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至齐威王时,国力颇强。齐威王自恃国强业伟而骄傲、固执,拒听群臣进谏,甚至要把衷心进谏的大臣斩首。一时间,群臣心冷,进忠言者日益减少,而进美言者有增无减,齐威王越发得意,不思图志,齐国出现了政治危机。  相似文献   

2.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贵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明)洪应明《菜根谭》  相似文献   

3.
祖师语录     
《中国道教》2001,(2):1-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八十一章》其人乐治家畜财,得富贵者,年少力能布作,而长思为事,力尽因乃止,能扬善隐恶,常用心乐为善,思尊上。凡疑悉慎戒之,不敢妄为,又爱下不欲害人,不枉王法,不乐随邪礼相随饮食也。凡不急之事,不敢与焉,有知而为此行,到老无知乃已。虽实若虚,口不轻语,故能致珍物畜积,因以成人也。《太平经·为道败成戒》祖师语录  相似文献   

4.
《孟子·告子下》篇"人恒过,然后能改"之"恒"当读为"极",是说人困于过,为过所困,才能改正错误;《离娄上》篇"思诚者,人之道也"之"思"当读为"使",是"做到"的意思,而不应该训为思想或追求;《尽心下》篇"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当作"仁也者,人也;义也者,路也:合而言之,道也","人也"下脱去"义也者,路也"5字。  相似文献   

5.
“日益巧妙地伪造馬克思主义,日益巧妙地把各种反唯物主义的学說装扮成馬克思主义,这就是現代修正主义在政治經济学上、策略問题上和一般哲学(认識論和社会学)上表现出来的特征。”列宁的这段話,一针見血地指明了瘋狂地进攻馬克思主义的形形色色的修正主义者所慣用的手法。在哲学上,老修正主义者伯恩施坦之流追随在资产阶级哲学教授的屁股后面,主張“回到康德去”,主張把馬克思主义和康德主义結合起来,用康德主义来“补充”馬克思主义。俄国的修正主义者波格丹诺夫之流則主張把馬克思主义和馬赫主义結合起来,把社会主义和宗教結合起来,用馬赫主义来“补充”馬克思  相似文献   

6.
一、观物外物,思身后身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贵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明)洪应明《菜根谭》沉沦哀叹者,辜负青春;朝闻夕改者,不枉此生;智者在失中觅得,幸亡羊补牢;虽一时辜负青春,仍能不枉度此生。———续对二、抱朴守拙,涉世之法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菜根谭》名位高,身不由己;身贫寒,坦荡安然。故君子不贪不忌,不吝不敛;与其营营,不如融融。———续对三、心事宜明,才华宜藏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  相似文献   

7.
《中庸》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中庸》是《礼记》中的重要篇章。自司马迁、郑玄以至程、朱等皆以此文为孔子之孙子思所作。但清代的崔述却认为,“《中庸》必非子思所作,盖子思以后,宗子思者之所为书,故托之于子思;或传之久而误姒为子思也。”(《洙泗考信录余录》)其理由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中庸》一文中“在下位”以下十六句见于《孟子》,其文辞小异。论者谓此子思传之孟子者。如果是子思传于孟子者,文中应有“子思日”字样,但文中却未有。孟子凡述孔子之言,必称“孔子曰”。如果此十六句确系引述子思之言,亦必称“子思曰”,不会将子思之言掠为已有。可见此十六句并非子思传之孟子者,实为以子思为宗的后学抄自孟子。故《中庸》一文应出此辈之手。今人对《中庸》的作者亦有争论。笔者姑以《中庸》为战国至秦汉  相似文献   

8.
佛言祖语     
《法音》1988,(6)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知恩报恩,当行四事:一者亲近善友;二者至心听法;三者思惟其义;四者如说修行。复有四法:一者随法不随人;二者随义不随语;三者随智不随识;四者随了义经不随不了义经。行此八法,名为知恩。复行四事,是名知恩,亦名报恩。一者见恶众生,心生怜愍,以修慈因缘故。二者见苦众生,目不暂舍,起悲因缘故。三者见师长父母,有德之人,心情欢悦,起喜因缘故。四者见怨家众生,心不嗔恚,修舍因缘故。  相似文献   

9.
子思书再探讨--兼论《大学》作于子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思原书各篇可分为三类,一是子思所记孔子言论,二是子思本人著作,三是弟子所记子思言论。除了原本《中庸》、《表记》、《坊记》、《缁衣》外,郭店简《穷达以时》亦属第一类;属于第二类的除了见于今本《中庸》的《天命》和并见于郭店简、马王堆帛书的《五行》外,还有今本《大学》,而《淮南子·缪称训》主体部分正是子思书佚篇《累德》,亦属此类。属于第三类的有郭店简《鲁穆公问子思》以及典籍中的若干佚文。早期文献中对子思书的不同称谓,意味着不同的文献来源,称《子思》者引自《汉志》所著录的二十三篇本,称《子思子》者引自《隋志》和《唐志》所著录的七卷本。七卷本具有很高的价值,非后来子思书辑本所能相比。  相似文献   

10.
佛言祖语     
《法音》1993,(7)
好名人知好利之害,而不知好名之为害尤甚。所以不知者,利之害粗而易见,名之害细而难知也。故稍知自好者,便能轻利。至于名,非大贤大智不能免也。思立名,则故为诡异之行;思保名,则曲为遮掩之计。终身役役于名之不暇,而暇治身心乎。昔一老宿言举世无有不  相似文献   

