辩护的理由和能得到伦理学辩护的条件。合适的临床决策需要考虑适应证、患者意愿、生存治疗和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联片羽     
《佛教文化》1997,(5):4-4
看到贵刊“从北大到五明佛学院”一文,深为震动。当今世界,红尘滚滚,追逐名利者几乎无暇顾及自己的灵魂,让烦燥充斥每一个毛孔,转而又抱怨没有一刻的安宁。以“北大”校名的含金量,在当今社会谋一份可心的差事,以“北大才子”的智慧在茫茫商海赚几万金钱,都不是望不可及的事。然而明海法师和释戒圆法师,却能舍弃常人视为珍宝的名和利,追求真正的灿烂光明,以自己的行为弘扬佛法,实为人之楷模!当我读到明海法师“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纸包,双手捧着,手有些颤抖地打开一层又一层。层层的纸大概是经过长期摩拳,显得有些破旧,最后…  相似文献   

11.
志愿者在安宁疗护/缓和医疗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与作用,目前我国安宁疗护/缓和医疗志愿者的团队建设、志愿者培训、评价、督导工作以及对安宁疗护/缓和医疗志愿者的支持尚不成熟,安宁疗护/缓和医疗志愿者项目由各机构分散管理运作。文章汇总国内外安宁疗护/缓和医疗志愿者相关研究结果,介绍了安宁疗护/缓和医疗志愿者项目的管理经验,包括安宁疗护/缓和医疗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督导、考核,志愿者团队的资金及行政管理,以及安宁疗护/缓和医疗志愿者及其团队面临的困难与压力及如何应对,以资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2.
秋季养生     
逸山 《中国道教》2007,(5):32-32
秋季三月起于立秋,止于立冬前一日。据《内经》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相似文献   

13.
从安宁疗护认知、接受安宁疗护和影响安宁疗护因素等方面,采取随机调查的方式,对贵州省遵义市和六盘水市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安宁疗护现状进行调查,找出影响安宁疗护的因素,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贵州省相关部门开展安宁疗护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习惯简单     
在宁静的夜晚,于融融的月色中闲坐小憩,饮一杯清茶,体会一份安宁,品味属于自己的点点幸福。 我常想,一屋子的记忆算不算一屋子的囚禁?是不是只有抛弃一切,才能全身而退?该如何纪念那些简单而虚幻的美好?该怎样遗忘那些不该纠缠的眷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宗教》2006,(8):63-63
金易明在2006年第2期《佛教文化》上发表文章《纯洁心灵,缔结和谐——关于佛教与世界和谐之融洽关系的随想》。佛法注重心灵涵养给予社会、自然的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力,佛教净土教义一再将国土之清净的基础安立于众生自心清净之上。作者认为,缔造世界的和谐,须以纯洁众生的自心为滥觞。佛教教义对众生自心,全面系统的分析,鞭辟入里的揭示,其目的就在于促使众生转迷为悟,达到自心和谐安宁的境界。而佛法强调众生心理的调适、心灵的调伏,最终落脚处则在于世界的和谐安宁。  相似文献   

16.
安宁:幸福与生态伦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宁:幸福与生态伦常宋希仁一位日本朋友,寄给我一张新年贺卡,贺辞是:“祈地球安宁人类幸福,祈日中伦理交流发展,祈卿尊家健康和乐。”这里,他不仅是以朋友的身份赠寄贺卡的,而且以“地球公民”的身份,表达了建设生态伦常的愿望。贺卡虽小,情义深重。一、安宁幸...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老年癌症患者灵性需求的评估量表,探讨适合老年癌症患者照顾模式。本文通过文献收集法与资料整合法发现,对于老年癌症患者灵性需求的评估,我国尚未有本土化灵性需求评估量表。而对于老年癌症患者的照顾,安宁疗护的居家照护和安宁共同照护比较能符合老年人的期待,且老年癌症患者对维持正常活动功能有需求,不希望被护士全权照顾。因此本文尝试提出将老年癌症患者剩余活动功能视为核心,以安宁居家模式为主导,安宁共照模式为补充,患者主/被动、护理人员部分补偿/全补偿的照顾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8.
正以2016年4月举行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为标志,最近两年安宁疗护已被不少业内人士所熟知。座谈会对"安宁疗护"一词做了如下阐述:"为患有不可治愈的疾病患者在临终前提供减轻痛苦的医疗护理服务",用以替代曾经比较流行但过于直白的"临终关怀"。易名的初衷是希望符合民众的心理认知,便于在整个社会推广安宁疗护的理念,同时与境外华文地区的文献接轨,方便学术交流。安宁疗护关乎患者的生命质量,关乎医学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是一个事涉千家万户、影响民生的重  相似文献   

19.
队武一止了}害霍认-一淤遮忘{淤勺“沪犷之卜旬卜少引.叨/‘袭如儿童伴座不易安宁马大招呼小朋友请大堂壮严崇拜肃静小班活泼讲唱欢欣连环漫画(十四)一举两得@颂恩文  相似文献   

20.
与幸福有关     
《佛教文化》2012,(5):60-60
有风的下午,尘影楼上喝茶,对面山上的松林微微摆动,像一片绿海,师父的白塔掩映其中,透着一片安宁祥和。看看自己的人生,就像是在欣赏美好的事物,吃到的美好食物,享受生命带给我的喜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