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岁时,她进入一所幼儿舞蹈学校,6岁时出演歌舞片《起立欢呼》,大获成功。随后一年中,她相继出演了《新群芳大会》《小安琪》等多部影片。1935年,年仅7岁的她就获得了第7届奥斯卡特别金像奖,成为有史以来获得奥斯卡奖的第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2.
《天风》2010,(4):49-52
1967年她就以一曲《绿岛小夜曲》在香港业余歌手大赛中夺冠,后担任“欢乐今宵”主持十多年综合性节目,1984年在央视春晚上,一曲《阿里山的姑娘》使她的名字家喻户晓。同年,她受邀在北京万人体育馆举办,场个人演唱会,成为香港艺人内地开唱第一人。2007年,她从艺40年纪念演唱会在上海体育馆成功举行,让人看到她歌唱之树长青。身上笼罩着各样光环的她常常被邀去各地演出,忙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3.
那是在大学时代的迎春晚会上,她演唱了一首《闪亮的日子》,他向来喜欢罗大佑的歌,而她的女生唱腔更具一番独特韵味,令他着迷。她谢幕的时候,台下掌声雷动,呼喊着再来一首。她嫣然一笑:“那我就再唱首《东方之珠》吧,有人愿意与我合唱吗?”他被起哄的同学推起,跌跌撞撞地上了台。  相似文献   

4.
我喜欢《思维与智慧》这份杂志。但在获得方式上,我则喜欢到报刊摊上去买,而不是在邮局订阅。我有我的逻辑。我认为,越是喜爱一种报刊,越应当真情地对待她。真情是靠付出来体现的。我选择到报刊摊上去买《思维与智慧》杂志,而不是通过邮局订阅,目的就是表达一下对《思维与智慧》的真实感情,我爱她,就选择对她付出。  相似文献   

5.
李静 《思维与智慧》2013,(12):34-35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却在高手云集的厨艺巅峰之战中勇夺桂冠。她的事迹经过网络传播后,网友们都称她为“励志姐”,她就是《顶级厨师》第二季比赛中的冠军赵丹。  相似文献   

6.
突然之间,姚晨红了,从荧屏、银幕红到了舞台。如果说《武林外传》让她小荷才露尖尖角,那么《潜伏》则使她姹紫嫣红满园春。这位在自我审美上还比较自卑的女演员,已然成为公众欣然接受的“大嘴美女”,还被粉丝亲切地称为“中国版菜莉亚·罗伯茨”。  相似文献   

7.
一.《浮生六记》与林语堂 《浮生六记》出自清代文学家沈复之手,是其描写自己生活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浮生六记》在当代中国得以广泛为人知晓,这功劳多半要归功于林语堂,而其对《浮生六记》的翻译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林语堂作为一位外语创作的中国作家,他的系列作品向西方读者阐述了东方思想。林语堂在译本前言中称芸为中国文学作品中最可爱的女性之一,“对于沈复来说,她虽不是最美丽的,但这不能否认她是最可爱的一位。”林语堂甚是喜欢《浮生六记》,十易其稿,于1936年发表了《浮生六记》的最早英译本。  相似文献   

8.
菊花头     
与女友一起看《满城尽带黄金甲》,她说,就巩俐的菊花头好看。那满城菊花,让周杰伦的《菊花台》唱得清凉了。  相似文献   

9.
台湾作家林海音不仅在创作上非常有成就,大陆一部著名的电影《城南旧事》就是根据她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同时她还是一位优秀的编辑和出版人。她早年在北平编过《世界日报》,后来到台湾编《国语日报》《联合日报·副刊》,再后来又编《文星》《纯文学月刊》,主持纯文学出版社。作为编辑和出版人的林海音有口皆碑,她最引人注目的性格就是仗义。  相似文献   

10.
晓薏是初二的女孩,她喜欢看鬼故事的光碟,可看完了又经常晚上不敢自己睡觉。她还总要把故事情节讲给别人听,仿佛只有这样才能缓解自己心中的压力。她看过的此类光碟还真不少,《山村老尸》、《午夜凶灵》、《鬼娃娃—花子》、《鬼童》、《石膏脸》、《小丽在吗》、《鬼楼》、《咒怨》、《鬼S》等,一口气列举出许多。她问我,怎样才能做到看过之后有不害怕呢?  相似文献   

