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之禅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黄庭坚及江西诗派与禅关于黄庭坚与禅宗的关系,读《五灯会元》就能深刻了解。其卷十七记载黄庭坚在晦堂祖心禅师指示下开悟,列为嗣法弟子的事情如下:太史山谷居士黄庭坚,字鲁直。以般若夙习,虽仕澹如也……往依晦堂,乞指径捷处。堂曰:“只知仲尼道‘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者。太史居常,如何理论?”公拟对。堂曰:“不是,不是。”公迷闷不已。一日恃堂山行次,时岩桂盛放,堂曰:“闻木犀花香么?”公曰:“闻。”堂曰:“吾无隐乎尔。”公释然,再拜之。①祖心禅师借用儒家的“吾无隐乎尔”句,用以说明无所不在,当…  相似文献   

2.
元旦。我收到父亲寄来的380元汇款,“汇款人简短附言”栏里歪歪扭扭地写下了:“这个冬天你要回家。”父亲一辈子认不了几个字,写起来肯定不如他儿子写诗那样轻松自然。但这简单的字里又包含了多少他对儿子殷殷的期待啊!那天,我对自己说:“这个冬天我一定回家。”  相似文献   

3.
一个父亲和他跛脚的儿子站在一幅金字塔画前,儿子被画上金字塔的雄伟所震撼,他问父亲这是哪里。父亲淡淡地说:“别问了,这是你永远不能到达的地方。”二十年后,已经年老的父亲收到一张照片,背景是和二十年前同样雄伟的金字塔,拄着拐杖的儿子站在金字塔前,笑容灿烂,照片背后写着一行字:“人生不能被保证。”  相似文献   

4.
我的父亲是2001年3月9日即农历2月15日上午因急性心梗在宁夏贺兰县老家归真的。那一天是“古尔邦”节过后的第三天,也是一个主麻日。父亲从犯病到归真不到十分钟,他没有给我们留下送他去医院救治的机会,也没有给我们一次服侍他老人家的机会。这一憾事,让我终生不忘,永远心痛。教门里的人说,当一个穆斯林即将踏上归真之路时,归回的速度越快,就说明他是一个很有福气的人。我理解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病人辞世的快,免受了许多病痛的折磨,这是病人的福气。二是,病人辞世的快,免除了亲人们的诸多疲劳,这是即将辞世的老人对儿女的最后一次体贴和关怀,这是活人的福气。父亲的名字中有一个字是“福”字,这“福气”不论是对亡人还是对活人都体现出来了。 父亲在他72年的人生历程中,始终保持着穆斯林自强不息,心胸宽广、乐善好施等优秀品质。父亲一生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勤奋、爱劳动。父亲出生在一个阿訇家庭,少年时他给地主家放过牛羊,做过长工。成年后,他曾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和国防建  相似文献   

5.
黄庭坚是北宋的著名诗人、也是极富创新意识的书法家之一,尤擅行草。《松风阁》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大字行书作品,文章通过对《松风阁》中章法、结字、笔法的分析,分析黄庭坚重韵、尚意、求新的书学思想。透过黄庭坚书法美学的因素,探究创新对于书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神的子民之所以是他的孩子,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他们是他所创造的,并且他们是因基督的缘故才得成为他的儿子。因此他们有权称他为“我们在天上的父”。父!这是多么宝贵的一个字,其中有“权柄”:“我既为父亲,尊敬我的在哪里呢?”若你们是儿子,你们的顺服在哪里呢?其中也有“慈爱”,与权柄相关。这种权柄并不在于阻止人悖逆他,顺服必须出于甘心——就是能够阻止,他也不阻止的。神的儿女顺服他必须因爱他而顺服他。礼拜神时不要像奴隶作主人的苦工一样,乃要在他所命令的道路上行。  相似文献   

7.
父爱的姿势     
父亲是家中的“天”。有“天”在,则阖家清风朗月,四海靖宁。每每望着“天”的背影,我都会读出一腔感动和敬畏——不独他是父亲,也是因为那些定格在记忆中的姿势。  相似文献   

8.
找伯乐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凡高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富翁吗?他的画那么值钱!”“不是,凡高是住连妻子都没有娶上的穷人,他的一生都要靠别人来接济,最后也是自杀而死。”父亲摸了摸儿子的头说道。  相似文献   

9.
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是一个小杂货店主,少年时的他,放假时就推着货物到街上叫卖。16岁时,一场经济危机让父亲破产了,父亲只好腾空房子,开办起“家庭旅馆”。此后,他每天凌晨3点就得赶到火车站等客人。  相似文献   

