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娜 《法音》2020,(3):56-58
古琴,一个从千年文明中走出来的乐器,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代表,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中承载着特殊的意义。尤其以中日文化交流为典范、《东皋琴谱》为载体,将中国古琴文化传播至今。笔者最近在整理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藏古琴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四个版本的《东皋琴谱》,现就此做一介绍与探究。  相似文献   

2.
“踏板被人们称为钢琴的灵魂。……人们一辈子在学习如何使用踏板。这是高等钢琴教育的最困难的领域。”拉赫玛尼诺夫的这一名言已成为当今钢琴家、钢琴教师乃至钢琴学生的共识。钢琴踏板的使用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在实际演奏中,几乎没有两个演奏者在使用踏板上完全相同。甚至同一位钢琴家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态下都会对踏板有不同的使用。作为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使踏板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古琴打谱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又费时费力的工作,如何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来对古琴谱中的谱字进行自动识别解读,哪怕是辅助性的,对于古琴打谱事业的发展无疑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可以间接地为保护与弘扬古琴文化作贡献。本文通过研究古琴减字谱这种特殊文本的特点,提出了不同于普通OCR光学识别软件的文本切分方法,内容涉及纸质古琴谱原始扫描图的图像预处理,古琴混合谱中简字谱的行切分与提取,单行简字谱中的谱字切分与提取等算法及其实现。这样就为实现古琴谱进一步的释读提供一种前期处理方法。由于古琴谱字的特殊性,以及所提出方法的通用性,该方法对于丰富汉字文本的切分方法也有着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4.
最温柔的手     
她有一双非常秀美的手,白皙、细嫩,手指修长圆润。小的时候,身为教授的父母让她练习钢琴,十个指头在键盘上飞舞,如行云流水。而他只是校工的孩子,她练习钢琴的时候,其他孩子都闹腾,只有他会搬个椅子坐在一旁专心倾听。他是除开她的父母以外唯一的听众,是她最知己的朋友。  相似文献   

5.
钢琴文化是伴随着钢琴进入中国,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西文化的融合推动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拓展了中国传统乐曲的存在形式,丰富了钢琴演奏技巧和钢琴作曲技法,拓展了中国的音乐文化,中国钢琴文化具有中国民族性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艺术特点。钢琴文化在中国虽然一度发展缓慢,但是仍在曲折中渐进地往前发展,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中国钢琴文化一定能吸收各方文化的积极元素,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陈道明塑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年近六旬的他,精气神越来越好。陈道明是如何保养身体的?他越活越年轻的奥秘是什么?艺生活陈道明从小就弹得一手好钢琴。只要在家,他每天都要弹上两三个小时的钢琴,有时兴致很高,一弹就是四五个小时。在外拍戏期间,他无法携带钢琴,只能以电子琴、手风琴或萨克斯取代。进入中年,陈道明迷上了画画。陈道明画画与别人不同,他磨好墨汁,铺好宣纸,手握画笔,然后打开图,回想自己多年拍戏所到过的地方,画起了山水画。画好  相似文献   

7.
吴志福  林蓓蕾 《天风》2017,(1):49-52
她纤长的十指在黑白相间的钢琴键上纵情跳跃,从托尔斯泰的华尔兹,到肖邦的夜曲,再到柴可夫斯基的杜姆卡舞曲……一首首来自天籁的美妙乐曲,余音绕梁、回味无穷。她来自中国台北,是目前唯一一位获得俄罗斯及美国双钢琴博士学位的钢琴家,现任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钢琴教授。她就是古晓梅。  相似文献   

8.
钢琴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师钢琴教学担负着为我国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钢琴教学人才的重任。良好的钢琴教学理念,包括创设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民主平等、尊重合作的师生关系,有效组织钢琴教学三个方面。做到这三个方面,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高师院校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为我国基础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师资人才。  相似文献   

9.
姚晓泉 《美与时代》2003,(12):26-28
人类进步,科技发展,钢琴学习中已可以使用大量的音响资料,辅助钢琴音乐的学习。本文旨在提高如何合理利用现有的钢琴音乐音响资料,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一.众多的音响资料的选择;二.风格流派的辨别;三.录音技术乐器与实际演奏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段雪 《美与时代》2013,(12):135-135
一直以来,无论是在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中,钢琴的学习几乎都是师徒传授式的个别授课,高师、高职音乐课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扩招逐年增加,钢琴课随之剧增,钢琴师资的数量却没有相应增加,造成严重不足。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个别授课方式,势必要大量增加教师的编制,大幅度提升培养成本。为了解决扩大我国音乐教育与钢琴师资之间不足的矛盾,数码钢琴Disklavier在1986年问世,1993年7月传入我国,1995年底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首次将数码钢琴应用于中国高师音乐教育,是新科技在音乐教育的应用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复合型教学形式--“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数码钢琴集体课的引入犹如雪中送炭,为合理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已认识到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优越性,有条件的学校也陆续配备了数码钢琴教室。通过无数钢琴教育工作者不懈的研究和实践,在这些年里,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已得到了初步的展示。  相似文献   