11.
现在说起杨丽萍,都知道她是我国著名的舞蹈艺术家,她的《雀之灵》《孔雀公主》《两棵树》《云南映象》《云南的响声》等享誉世界,成为舞蹈经典之作,是中国第一个举办个人舞蹈晚会的舞蹈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杨丽萍成名背后所经历的辛苦,而她对自己的辛苦又另有一番认识。在一次电视采访节目中,杨丽萍为观众展示了她独特的辛苦观。  相似文献   

12.
晚上,看《非常6+1》,一个选手深深吸引了我。她并不漂亮,矮个子,大脸庞,肤色偏黑;她的工作也不是很好,在陶然亭公园做清洁工兼导游;她唱的歌也不是特别好,甚至舞蹈动作有些生硬。奇怪的是,几个表演者里面,我比较喜欢她;更奇怪的是,观众们也把票投给了她。她成为当晚的“非常明星”。她叫单明明。  相似文献   

13.
谁也意想不到,一向是学术名家云集的央视《百家讲坛》,却走上来一位年仅36岁的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女子,她主讲的“慈禧陵寝之谜”,资料翔实,情节生动,使人透过零落的陵寝,看到了别样真实的历史,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广泛的好评。她就是遵化市清东陵一名普通的导游员赵英健。而让人们同样感到意外的是,她能够走上《百家讲坛》的星光大道,竞得益于一个剧组工作人员不经意的一句玩笑。  相似文献   

14.
作者简介     
《第欧根尼》2014,(1):166-168
卡罗勒·塔隆-于贡(CaroleTALON-HUGON)法国尼斯大学哲学教授以及法国美学学会主席。她的著作主要涉及美学和情感。除去这些领域的诸多论文和文章外,新近出版了《美学》(2013)、《2005年阿维尼翁:遗产的冲突》(2006)以及《品位与厌恶:艺术能否表明一切?》(2003)。近来她还出版了《艺术道德》(2009)并编辑了《艺术与伦理:英美视角》(2011)以及与P.德斯特雷合编了《美与善:历史视角》(2012)。  相似文献   

15.
《道德与文明》自1982年10月创刊到1999年6月,已出刊100期。对于一个刊物来说,这是一件值得庆贺和纪念的事情。本文以“百期综览”为题,回眸她的百期内容,以期从总体上把握一下她的形象、特色,并以此作为纪念。《道德与文明》作为研究道德和文明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1999年春天,台湾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贾馥茗先生的新著《《中庸释诠》出版之后,很快给我寄来一本,粗读之后,获益匪浅。她认为中庸章句中的一个概念,往往分散于若干章,而不连贯,因此,她不仅对《中庸》的每句话作了释诠,而且对《中庸》的段落作了重新编排。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否会有不同意见,不得而知。但我相信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的学术观点,都会启发人的思考。还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她对《中庸》有极深的研究。酷暑7月,谭嗣同百年诞辰《仁学》学术讨论会,她应邀到天津南开大学,会后专程来到北京,我有机会同她几次晤谈,对《中庸》的理解又进…  相似文献   

17.
利来 《天风》2009,(11):30-31
《南方周末》曾有一篇题为《平时是天使周末是魔鬼》的报道。文中讲述了一位叫徐萍的女子,从2002年至2006年的4年时间在亲情与忏悔间挣扎的艰难心路历程。2002年春节期间,作为长女,她为了筹集弟弟们的学费和偿还家庭的债务而瞒着家人去卖身。此后周一至周五在乡村教书,周六和周日到城市卖身,直至道德的自责与身体的病痛行将压垮她时,才停止了卖身生涯。  相似文献   

18.
我的一个好朋友酷爱运动,不过她可不屑于去什么健身房,专门喜欢到人烟稀少的地方自助旅行、攀越,为了保证自己有足够的体力,她每天晚上不管工作多晚都要跑步三四十分钟。原来她在《北京青年报》当记者,几年干下来,有点厌倦到处乱跑抢新闻的生活,就辞职到了清华同方,当起了部门经理。几年做下来,又厌倦了,正好奶奶病重住院,她索性辞了职,尽心照顾老人,直到奶奶去世。  相似文献   

19.
秦长栓 《美与时代》2014,(9):111-111
李清照(1084一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生平和创作,以南渡为界,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她的后期作品,多表现伤离感乱、凄楚哀苦的心境和悲痛前的感情,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声声慢》是她晚年代表作品之一,为历代读者所欣赏。它有多种审美特质,很值得反复诵读。  相似文献   

20.
《思维与智慧》2011,(8):M0002-M0002
我已步入耄耋之年,自2003年订阅《思维与智慧》以来,已七八个年头,她的文章文情并茂,读之如啜香茗、品醇酒,使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