11.
《五行》、《中庸》皆为子思所作。对于《中庸》,司马迁明确指出:“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史记·孔子世家》)司马迁的这种看法得到比较普遍的承认,如东汉郑玄说:“名曰《中庸》者,……孔子之孙子思假作之。”  相似文献   

12.
有位退休教师在闲谈中说:“佛教是不是迷信,我不清楚,但佛教劝人多作善事,多积德,图个好报,对人对己都是有益的。” “不思善,不思恶。”我在一旁插了一句。 在场的人都睁大眼睛望着我。还是那位退休教师先开口道:“不思恶,不作恶当然是对的,反过来就要思善、行善、劝人向善。你恶不思,善不思,是走中间路线?” 他误解了。但要回答这个问题是极困难的,因为善恶双遣既违背了常人的逻辑,又似与传统道德规范相悖。于  相似文献   

13.
处于青春期的女大学生,在这个多元快速发展的时代,受到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的冲击,导致部分女大学生只重视金钱,不注重精神;只注重消费,不注重创造,生命缺乏诗意灵性。当代女大学生只有直面自己的生存困境,通过"思"与"诗"摆脱资本、技术与消费等带给人的精神上的束缚,以诗与思为聆听大道道说的方式,超越女性的他者地位,实现本真生存,才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相似文献   

14.
罗炽 《中国道教》1990,(3):26-32
醮仪指斋醮科仪,是道教用以修身、祈福、禳灾、赎罪以及超度亡灵的一种独特的宗教仪式,俗称“做法事”、“做道场”。“斋”与“醮”在中中有悠久的历史。可上溯于古代巫术祭祀鬼神的原始宗教活动。“斋”本作“齐”。指祭祀之前的一种精神准备。《礼记·祭义》篇说:“致齐干内,散齐于外。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又《祭统》篇说:“及其将斋也,防其邪物,讫其嗜欲,耳不听乐,心不苟应,手不苟动。”“斋者,精明之至也,所以交于神明也。”《曲礼》篇亦说:  相似文献   

15.
按我们现在的理解,广义的勤劳应该是包含勤思在内的。因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一样,都是劳动的组成部分;从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都属劳动人民。但实际上,自从人类出现‘劳心者’与‘劳力者’的社会分工和阶级分化之后,‘勤劳’就一直和‘劳力者’联系在一起,似乎只是体力劳动方面的道德规范。‘勤思’则被当作统治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专有物。孟子所谓‘劳心者洽人’就是说思考是‘劳心者’的事,与‘劳力者’无关。在习惯上,人们也  相似文献   

16.
性命说——由孔子到思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思是孔子之孙,又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可是子思言性命与孔子不同,倒与他身后的孟子接近。可以说子思的性命说违背了孔子,启发了孟子。孔子言性相近而已,孟子则大讲性善,变化不为小,其间子思起了大作用。子贡曾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意谓孔子常讲如《诗》、《书》、《礼》、《乐》等属于硬件的东西;至于深层的,属于软件的东西,如性与天道的精义,孔子不讲。子贡所言可能属实,《论语》二十篇记孔子语至多,而记孔子言性者只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两句。《论语》记孔子言…  相似文献   

17.
智者名言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刘屯不能没治理论思维。—恩格斯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学会思索,他特一无所获。—爱迪生灵感全然不是漂亮地挥着手,而是如赶牛般竭尽全力工作时的‘c理状态。—柴可夫斯基人的思维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成绩来。—马克·吐五灵感是一个人在创造性工作过程中的能力的高涨;它以心理的明晰性为其特征,同时是一连串思想,以及迅速与高度有成效的思维相联系的。—普拉因诺夫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意博则思意远;忠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刚学必勤。—王船山智慧…  相似文献   

18.
"思无邪",从汉代至今一般误读为"思想纯正"。其实,"思无邪"在《诗经·鲁颂·駉》一诗中,"思"作句中语辞,连接"无邪"作补语,即"以车袪袪思无邪","无邪"指不偏斜,补充说明马的步子正,不偏离所驾车辆的行进方向。"思无邪,思马斯徂",写马匹"其致一也"。孔子以"思无邪"评价成百上千诗之旨归,引《诗》断章,但未失原义,以马匹的"其致一也"写"诗三百"的"其致一也",所致者王道也。  相似文献   

19.
一馬兵同志在《形式邏輯的規律与思想的形式化方法》(載《哲学研究》,1961年第3期,以下簡称“馬文”)一文中,提出了一些看法,这些看法的基本出发点是:形式邏輯的思維規律只是邏輯結构的規律,只与思想的联系、联結有关,只是决定邏輯演算公式的正确性的規律。正因为这样,也就不可能从形式邏輯的思維規律的性质和作用的分析中,深刻地揭露在思維中,形式邏輯的思維規律同思維活动方法、思維形式(結构也是形式之一种)、思維內容之間,以及形式邏輯的思維規律同感性认識規律、它的客观基础的規律之間的有机联系。也正因为这样,所以虽然承认形式邏輯的思維規律以客观事物的质的規定性为客观基础,但却把亚里士多德关于不矛盾律的客观基础的某些論述当成了形而上学;虽然承认思維和感性认識的联系,但却不願意承认感性认識对思維的制約和影响,从而不願意承  相似文献   

20.
有一天,一位家长在桃树下遇到一位智者。 一脸阴云的家长仿佛遇到了光芒万丈的太阳,连忙拱手施礼请教:“尊敬的智者,我的儿子不思上进,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