10.
她出身于一个干部家庭。父亲从小就给地主做长工,1937年就参加了革命。父母都是解放前人的党。哥哥、姐姐、姐夫、嫂子全是军人。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她的高干父亲却以莫须有的罪名被隔离审查,后来因为找不到“罪证”,便让他在家“闭门思过”,实质上是一种“软禁”,完全剥夺了他工作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在儿子8岁的时候,当父亲的他给儿子讲起一件家庭往事。 在他也是8岁的时候,有一天晚饭桌上,他讲起课堂上老师问每个人的理想,他不知道。便没有回答,接着他问正在埋头吃饭的父亲:“爸,什么是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益智趣题     
一、二字得驴三国时,东吴有个大臣叫诸葛瑾,字子瑜。一天,他带着六岁的儿子诸葛恪去参加吴王孙权举行的宴会。诸葛瑾长了个长条脸,孙权有意打趣他,叫人牵来一头驴,用笔在驴脸上写上“诸葛子瑜”四个字,众人大笑不已。只见诸葛格连忙上前拿起笔在“诸葛子瑜”四字下...  相似文献   

13.
年少时,他听父亲说起弹,很高深、很神奇的样子,且一副敬畏的神态。他问父亲:“什么是禅?”父亲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却说:“禅,在禅师那里。”  相似文献   

14.
折断的时间     
钟表 1962年,父亲买了一只木壳台式钟表,是那种需要每天上发条的老式钟表。那时钟表在家里还算得上一个大物件,至今表后面的木壳上仍清晰地留有一行毛笔字“一九六二年春于鹤壁”,那是钟表刚买回来时父亲写在上面的。见字如晤父面,尽管40多年过去了,那些字仍清晰如昨。这只木壳钟表曾伴随着过去的那些岁月,一秒秒、一分分驮走了我的童年,驮走了我的少年。至于都把它们驮到哪儿去了,  相似文献   

15.
“楷模”原是两种树 人们常把有高风亮节、能起表率作用的人,赞誉为“楷模”,以昭示人们师承他,学爿他,从而树立社会正气,形成美好和谐的社会风尚。“楷模”二字都带“木”字,原来“楷”和“模”是两种村木的名称。  相似文献   

16.
慈父恩师     
我的父亲是一名教师,小学的时候教过我。所以,他既是我的父亲,也是我的老师。在他教我之前,我的成绩很一般,那时的我特别淘,贪玩,不爱学习。可是等到父亲教我后,我的成绩便直线上蹿,他并没有特别的“关照”我,待我和别的学生一样。因为怕他,所以认真学,凡是他的课,我都不敢有小动作。虽然那时,我不愿意在父亲的班里,可是,现在回想起来,那实在是一件好事。如果父亲能一直教我,我肯定会顺利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17.
慈父恩师     
我的父亲是一名教师,小学的时候教过我。所以,他既是我的父亲,也是我的老师。在他教我之前,我的成绩很一般,那时的我特别淘,贪玩,不爱学习。可是等到父亲教我后,我的成绩便直线上蹿,他并没有特别的“关照”我,待我和别的学生一样。因为怕他,所以认真学,凡是他的课,我都不敢有小动作。虽然那时,我不愿意在父亲的班里,可是,现在回想起来,那实在是一件好事。如果父亲能一直教我,我肯定会顺利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18.
父亲老了     
我想说一说我那年老的父亲。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发现年过花甲的父亲越来越像个孩子。走路时不知道抬腿,脚蹭着地,声音很响;天凉了,他总是忘记添加衣服。每次父亲一进家门,第一句话一定是:“你妈呢?”如果母亲在家,父亲就不再多说,如果母亲不在家,父亲就到处找,把母亲找回来了,他又没有什么事。有一次,父亲晨练回来,母亲说:“脸都没有洗干净就出去了,左腮帮上还有一点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姜夔词与其诗学理论同黄庭坚诗学理论与创作比较,具体细致地阐释姜夔词“波澜开阖”之章法、精辟高妙的句法和奇警传神的字法与“江西诗法”的继承关系,揭示出姜夔以“江西诗法”入词在艺术表现上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有时,面对突如其来的诘难常常不便回答,有时,面对意想不到的局面常常会感到棘手。那么,此时此刻,是不是就只能缄口沉默或俯首认输?不是。只要你善于引导,妙语连珠,就照样能稳操胜券。巧用逻辑,让父亲无言以对父亲不喜欢兵兵,就对儿子说:“今后不许你和兵兵玩。”儿子问:“为什么?”父亲回答:“因为兵兵是个坏孩子?”儿子立刻问道:“那么,我不和他玩了,是不是就是好孩子?”父亲回答:“当然。”儿子再问:“那──是不是人人都应该跟好孩子玩?”父亲回答:“当然。”儿子立刻说道:“那好,我打算先当好孩子,然后让兵兵跟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