11.
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多芬一生共创作了 32首钢琴奏鸣曲.从1792年的第一号钢琴奏鸣曲到1822年创作的第三十二号钢琴奏鸣曲,可以说钢琴奏鸣曲创作贯穿了贝多芬的一生.因此他的钢琴奏鸣曲被人们誉为"一部自我意识发展史",同时也构成了贝多芬的心路历程.这32首钢琴奏鸣曲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钢琴艺术发展史的高峰.就像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被称为"旧约全书"一样,这32首钢琴作品被西方人奉为"新约全书".  相似文献   

12.
钢琴作为音乐艺术中的一种重要乐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在家庭中普及开来。而钢琴特殊的构造要求它在音律的准确性方面必须每年进行专业的调律。为了培养更多业务素质过硬的钢琴调律师,对钢琴调律艺术进行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一位少年琴童在国际大奖赛中摘得了少年组第一名的桂冠,看过这篇报道后,我并不感到震惊,因为在时下的中国,学钢琴的少年很多,弹得一手好钢琴的少年也不在少数。但是,在这篇报道中出现的两个问号,却深深拨动了我的心弦.  相似文献   

14.
高师音乐教育钢琴表演专业的学生不同于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由于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等的差异,传统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高师音乐教育钢琴表演专业教学的需要。通过对高师音教表演专业钢琴课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几个层面进行分析,对教材的选用、即兴伴奏课程的强化、"钢琴教学法"的创新、"国外音乐教学法"的增设、"文化素养"相关课程置的设置进行探讨,以期在实际的高师音教表演专业的钢琴教学中起到一定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郭瑞 《美与时代》2014,(9):85-86
钢琴即兴伴奏是钢琴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专业性钢琴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门技能专业课,更是提高音乐专业人才自身素质和修养的必修课。高校钢琴教学加入了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这既有利于提高钢琴的理论知识和弹奏技巧,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直觉、视奏和快速反啦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从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角度出发,在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教学中加强钢琴即兴伴奏的比重,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并且不断加强音乐专业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的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15岁的女儿正值学业紧张全力冲刺中考的阶段。一天,她提出来要学习钢琴,缘由是在听到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后,觉得就是天籁之音,那优雅动听的声音可以给人带来轻松、愉悦和快乐。可是为了不影响她的学业,我必须找个恰当的理由拒绝或说服女儿。一番思虑后,我告诉她:“学钢琴的最佳年龄段是5岁,那个时候的孩子手指灵活、记忆清晰、对乐感的理解能力特别强,奠扎特、肖邦、贝多芬无不是在那个年龄段学习钢琴的,你已经15岁了,学习钢琴太晚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舒伯特即兴曲以其短小、灵动的创作特点成为浪漫主义时期钢琴创作曲的典范,而后二度创作者的差异化表达让其焕发了新的艺术活力。通过对青年钢琴家吴牧野钢琴专辑《灵感的刻录——舒伯特即兴曲全集》的诗性韵律、情感意象、技术手法等方面的艺术分析,结合演奏者自身的艺术表演风格,探讨歌唱性及沙龙性在现代钢琴技巧上的艺术表达特征,为进一步挖掘现代钢琴表演的人文内涵提供参考,为钢琴创作中表现技法的艺术特点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少儿钢琴学习已经从先前那种“望子成龙”的象牙塔里走了出来,被人们作为开发少儿智力、培养少儿情操的手段来加以普及。如何正确开展少儿钢琴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笔者认为:应围绕学生这个教学中心,明确教师、家长以及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这三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三个环节在少儿钢琴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数码钢琴教学系统是钢琴与现代高科技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与传统的钢琴教学系统相比,它改变了过去师生单一教学的传统模式,拓宽了钢琴教学的内容,大大提高了钢琴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与传统钢琴教学之优势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静 《美与时代》2004,(7):42-44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应用技术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人类已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数码钢琴的诞生使得数码钢琴集体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由国外传入后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作者根据自身教学的经验,针对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法与传统钢琴教学法之优势比较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